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邊剪紙藝術

定邊剪紙藝術

定邊剪紙藝術世代歷史悠久。轉花,一般分開剪為四塊,貼在窗子中間,四個格四張,拼為圓形或一個動物的整體,轉花起中心裝飾作用。角花,是三角形的紋樣,安排在窗子的四邊角上。

基本內容

..

第一類、春節時用作美化環境。
第二類、用於嫁娶時裝飾洞房。
第三類、用於製作刺繡、布玩具的底樣。
第四類、用於迷信禮儀活動。
春節,是定邊剪紙使用數量最多的時候,內容十分豐富,傳統的吉祥如意的作品很多。尤其是天上的飛鳥、地上的花草魚蟲、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勞動的果實、家畜的牛羊馬狗駱駝,保平安、鎮宅避邪的獅子、老虎等。
春節主要是貼窗花寫對聯。窗花,凡美化窗子的剪紙統稱窗花,包括轉花、角花、小窗花等。轉花,一般分開剪為四塊,貼在窗子中間。四個格四張,拼為圓形或一個動物的整體,主要內容有花鳥、麒麟、獅子、老虎等。轉花起中心裝飾作用。角花,是三角形的紋樣,安排在窗子的四邊角上,主要內容是石榴、牡丹等花樣,與其它小窗花相組合,使圖案完整。在三十六格窗上都有窗花。內容豐富,剪工細膩、多用陽刻,這樣不影響房內的採光。

..

洞房裝飾,引人的酒瓶剪紙,內容多以生育有關,如《老鼠吃西瓜》意為破紅得子;《老鼠吃葡萄》意為多子多孫;《娃娃座蓮花》意為連生貴子等。還有四個大花饃也叫兒女饃,上面蓋的剪紙花樣多為石榴牡丹、雙喜爭梅等花樣。房頂棚或者窯頂中間貼大型圓團花,房頂棚四角貼大型角花,多以吉祥如意為內容。如《八獅滾繡球》、《龍鳳呈祥》、《連年有餘》、《蛇盤兔》意為若要富,蛇盤兔。
刺繡中往往先要用剪紙出底樣,這些刺繡品多用於女子出嫁送給對方的親朋或者對方的老人,準備的繡品多以鞋墊、枕頭、針扎、和包、菸袋、錢包為主。圖樣多用花卉、桃、蓮、動物等等。
宗教迷信禮儀。比較常見的是財神爺的門帘、吊簾、多是繁麗的貫錢連續圖案、還有招魂的招魂幡、還有亡人靈前的靈堂,多以剪紙的形式鏤空,內容以二龍戲珠、二十四孝為多。

革命戰爭時期作品

在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文藝方針指導下,先後創作了《夫妻識字》、《騎白馬掛洋槍》、《送郎參軍》、《兄妹開荒》、《白毛女》、《王貴與香香》、《五哥放羊》等。

..

現代作品

反映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發展為題材的作品:《治沙英雄石光銀》、《家鄉》、《一路清廉》、《養豬》、《養兔大戶》、《圈羊》等。

歷史淵源

定邊縣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人們就在這裡繁衍生息,屬黃沙流域“河套文化”及“仰韶文化”範疇。夏禹時,屬雍州,為古羌族後裔羌,氐民族的遊牧徙居地。殷商時期,定邊為鬼方之地,是商朝在北方的勁敵,《易經?既濟》中有“武丁伐鬼方三年克之”的記載。西周至戰國時期,定邊先後為葷粥,獫狁等戎狄部落所踞,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設郡縣制,定邊為北地郡馬嶺縣所轄。漢時匈奴南侵,朝廷大量移民戎邊,定邊一帶為漢族和匈奴、羌等民族雜居地。定邊境內先後成為漢族和鮮卑、羯、氐、羌、柔然、吐蕃、突厥、党項、蒙古等北方少數民族活動的場所,他們和遊牧狩獵、文化傳播、交通互市或金戈鐵馬、兵戎相見,各民族在這裡上演了一幕幕史詩般的話劇。

..

