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豐月

孫豐月

孫豐月,男,漢族,1963年9月生,山東淄博人,研究生畢業,博士學位,教授職稱。1987年6月參加工作,1997年12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現任民盟吉林省委副主委,民盟長春市委主委,長春市政協副主席。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80.9-1984.6 武漢地質學院本科學習,金屬與非金屬礦床學專業。

1984.9-1987.6 武漢地質學院碩士研究生, 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

1987.6-1989.9 河北地質學院地質系任教, 89年4月被聘為講師,88年1月籌建河北地質學院青年地質學會並任理事長。

1989.10-1992.10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研究生, 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

1992.12-1995.3 長春地質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地質學)研究學習。

1995.4-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其中1998年3月被聘為博士生導師,1999年被任命為地球科學學院副院長,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受國家派遣赴澳大利亞西澳大學作訪問學者,曾任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2016年11月,當選民盟長春市第十四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2017年1月,當選政協長春市第十三屆委員會副主席。

2017年6月,當選民盟吉林省第十四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17年12月,當選中國民主同盟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受聘為教育部地礦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00—2005, 2006—2010 )、國際礦床成因協會會員、中國黃金學會地質學術委員會秘書長(1997—2003),《礦床地質》、《吉林大學學報(地學版)》、《地質與勘探》、《世界地質》、《黃金》、《地質與資源》、《資源與產業》等科技期刊編委。

科研項目

1. 得爾布乾滿洲里地區銀、鉛、鋅、銅礦床成礦規律及預測研究,地礦部“九五”攻關 1996-2000,項目負責人, 結題

2. 山東招遠市北截金礦礦化規律及靶區預測,橫向項目,1999-2000,項目負責人,結題

3. 北京市平谷縣萬莊金礦成礦遠景及深部定位預測,橫向項目,1999-2001,項目負責人,結題

4. 西伯利亞、南部、中國東北、蒙古、日本主要礦床、成礦作用及大地構造,多國合作項目,1997-2001,項目骨幹,結題

5. 國土資源部創新人才資助項目,國土資源部,1998-2000,項目負責人,結題

6. 山東玲瓏金礦靈山溝礦區金礦潛力評價及礦體定位預測,橫向項目,2000-2002,項目負責人,結題

7. 山東招遠市金嶺金礦埠南礦區、山上原家礦區金礦化富集規律及靶區預測,1999-2002,橫向項目,項目負責人,通過山東省科技廳鑑定,探獲黃金礦石量31.21萬噸,金屬量2138kg,獲中國黃金協會2004年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8. 青海—新疆東崑崙成礦帶成礦規律及找礦方向綜合研究,國家地質大調查項目,2001-2003,項目負責人,被中國地質調查局2003年評定為“優秀級”

9. 東崑崙成礦帶重大找礦疑難問題研究,國家地質大調查項目,2003-2006,項目負責人,在研

10. 青海省東崑崙成礦帶礦產資源綜合調查(200310200012),青海省國土資源廳,2003-2005,項目負責人,在研

11. 青海東崑崙、北巴顏喀拉地區金-多金屬控礦地質條件及重要成礦區(帶)找礦潛力評價,青海地礦局,2004-2005,副負責人,結題

12. 內蒙古額爾古納市虎拉林金礦區礦體富集賦存規律研究,武警黃金第三支隊,2005,副負責人,在研

13. 吉林大學“十五”規劃教材《礦床學教程》,吉林大學,2003-2005,項目負責人,在研

14. 青海省東崑崙斑岩型銅礦床的成礦性探索研究,青海省地礦局,2005,項目負責人,在研

15. 青海省駝路溝—督冷溝地區鈷成礦規律及找礦潛力研究,青海地礦局,2005,項目負責人,在研

16. 黑龍江省嘉蔭縣烏拉嘎金礦礦產預測,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項目,2006-2008,100萬,項目負責人,在研

17. 新疆西崑侖地區成礦條件研究,地質大調查項目,2006-2008,150萬,項目負責人,在研

18. 黑龍江七台河市老柞山金礦區中礦帶深部找礦,老柞山金礦,2005-2006,42.47萬,項負責人,在研

(資料至2008年)

發表論文

1. 第一作者,關於脈狀熱液金礦床成礦深度的思考,長春科技大學學報(全國金礦地質—找礦學術討論會金礦專輯),2000

2. 第一作者,含金石英脈形成機制新探,長春科技大學學報(全國金礦地質—找礦學術討論會金礦專輯),2000

3. 第一作者.Genetic implications of Te-minerals in gold deposits in Jiaodong Peninsula, eastern China. Bo-An Jang et al(eds), The 10th Korea-China joint geology symposium on Crustal Evolution in Northeast Asia. 2003

