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南戲史

宋元南戲史

《 宋元南戲史》是鳳凰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俞為民,劉水雲。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 者:俞為民,劉水雲 著

出 版 社:鳳凰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6-1
版 次:1
頁 數:335
字 數:289000
印刷時間:2009-6-1
開 本: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807293880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中國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為歷代民眾所喜聞樂見。追根溯源,在中國戲曲的發展史上,第一種成熟的戲曲形式,則是北宋中葉產生於溫州一帶的南戲。
作為第一種戍熟的戲曲彤式,南或在劇本形式、音樂體制、角色體制及具有寫意特徵的舞台表演等都為後世的戲曲形式如明清傳奇及清代中葉以後興起的各種地方戲奠定了基礎。可以說,南戲的出現,正式展示了戲曲這一中華民族文化明珠的奪目光彩。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南戲的起源和形成
第一節 南戲的名稱及其由來
第二節 南戲產生的時間
第三節 南戲產生的地點
第四節 南戲的淵源
第二章 南戲的藝術體制
第一節 南戲文本形態的特徵及其演變
第二節 南戲的劇本體制
第三節 南戲的曲調與曲律
第四節 南戲的角色體制
第三章 南戲的舞台演出
第一節 南戲的開場形式
第二節 南戲舞台時空特徵
第三節 南戲的排場
第四節 南戲的唱腔
第四章 南戲的分期與發展
第一節 南戲發展時期的界定
第二節 南戲在兩宋的流傳
第三節 元代南戲與北曲雜劇的交流
第五章 兩宋時期的婚變戲
第一節 “婚變戲”產生的市民文化背景
第二節 戲文之首——《趙貞女蔡二郎》、《王魁》
第三節 兩宋時期的其他婚變戲
第六章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
第一節 《永樂大典》與南戲
第二節 《張協狀元》
第三節 《宦門子弟錯立身》
第四節 《小孫屠
第七章 宋元四大南戲——《荊》《劉》《拜》《殺》
第一節 《荊釵記》
第二節 《白兔記》
第三節 《拜月亭》
第四節 《殺狗記》
第八章 《牧羊記》等元代南戲
第一節 《牧羊記》
第二節 《東窗事犯
第三節 《趙氏孤兒》
第九章 高明和《琵琶記》
第一節 高明的生平
第二節 《琵琶記》的主題
第三節 《琵琶記》的藝術成就
第十章 南戲研究
第一節 徐渭的《南詞敘錄》
第二節 明清的《琵琶記》評點
第三節 王國維《宋元戲曲史》與南戲研究
第四節 現當代南戲研究
小結
主要參考文獻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 南戲的起源和形成
第一節 南戲的名稱及其由來
南戲是中國戲曲史上第一種成熟的戲曲形式,它的產生,標誌著中國戲曲的正式形成。
南戲又有戲文、南曲戲文、溫州雜劇、永嘉雜劇、永嘉戲曲等名稱。在這些名稱中,戲文應是其本名。首先,在現有的有關南戲文獻中,最早記載南戲的文獻是宋末元初周密的《癸辛雜識別集》,其中謂當時溫州南戲藝人將惡僧祖傑的事,“撰為戲文,以廣其事”。其次,從“戲文”這一名稱的含義來看,也符合其藝術特徵,“戲”是戲弄、表演之意;“文”是文本、腳本之意,引申為故事,故“戲文”之意,也與兩宋時期的“話本”講說故事的含義相同,就是表演故事。如現存最早的南戲劇本《張協狀元》的副末開場云:“似恁唱說諸宮調,何如把此話文敷演?”敷演話文,也就是表演諸宮調所說唱的故事。又如《風月錦囊》續編卷二選收《三國志桃園記》副末開場也云:“《三國志》輯成,詞話一番新。”可見,《三國志桃園記》表演的就是“詞話”所講說的《三國志》故事。而這也正是“戲文”這一名稱的本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