獨特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成為剪紙本原精神之源,定邊周邊地區是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的交匯處,從當地出土的格線紋、鋸齒紋等彩陶紋飾中,我們可以看到先民們於剪紙鏤空裝飾效果,通過這裡古代匈奴、鮮卑、蒙古等馬背民族留下的剪紙藝術,還有寧夏賀蘭山岩畫凝鍊厚重的影繪表現方式,都可以尋覓到定邊剪紙從遠古到今天演變傳統軌跡。
定邊北部與內蒙古交界,這是中原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交流與融合的通道。定邊就位於這樣一個文化融會的區域,在豐富的歷史積澱之中,其民間藝術也得到了繁榮與發展,其中剪紙以它別具草原與中原雙重特點,豐富歷史文化內涵而著稱與世,形成了中國剪紙界獨具魅力的一支奇葩。
定邊剪紙中的不少造型與古生物形態十分相近、與原始岩畫比較,也能感到二者的相似。定邊民間美術的傳統形象,像虎、牛、蛇、晰蠍、鷹、鹿、羊等,在遠古岩畫中已有出現。
將新石器時代的岩畫、先秦彩陶、拉手娃娃、人面魚、陶豬、鳥魚葫蘆瓶、人首魚瓶和秦漢畫像石、畫像磚比較,定邊的傳統剪紙藝術都和它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安邊鎮已故作者劉秀英的剪紙“五道娃娃”與青海出土彩陶“舞蹈娃”相類似,她剪的娃娃手拉手,雙腿交叉,作舞蹈狀,剪好貼在門頭上,為了避邪,它們二者對比同是一致;定邊縣已故作者郭棉桂的“娃娃魚”剪紙與先秦彩陶“人面魚”同出一轍。在定邊,蛇和蛙的剪紙作品多不勝數,這是因為蛇和蛙是黃帝族的圖騰。
龍鳳虎在定邊民間美術,特別是在傳統的剪紙藝術品中,所占比重較大。龍鳳虎幾乎與中華文明同時誕生並經歷了漫長的演變歷程,最終演變成龍鳳形象和神化的虎。在定邊傳統剪紙中,有“龍生九子”、“三爪龍”、“四爪龍”、“五爪龍”、“二龍戲珠”、“鳳凰戲牡丹”、“雙鳳和鳴”、“龍鳳呈祥”等。關於虎,楊和森先生認為“夏、周王室源出遠古羌戎,以虎為原生圖騰”。“夏王室崇拜遠古羌戎伏義虎文化,所建曆法仍以虎(寅)月為歲首”。“周室的發祥,崛起到頂盛,都以古羌戎的活動中心陝甘高原為其搖籃和大東營”。

..

剪紙藝術發展到唐宋時代,已經在民間普及。從有關記載看,唐代大詩人杜甫在《彭衙行》中寫到:“暖水濯我足,剪紙招我魂”。可見剪紙藝術已套用各個方面。到宋代民間剪紙的套用範圍很廣:有的將剪紙作為禮品的點綴、有的貼在窗上做窗花、有的巫師用剪紙“龍虎旗”驅邪、有的把剪紙用於工藝裝飾(宋代的吉州窯,用剪紙花樣在瓷器上貼印燒制,使吉州瓷器獨具特色),還有用剪紙裝飾燈彩。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走馬燈(內裝剪紙形象)對普及剪紙的作用。宋代,每年正月十五的“燈市”活動很熱鬧,民間剪紙就是通過走馬燈的形式開始走出家門進入社會的,在六七十年代,定邊縣正月十五燈展中,也常有走馬燈,燈內用硬紙板,做一個圓形風扇,中間做一個小眼,用白麻紙把風扇糊成一圓桶狀,把剪紙(馬)貼在麻紙圓桶之上,上下貼,燈籠底部豎立一根高梁桿,頂部插一根針,把紙糊的圓桶放在上面,燈籠底部放上麻油燈或蠟燭,使熱冷空氣對流,燈芯鏇轉。使人看上去像萬馬奔騰,十分好看,它就保留了宋代風格。
到了明代剪紙藝術更加成熟,因定邊是邊關重要軍事要塞,駐軍多是南方人,他們攜帶家眷,家眷把剪紙藝術也帶到了定邊。這樣,南方的剪紙和本地的剪紙藝術互相融合、就形成了獨特的“三邊剪紙”(定邊、安邊、靖邊)因此“定邊剪紙”既不同於南方剪紙的寫實、又不同於延綏剪紙的粗狂。到了清代,民國剪紙藝術達到了頂峰,剪紙普及到家家戶戶。
定邊地處革命老區,有著燦爛的文化傳統和民間風俗,以定邊剪紙為代表的“三邊剪紙”歷史悠久,民眾基礎深厚。1942年“5?23”文藝座談會以後,由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的美術家力群、陳叔亮、張仃、古元、夏風等,深入到“三邊”向民眾學習民間剪紙,並且創作出一大批反映解放區人民生產、戰鬥、生活的新窗花,它推動了民眾性剪紙的創作和發展,使傳統民間剪紙發生了革命的變化,新剪紙在“三邊”誕生了。