4. 第一作者.Geodynamic evolution of Eastern Kunlun orogenic belt, western China , Sun Ge et al (eds), Proceedings of Sino-German Cooperation Symposium on Paleontology, Geological Evo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Xinjiang, China, 2004

5. 第一作者.Precious ore deposits in De’erbugan metallogenic belt, Inner Mongolia Bo-An Jang et al(eds), The 8th Korea-China joint geology symposium on Crustal Evolution in Northeast Asia. 2001

6. 第一作者.煌斑岩與某些熱液礦床關係新探——兼論幔源C-H-O流體的分異演化.地質找礦論叢,1995

7. 第一作者.膠東地區中新生代區域構造演化與成礦.長春地質學院學報,1994

8. 第一著者.膠東金礦地質及幔源C-H-O流體分異成岩成礦.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9. 第一作者.試論幔源C-H-O流體與大陸板內某些地質作用.地學前緣,1995

10. 第一作者.太古代脈狀金礦床研究的某些新進展.地質科技情報,1995

11. 第一作者.再論膠東西部金礦帶劃分及其意義.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礦床學專輯),2003

12. 第一作者.自然界存在幔源“類岩漿”嗎?中國地質,1995

13. 第一作者.內蒙拜仁達壩銀鉛鋅多金屬礦床成礦條件研究,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8

14. 第一作者.膠東西部金礦化空間定位機制研究, 膠東金礦地質研討會論文集,1990

15. 第一作者.山東招遠金礦床地質特徵、金礦化時空分布及成礦預測,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報),1988,(2)

16. 通訊作者,美國卡林型金礦與我國西部卡林型金礦的異同,地質與資源,2003

17. 通訊作者,青海東崑崙肯德可克鈷鉍金礦床成礦特徵及找礦方向,地質與勘探,2003

18. 通訊作者,青海東崑崙肯德可克鈷金鉍礦床成礦條件及成礦機理初探,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通報,2004

19. 通訊作者,青海東崑崙肯德可克金-有色金屬礦床礦物特徵研究,世界地質,2003,(1):50--56

20. 通訊作者,青海駝路溝鈷礦床地質特徵及找礦方向研究,地質找礦論叢,2004

21. 通訊作者,區域地球化學中大面積、低濃度分帶異常評價——以督冷溝銅鈷礦發現為例,地質地球化學,2003,16(3)

22. 通訊作者,山東招遠靈山-北截斷裂的重新厘定及其意義,地質找礦論叢,2004

23. 通訊作者.地幔流體研究進展.地質科技情報, 2001,20(3):21-26

24. 通訊作者.東南亞北加里曼丹新生代碰撞造山帶演化與成礦.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4,32(2):193--200

25. 通訊作者.馬來西亞沙撈越Punda走滑構造及其動力學成因,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3,31(4)

26. 通訊作者.額爾古納地塊北緣早古生代後碰撞花崗岩的發現及其地質意義.科學通報,2005,50(20):2278--2288. SCI檢索,英文版:WU Guang, SUN Fengyue, ZHAO Caisheng, LI Zhitong, ZHAO Ailin, PANG Qingbang & LI Guangyuan. 2005. Discovery of Early Paleozoic post-collisional granites in northern margin of the Erguna massif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2005 Vol.50 No. 23 .2733-2743

27. 通訊作者.吉林省東部韌性剪下帶特徵及其與金銀成礦關係.地質與勘探,2004

28. 通訊作者.馬來西亞沙撈越邦達、什蘭江控礦角礫岩筒構造對比研究及其找礦意義.世界地質,2003

29. 通訊作者.馬來西亞沙撈越西部Punda金銅礦床構造控礦作用及找礦意義,地質與勘探,2004

30. 通訊作者.上黑龍江盆地金礦床地質特徵及成因探討.礦床地質,2006,25(3)

31. 通訊作者.遼東地區後仙峪及翁泉溝硼礦床流體包裹體特徵研究,現代地質,2007,21(4):645--653

32. 通訊作者.額爾古納成礦帶西北部金礦床流體包裹體研究,岩石學報,2007,23(09):2227—2240.SCI檢索

33. 通訊作者. 膠東地區地幔捕虜體中黃鐵礦含金性及其意義,黃金,2005,26(11):7--10

34. 通訊作者.山東招遠靈山溝金礦床成礦流體特徵研究,黃金,2007,28(6):13--17

35. 通訊作者.山東招遠金嶺金礦埠上礦區礦體空間定位機制研究,黃金,2007,28(1):13--19

36. 通訊作者.吉林琿春小西南岔地區重砂金礦物的指示意義,黃金,2008,29(1):16--20

37. 通訊作者.青海北巴顏咯拉山地區濁積岩中金(銻)礦成礦地質特徵—以大場—加給隴窪一帶為例.黃金,2007,28(9):8--13

38. 通訊作者.內蒙拜仁達壩銀鉛鋅多金屬礦床礦物特徵研究,世界地質,2008(待刊)

