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戲曲史

宋元戲曲史

《宋元戲曲史》,王國維(1877~1927)著。論述中國戲曲形成過程﹐全書共16章﹐以宋﹑元兩朝為重點﹐徵引歷代有關資料﹐說明其源流演變。書中介紹了古代巫者的裝神和娛神﹔春秋戰國時代倡優的戲謔和諷諫﹔漢代的角觝戲﹔唐代的歌舞戲﹑滑稽戲﹑參軍戲等。書中認為﹐宋代滑稽戲得到進一步發展﹐而小說與講史的故事結構﹐傀儡戲和影戲的人物造型﹐舞隊的形體動作﹐樂曲的成套唱腔﹐都促進了宋雜劇的形成。書中提出﹐宋雜劇尚兼有競技遊戲﹐還不是純正的戲曲。與宋雜劇時間相近﹑體制相仿的有金院本。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宋元戲曲史》論述中國戲曲形成過程﹐全書共16章﹐以宋﹑元兩朝為重點﹐徵引歷代有關資料﹐說明其源流演變。書仲介紹了古代巫者的裝神和娛神﹔春秋戰國時代倡優的戲謔和諷諫﹔漢代的角觝戲﹔唐代的歌舞戲﹑滑稽戲﹑參軍戲等。書中認為﹐宋代滑稽戲得到進一步發展﹐而小說與講史的故事結構﹐傀儡戲和影戲的人物造型﹐舞隊的形體動作﹐樂曲的成套唱腔﹐都促進了宋雜劇的形成。書中提出﹐宋雜劇尚兼有競技遊戲﹐還不是純正的戲曲。與宋雜劇時間相近﹑體制相仿的有金院本。元代充分繼承前人成果又加革新﹐誕生了體制嚴格的元雜劇﹐是為中國戲曲的真正開端。書中對元雜劇論述頗多﹐也論述了南戲的起源和成就。

書籍版本

《宋元戲曲史》寫成於1912年底1913年初﹐主要版本是民國四年(1915)的《文學叢刻》本。

宋元戲曲史王國維 商務印書館 1929-11-30

宋元戲曲史王國維 江蘇文藝出版社 2007-10-01

宋元戲曲史疏證王國維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4-08-01

宋元戲曲史王國維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12-01

宋元戲曲史(24)(民國學術經典文庫)王國維 東方出版社 1996-03-01

宋元戲曲史(二十世紀國學叢書) 王國維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5-12-01

宋元戲曲史 王國維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2-01-01

宋元戲曲史(插圖珍藏本)/民國珍本叢刊(民國珍本叢刊) 王國維 團結出版社 2006-02-28

宋元戲曲史王國維 中國書籍出版社 2006-09-01

宋元戲曲史王國維 東方出版社 2012-07-01 ISBN:978-7-5060-4840-8

宋元戲曲史宋元戲曲史

編輯推薦:

本書是王國維先生多年從事戲曲研究的一部總結性著作,被公認為中國古典戲曲研究的開山之作。它大大提升了戲曲在文學中的地位。全書以宋、元兩朝為重點,徵引歷代有關資料,考察中國古典戲曲形成、演變、發展的過程,描繪出清晰的途徑和線索,對戲曲語言的藝術特點和審美價值作了具體的分析和發揮。這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研究戲曲發展史的專著,材料豐富,治學態度謹嚴,影響深遠。

書籍評價

《宋元戲曲史》既包含有理論觀念的拓新,又有研究方法上的意義:

(一)王國維吸收了西方輸入的文學史觀念,對中國古典戲曲的發展線索進行了嚴密的考證和分析,開創了“戲曲史”研究的新領域。

1、他為我們勾勒了中國古典戲曲形成、發展的大致輪廓,他的勾勒是清晰而又頗確當:

(1) 上古至五代是我國戲曲的萌芽時期。

(2)宋金兩代是我國戲曲的形成時期。

(3)元雜劇的形成標誌著我國戲曲的成熟。

(4)元明南戲較元雜劇變化更多,故發展了中國古典戲曲。

2、王國維對元代戲曲的發展作了劃分,確立了元代戲曲經歷了“蒙古時代、一統時代、至正時代”三個歷史階段,這也較能體現元代戲曲發展概況。

3、總之,王國維從事戲曲史的研究雖然還是有初創時期的痕跡,但確實是戲曲批評史上前所未有的開創性工作。郭沫若把《宋元戲曲史》和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並譽為“中國文藝史上的雙璧”,並非溢美之辭。

(二)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中借鑑了中西詩學中的某些思想意蘊。提出了許多合理而又富有啟發性的理論觀念,對中國古典戲曲的研究有理論上的重要突破。

1 、王國維對“戲曲”這個概念作了科學的明確界定:“必合言語、動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後戲劇之意義始全。”

2、他自覺地把戲曲的形成過程視為各種藝術門類的綜合過程,認為各種藝術樣式的逐漸融合正是戲曲不斷趨向成熟的標誌。

3、他還把敘事體向代言體的轉化看成戲曲最終形成的又一重大突破。認為中國之“真戲曲”的形成時期正是上述兩者的“兼備”之時,無疑,王氏的這個觀點是較為正確的。

4、王國維把古典詩學中的“意境”理論自覺地移入戲曲領域,這一方面把戲曲和傳統藝術的審美意蘊接通的血脈,同時又使意境論在理論範疇上有了拓展。他認為元曲之佳處正在“有意境而已矣”。

5 、戲曲意境就是“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是也。”這的確是對於元劇的極好揭示。

6、王國維對“意境”的追求根植於他以“自然”為標準的審美理想,他把“自然”的審美特徵視為戲曲文學超越其它藝術樣式的突出之處,並認為“元曲為中國最自然之文學。”

7、把“自然”、“意境”引入曲壇,這不是王氏的首創,但是把它看作為評判戲曲藝術的重要標準,這確實是他超越前人的地方。

8、王國維最先從西方引入悲喜劇理論來研究古典戲曲,這在戲曲批評史上是個創舉,同時也是他對戲曲理論研究的又一突出貢獻。

(三)《宋元戲曲史》中體現的研究方法,也是王國維對戲曲研究的一個突出貢獻,前人評其“轉移一時之風氣,而示來著以軌則”並非過譽。王國維的胞弟王哲安將其兄的研究方法概括為:乾嘉學風的嚴密實證和西學的邏輯推演兩者的相互制約和影響。

東方出版社版本

編輯推薦

出版者:東方出版社

宋元戲曲史宋元戲曲史

ISBN:978-7-5060-4840-8

定價:32.00

出版日期:2012.07

上架建議:學術

本書是王國維先生多年從事戲曲研究的一部總結性著作,被公認為中國古典戲曲研究的開山之作。它大大提升了戲曲在文學中的地位。全書以宋、元兩朝為重點,徵引歷代有關資料,考察中國古典戲曲形成、演變、發展的過程,描繪出清晰的途徑和線索,對戲曲語言的藝術特點和審美價值作了具體的分析和發揮。這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研究戲曲發展史的專著,材料豐富,治學態度謹嚴,影響深遠。目錄:

自序

第一章 上古至五代之戲劇

第二章 宋之滑稽戲

第三章 宋之小說雜戲

第四章 宋之樂曲

第五章 宋官本雜劇段數

第六章 金院本名目

第七章 古劇之結構

第八章 元雜劇之淵源

第九章 元劇之時地

第十章 元劇之存亡

第十一章 元劇之結構

第十二章 元劇之文章

第十三章 元院本

第十四章 南戲之淵源及時代

第十五章 元南戲之文章

第十六章 餘論

附錄 元戲曲家小傳

內容簡介

從遠古巫者娛神、春秋戰國倡優戲謔、漢代角觝戲、唐代歌舞戲直至宋元雜劇,都毫無利祿之見,旨在直抒胸臆。戲曲讓中國人的情懷在笙歌曼妙中得到了盡情的舒放。中國戲曲在宋元時期高度繁榮,“天下文字,惟曲最真”,然而這些充滿人生觀照的文字卻因受到正統文學的鄙棄而郁堙沉晦。

