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業大學

安徽工業大學

安徽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經、管、文、理、法、藝等七大學科門類協調發展、具有鮮明行業特色的多科性大學,是安徽省重點建設大學,是“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實施高校。學校面向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具有免試推薦優秀本科生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具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學校創建於1958年,1977年組建馬鞍山鋼鐵學院,1985年更名為華東冶金學院,1998年劃轉到安徽省,實行省部共建,2000年與安徽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合併,更名為安徽工業大學。學校現有佳山、秀山兩個校區,共占地2467畝,校舍建築面積近78萬平方米。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一、華東冶金學院
馬鞍山鋼鐵專科學校

1958年馬鞍山鋼鐵工業學校創建
1959年蕪湖專區工業學校(部分)併入馬鞍山鋼鐵工業學校
1960年馬鞍山鋼鐵工業學校升格為馬鞍山鋼鐵專科學校
1962年馬鞍山鋼鐵專科學校(大專部)併入安徽機械學院,後更名為安徽工學院,現併入合肥工業大學
安徽銅官山有色金屬專科學校
1958年安徽省銅官山有色金屬工業學校創建,後升格為安徽省銅官山礦冶專科學校
1960年安徽省銅官山礦冶專科學校更名安徽省銅官山有色金屬專科學校
1961年馬鞍山鋼鐵專科學校、銅官山有色金屬專科學校合併組建馬鞍山鋼鐵工業學校
1977年馬鞍山鋼鐵工業學校升格為馬鞍山鋼鐵學院
1985年馬鞍山鋼鐵學院更名為華東冶金學院
二、安徽商業高等專科學校
馬鞍山商業專科學校

1978年安徽師範大學(馬鞍山大專班)創建
1978年安徽師範大學(馬鞍山大專班)更名為安徽師範大學(馬鞍山專科學校)
1979年安徽師範大學(馬鞍山專科學校)升格為馬鞍山師範專科學校
1983年馬鞍山師範專科學校更名為馬鞍山商業專科學校
馬鞍山聯合大學

1983年馬鞍山聯合大學創建
1992年馬鞍山商業專科學校、馬鞍山聯合大學合併組建安徽商業專科學校
1995年安徽商業專科學校更名為安徽商業高等專科學校
三、安徽工業大學
2000年華東冶金學院、安徽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安徽工業大學
2008年安徽工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獨立,改建為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

現任領導

安徽工業大學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劉新躍
黨委副書記、校長 李家新
黨委副書記 陳潤
副校長 林鐘高 葛蘆生 魏先文
顧明言 祖明
紀委書記 張國寶

設施建設

安徽工業大學坐落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現有佳山、秀山兩個校區,共占地2467畝,校舍建築面積近78萬平方米。主校區位於霍里山以北,奧體中心以南。校內包含雨山湖等多個湖泊,東邊是一排小山,常年綠色,整體環境優雅、環保。
安徽工業大學佳山校區: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湖東路59號,即安徽工業大學校本部,安徽工業大學校本部經歷了近三十年的發展歷史,規劃對山體、綠化等環境要素加以合理利用,建築布局悉心安排,營造出連綿一體的綠色開敞空間,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道路布置結合現狀,順應地形,便捷而順暢。校園南側規劃為佳山風景綠化區,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規劃將延續並發展這種優勢,創造與自然完美融合的校園環境。
安徽工業大學秀山校區:安徽省馬鞍山市馬向路新城東區,規劃布局採用“螺鏇式上升”的構圖形式,以兩條軸線串聯各功能區組成總體框架,結合水面、山林和園林步道構成既有幾何秩序又有自然秩序的格局,各功能區圍繞教學實驗區布局,體現其他各功能區與之便捷的聯繫,將順應城市主導風向的以山林水面為主體的校園主體綠化休閒區,自東部、南部引入並滲透至教學實驗區、體育運動區、學生生活區及其它功能區。規劃注重校園環境塑造,並使其與城市、自然緊密融合,創造良好的城市景觀。兼具為社會服務或對外聯繫較多的項目,
如體育中心、外事接待中心、行政辦公等均設於臨街或離校門不遠的地段,保證對外聯繫的方便,減少對校園內部活動的干擾。校園功能區共劃分為六個:教學實驗區、行政綜合區、學生生活區、體育運動區、休閒活動區、外事接待區。
安徽工業大學圖書館:館舍由校本部(湖東路)圖書館、東校區圖書館組成。現有館舍面積61000平方米(其中校本部圖書館17000平方米,東校區圖書館44000平方米),閱覽座位5000餘席(其中校本部1500席,東校區3500餘席)。東區館各庫室及公共區域設有有線上網接入點並提供無線上網服務。館藏文獻資源按文獻類型和學科分類布局,全開架管理。兩校區圖書館共設有27個借(閱)室(其中東區館18個;本部館9個)、4個研究室、2個學術報告廳、2個自修室;服務台提供圖書的借還及諮詢服務。截止2010年10月底,館藏印刷型書刊計148餘萬冊;電子圖書72萬餘種;中外文全文電子期刊近3萬種(其中中文電子期刊10000餘種,外文電子期刊18700餘種);中外文資料庫43個。年訂購中外文紙本期刊1500餘種,紙質圖書10萬冊。

