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馬門溪龍

安岳馬門溪龍

安岳馬門溪龍是馬門溪龍屬中的一新種,它以椎體中空最顯著,椎體神經棘形態較為簡單為特徵,是大型植食性恐龍。發現的化石體長23米、高9.6米、推測體重可達45噸,是亞洲最大的一隻恐龍化石。而且化石標本完整率達到了75%,在國內外均屬罕見。安岳馬門溪龍化石的腦袋很小,且牙齒細小。1987年,劉宗文鑑定了安岳一打石頭場發現的股骨化石,認定為恐龍化石。幾經周折,挖掘分別發現了該恐龍的尾椎、肓肩椎、脊椎、頸椎以及腳趾化石。通過與我國最早發現的合川馬門溪龍化石的比較,劉宗文等認定這也是一隻馬門溪龍,為區別對待,命名為“安岳馬門溪龍”。

基本信息

安岳馬門溪龍

中文名稱( chinese)→ 安岳馬門溪龍
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
拉丁文學名( name)→ mamenchisaurus anyueensis
發音( pronounced)→ mah-men-chee-saw-rus
含義( meaning)→ 在馬門溪地區發現的恐龍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亞目( suborder)→ sauropodomorpha 蜥腳型亞目
類( infraorder)→ sauropoda 蜥腳類
eusauropoda 真蜥腳類
科( family)→ mamenchisauridae 馬門溪龍科
屬( genus)→ mamenchisaurus 馬門溪龍
模式種( type species)→ m. constructus 建設馬門溪龍
其它種( other species)→ m. anyuensis 安岳馬門溪龍
m. changshouensis
m. fuxiensis
m. gongjianensis
m. guangyuanensis 廣元馬門溪龍
m. hochuanensis 合川馬門溪龍
m. jingyangensis
m. sinocanadorum
m. yaochinensis
m. youngi 楊氏馬門溪龍
m. sp.

錯誤歸屬種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m. luoquanensis= omeisaurus luoquanensis
m. tianfuensis= omeisaurus tianfuensis
m. yangi= m. youngi
m. youngsi= m. youngi
時代( period)→ 侏羅紀晚期tithonian
分布( found in)→ 四川安岳縣龍橋鄉
發現地層( stratum)→ 上沙仙廟組地層
食性( diet)→ 植食
典型體長( length)→ 長21.3 米
推測體重( mass)→ ...
發現者( discoverer)→ he, yang, cai, li & liu, 1996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he, yang, cai, li & liu, 1996
簡介(brief introduction)
【a】是馬門溪龍屬中的一新種,它以椎體中空最顯著,椎體神經棘形態較為簡單為特徵,是大型植食性恐龍。

個體特徵

安岳馬門溪龍是馬門溪龍屬中的一新種,它以椎體中空最顯著,椎體神經棘形態較為簡單為特徵,是大型植食性恐龍。發現的化石體長23米、高9.6米、推測體重可達45噸,是亞洲最大的一隻恐龍化石。而且化石標本完整率達到了75%,在國內外均屬罕見。安岳馬門溪龍化石的腦袋很小,且牙齒細小。由19塊碩大頸椎骨連線而成的脖子有14米長,同時也創世界恐龍之最。小巧的腦袋與龐大的身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註:頭部及右股骨因在發掘出土時無法找到為後期玻璃鋼模擬復原,其餘均為動物化石。

發現命名

1987年,劉宗文鑑定了安岳一打石頭場發現的股骨化石,認定為恐龍化石。幾經周折,挖掘分別發現了該恐龍的尾椎、肓肩椎、脊椎、頸椎以及腳趾化石。通過與我國最早發現的合川馬門溪龍化石的比較,劉宗文等認定這也是一隻馬門溪龍,為區別對待,命名為“安岳馬門溪龍”。

研究價值

安岳馬門溪龍的發現,對於研究中生代侏羅紀晚期的動物繁殖、生存、滅絕以及當時地理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尤其是這些化石均埋藏在上侏羅紀晚期恐龍化石分布的最高層位,說明了馬門溪龍在地質年代上至少可以從晚侏羅紀初期延續到晚侏羅紀晚期。它填補了四川盆地恐龍在地層分布上的空白,具備了重要的科研價值。安岳馬門溪龍化石屬國寶級恐龍化石。因合川馬門溪龍不宜離館易地展示,安岳馬門溪龍即作為馬門溪龍的代表在近些年開始外出巡訪展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