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希尹神道碑

完顏希尹神道碑,金代碑刻。 該碑已於1966年文革期間被炸毀,部分殘段現存吉林省博物館。 著名的完顏希尹“神道碑”自然同時被發現。

簡介

完顏希尹神道碑,金代碑刻。此碑位於吉林舒蘭縣小城子鄉完顏希尹家族墓地第二墓區內。
該碑已於1966年文革期間被炸毀,部分殘段現存吉林省博物館。
原碑,由額、身、龜趺三部分組成,通高4.34米。碑身上承碑額,高0.92、寬1.40米,上雕相互纏結的四龍,二龍首並列伸向兩側,在龍身糾結之中,正、背各有一圭形額框,背面框地無字,正面額框篆書五行,行四字,曰:“大金故尚書左丞相金源郡貞憲王完顏公神道碑”。碑之正、背二面鐫刻碑文。該碑系由王彥潛撰文、任詢書丹、左光慶篆額的。此碑是金代碑刻形體最為高大的一通。
碑中祥細記敘完顏希尹的族系家世,是研究完顏希尹生平業績及其家族,乃至金初宋金、遼金之間戰事和相關歷史十分重要的實物資料。

發現、保護與破壞

完顏希尹家族墓地是在清代光緒年間被發現的。著名的完顏希尹“神道碑”自然同時被發現。早在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5年),楊同桂即發現了完顏希尹“神道碑”。當時見到的碑文已是“漫滅什二三”,並且“碑身中斷倒塌”。由於當時吉林將軍長順等人認識到此碑“可補史闕”之重要價值,遂“命鍛人塌而立焉”,又由於長順將完顏希尹“神道碑”的碑文載人他所主修的《吉林通志》,才使這一重要古碑碑文馳名中外。並為我們提供了極其珍貴的研究資料。應當說,當年的吉林將軍長順在保護完顏希尹“神道碑”方面做了一件好事。該碑文還經羅福頤先生校錄收入《滿州金石志》中。吉林市圖書館亦藏有此碑的拓片集冊。
1966年文革期間被炸毀,部分殘段現存吉林省博物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