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梨

孫梨

孫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孫樹勛,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現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荷花澱派”的創始人,又先後擔任過《平原雜誌》《天津日報》文藝副刊、《文藝通訊》等報刊的編輯, 並著有關於編輯的作品。12歲開始接受新文學,受魯迅和文學研究會影響很大。"孫犁"是他參加抗日戰爭後於1938年開始使用的筆名。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歷任中國作家協會天津分會副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聯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第一至三屆理事、作協顧問,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著名作家孫犁   劉文韜編輯 著名作家孫犁 劉文韜編輯

1913年5月11日(農曆癸丑年四月初六),生於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孫遙城村。孫犁出生後,母親無奶,把饃饃晾乾了,再粉碎後煮成糊餵他。因此他幼年身體較弱,且有驚風疾。

1919年,孫犁入本村國小讀完初級國小。1924年,孫犁跟隨父親到安國縣城上高級國小。因孫犁就讀的學校,圖書豐富,故在這裡他開始接觸到“五四”以後的文學作品,如魯迅和文學研究會中的葉聖陶、許地山等作家的小說,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多種雜誌和兒童讀物。學習期間,他閱讀的社會科學、文藝理論著作和一些蘇聯文學作品,擴大了他的視野,並為後來的創作和評論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1926年,孫犁考入保定育德中學(北方一相當有名的私立學校)。在育德中學國中部(4年)讀書期間,孫犁即開始在校刊《育德月刊》發表作品,如短篇小說《孝嗎?》《棄兒》,獨幕劇《頓足》等。

孫犁 孫犁

升入高中後,他閱讀了當時正在流行的社會科學的俄國十月革命以後的文學作品。對文藝理論發生濃厚興趣,看了不少有關的著作。並開始寫這方面的文章,如發表在《中學生》上的論文《<子夜>中所表現中國現階段的經濟的性質》等。

1933年,孫犁高中畢業後,無力升學,在家賦閒。翌年春,父親托人在北平市政府工務局為他謀得一雇員職位。由於公務不多,他經常到附近的北平圖書館看書或到大學旁聽,用筆名“孫芸夫”在《大公報》上發表文章。由於屢屢請假,加上局長易人,幾個月後他便被免職。又經父親托人,在北平象鼻於東坑國小當事務員,一年後辭職回家。

孫梨 孫梨

1936年暑假期間,孫犁經同學侯士珍、黃振宗介紹,到安新縣同口完全國小當教員,教六年級語文和一年級自然。 在這裡他對白洋淀一帶人民民眾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

1937年冬抗日戰爭爆發,他加入抗戰工作所做的第一件工作是編寫了《民族革命戰爭與戲劇》的小冊子,指導敵後的抗日宣傳工作。接著他又選編了《海燕之歌》,蒐集國內外的進步詩歌,彙編出版,激勵人們的抗日鬥志。他選編了《現實主義文學論》,將他前幾年學習的社會科學和革命文學理論整理摘錄出版。在《紅星》雜誌和《冀中導報》副刊上發表了《現實主義文學論》《魯迅論》兩篇論文。《關於牆頭小說》《談詩的語言》等理論文章和十幾萬字的《區村和連隊的文學寫作課本》,標誌著他對文藝理論的深刻思考,對解放區民眾文藝創作產生了普遍而深遠的影響。

1938年秋,在冀中區辦的抗戰學院任教。1939年春調阜平,在晉察冀通訊社工作。此後,在晉察冀文聯、《晉察冀日報》、華北聯大做過編輯和教員,同時進行文學創作。

1941年回冀中區參加編輯民眾性的大型報告文學集《冀中一日》,並寫成《區村和連隊的文學寫作課本》(後改名《寫作入門》《文藝學習》,多次重印)。

1942年以前,孫犁的主要興趣在於搞文學理論和批評,此後他的興趣點轉移到文學創作上來,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就發表了《走出以後》《丈夫》《第一個洞》《春天,戰鬥的外圍》《他從天津來》等十多篇作品,其中《丈夫》還獲得了邊區魯迅文藝獎1942年第三四季度獎。