..

1946年,陳叔亮編的《窗花》封面駱駝,就是定邊剪紙,在上海出版。同年美術家江豐和詩人艾青在張家口印了《陝北民間剪紙》,這是我國出版的最早的剪紙集。1949年,江豐和艾青在《陝北民間剪紙》的基礎上增選了一部分新剪紙,改名為《西北剪紙集》,在上海出版。這些剪紙集,不僅為研究剪紙的發展提供了珍貴的資料,而且引起了我國美術界重視和對剪紙藝術的收集和研究。建國後,定邊剪紙的藝術價值更受到重視,剪紙的藝術勞動得到尊重,剪紙創作空前繁榮。因受文革期間的影響,定邊剪紙藝術一段受到萎縮,無人敢剪、無人敢貼。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廣大民眾文化工作者的辛勤輔導下,定邊剪紙藝術在繼承的基礎上得到了新的發展,並逐漸走向市場,走出家門,1984年定邊剪紙在榆林市展出,1985年在陝西省美術家畫廊展出,艾青、江豐、古元等為展覽題了詞,1986年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剪紙藝術上了網際網路,先後在香港、省內外多次進行展出,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1993年定邊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剪紙之鄉”。

基本特徵

定邊剪紙是婦女對美好生活嚮往的一種民間藝術,它是根據特定的歷史、地理條件和生活方式創作出來的。根據直覺和印象,對物體進行大膽的捕捉和創造,題材廣泛、誇張變形、構圖飽滿、線條如絲、剪工細膩的手法,把花樣聯成一體。正像詩人艾青稱之為“三邊剪紙”展覽題到的“灑脫中見細膩”。使複雜的形體,通過藝術概括,至兼於單純,以突出事物的性格特徵。這是定邊剪紙顯著的藝術特徵。

相關器具及製品

一、剪紙工具
小剪刀、色紙、小木板、油燈、針、紙釘等。
二、傳統保留製品
1、用小木板在一面刷上水,用一張白紙鋪在木板上面,在紙上再刷水,把水分刷盡、紙刷平然後把老人留下的花樣放在刷好的紙上面,用油燈進行熏。熏好晾乾,把花樣取下。底樣成功。
2、用色紙或油光紙,裁成以底樣大小四塊色紙,以底樣壓在一起,用針扎眼、用麻紙剪成小三角形,用手搓成紙釘,釘穿入針眼,四周訂好把紙釘壓平。剪紙裝訂完備,進行剪工。
三、思維製作
根據作者的想像思維、不用底樣、把它想像的東西用鉛筆畫出大的輪廓。然後裝訂,進行剪工。

傳承譜系

定邊剪紙分布廣泛。剪工獨特,雖歷代都有造詣頗深的代表人物,但他們之間並不一定是傳承關係。在發揚和傳承的形式中主要體現為,家族內部學、村社鄰里傳學,因此構成了區域性剪紙藝術風格流傳。以自願型,鬆散型為格局。絕大多數是因愛好或者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以自娛為目的得。定邊剪紙藝術的師承關係未有純粹的“一脈相承”,而是呈網狀的交織傳承。

主要價值

..

1、定邊剪紙是農村婦女寄託對社會發展的一個精神縮影,對於研究我國農耕社會的生產發展以及民俗風情,意識形態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定邊剪紙對我國民間美術尤其是剪紙藝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革命戰爭時期,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的美術家與定邊藝人交流聯繫,創作了大量反映邊區人民生活、勞動、戰鬥的新剪紙,使新剪紙在千家萬戶傳播,提高了婦女的思想覺悟,鼓舞了戰士對敵鬥爭的信心。

..