39. 通訊作者.青海路溝鈷礦床地質特徵及成因研究,世界地質,2008(待刊)

40. 通訊作者. 青海東崑崙烏蘭烏珠爾銅礦金屬礦物特徵及意義,地質與資源,2006,15(3):191--199

41. 通訊作者.Study on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Gaotaigou borate deposit, south Jilin Province, Journal of Geoscientific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 ,2006,():

42. 通訊作者.青海東崑崙鴨子溝多金屬礦的成礦年代學研究,地質科學,2008(待刊)

43. 通訊作者.青海東崑崙卡爾卻卡銅礦床流體包裹體特徵研究,世界地質,2008(待刊)

44. 通訊作者.大功率電法在山東招遠莊頭劉家一帶金礦勘查中的套用,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礦床學專輯),2003,33(增):53--56

45. 通訊作者. 青海東崑崙肯得可克鈷鉍金礦地質特徵及礦床成因初探,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礦床學專輯),2003,33(增):47—52

46. 通訊作者.馬來西亞什蘭江金礦床控礦角礫岩筒構造研究意義,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礦床學專輯),2003,33(增):41—46

47. 第二作者.膠東西北部山上原家金礦金銀礦物組合研究,黃金,2000,21(9):4--7

48. 第二作者. 河南槍馬金礦床410脈深部成礦遠景預測評價,黃金,2001,22(4):4--7

49. 第二作者(執筆). Northeast China's Mineral Resources Situation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 Journal of Geoscientific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 1999, (1):14—19,

50. 第二作者,基於專家證據權重法的成礦遠景區劃與評價——以東崑崙地區金礦為例,地質科技情報,2006,25(1):41-46

51. 第二作者. 韌性剪下帶向剪破裂的轉化與成岩成礦作用,地質力學學報,1997,3(1):38--44

52. 第二作者,膠東地區裸露含金構造的地球化學評價,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5,35

53. 第二作者,內蒙古虎拉林金礦礦床地質特徵及成因探討.黃金,2006,27(10):6—12

54. 第二作者.內蒙古虎拉林金礦礦化富集規律和找礦遠景評價.世界地質,2007,26(4):397-402

55. 第二作者.北京市萬莊金礦控礦構造類型及控礦特徵,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4,34(2):206—210

56. 第二作者.青海東崑崙成礦帶綜合選區研究.中國地質,2007,34(6):1101-1108

57. 第二作者.北京萬莊金礦床流體包裹體研究,地質科技情報,2004,23():

58. 第二作者. 基於專家證據權重法的成礦遠景區劃與評價——以東崑崙地區金礦為例.地質科技情報,2006,25(1):41-46

59. 第二作者.青海大場金礦流體包裹體特徵及地質意義,礦床地質,2005, 24(3):305-316

60. 第二作者.山東招遠金嶺金礦埠南礦區1#脈流體特徵及成礦物理化學條件研究,大地構造與成礦學,2004,(3)

61. 第二作者.中生代敦化-密山斷裂大規模左鏇平移及其對金礦床形成的控制作用,大地構造與成礦學,2002,

62. 第二作者.專家證據權重法及其東崑崙地區的套用,地質與勘探, 2005, 41(4): 88−94.

63. 第二作者.河南靈寶槍馬金礦床流體包裹體研究及其地質意義,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礦床學專輯),2003,33(增):34--40

64. 第三作者(執筆).山東招掖成礦帶構造岩漿活動與成礦,地球科學,1987,(4):

65. 第三作者.基於GIS的區域重磁空間信息集成研究,地球物理學進展,2006

66. 第三作者.馬來西亞沙撈越州的礦業及其投資環境,中國礦業,2004

67. 第三作者.脈金礦床深部成礦遠景預測評價的石英熱爆裂特徵填圖法,岩石學報,2000.SCI檢索

68. 第三作者.蒙古-鄂霍茨克成礦帶中段金礦床地質特徵及構造背景.礦床地質,2006a,25(增刊):51-54

69. 第三作者.青海肯德可克鈷鉍金礦鈷鉍金的賦存狀態及工藝特性研究,礦產綜合利用,2005

70. 第三作者.動力系統轉換與分級構造成金機理,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礦床學專輯),2003,33(增):27--33