1944年赴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學習和工作,發表了著名的《荷花澱》《蘆花盪》等短篇小說。短篇小說《荷花澱》在延安《解放日報》上發表後,重慶《新華日報》和各解放區的報紙轉載,新華書店發行單行本,香港的書店也予以出版。孫犁小說荷花一樣清新獨特的藝術風格引起了文壇廣泛的關注。他的著名短篇小說《荷花澱》《風雲初記》等,開啟了中國“詩化小說”的先河。 其中,《荷花澱》《蘆花盪》分別是孫犁的“白洋淀紀事之一、之二”。

1945年回冀中農村。1949年起主編《天津日報》的《文藝周刊》。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作協天津分會副主席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孫犁在《天津日報》工作,同時繼續文學創作。長篇小說《風雲初記》寫於50年代初。

1956年3月的一天,孫犁正在寫作中篇小說《鐵木前傳》(寫成於1956年)的第十九節。午睡起來,因眩暈摔倒——長期的勞累引發了一場大病,這一病就是十年。 期間因病長期擱筆,但他以《天津日報》副刊《文藝周刊》為陣地,發現和培養了不少青年作家。這個時期,他還寫有散文集《津門小集》、論文集《文學短論》等。

後來經過多方醫治,孫犁逐漸康復,又欲重新開始寫作。然而好景不長,“文化大革命”突然到來,孫犁的創作遂被再次打亂。

1977年7月,《人民文學》雜誌編輯向孫犁約稿,他寫了《關於短篇小說》發表於該刊第八期,由此復出。 這個時期,他的小說寫得少了,除一束《芸齋小說》外,他把時間大多用在了研讀古籍,寫作散文、雜文上。 從1979到1995年,他先後出版了《晚華集》《秀露集》《澹定集》《尺澤集》《遠道集》《老荒集》《陋巷集》《無為集》《如雲集》《曲終集》10個作品集 (此10部作品集為“耕堂文錄十種” )。除個別篇章外,大部分寫於1976年12月到1995年5月這20年間,且大多為散文。這些作品所顯示出的旺盛的寫作實力和富有個性特色的思想藝術使他重新引起文壇關注,人們把“文革”前的孫犁稱作“老孫犁”,而把“文革”後的孫犁稱作“新孫犁”,並且對他進行了種種的解讀。然而,孫犁卻在《曲終集》之後隱退徹底告別文壇。

孫犁晚年身體一直有病,但就是不肯去醫院,怕受折騰(指反覆檢查)。1995年5月的一天,孫犁下樓散步,偶感風寒,引起老年病(主要是前列腺症狀)。從此,他輟筆不再寫作,也不閱讀報紙,完完全全地進行療養。1998年10月,孫犁病情再度加重,住進天津醫科大學附屬總醫院。這時,他已經生活不能自理了,完全依靠護理人員照料一切。

就這樣,孫犁在病榻上纏綿了將近4年。2002年7月11日,孫犁逝世,享年90歲。

個人作品

時間作品類型出版社備註
1938民族革命戰爭與戲劇理論冀中人民自衛軍政治部-
1940論通訊員及通訊寫作諸問題理論晉察冀日報社-
1942(初版)區村和連隊的文學寫作課本理論 1942版冀中文建會油印 1950版中南新華書店 1952版上海文化工作社 中南新華書店版書名《寫作入門》,上海文化工作社版書名《文藝學習》
1947荷花澱散文集香港海洋書屋1959人文出版社曾再版
1949蘆花盪短篇小說集群益出版社-
1949囑咐短篇小說集天下出版社-
1949(初版)村歌中篇小說天下出版社1961年人文出版社再版
1950采蒲台短篇小說集三聯出版社-
1950農村速寫散文、小說集讀者出版社-
1950文學短論理論上海文化工作社-
1951-4山海關紅綾歌詩歌集新知識書店-
1951- 1963 風雲初記長篇小說見備註1集、2集分別於1951、1953年人文出版社出版;1-3集,196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1953文學短論(續編)論文集上海文化工作社-
1958白洋淀紀事小說、散文集中國青年出版社-
1959鐵木前傳中篇小說天津人民出版社-
1962津門小集散文集百花文藝出版社-
1964-4白洋淀之曲詩歌集百花文藝出版社-
1979-8晚華集散文集百花文藝出版社 -
1981-3秀露集散文、小說集百花文藝出版社 -
1981-10澹定集散文集百花文藝出版社
1981耕堂雜錄雜文集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1疆定集散文集百花文藝出版社-
1982琴和簫小說、散文集花山出版社-
1982孫犁小說選小說集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 1982 《孫犁文集》(1-5冊)套裝百花文藝出版社-
1982耕堂散文散文集花城出版社-
1982-12尺澤集散文集百花文藝出版社 -
1983書林秋草雜文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收錄於“書話集”系列
1983孫犁文論集作品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4孫犁散文選散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4-3遠道集散文集百花文藝出版社 -
1986-2老荒集散文集上海文藝出版社 -
1987-4陋巷集散文集百花文藝出版社 -
1988-9耕堂序跋序跋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收錄於“駱駝叢書”系列
1989-9無為集散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9山東畫報出版社、2012百花文藝出版社再版
1990芸齋小說小說集人民日報出版社-
1992《孫犁文集》(珍藏本)套裝百花文藝出版社正編5卷,續編3卷,共8卷
1992-3無為集散文集百花文藝出版社 -
1995-11曲終集散文集百花文藝出版社 -
1996芸齋夢余散文集人民日報出版社-
2004孫犁全集套裝人民文學出版社共11卷
2008《耕堂讀書記》正、續編讀書記集大象出版社-
2013《孫犁文集》(補訂版)作品集百花文藝出版社紀念孫犁誕辰一百周年紀念版

