密毛箭竹

密毛箭竹(學名:Fargesia plurisetosa Wen)別名小苦竹,為北美箭竹族、箭竹屬植物。產雲南省南部。本種的竿芽為扁桃形,先端有三角狀急尖頭,竿壁薄,疑是熱帶而非溫帶性高山竹類的一種。

基本信息

簡介

中文名:密毛箭竹
種拉丁名:Fargesia plurisetosa Wen
種別名:小苦竹
科中文名:禾本科
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箭竹屬
屬拉丁名:Fargesia
國內分布:產雲南南部。生於海拔1500米的山頂闊葉林下。模式標本采自勐海大甘箐。
海 拔:1500
命名來源:【Journ. Bamb. Res. 3(2): 27.f.3. 1984】
中國植物志:9(1):468
系中文名:短三角鞘系
系拉丁名:Ser.Yunnanenses
組中文名:箭竹組
組拉丁名:Sect.Fargesia
亞族中文名:筱竹亞族
亞族拉丁名:THAMNOCALAMINAE Keng f.
族中文名:北美箭竹族
族拉丁名:ARUNDINARlEAE Nees
超族中文名:北美箭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ARUNDINARIATAE Keng et Keng f.
亞科中文名:竹亞科
亞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竿柄長l一2.5厘米,徑粗0.6-1厘米。竿叢生,高達2米,粗1厘米,直立;節間長16—18厘米,竿基部節間長5—6.5厘米,圓筒形,幼時密被灰色至淡黃色疣基小刺毛,毛脫落後則留有瘤基而使節間粗糙,縱向細肋細密而明顯,竿壁厚僅1-1.5毫米,髓呈鋸屑狀;籜環隆起,被較密且向下的灰色小刺毛;竿環平坦或微隆起,但在分枝節處則常隆起呈細脊;節內長1.5—2毫米。竿芽扁桃形,貼生,先端有三角狀急尖頭,黃褐色,無毛。竿每節分2—8枝,枝與竿約作35度夾角開展,直徑1-4.5毫米,竿下部節所具的分枝中常有明顯的粗壯主枝,後者初時被有灰白色小硬毛,無白粉,中空,枝環顯著隆起呈細脊,枝的籜環初時有小硬毛。籜鞘宿存,長三角形,紙質,除竿基部的籜外,通常遠比節間為短,先端三角形,頂端近截形,背部貼生淡黃色刺毛,縱向脈紋很顯著,邊緣生淡黃色纖毛;籜耳及鞘口縫毛均缺或有短的鞘口繼毛;籜舌近截形,高0.8-1毫米,具微毛,上緣纖毛易早落;籜片三角狀錐形或線狀披針形,外翻,有微毛,早落。小枝具2—10葉;葉鞘長2—4厘米,被灰色柔毛,縱向脈紋及上部縱脊很明顯,邊緣生灰色全纖毛;葉耳長橢圓形,直立,長約1.5毫米,先端具微彎曲近直立之黃色縫毛數條,其長為2-6毫米;葉舌近截形,有微毛,高約0.4毫米;葉柄長1—1.5毫米,.密被灰白色或灰黃色柔毛;葉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5—1.0厘米,寬7—14毫米,基部鈍圓或闊楔形,下表面灰綠色,疏生白色長為1-2毫米的長柔毛(基部處毛較密)及微毛,次脈3-5對,小橫脈不發達,葉緣之一側具細小鋸齒,另一側近於平滑。花枝未見。

產地分布

:產雲南南部。生於海拔1500米的山頂闊葉林下。模式標本采自勐海大甘箐。
本種提示:本種的竿芽為扁桃形,先端有三角狀急尖頭,竿壁薄,疑是熱帶而非溫帶性高山竹類的一種。但目前尚未見到花枝,現哲從原作者的意見,仍置於箭竹屬內,有待日後採到花枝際本,再作定奪。
參考文獻:FargesiaplurisetosaWeninJourn.Bamb.Res.3(2):27.P.3.1984;Yiinibid.7(2):15.1988,inclav.Sinice;雲南樹木圖志下冊,1356頁.199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