學科建設

安徽工業大學安徽工業大學
學校設有58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一類特色專業5個(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化學工程與工藝、自動化),安徽省特色專業4個(化學工程與工藝、熱能與動力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學校擁有2個在建博士授予權學科(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2009年立項,2011年中期審核,2012年教育部驗收),12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學科,4大類碩士專業學位領域(工程碩士、工商管理(MBA)、會計、資產評估),5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化工工程、電氣工程、機械工程、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工業工程、物流工程、項目管理、動力工程、環境工程、工商管理、會計、資產評估)。有A、B類省級重點學科13個(冶金工程,材料加工工程、鋼鐵冶金、化學工藝、會計學、數量經濟學、機械設計及理論、材料學、熱能工程、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套用化學、環境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檢驗中心)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2個。設有安徽省“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與區域發展”重點研究中心,省級基礎課教學實驗示範中心4個,學校還是國家“863”新材料產業化基地依託單位。此外擁有9個功能齊全的實驗中心以及15個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大型企業等合作成立的研究所。建立與馬鋼等企業的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基地,實行學校導師與企業導師共同培養,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畫,研究生示範課程建設以及研究生學術論壇。

院系設定

安徽工業大學的14個二級學院

安徽工業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 安徽工業大學冶金工程學院 安徽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 安徽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 安徽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安徽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安徽工業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安徽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安徽工業大學商學院 安徽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安徽工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
安徽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 安徽工業大學數理學院

專業設定

國家一類特色專業
截至2013年,安徽工業大學有5個國家一級特色專業,5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一級博士授權學科,6個二級博士點,若干碩士專業學位和A、B類省級重點學科,具體如下。

冶金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測控技術與儀器
化學工程與工藝 自動化

安徽省特色專業

化學工程與工藝 熱能與動力工程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會計

一級博士授予權學科

冶金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二級博士點

冶金物理化學 鋼鐵冶金 有色金屬冶金
材料物理與化學 材料學 材料加工工程

碩士專業學位領域

工程碩士 工商管理(MBA) 會計
資產評估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材料工程 冶金工程 化工工程
電氣工程 機械工程 控制工程
計算機技術 工業工程 物流工程
項目管理 動力工程 環境工程
工商管理 會計 資產評估

A、B類省級重點學科
冶金工程 材料加工工程 鋼鐵冶金
化學工藝 會計學 數量經濟學
機械設計及理論 材料學 熱能工程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套用化學
環境工程

師資力量

學校在職教職工1895人,專任教師1175人,其中教授146人、副教授355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39人。教師中有“新世紀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皖江學者、省教學名師、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等一批拔尖人才,有安徽省科技創新團隊4個;享受國務院和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36人,第二屆省級優秀名師三人,第三屆省級優秀名師二人,另外學校還聘請包括12名兩院院士在內的180多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

學校名師

姓名 備註
龍世剛、洪乃剛、曹天守 第二屆省級名師[27]
方慶琯、邱支振 第三屆省級名師[28]

教學團隊(截止到2012年9月18日)

名稱 類型 批准時間
項目負責人
工程力學 省級教學團隊 2008年 邱支振
電氣與自動化 省級教學團隊 2008年 洪乃剛
化工基礎課程 省級教學團隊 2010年 水恆福
套用經濟學 省級教學團隊 2010年 李致平
機械製造學
校級教學團隊 2009年 余曉波
會計學 校級教學團隊 2009年 林鐘高
公共管理 校級教學團隊 2009年 徐德信
大學數學課程
校級教學團隊 2009年 陳松林
物理化學 校級教學團隊 2010年 諸榮孫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校級教學團隊 2010年 陳光
電工電子 校級教學團隊 2010年 章家岩
數據結構學 校級教學團隊 2010年 秦鋒
理論經濟學 校級教學團隊 2010年 洪功翔