71. 作者之一. Preliminary metallogenic belt and mineral deposit maps for northeast Asia. 2003,多國合作項目成果。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發表,USGS PUBLISHING WAREHOUSE

72. 第三作者.馬來西亞砂撈越州的礦業及其投資環境,中國礦業,2004,(4):

73. 第三作者.流體研究與成礦預測,礦床地質,1997,16(3):278-288

(部分文章未統計)

出版專著

1. 金屬礦床學,吉林大學內部版,2000,合編

2. 地質專業英語,吉林大學內部版,2004,合編

3. 膠東金礦地質及幔源C-H-O流體分異成岩成礦.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第一著者

4. 礦床學教程,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 2006,北京,地質出版社,主編

5. 青海東崑崙鈷礦成礦系列研究,2005,北京,地質出版社,第二著者

學術思想

礦床(體)定位預測

研究的思路是,在綜合研究各種控礦條件的基礎上,確定礦床類型,結合反映礦化的各種地質、物化探標誌,總結礦床(體)的定位機制(尤其是礦化富集中心的確定),開展定位預測,選定靶區並制定施工驗證方案。近年來先後為5個面臨資源危機或已經停采的金礦山找到了新的黃金儲量(包括山東招遠金嶺金礦、北截金礦、平度舊店鎮金礦、北京平谷萬莊金礦和黑龍江烏拉嘎金礦),產生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其中,“山東招遠市金嶺金礦埠南礦區、山上原家礦區金礦化富集規律及靶區預測”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探獲黃金礦石量31.21噸,金屬量2138kg(山東省科技廳2002年12月9日鑑定);該項目還獲中國黃金協會2004頒發的“科學技術獎三等獎”(第一獲獎人)。

流體與成岩成礦

提出了幔源C-H-O流體的災變性分異演化的認識和‘類岩漿’的概念(1995年),研究了幔源C-H-O流體在快速上升過程中的卸載產物及其對成岩成礦的貢獻。

① 界定了幔源C-H-O流體的含義,明確提出幔源C-H-O流體是一種高溫高密度的超臨界流體,揮發分主要為H2O和CO2,含少量CL、F、S、P及惰性氣體組分,溶解了大量的常量和微量元素;

② 幔源C-H-O流體呈快速近等溫狀態向上運移,從而引發流體的壓力驟降, 促使流體迅速達到過飽和,並發生災變性卸載,分異出粥狀矽酸鹽流體,為與矽酸鹽熔體相區別,而稱之為‘類岩漿’,對國際上長期懸而未決的煌斑岩類成因問題提出了全新的解釋;

③ 在對膠東金礦研究過程中,論證了該區中生代存在因冷的成熟的洋殼快 速俯衝脫氣而引發的幔源C-H-O流體活動,並提出膠東地區與金礦密切相關的殼源花崗岩和脈狀金礦均為幔源C-H-O流體活動的產物(1995年);

④ 目前已著手通過實驗手段驗證流體的溶解、卸載機制及產物。另外,論證提出了石英脈新的形成機制;

⑤ 脈狀金礦成礦深度定量計算方面,針對目前人們普遍把成礦深度和成礦壓力之間的關係以線性關係來處理、且計算出的深度值明顯與實際成礦深度不符的狀況,建立了脈狀熱液礦床成礦深度計算的非線性關係式,解決了熱液礦床成礦深度計算中的難題。

區域成礦規律研究

近年來主要研究金、銀、銅、鉛、鋅等礦床的成礦規律,尤其在金礦區域成礦規律研究方面已取得了新的進展

① 強調金礦成礦的深源性,首次提出了膠東金礦幔源成礦說,提出了“金的上地幔源區”的概念(1995年);並認為金的上地幔源區與後期構造-岩漿-流體活動聯合控制了金礦化集中區的形成與分布;

② 總結了煌斑岩類與金礦床在大的時、空尺度上密切相關,而在小時、空尺度上相互獨立的獨特時空關係,進而指出煌斑岩不能指導對礦床(體)的直接找尋,而是區域成礦潛力評價的重要標誌;

③ 以成礦系列的思想研究區域礦床的共生特點,在膠東地區建立了金和多金屬-金銀兩大成礦系列和十四種礦化型式;

④ 強調區域構造演化對金礦的控制,把膠東地區中新生代區域構造演化劃分為三個活動期,金礦成礦系列形成於J2-K1的NW-SE向擠壓期,而多金屬-金銀成礦系列則形成於K2的NW-SE向拉張期;

