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意象

客家意象

為了打造客家文化精品、建設“文化梅州”、為日益增多的海內外旅遊者提供文化旅遊盛宴,中共梅州市委、市政府斥資千萬,與廣州陳小奇音樂有限公司聯合製作並推出一台集現代性、國際性、民族性、藝術性於一體的大型客家原生態民俗歌舞《客家意象》,該項目逢每周六在梅州亮勝客家藝術中心定點演出。

劇目介紹

圍龍女人 圍龍女人

以客家山歌為代表的客家文化源遠流長,其優美的旋律及富有文學意蘊的歌詞已成為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瑰寶,其即興的演唱方式更當之無愧地成為自《詩經國風》以降保存最好、傳唱最廣的民歌活化石。

祈福 祈福

《客家意象》全劇共約90分鐘,通過《序幕·南遷》、《第一板塊·家園》、《第二板塊·情愛》、《第三板塊祈福》、《第四板塊·歌會》及《尾聲天籟》全面地展示作為中華民族第一民系的客家人豐富的世俗生活、情感生活、精神生活及文化生活。全劇以經過現代包裝的客家經典傳統山歌為主線,輔以大型舞蹈及壯觀、優美的舞美設定,將給觀眾提供一次豐富多彩的視聽震撼及無與倫比的民俗風情文化體驗。

飲食 飲食

本劇主創班子陣容強大,我國著名音樂人、製片人、嶺南文化名人陳小奇先生親自出任總製作人及藝術總監,我國著名音樂人、策劃人陳潔明先生出任音樂總監,九運會開幕式大型團體操總導演李華將軍出任總導演,九運會開幕式大型團體操執行導演郭平將軍出任舞蹈總監,著名作曲家梁軍先生與陳小奇先生出任該劇作曲,著名舞美設計師、服裝設計師龍華先生出任舞美總監及服裝設計。台本策劃、撰寫由陳小奇、陳潔明及廣東電視台著名導演黃若峰先生共同完成。《客家意象》是我國第一台以漢族民係為題材的大型原生態民俗歌舞巨製,100多人的演出團隊將為您展示出一幅濃郁的客家風情長卷。

《 》於2010年3月19日、20日在廣州白雲國際會展中心展開首站巡演,之後將赴惠州、東莞、深圳等客家人聚集的城市巡演。

團隊人員

主創人員

總顧問:劉日知 李 嘉

總策劃:林碧紅

策劃:李金元 彭耀新 鄭少偉

監製:李偉金 袁遠山 楊劍忠 陳建新

統籌協調:劉建豐 李東航

統籌助理:羅保滬 黃 雲 張 琴 熊南生

總製作人:陳小奇

執行製作人:陳潔明

總導演:陳小奇 李 華

執行總導演:黃若峰 王中聖

編劇:陳小奇 陳潔明 黃若峰

詞曲創作及傳統山歌整理改編:陳小奇

作曲:梁 軍

舞美總設計:龍 華

服裝設計龍華 曾志偉

燈光設計:李長治

音樂總監:陳潔明

舞蹈總監:王中聖 郭 平

音響總監:陳 珞

舞蹈編導: 李 華 郭 平 王中聖 李南杉 殷宏光 王 虹 張瑀航 張 洋 劉飛彤

排練助理:張小冰 徐莎麗

音響總監助理:廖颯深

錄混音合成:張 政 李榕生

多媒體製作:曹 曉 宋 春

舞美設計製作: 廣州飛舞舞台設計有限公司 廣州表現舞台設計有限公司

服裝製作:廣州久天藝術服飾設計有限公司

服裝兼職:黃天波

道具製作:宋 煒

全體演員

女演員

王 璽 古柳娟 古嘉裕 丘丹薇 馮思燕 馮 懿 李詩妮 劉 嘉

劉萍萍 劉蕊妮 劉雅琳 張楚楚 張 馨 陳玫華 陳舒舒 陳 穎

餘思珊 何穎城 吳 瑜 林 嫻 林雪蘭 林 榆 林榆娜 林珍珍

楊 靜 楊曉娜 羅林童 羅雪琳 周 甜 周 雪 胡珊珊 凌燕雲

徐 蕊 徐 弦 黃寶珠 黃曉玲 梁 靜 韓曉曉 廖小嫻

男演員

王 凱 韋國峰 鄧振鵬 古鈺霖 孫達文 孫正華 莊可宇 李 輝

劉 斌 張泉鑫 張志坤 陳晨光 陳 驥 陳文斐 何偉榮 吳韶飄

鄒業密 楊鴻旋 羅敏榆 官思華 侯文超 郭 凱 高輝源 黃順太

黃志義 彭 誠 彭武躉 謝仁昌 賴永天 黎再興 魏志鵬

兒童演員

古逸航 張瑩尹

演出單位

梅州市藝術學校

梅州市山歌劇團

廣東漢劇院

梅州市梅縣區山歌劇團

舞台工作團隊

演出總監:葉小秋

舞台總監:吳朝暉

舞美燈光總監:趙海

演出統籌:王育平 梁庚 侯建

前台主任:張小冰 羅益林 葉能強 陳志強

後台主任:王曉暉 鍾林俊 曾雅珍 余嘉溦

場記:張梓雯 李洋

燈光組

燈光:李軍濤 張善強 黎永鋒 蔣勇

後台操控:張志偉

雷射:申忠 黎永鋒

追光:肖飛龍 鍾富任

音響組

音響:陳月

舞台裝置組

電動桿操控:古劍 陳勇

電腦字幕:楊芳

視頻技術:張志偉

服裝道具組

服裝:古姍姍 曾珊

化妝:古麗娟 周萍等

道具:劉松華 等

片頭書法:陳小奇

治印:蔡照波

劇照:侯文光

泥塑任務造型創作:劉沅生

海報/節目單/入場券設計:廣州表現舞台設計有限公司

演出地址

廣東省梅州市東山教育基地 ( 學海路6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