本書是國學大師王國維對中國戲曲史研究的傑出貢獻,作為中國第一部系統研究戲曲發展史的專著,其開闢之功,良不可沒。

編輯推薦

經歷了十幾年的曲折後出現的“世紀回眸”熱潮所尤為心儀的核心問題。本叢書輯取其中尤具開創性而篇幅不大者,並約請當今著名專家為之導讀,不僅梳理其理論框架,剔抉其精義要眇,更著重揭櫫其學術源流、歷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當時特定的情境與心態,從而在幫助讀者確切理解原著的同時,凸現大師們的學術個性。 王國維戲曲研究的成果,隨著時間的推延,越來越清晰地顯示出它的意義。戲曲研究之新學科次後應運而起。他的《宋元戲曲史》作了開創性的工作,它全面考察,追根溯源,回答了中國戲劇藝術的特徵,中國戲劇的起源和形成、中國戲曲文學的成就等帶根本性的問題,使元曲這一瑰寶重放異彩,並為今後的戲劇史研究指明了道路。

嶽麓書社版本

基本信息

《宋元戲曲史》《宋元戲曲史》

作者: 王國維 著

出 版 社: 嶽麓書社

出版時間: 2010-1-1

頁數: 144

開本: 16開

I S B N : 9787807612643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藝術 >> 舞台藝術 戲曲

定價:16.00

內容簡介

王國維不僅在古史地、古文字上是一代大師,在中國戲曲史研究上也卓有貢獻,本書即是他這方面的代表作。中國戲劇藝術在元代達到了高度的繁榮,但卻因以往學者的輕視而晦暗不顯。本書在這方面作了開創性的工作,它全面考察,追根溯源,回答了中國戲劇藝術的特徵,中國戲劇的起源和形成、中國戲曲文學的成就等帶根本性的問題,使元曲這一瑰寶重放異彩,並為今後的戲劇史研究指明了道路。

本書簡體橫排,以適應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加上後記,對作者其人及其書予以簡要介紹,有助於現代讀者加深理解。加上少量的歷史圖片,圖文並茂,使讀者知人論世、知世論人。選目精當、裝幀得體、印刷精美,既是文史愛好者了解民國學術文化的一條重要渠道,也是值得書友珍藏的珍品。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上古至五代之戲劇

第二章 宋之滑稽戲

第三章 宋之小說雜戲

第四章 宋之樂曲

第五章 宋官本雜劇段數

第六章 金院本名目

第七章 古劇之結構

第八章 元雜劇之淵源

第九章 元劇之時地

第十章 元劇之存亡

第十一章 元劇之結構

第十二章 元劇之文章

第十三章 元院本

第十四章 南戲之淵源及時代

第十五章 元南戲之文章

第十六章 餘論

附錄 元戲曲家小傳

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他說:“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謂之有意境?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是也。”此處所稱“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與詞論所稱“真景物、真感情”是一致的。由於戲曲需要敷演故事,所以他就增加一條準則:“述事則如其口出”。又由於元代戲曲是代言體的,所以“寫情”寫的是劇中人物心中之情,“寫景”寫的是劇中人物眼中之景,“述事”則述的是劇中人物行動中之事。“如其口出”,還可理解為戲曲創作要注意符合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及其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心境、特定行為、語言。由於評論對象不同,《宋元戲曲史》中的意境說比之《人間詞話》,有所變化發展。