3、定邊剪紙包括大量的愛國主義題材作品,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傳統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不可多得的生動教材。近年來,在挖掘傳統剪紙的同時,又組織剪紙作者用傳統的形式,創作了一批反映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農村新變化的剪紙,這些剪紙內容新、形式新,為定邊剪紙藝術推陳出新做出貢獻。定邊現已建立了剪紙展廳,免費接待青少年2萬多人次,發揮了很好的教育和審美作用。

瀕危狀況

1、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思維觀念的更新等因素制約和改變了傳統剪紙的傳播。
2、人們生存環境的改變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對傳統剪紙的使用有一定影響。現在人們普遍使用的是透明的玻璃窗,使以前的三十六格木窗蕩然無存,麻紙糊的窗子不再使用,所以“民間剪紙”受到不應有的冷遇。

..

3、現代文化形式的多元化衝擊,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目前,印刷業的不斷發展,電腦刻制、使用一些現代機械工藝生產出的剪紙,價格低廉,給傳統剪紙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因為傳統剪紙剪的少、一次最多就是三、四張。大的就是一張,又花時間,所以那種古老的“貼在窗子上或牆上的藝術品”很少有人再理會。
4、人亡藝絕的現狀是制約定邊剪紙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於時代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科技的發展,剪紙又不能給村民們謀生脫貧,存世的藝人越來越少,定邊剪紙面臨人亡藝絕的嚴峻形勢。
如何保留這一古老藝術,是定邊30萬人民賦予文化工作者的神聖責任,也是文化藝術部門早已提上議事日程的重大之事。因為剪紙是定邊的特色文化標誌之一,它獨有的藝術價值,才使文化部授予定邊“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的稱號。如果讓這一古老而又深受人民民眾喜愛的民間藝術在今天絕種,那是對不住祖宗,對不住流傳了千年的經過無數民間藝人心血和汗水所創造的藝術,歸結為一點,就是對不住定邊的歷史和定邊30萬的人民。我們申請將這一地方文化遺產列入保護對象,讓它得以繼續傳承,為定邊,也為陝西繼續爭得民間藝術的光彩。

保護計畫

2005年,縣政府劃撥專款3.5萬元,向社會籌集資金2.5萬元,用於扶持保護定邊剪紙藝術。從2006年起,縣政府計畫每年撥專款5萬元,扶持定邊剪紙藝術的發展。

一、主要保護內容

為保護定邊剪紙藝術制定“五年計畫”,“計畫”由定邊剪紙藝術研究會負責組織實施,定邊縣文體事業局負責管理、督導。保護計畫如下:

..