上表中信息除特別標註參考資料的,均來自中國作家網。

其中,《晚華集》《秀露集》《澹定集》《尺澤集》《遠道集》《老荒集》《陋巷集》《無為集》《如雲集》《曲終集》這十部散文集又合稱《耕堂劫後十種》, 2012年百花文藝出版社以叢書的形式、人民文學出版社以套裝的形式集結出版。

教材收錄

孫犁圖書封面 孫犁圖書封面

《荷花澱》被選為1959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課文;

《蘆花盪》被選為人教版初二上冊《語文》課文;

《相片》小說型短文,被選為冀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課文;

《報紙的故事》短文,被選為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課文;

《白洋淀紀事——采蒲台的葦》記事散文性短文,被選為滬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

《亡人逸事》,被選為高中語文蘇教版《語文》必修二課文;

《報紙的故事》被選為北師大版第十一冊《語文》課文。

散文

《相片》《識字班》《第一個洞》《游擊區生活一星期》《三烈士事略並後記》《塔記》《王鳳崗坑殺抗屬》《采蒲台的葦》《安新看賣席記》《張秋閣》《光復唐官屯之戰》《學習》《宿舍》《節約》《小劉莊》《掛甲寺渡口》《廠景 》《訪舊》《婚俗》《一天日記》《回憶沙可夫同志》《黃鸝》《石子》《<善闇室紀年>序》《夥伴的回憶》《服裝的故事》《悼畫家馬達》《刪去的文字》《童年漫憶》《談趙樹理》《談柳宗元》《吃粥有感》《<紅樓夢>雜說》《<方紀散文集>序》《書的夢》《畫的夢》《戲的夢》《夜思》《悼念李季同志》《鄉里舊聞》《同口舊事》《新年懸舊照》《報紙的故事》《亡人逸事》《芸齋瑣談》《母親的記憶》《青春余夢》《芸齋夢余》《貓鼠的故事》《夜晚的故事》。

個人生活

1927年,孫犁在保定育德中學學習期間,以年幼想家,不願遠離為由(保定距家鄉近200里),休學一年。同年,與本縣黃城王氏定婚,第二年,遂與結婚。 畢業後又去北平、保定等地謀事,直到1949年在天津工作後孫犁才把妻兒接到身邊,並為她取名“王小立”。

孫犁雖外表傲岸,對家人卻難掩其真情,雖然工作很辛苦,常常熬夜寫作到凌晨一兩點,晚上路過老母親的屋子,都推門進去看看是否蓋好被子。老母親愛吃魚,孫犁就專揀中段兒往她碗裡夾。他與農村妻子伉儷情深,雖然二人文化差距巨大,卻一生恩愛,相攜相扶。孫犁寫過,母親和妻子是他文學語言的源泉。正是質樸的勞動婦女的美德,奠定了他早期作品的基調,使他進入繁華的城市後,還聯結冀中平原的地氣,孫犁曾用過筆名“石紡”,是大女兒曾經工作的廠名簡稱,也用過“紀普”,“普”是他早喪的愛子名字。