“悲劇”是西方的一種戲劇門類,也是他們的一種美學精神。傳統的西方美學戲劇學認為悲劇寫大人物,其風格嚴肅崇高,喜劇寫小人物,其風格輕鬆鄙俗,故其審美品位有高低之分。王國維率先把西方的此種觀念引進中國的文論,運用到他自己的文學評論中。正是從悲劇的角度,他高度評價了元雜劇。他認為“明以後傳奇無非喜劇,而元劇則有悲劇在其中”,如《漢宮秋》、《梧桐雨》等,“其最有悲劇之性質者,則如關漢卿之《竇娥冤》、紀君祥之《趙氏孤兒》,劇中雖有惡人交構其間,而其蹈湯赴火者,仍出於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王氏青年時代曾深受西方哲學家叔本華、尼采等人的唯意志論的影響,尤其是把叔本華的悲觀主義作為立身之本,亦作為文學觀的核心。

媒體推薦

近年坊間刊刻各種文學史與文學評議之書,獨王靜安《宋元戲曲史》最有價值。

——歷史學家

傅斯年

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和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毫無疑問,是中國文藝史研究上的雙璧。不僅是拓荒的工作,前無古人,而且是權威的成就,一直領導著百萬的後學。

——歷史學家

郭沫若

作者簡介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浙江海寧人。近代中國著名學者,傑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學家,詩人,文藝理論學,哲學家,國學大師。

後記

此書完成於1913年1月。自1913年4月至1914年3月連載於商務印書館印行的大型學術期刊《東方雜誌》上。1915年,商務印書館出版《宋元戲曲史》單行本。從此,現代意義上的戲曲史研究正式進入了學術領域。此前近5年間。作者曾展開全面而深刻的前期研究,撰成《曲錄》(1908)、《戲曲考原》(1909)、《唐宋大曲考》(1909)、《優語錄》(1909)、《錄鬼簿校注》(1909)、《古劇角色考》(1911)以及《錄曲餘談》、《曲調源流表》等著述。最後以三個月之短期,完成此《宋元戲曲史》。

作為集史學家、文學家、美學家、考古學家、詞學家、金石學家和翻譯理論家於一身的學者,王國維生平著述62種,批校的古籍逾200種。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的開創者”。

序言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獨元人之曲,為時既近,托體稍卑,故兩朝史志與四庫集部,均不著於錄;後世儒碩,皆鄙棄不復道。而為此學者,大率不學之徒;即有一二學子,以餘力及此,亦未有能觀其會通,窺其奧交者。遂使一代文獻,郁堙沉晦者,且數百年,愚甚惑焉。往者,讀元人雜劇而善之,以為能道人情,狀物態,詞采俊拔,而出乎自然,蓋古所未有,而後人所不能仿佛也。輒思究其淵源,明其變化之跡,以為非求諸唐、宋、金、遼之文學,弗能得也;乃成《曲錄》六卷,《戲曲考原》一卷,《宋大曲考》一卷,《優語錄》二卷,《古劇腳色考》一卷,《曲調源流表》一卷。從事既久,續有所得,頗覺昔人之說,與自己之書,罅漏日多;而手所疏記,與心所領會者,亦日有增益。壬子歲莫,旅居多暇,乃以三月之力。寫為此書。凡諸材料,皆余所蒐集;其所說明,亦大抵余之所創穫也。世之為此學者自余始;其所貢於此學者,亦以此書為多。非吾輩才力過於古人,實以古人未嘗為此學故也。寫定有日,輒記其緣起。其有匡正補益,則俟諸異日雲。海寧王國維序。

名人推薦

近年坊間刊刻各種文學史與文學評論之書,獨王靜庵《宋元戲曲史》為最有價值。其餘間有二一可觀者,然大都不堪入目也。……王君此書前此別未有作者,當代亦莫之與京:所以托體者貴,因而其書貴也。

——傅斯年

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和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毫無疑問,是中國文藝史研究上的雙璧。不僅是拓荒的工作,前無古人,而且是權威的成就,一直領導著百萬的後學。

——歷史學家 郭沫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