(一)靜態保護:
1、進一步全面深入細緻地開展收集、整理工作,徹底摸清定邊剪紙藝術的起源、發展歷史沿革以及藝人、工具、手剪方法以及價值等全部狀況。
2、將所獲資料歸類存檔。
3、發揮研究會的研究職能,深入開展定邊剪紙藝術本體及相關民俗等方面的理論研究,並把研究成果編纂成書,出版《定邊剪紙藝術》。
(二)動態保護:
1、建立定邊剪紙藝術培訓班,不斷培養和發展人才,源源不斷補充新生力量。
2、豐富、發展、提高定邊的剪紙藝術水平,提升其適應新時期文化變革的生存能力和藝術水準。
3、建立條件良好的手剪場所和展覽場所。
4、在中國小美術課中介紹定邊剪紙藝術,使廣大青少年及早得到地方藝術薰陶。
5、在廣泛培養人才的基礎上,建立定邊剪紙藝術協會
6、結合會議、旅遊、商務等,廣泛宣傳、開發剪紙藝術市場,將贈送、經營兩結合,拓展定邊剪紙的路子。
二、已採取的保護措施
1、2004年,縣文體事業局根據縣政府創建文化先進縣的決定,專門召開了挖掘保護地方文化遺產,建設特色文化的研討會,將定邊剪紙藝術確定為我縣特色文化品種,全力進行了挖掘保護和發展工作。
2、2005年,縣文體事業局召開會議,將剪紙藝術由縣文化館管理改變為縣局直接管理,並解決了剪紙藝術活動場地等問題。
3、2006年年初,成立了定邊縣剪紙藝術研究會,縣主要領導擔任名譽會長,組織領導縣內文化工作者及藝人開展剪紙藝術的保護髮展工作。
三、五年保護工作計畫
2007年全面收集、整理有關資料,建立定邊剪紙藝術培訓班,成立定邊剪紙藝術協會。編寫中國小課外興趣學習資料,建立剪紙藝術製作場所。由專家藝人結合,研究討論豐富和發展定邊剪紙藝術。
2008年編纂《定邊剪紙藝術》,擴大培訓班的規模,重點人才重點培養,在保持原有剪紙藝術的基礎上,逐步發展、提高、創新剪紙藝術水平。
2009年籌劃出版《定邊剪紙藝術》,進行中國小美術教學的試點工作。
在這三年里預期達成目標:1、完成靜態保護基礎工作;2、培養出高水平的剪紙藝人。
2010-2011年《定邊剪紙藝術》課外學習資料,全面進入中國小美術課中,完成《定邊剪紙藝術》和其相關論文的出版工作。利用會議、旅遊、商務等機會全面推銷、贈送定邊剪紙藝術精品併到省內外進行展銷。
在這二年里預期達成目標:1、在學校全面普及開展剪紙藝術美術教育。2、出版《定邊剪紙藝術》的專輯和論文。3、廣泛開展定邊剪紙藝術展銷、贈送、銷售活動。使剪紙藝術成為定邊一項主要文化產業。
四、五年主要保障措施
1、成立縣級領導、專家與藝人組成的定邊剪紙藝術研究會和藝術協會。

..

2、由縣文體事業局主要領導管理研究會、協會工作。
3、由縣剪紙藝術研究會主要領導負責教材編寫工作。
4、把剪紙藝術的保護納入縣文體事業局特色文化建設規劃中。
5、縣文體事業局確保專項保護經費專款專用、落實到位。

所在區域及地理環境

定邊縣位於陝西省西北角,榆林市最西端,毛烏素沙漠的南部邊沿,介於北緯36°49′—37°53′,東徑107°15′—108°22′之間。由縣城東至二十里塘75公里,與靖邊縣相接;

..

南至鐵角城130公里,與甘肅省華池縣接壤;西至蓮花池20公里,寧夏鹽池毗鄰;北至東二道川32公里,與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為界。古長城橫貫縣境西東,古有“東接榆延,西通甘涼,南鄰環慶,北枕沙漠,土廣邊長,三秦要塞”之說。定邊縣建於北宋,至今有1400多年歷史,政治家、詩人范仲淹在原縣屬頭道川修築一城,賜名定邊,取“底定邊疆”之意,縣名由此而得,轄25個鄉鎮,334個行政村,2010個村民小組,人口31.08萬,土地面積6920平方公里,列陝西省前三位。定邊縣地處陝北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過渡帶,地形複雜,海拔1303米—1907米。銀青高速公路、307國道沿古長城橫穿全境,白于山坐落中部,橫貫西東,輻射南北,主峰魏梁海拔1907米。地形中部高,南北低,可分三個類型:白于山脈以南為南部丘陵溝壑區,南部外流河有:十字河、安川河、石澇河、新安邊河、柳樹澗河;白于山脈以北、古長城以南為中部灘區(主要農業區),內流河有八里河(河水甘甜,主灌溉區石洞溝鄉有“糧倉油海“之稱);古長城以北為北部沙漠草灘區(13個鹽湖就分布在這一區域)。定邊縣屬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多風沙夏季旱,秋雨連綿冬嚴寒”。年平均氣溫7.9°C有“早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的民謠。無霜期14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2702小時。年平均降雨量316.9毫米(多在七、八、九三個月份)。年平均蒸發量2491毫米(是降雨量的7倍)。6級以上大風每年有30—60次,有“全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的民諺。自然資源豐富,素有“三邊有三寶,鹹鹽、皮毛、甜甘草”之稱。礦產資源有原鹽、石油、天然氣。農作物資源中蕎麥、豌豆、胡麻大宗出口,被譽為“新三寶”。畜種資源中灘羊和陝北細毛羊在全國享有盛譽,著名的二毛裘皮和山羊板皮暢銷中外。定邊剪紙藝術主要分布在農村各個鄉鎮,南部山區主要剪紙以粗狂為主,與延安風格接近。北部灘區以長城沿線為界,剪工細膩,影響力極大。鼎盛時期家家戶戶都有剪紙,婆姨女子都會剪。隨著技術的傳播、女子異地嫁娶,定邊剪紙藝術流傳於今,在陝、甘、寧、蒙四省區均有滲透,傳布半徑為500公里以上,因此被人們稱為“三邊剪紙”之源。

