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仁高皇后

神宗即位,尊為皇太后。 高太后聽政9年,沒給高遵裕復官。 宋用臣祈求神宗的乳母,為其在高太后面前講情恢復官職。

宣仁高皇后:垂簾聽政的女中堯舜

宋英宗宣仁聖烈高皇后(公元1032~1093),蒙城漆園鎮十里井人,乳名滔滔。曾祖高瓊,祖父高繼勛。母曹氏,系宋仁宗慈聖光獻皇后之姐,故宣仁後少鞠宮中。時英宗亦在帝所,與後年同,由仁宗、慈聖作主訂親。仁宗慶曆七年(1047),成婚於濮邸。八年,生神宗。神宗即位,尊為皇太后。哲宗即位,尊位太皇太后。哲宗即位時只9歲,由54歲的高太后臨朝權同聽政。
高太后臨朝聽政之初,一面起用司馬光、呂公著等老臣,一面降詔停修京城內已開興建和將要興造的宮殿、府衙、寺院,遣返從各州府縣徵調的農民役夫;裁減皇城覘卒;嚴禁各級官吏行苛政、貪污肥私、聚斂財富;對遭受自然災害的農夫,給予減免田賦。此詔下達到各州府縣城鄉時,農民讚不絕口,頌為‘快樂條款’。
太后胞弟高士林,自幼學文習武,涉經史,通大義,不僅文才好,且曉武略,為人正直。以內殿崇班的低級軍階在京城騎兵部隊服役數年,盡職盡責。英宗皇帝欲提其官職,並以仁宗在位擢升外戚曹家官職為依據。高皇后勸阻說:"我做了皇后,我的娘門高家已是高貴的皇親了。"所以,對我娘家人的提升,更要慎重。再說我弟士林,已獲升朝籍,在朝廷上有一個職差已經過分了,哪能在晉職?至於我高家族人,那是怎么也不能同先後曹家親族相比的。"皇后肯切謝辭,英宗只得作罷。後來,英宗又幾次提出加封高士林的官職,都被高皇后謝辭。
宰相蔡確欲獻諛以固位,就為太后的伯父高遵裕謀復官職。神宗元豐四年(1081)冬,高遵裕奉神宗皇帝之命率軍西征,同西夏軍作戰,在靈武城下遭到慘敗。神宗撤了他的職,貶到郢州閒居。一天蔡確參見高太后奏道:"高遵裕文武雙全,歷任鎮邊軍政要職多年,數立戰功,為保衛大宋西部邊境出了大力,靈武之敗,乃偶然事件。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神宗對他作了嚴厲處罰,又貶到很遠的地方。依臣之見,應官復原職,請太后恩準,臣即辦理。"高太后聽後說:"給高遵裕官復一事斷不可行。他靈武之敗,非同一般敗仗。神宗十分惱火,由此積病不起。神宗按軍法撤了他的官職,貶於外地。這場大災禍由高遵裕造成,他得免殺頭已是有幸了,現在神宗屍骨未寒,我怎么能只顧思恩為他復官,而違反天下的公義!”蔡確十分羞愧,又怕太后怪罪,戰戰兢兢告退。高太后聽政9年,沒給高遵裕復官。
被《宋史》稱作“四凶”之一的大臣宋用臣,善阿諛奉承,深得神宗信任。神宗在位期間,興建東西府、築京城、建尚書省、立原廟等所有大工程,均命他全權主其事其利用職權,貪污公銀,搜刮百姓斂財甚巨,朝臣乏廉節者,往往餡附之,權勢震赫一時。高太后臨政不久,將宋用臣貶監滁州、太平州酒稅。宋用臣祈求神宗的乳母,為其在高太后面前講情恢復官職。此乳母進宮拜見太后,太后察其情,說:“你來有什麼事嗎?是為宋用臣復職來講人情的吧?我告訴你,為宋用臣這樣的人講情復官,萬萬做不到。你還想像過去我兒子在位時那樣為人請求內降(即走後門與開後門)嗎?你知道內降的嚴重後果嗎,再不要為別人求情干擾國政了。要是還這么做,我立即命人先把你斬了!”乳母大懼,不敢出言。從此,官廷內降遂絕。
元豐八年神宗病死,朝廷決定將他葬於鞏縣宋陵。當時老臣韓絳(jiang)伊洛,負責辦理神宗安葬事宜。當神宗靈駕抵永安時,韓絳迎至永安城外。高太后的兒媳德妃(即哲宗母親朱太妃),作為神宗后妃的遺孀護靈駕於後。韓絳迎罷靈駕後,得知德妃還在後面,便不顧衰老之軀,又向前奔走數里,跪拜相迎。事過月余,德妃同高太后敘話時說了此事,並讚揚韓絳對皇家的恭敬。太后說:“韓絳今年73歲了,他是先朝老臣,作過宰相,政績卓著。從情理上講,你應該登門看望他,以表示對老臣的敬重,你怎么可以讓他以衰老之軀奔跑著去迎接你,你又怎么能受此望塵之禮呢!”德妃覺得婆母的話有道理,留著眼淚感謝太后的訓教。
名滿全國的大文學家蘇軾,因一首詩作遭到攻擊,說他有意誹謗皇帝,並下御史獄將治以重罪。在高太后婆母曹後和高太后稱許之下,神宗寬赦了他。高太后臨朝,將蘇軾調進京師,破格擢升為翰林學士兼知制誥,參決政事,起草詔書。蘇軾的試問,盛讚高太后廉潔和對自己的知遇恩德。
高太后節儉樸實,“恭勤儉度前古”。常對神宗比喻:“一瓮酒,醉一宵;一斗米,活十口。在上者要儘量減少浪費,提倡節儉。”高太后衣飾除朝會典禮,在宮中常服用補衣,不用絲綿。宮中膳食,只用羊肉,因為羊吃草,不需用糧食。但牛因能耕田,嚴禁食用。高太后壽旦,御廚別出心裁地用羊乳房和羊羔肉做成兩道鮮美的菜餚,給太后吃,高太后說:“羔羊在吃乳時期,殺母羊取其乳房,羔羊就要斷奶餓死。羔羊幼小,烹而食之有傷天理。”即命將菜撤去,並下旨不得宰羊羔為膳。高太后還常到御膳房,視食器刷洗是否乾淨,並戎以節儉,不可奢侈浪費。
高太后臨朝不久,三省具前朝例,上奏章請“加恩高氏”,給太后娘門高家族人封官晉爵,高太后不僅堅辭罷去,而且還將先朝定給高家的私恩賞賜減去四分之一。
《宋史載》:高太后“臨政九年,朝廷清明,華夏綏安,杜絕內降僥倖:文思院奉上之物,無問巨細,終身不取其一,人以為女中堯舜。”
元祐八年九月病故,享年62歲,朝野哀痛。葬河南鞏縣宋陵。至南宋時,宋高宗鑒於宣仁太后保佑三朝,臨政期間嚴繩娘門高氏家族,高家雖功高而班秩不顯,遂褒陸後家,贈太后生母曹氏夫人為魏、魯國夫人,地高士遜、高士林及高公繪、高公紀皆追封王,擢從孫高士則為節度使。其他高家受恩這,又十餘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