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涇縣會館

安徽涇縣會館

涇縣會館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和東城區,共有2處,是安徽省涇縣人士在北京的會館。涇縣新館曾是1918年12月創辦政治周刊《每周評論》的編輯部所在地。由李大釗、陳獨秀任編輯,張申府、胡適、周作人、高一涵、王光祈等經常為該刊撰稿。

基本信息

介紹

民國十四、五年間,南陵縣信元錢莊經理吳紫庵(涇縣茂林人)發起籌建涇縣會館。

涇縣會館現涇縣會館
起初在橫街頭購得市房一處,以後賣給了“大吉昌”雜貨店,又重新在聖公會教堂右隔壁購買一處市房為會館。平時租給人家做生意,開會時借用一下。

其理事會成員,除吳紫庵是主任理事外,尚有吳守正(正大布店老闆)、吳懋興(開雜貨店兼營鍋鋪)、陳紀堂(德記煙莊經理)、洪子良(開黃煙店)等為理事。

現存涇縣會館僅保留一個四合院。四合院正房五間,進深五檁,坐北朝南;倒座房三間,進深六檁;西廂房五間,中間出一門道,為廣亮式大門;東廂房二間,進深均為五檁。估計其東、南二面的四合院原來都是會館產業。

名人事跡

新館鼎盛時期在鹹豐年間,捐助新館最有名的要屬嘉慶十年乙丑科二甲進士,曾任廣東鄉試副考官的胡承珙。
涇縣新館曾住過一位書法家包世臣,他反對對外投降,力主禁菸,在涇縣新館寫出《藝舟雙輯》一書,為後人稱頌。

涇縣新館還是《每周評論》編輯部所在地。《每周評論》是五四時期著名刊物,李大釗等編輯,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創刊,1919年8月30日被北洋政府封閉,共出37期。從第26期起,胡適任主編,陳獨秀等撰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