盛行地域

傳統意義上的陝北是指延安和榆林兩市,陝北地域之廣,範圍之大,人口分布不均,山地多平地少,乾旱少雨,山區基本靠天吃飯,就這樣的地域環境養育了無數的黃土兒女,為祖國栽培了不計其數的棟樑之才,特別是藝術人才在鄉間遍地開花,給人以賞心悅目、應接不暇之感,主要以中老年婦女為主。陝北剪紙藝術普遍,但是保護不力,現在越來越失去了往日的生機,窗花越來越貼的少了,剪紙的也越來越少了。在陝北有自己獨特的地域魅力和深厚的傳統文化就是黃土地和黃河養育了憨厚、樸實的陝北人,從老大娘和老大爺的臉上的皺紋就能夠讀出一些歲月痕跡來。陝北民間剪紙藝術以延安、安塞、定邊、橫山、綏德為最,本文以陝北定邊剪紙藝術的發展來探討一些相關學術問題。
陝北定邊流傳地域寬泛,剪紙藝術遍及全縣各鄉村,在當地剪紙藝術對於農家婦女來說是易學,也益有剪紙藝術的傳播。有一些婦女剪紙就是從橫山、靖邊一帶傳過去的,有橫山的女子嫁到定邊,從而剪紙藝術有她的相似與相像之處。就光定邊剪紙藝術表現手法時,表現的細膩柔美,動態和諧,大膽誇張,作品以吉祥喜慶,益壽延年,和和美美等題材深受民眾喜愛與關注。
陝北定邊縣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自然資源,且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地理範圍“東接榆林靖邊,西通甘肅平涼和寧夏,南鄰延安吳起,北枕內蒙古自治區和毛烏素沙漠,地廣人稀,有“三秦要塞”之說,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在歷史上,定邊一帶為漢族、突厥、匈奴、羌、党項、回、鮮卑等民族雜居地,先後成為漢族、鮮卑、羯、羌、吐蕃、突厥、党項、蒙古等少數民族活動的集中地,他們在這裡遊牧狩獵、傳播文化,長期以來,便形成了有別於周邊地區的特色地域文化,並發展了相關藝術領域,如“剪紙”藝術便是這地域文化中有代表性的一項,還在語言藝術上得到統一,特別是在民歌領域具有獨創性,有著深刻的地域特色的文化內涵。

藝術特色

定邊剪紙藝術的造型主要以植物、人物、動物(包括獅子、雞、鴨、鵝等)和花鳥魚蟲為原型創作的題材,與鄰省的寧夏賀蘭山原始岩畫相比較,也能感到二者的相似性與互動性,在構圖剪刀的運行與運作過程似乎有心靈上的溝通。作品有龍、鳳、獅、虎、狗、貓、雞、鴨、鵝等在傳統剪紙藝術中,所占比重較大,都是身邊的家畜畫像,在她們的剪刀下自由揮灑,像冰上“芭蕾”在舞蹈。剪紙形象有“龍生九子”、“三爪龍”、“五爪龍”、“喜上眉梢”、“鴛鴦戲水”、“二龍戲珠”、“蛇盤兔”、“龍鳳呈祥”、“鳳凰戲牡丹”、“哪吒鬧海”、“抓髻娃娃”、“鳥戲貓”、“猴騎獅”、“魚變娃”、“腰鼓手”、“鴨子吃白菜”、“兔子吃白菜”、“攬羊娃娃”、“四妹子與三哥哥”等。總而言之,定邊剪紙作品剪工細膩傳神,特別是走到她們的家裡看到窗子上貼滿了的窗花由不得深深吸了一口氣,原來真正的藝術就在自己的眼前,這些剪紙藝術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愉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