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會館舊址

安徽會館舊址

安徽會館舊址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後孫公園胡同,是李鴻章[晚清名臣]兄弟於1871年建造。主要建築:思敬堂、藤閒吟屋、龍光燕譽堂、三大套院、清式戲樓。2006年5月,安徽會館作為清代的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基本信息

簡介

安徽會館舊址
安徽會館舊址在西城區後孫公園胡同3號、25號和27號。由李鴻章兄弟於同治十年(1871)建造。館址孫公園原是明末清初學者孫承澤的別墅故址。有三大套院、清式戲樓,還有思敬堂、藤閒吟屋、龍光燕譽堂等。會館北面有園。會館內亭館廊樹俱備,屋數百間,總面積達9000多平方米。與普通會館不同的是,安徽會館既不是專為進京趕考的舉子設立的“試館”,也不是促進工商業發展的行業會館,而是專供安徽籍淮軍將領和達官貴人在京活動的場所。安徽會館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

安徽會館舊址安徽會館舊址
安徽會館占地9000平方米,分為中、東、西三路庭院,每路皆為四進。會館中院為五進院落,第一進為“文聚堂”,共五開間,左右廂房各三間;第二進,“中廳罩棚”,正樓五間,東西套耳房一間;第三進“斯文在茲”,即神樓,供奉著閔子、朱子神像;第四進為“碧玲瓏館”及戲樓;第五進則是後院大花園,園中置有假山、亭閣、廊榭、池塘、小橋等。
東院第一進為“奎光閣”,供奉魁星神像;第二進為“思敬堂”,五開間,左右廂房各三間;第三進“龍光燕譽”,共五間,左右廂房各兩間;最後設有廚房。西院為接待用房,三進院,每進院落均為五開間,左右廂房各三間。正房文聚堂內懸掛書有皖籍中試者姓名的匾額。套院中有祭祀朱熹及歷代名臣的神樓。戲樓是中路規模最大的建築,系舊京四大會館戲樓之一。北部原有花園,面積1300餘平方米,有假山、亭閣、池塘和小橋等,現僅存一座碧玲瓏館,李鴻章曾在此接待過朝鮮使臣。會館建築除花園已無存外,基本格局保持尚好。目前,除戲台外的會館館舍仍為民居。

歷史

康熙年間《長生殿》曾在這裡的大戲樓演出。繼孫承澤之後,清代曾有許多名人在此居住,如乾隆朝內閣大學士翁方綱、刑部員外郎孫星衍、以藏有甲戌本脂批《紅樓夢》而聞名的劉位坦等。同治八年(1869)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與其兄湖廣總督李瀚章及淮軍諸將集資購得孫公園的大部分,建安徽會館,同治十年落成。與其他省籍會館不同,安徽會館只接待在職的州、縣級和副參將以上的實權人物。光緒二十四年(1898),這裡曾是康有為等維新黨人的活動場所。光緒二十六年會館為八國聯軍所占,設德軍司令部於此,附近房屋遭焚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