⑤ 重新劃分了膠東地區的金礦成礦帶,打破了以往東西向劃分礦帶的認識,明確了各帶之間的無礦間隔,為該區進一步找礦明確了方向。

區域動力學演化

① 重新厘定了東崑崙地區地球動力學演化模式,提出並確定了萬寶溝群是中晚元古代地幔柱活動形成的大洋玄武岩高原;

②首次在青海東崑崙督冷溝、駝路溝兩個地區發現了屬於早、中志留紀的蜂巢珊瑚化石,打破了青海東崑崙地區一直不存在志留紀地層的傳統觀念;

③ 首次提出了東經91°附近的青海、新疆交界處,存在有規模較大的近 南北向構造帶,該構造帶控制了其內一系列與之有關的成礦作用的發生,是在東崑崙成礦帶原有四個東西向成礦帶之上又疊加的一個南北向成礦帶,東崑崙的成礦帶“4+1”的新的劃分方案對工作部署和指導找礦有重要意義;

⑥ 認為印支期是東崑崙地區最重要的成礦期,並做了大量的同位素測年(包括SHRIMP等)工作來佐證;

⑦ 對東崑崙成礦帶進行了劃分,並將各成礦帶總體成(找)礦潛力大小進行了排隊,論證指出東昆南成礦帶是東崑崙地區最具潛力的成礦帶,其次是東昆北和阿尼瑪卿—巴顏喀拉成礦帶,東昆中成礦帶成(找)礦潛力最差;

⑧ 進一步確定了各成礦帶內的主攻礦種和主攻礦床類型;

⑨ 對東崑崙各成礦帶內的典型礦床進行了系統研究,總結了它們的成礦規律,建立了它們的成礦模式,並對其礦區及外圍進行了找礦潛力評價;

⑩ 在上述東崑崙的基礎地質、區域成礦規律方面的重要進展以及典型礦床的詳盡研究基礎上,利用我們提出的“專家證據權重法”礦產資源定量預測評價系統對東崑崙進行了靶區綜合選定工作,共劃分出銅遠景區24個、鈷遠景區14個和金遠景區21個,並分別對各礦種的遠景區進行了分級排隊,按找礦潛力大小分為A、B和C三級。

與東崑崙造山帶研究有關的項目有2001~2003年國家地質大調查項目 “青海—新疆東崑崙成礦帶成礦規律及找礦方向綜合研究”屬(2003年通過中國地質調查局鑑定,被評為“優秀級”)和2003~2006年國家地質大調查項目“東崑崙成礦帶重大找礦疑難問題研究”。

西崑侖成礦條件研究

目前正在承擔“新疆西崑侖地區成礦條件研究”地質大調查項目,有望在區域地球動力學背景、區域成礦條件、成礦規律及選區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西崑侖地區的資源潛力調查評價提供新思想、新思路,為進一步工作部署提供科學依據。

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

目前正在承擔的危機礦山找礦項目有2個,一個是“黑龍江省嘉蔭縣烏拉嘎金礦礦產預測”,另一個是“黑龍江七台河市老柞山金礦區中礦帶深部找礦”的危機礦山找礦項目。這兩個項目目前正在處於進行階段,從目前工作來看,有可能取得重大的找礦突破,有望直接為危機礦山解困。

教學情況

自1995年開始在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工作以來。先後主講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課程7門,總計35輪次。先後指導碩士和博士研究生42名,其中碩士研究生25名(含留學生三名),博士研究生17名(含留學生一名);指導3名博士後。

學科建設

1.國家重點學科—礦產普查與勘探,主要學科帶頭人之一

2.國家級特色專業—資源勘查工程,負責人

3.吉林省省級精品課—《礦床學》,負責人

4.國家985學科建設平台—東北地區資源與環境創新平台,方向負責人(該平台共設三個方向)

主要成果

1997年,地質礦產部優秀教師 (地質礦產部)

1998年,吉林省留學生教育優秀教師 (吉林省教委、吉林省外事局)

1999年,吉林省優秀盟員 (民盟吉林省委員會)

2000年,“長春市業務明星” (長春市教育工會)

2003年,長春市民盟“十佳教師” (民盟長春市委員會)

2003年,地球科學學院優秀教師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2004年,長春市高校教育先進個人 (長春市委宣傳部)

2004年,中國黃金協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第一獲獎人)

2004年,吉林省首批拔尖創新人才(第三層次) (吉林省委組織部、吉林省人事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