科學研究

長期以來,學校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自己的根本任務,不斷鞏固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牢固確立教學質量的生命線意識,通過加強教學基本建設,深化教學改革,強化教學管理,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並形成了鮮明的人才培養特色。2006年學校在安徽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評估中獲得優秀成績。05-06學年50個班級被評為省、校先進班集體,1800多人分別榮獲省、校兩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等榮譽稱號。

安徽工業大學安徽工業大學

發放獎學金近500萬元,國家助學金近100萬元,勤工助學崗位酬金50多萬元,國家助學貸款625萬元,校內貸款近50萬元,發放各類困難補助12萬元。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不斷增強,大學生申請專利365 項,授權138項。在“挑戰杯”、數學建模等全國性大賽中取得出色成績,兩次獲“高校優秀組織獎”,並成為第九、第十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聯合發起高校之一。

近三年來,學校先後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600 多項,年科研總經費達到了 9000 萬元。其中,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和科技攻關項目等國家級項目20餘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 32 項,批准專利 28 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近 3000 篇。在 2003 年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公布的 " 全國高校技術成果轉讓當年實際收入前 100 名 " 排序中,學校名列第 25 位。學校科技產業也發展迅速,已建成為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馬鞍山分園,具備新產品研發、製造、批量生產的能力,研發的高科技產品覆蓋機械、電力、化工、輕工、環保等行業,年銷售收入達到1.5億元。2006年,科技企業實現年銷售收入2億元,利稅2000萬元,出口創匯200多萬美元,連續七年位居全國高校百強之列。

國際交流

安徽工業大學與美國、英國、德國、瑞典、韓國以及香港、台灣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友好合作關係,在派出進修、留學、訪問、考察、合作科研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等很多方面發展較快。每年各類海外專家、學者應邀來校進行學術交流、講學、合作科研的人員也逐漸增多。隨著國際間友好學校的建立,校際交流與合作也逐年增多,交流與合作領域也逐年拓寬,除學術交流、信息交流、出版物交流、留學生交流、訪問學者交流、師資培訓等項目外,還與部分學校成立聯合研究所,共同開發新技術,研究新產品,已在冶金學科、材料學科、自動化學科、機械學科、信息學科、經管學科等領域開展校際合作科研項目。

安徽工業大學與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瑞典皇家工學院、韓國國立昌原大學、美國朗沃德大學(LongwoodUniversity)、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CranfieldUniversity)、英國諾森比亞大學(NorthumbriaUniversity)、美國普渡大學(PurdueUniversity)、美國紐約理工大學(PolytechnicUniversity)、美國阿拉斯加大學(UniversityofAlaska)、美國北達科他州立大學(NorthDakotaStateUniversity)等聯合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開展教師、留學生互派,實施了本科生中外校際合作培養項目。進行了一系列實質性的國際合作研究,在研國際合作項目20多項,多項被列為兩國政府間合作項目。

知名校友

創業

姓名 性別 專業 屆別 成就
游振華 物資管理 88 瑞鋼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勇 自動化 82 深圳賽為智慧型工程有限公司總裁
張群 自動化 84 深圳愛默生網路能源有限公司副總裁
於劍波 機械 83 深圳市力生實業有限公司總裁
丁勁松 自動化 84 蕪湖金鼎工程服務有限公司總裁
吳建敏 會計 87 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北京天健興業資產評估公司總經理
鄭宏傑 物理 82 深圳特發集團總經理
陳華 工業會計 87 中科招商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經理
吳立平 會計 88 安徽省科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汪櫟鶴 自動化 86 馬鞍山鋼鐵設計研究總院麥思科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湯萬里 會計 92 上海易馳滾動軸承有限公司董事
焦海青 機械 82 華聯商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徐進 自動化 88 深圳市恆旭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
周元 物資管理 88 上海泰萊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徐實 機械 82 上海龍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莊凱 計算機 89 馬物貿易有限公司經理
姜寧 自動化 82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亞洲總部
高桂根 自動化 84 神州電腦公司副總經理

