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圖書室

宗祠圖書室

宗祠圖書室是配合新的農村文化建設中建設鄉鎮綜合圖書室而興起設立的的一種圖書室。主要就是利用農村閒置的宗祠,在宗祠拜房書架和書籍,為本村人提供圖書數據查閱和閱讀休閒的地方。

(圖)宗祠圖書室宗祠圖書室

簡介

(圖)宗祠圖書室宗祠圖書室

祠堂內,一張長桌,兩架舊書———勒流街道扶閭村,廖氏宗祠內就這樣剛剛建起了一個簡陋的圖書室。

每到周末,孩童跑來,或坐門檻,或靠樹邊,把書捧在手上。他們身後,高懸著“聖訓當遵”和“世綵振家聲”的豪邁楹聯。“我們做這件事,初衷只是為了讓村里孩子不要到處亂跑。”圖書室發起人之一、在村委會工作的廖結文說,現在的農村孩子,節假日大多都呆在家裡看電視和玩電腦遊戲。廖結文與同村的廖影萍商量後,決定合作建起這樣一個圖書室。她們先到祠借地方,又把自己的藏書獻出來,一個廢棄藥品架當書架,若干桌椅,就有了這間圖書室。

原來書架只有一些舊書舊雜誌,族中長輩覺得這事好,就從祠堂公項中支取幾千元錢,添置新書和書架、書桌,圖書室終於有點小規模了。“這是好事,我們有多大力就幫多大啦!”宗祠理事廖厚德看著“後生仔”寬厚地笑了。他還覺得現在這間圖書室有點小,對廖結文說:“以後孩子們來得多了,祠堂還可以把老人們的書法室騰出來,或者再開闢一個隔間。”

(圖)宗祠圖書室宗祠圖書室

有了圖書室,孩子們都很高興。最初他們不敢來,來了也是不說話,書架上的書很快像磁石一樣吸住了孩子們的眼睛,《海的女兒》、《魯濱遜漂流記》……書的世界很快就把他們迷住了,圖書室成了孩子的天堂。“過去沒有圖書室,我就在家裡開電腦打遊戲,同學們都叫我‘宅男’了。”生於90後的11歲姚錦川自嘲說。現在每到周末,他都與夥伴一起來圖書室看書。

宗祠里,周末最多有二三十個孩子一起來。只要不把圖書帶出宗祠,廖結文她們都不多干涉他們選擇看書的地方。小孩子天性好動,經常帶著書“打游擊”,宗祠的正殿、大廳、天井、花園,明亮的陽光,清新空氣,書香四溢。

廖氏宗祠本來是族中祭祀、處理重要事務的地方,門口有著非常傳統的楹聯:“武威揚國譽,世綵振家聲”。大門上的獸首銜環,屋頂的醒獅灰塑看去都威嚴厚重,正殿中供奉的族規也顯出古老凝重的氣息。負責宗祠管理的廖厚德介紹,宗祠在解放後就曾經做過國小,當時勒流鎮和扶閭村靠近交通水道,乘船去廣州非常方便,因此人煙聚集,文化氣息非常濃厚。但後來公路代替水路,扶閭也就慢慢被邊緣化,人少了,“後生”少了,村人也長久聽不到書聲,現在重開圖書室,書聲琅琅,他們這些老人也可以經常跟孩子們在一起,也覺得是一種安慰。

小孩子多了一個小天地,看著他們的笑容,廖結文表示自己很快樂,有些感動。她說現在的圖書還少一點,最好有熱心人士能繼續捐助一些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