個人榮譽

孫犁長期從事黨報文藝副刊編輯工作,作為《天津日報》的創始人之一,開創了《天津日報·文藝副刊》熱心扶持青年作者的傳統,培養了劉紹棠等大批知名作家和業餘文學創作骨幹,被譽為“我國報刊史上一代編輯典範”。

《孫犁散文選》榮獲全國優秀散文(集)、雜文(集)榮譽獎,《遠道集》《談作家的素質》《耕堂序跋》連續3次獲魯迅文藝獎。20世紀80年代獲全國老編輯榮譽獎。

人物評價

孫犁的作品和人格贏得了許多讀者及同行的稱譽:

毛澤東在《解放日報》上讀了孫犁的作品後寫道:這是一個有風格的作家。

作家鐵凝:孫犁"不以急功近利的一時效應,來代替文學特有的使命"。

作家莫言:“按照孫犁的革命資歷,他如果稍能入世一點,早就是個大文官了;不,他後半生偏偏遠離官場,恪守文人的清高與清貧。這是文壇上的一聲絕響,讓我們後來人高山仰止。”

作家茅盾:孫犁有他自己一貫的風格。《風雲初記》等作品,顯示了他的發展的痕跡。他的散文富於抒情味,他的小說好像不講篇章結構,然而絕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繪風雲變幻的,好處在於雖多風趣而不落輕佻。 (《反映社會主義躍進的時代,推動社會主義時代的躍進!》一文)

後世紀念

孫犁紀念館

孫犁紀念館 孫犁紀念館

2002年7月11日,孫犁逝世後,河北省安新縣人民政府在白洋淀荷花大觀園修建了孫犁紀念館。 紀念館為三合院仿古建築,坐北朝南,正門中間掛著詩人賀敬之題寫的"孫犁紀念館"牌匾,紀念館南端為六柱木製碑亭,正面兩柱有孫犁撰寫的楹聯"夢中屢迷還鄉路,愈知晚途念桑梓",碑亭中間為漢白玉石碑,正面書"荷花澱派創立者孫犁"。中軸線上建有木製牌樓,孫犁所書"大道低回"牌匾掛牌樓中央。牌樓和展廳之間是孫犁呈坐姿、高3.3米的漢白玉雕像。孫犁紀念館正房為主展廳,分七個部分,展示了他的生平與創作。

孫犁文學獎

2012年11月,孫犁文學獎首次頒獎。孫犁文學獎是為了紀念孫犁先生逝世十周年而設立的,由河北省作協和孫犁故鄉衡水市安平縣共同承辦。

孫犁圖書館

2013年5月12日,孫犁圖書館在河北省安平縣舉行開館,孫犁紀念館奠基儀式同時舉行。該館位於安平中學校園內,總建築面3948.42平方米,共四層,主體建築高度為17.9米。各層廳堂的命名都與孫犁有關,一樓各“苑”以“荷”命名,意在突出孫犁作為荷花澱派創始人的內涵,二、三、四樓所有“閣”“堂”“齋”分別以孫犁文學作品名字命名,旨在表達對大師的敬愛與懷念。

紀念圖書

時間作品名稱作者出版社備註
2004-02孫犁:革命文學中的多餘人楊聯芬中國文聯出版社收錄於20世紀中國文學論書系
2011布衣:我的父親孫犁孫曉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作者為孫犁的女兒
2013-05逝不去的彩云:我與父親孫犁孫曉玲百花文藝出版社-
2013-05百年孫犁鐵凝、賈平凹等百花文藝出版社 -
《百年孫犁》封面 《百年孫犁》封面
布衣:我的父親孫犁 布衣:我的父親孫犁
逝不去的彩云:我與父親孫犁 逝不去的彩云:我與父親孫犁

故居復建

2014年5月5日,為紀念孫犁誕辰101周年。孫犁故鄉河北安平為紀念孫犁,傳承其文化,在孫犁故里孫遙城村將其年輕時的故居進行原址復建,正式對外開放。莫言為“孫犁故居”題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