管理者

姓名 性別 專業 屆別 成就
蘇世懷 金相 82 馬鋼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兼技術中心常務副主任、新產品主任(全國勞動模範)
溫業雲 自動化 87 馬鋼公司機電安裝公司副經理(全國勞動模範)
吳雙全 壓力加工 83 馬鞍山鋼鐵設計研究總院海外事業部主任、教授級高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程建國 計算機 82 馬鋼公司鋼鐵研究所所長、高級工程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包瑋 機械 83 安徽省水泥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省勞動模範)
蘇允隆 煉鐵 82 馬鋼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黨委書記、新產品開發中心副主任(省勞動模範)
吳結才 壓力加工 83 馬鋼技術中心產品開發新副所長、十屆人大代表(省勞動模範)
岳楷 壓力加工 89 成都軋管廠廠長(四川省勞動模範)
陳英穎 工業分析 90 上海寶鋼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助理、上海寶鋼研究院院長助理(三八紅旗手)
姚有領 自動化 86 萊鋼集團公司寬頻籌備處負責人  高工  博士在讀 、科技標兵
陶蘭芬 煤化工 87 上海梅山集團公司化工公司  總工程師(上海市女工標兵、三八紅旗手)
葉光平 自動化 82 馬鋼股份有限公司H型鋼廠機電科科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馬鋼公司級勞模)

卓越管理者

姓名 性別 專業 屆別 成就
王萬賓 機械 69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秘書長
艾寶俊 統計 83 原寶鋼集團總經理,上海寶鋼股份公司董事長,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
諸駿生 軋鋼 83 上海寶鋼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
楊自璽 機械 83 中國礦冶總公司經理
蔡漳平 煉鐵 82 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董事長
陳新桂 焦化 82 重慶渝港鈦白粉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博士,高級工程師
張厚啟 自動化 84 聯想集團副總裁
施衛國 軋鋼 82 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主任
李勝玉 焦化 74 山東省萊蕪市市委常委,市委副書記
張源 焦化 83 寧夏自治區寧武市副市長
倪根來 金相 82 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華黎明 中文 80 馬鞍山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副廳級)
陳平 焦化 83 中鋼集團中冶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陸匠心 軋鋼 82 上海寶鋼研究院(技術中心)常務副院長(常務副主任)
蘇從勇 機械 85 馬鞍山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
楊少虎 機械 83 馬鞍山市雨山區人民政府區長
李真 工業分析 83 馬鞍山市金家莊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市十三大人大代表,高級工程師
吳永勝 物資管理 87 中鋼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總經理、董事長
程剛 機械 98 山東泰山鋼鐵有限公司煉鋼廠廠長
馮林楨 機械 97 山東泰山鋼鐵有限公司煉鐵廠副廠長
李輝 工業會計 92 中國聯通馬鞍山市分公司副總經理
高海建 軋鋼 82 馬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惠志剛 煉鐵 82 馬鋼集團副總經理
楊陽 煉鐵 82 馬鋼集團副總經理
丁毅 煉鐵 82 馬鋼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
高若眉 機械 83 合肥鋼鐵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永順 煉鋼 83 上海寶鋼集團公司採購中心副經理
陸匠心 軋鋼 82 上海寶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陸熔 煉鐵 82 上海寶鋼股份有限公司煉鐵廠廠長
寇建國 工業會計 87 馬鋼股份有限公司審計部經理,高級會計師
馮翔 機械 83 安徽省機械工業設計院院長
楊鈞 機械 83 青島開發區經管局綜合處處長
程剛 機械 83 山東泰山鋼鐵有限公司煉鋼廠廠長
趙志群 煉鐵 82 馬鋼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煉鋼總廠廠長
管孝群 煉鐵 82 馬鋼股份有限公司第一煉鋼總廠廠長
楊偉 計算機 83 馬鋼股份有限攻速H型鋼廠廠長,黨委書記,高工
李愛群 自動化 83 馬鋼股份有限公司動力廠廠長,教授級高工
王步更 煉鋼 82 馬鋼股份有限公司質量監督中心主任,高工
李真 工業分析 83 馬鞍山市金家莊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高級工程師
徐宏勇 會計 86 馬鞍山市科技局副局長
吳來根 焦化 83 攀鋼(集團)公司行銷管理處處長
李建設 自動化 88 首鋼公司設備總處處長
張宗先 自動化 88 首鋼公司計量自動化公司黨委書記
蔡峰 焦化 85 濟南鋼鐵集團內材料總處處長
謝文 儀表 89 濟南鋼鐵集團總計量處處長
楊憲禮 鋼冶 88 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技術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
朱玉延 煤化工 86 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焦化廠廠長,高級工程師
叢國慶 會計 88 江蘇沙鋼有限公司審計處處長
周善良 壓加 88 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軋鋼廠廠長,總設計師
尉國 企業管理 88 江蘇沙鋼有限公司財務處長
顧軍 機械 86 中國冶金設備南京公司國際工程部主任,總工程師
馬平兒 焦化 85 重慶鋼鐵集團焦化廠廠長
章金南 鋼冶 83 重慶鋼鐵集團鋼研所所長
吳曉峰 自動化 83 萊鋼公司自動化部部長
王廣連 自動化 88 萊鋼股份有限公司特鋼廠廠長
楊少虎 機械 83 馬鞍山市金家莊區人民政府區長
應秀梅 國貿 95 上海寶鋼冶金建設公司產業公司經理
孫軍紅 液壓 95 上海寶鋼冶金建設公司集裝公司經理
王秀珍 會計學 94 上海寶鋼冶金建設公司審計主任
李培松 自動化 88 江陰鋼鐵公司副總經理
李移峰 工業會計 92 上海寶鋼冶金建設公司審計處副處長
黃國俊 壓加 92 常州中天鋼鐵有限公司廢鋼處副處長

學者風範

姓名 性別 專業 屆別 成就
陳建民 分析化學 85 復旦大學博士、教授、博導
邱介山 焦化 84 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導、工學博士
安虹 自動化 84 中國科技大學博士、教授
王普 自動化 82 北京工業大學博導、教授
何聞 儀表 90 浙江大學機械學院教授、博導
高自友 -- 87 北京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授,博導、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衛宏遠 焦化 85 天津大學引進傑出人才,教授和博導
尹曉春 機械 82 南京理工大學理學院力學與工程科學系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胡文容 化工 85 山東省環境科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
梅東生 金相 82 攀鋼集團公司鋼研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張曉東 金相 84 美國俄亥俄洲大學研究員
李濤 金相 83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教授
馮翔 機械 83 安徽省機械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
吳小根 工業會計 88 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副院長、博士副教授、高級會計師
那永潔 鋼冶 83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李明 壓加 82 安徽工業大學紀委書記
李家新 煉鐵 82 安徽工業大學校長
鄭明東 焦化 83 安徽工業大學研究生部主任、教授
汪光陽 自動化 75 安徽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
潘紫微 機械 82 安徽工業大學研究生學院院長、教授
李勝祗 軋鋼 82 安徽工業大學材料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教授、博士
葛蘆生 自動化 83 安徽工業大學副校長、博士、教授
王建軍 煉鋼 82 安徽工業大學冶金與資源學院黨委書記、教授

相關閱讀

校徽寓意
校徽校徽

由專業設計公司設計、該校專業教師參與修訂的學校校徽圖案,經多方徵集意見、反覆篩選修改、校領導審定,於日前正式確定。

1、校徽圖案由外圓內方兩層構架組成,外層內容為學校中英文規範名稱,核心為校徽基本形。

2、基本形主要由安徽工業大學英文名稱縮寫大寫字母“A”、“U”、“T”變形組合而成。其中“A”變形為一片廣袤的天空及天空下的一組相輔相成、競相發展的參天大樹;“U”變形為一本攤開的書籍;“T”則是眾多大樹的巨大根系。

圖案寓意為:在良好的教育大環境下,安徽工業大學與時俱進,紮根於知識的土壤,不斷汲取養分,茁壯成長,蓬勃興旺;形象化地展現出全校師生員工團結奮進、開拓創新的精神風貌和學校“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育人”宗旨。

3、圖案中心的一組大樹在設計中錯落有致地排列,競相生長支撐起遼闊的天空。寓意為:學校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和支柱,多學科交叉融合、並重發展,共同提升辦學水平、創造學校教育事業的美好前景;也形象化地展現出安徽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經、管、文、理、法等多學科相結合的大學的辦學特色和學校爭創省內一流、國內外有影響的教學科研型大學的奮鬥目標。

校徽圖案的論證設計和公開使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體現了學校“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的一貫倡導。希望該圖案及其蘊含的辦學理念、價值觀念,經過全校師生員工的廣為宣傳、認同,能夠深入人心、凝聚人心,共同推動安徽工業大學教育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安徽大學一覽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