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夫婦楷木像

孔子夫婦楷木像

孔氏家廟珍藏著孔子及斤官夫人楷木像,企圖劫取這一稀世珍寶。 孔子及斤官夫人楷木像,在 現在衢州孔氏家廟思魯閣神龕中的孔子及斤官夫人楷木像是

簡介

衢州孔氏家廟思魯閣正殿前神寵內安放的孔子及斤官夫人楷木像,是孔府最珍貴的祖傳瑰寶,歷代王朝都視之為國寶。相傳這對楷木像為孔子之孫“述聖”子思雕刻,也有說是孔子的弟子端木子貢(賜)所刻。雖說法不一,但從雕刻風格來看,系漢以前的文物不疑。孔子生前有弟子 3000 之眾,去世後,其弟子們悲痛十已,在孔子的墳前守墓三年,才依依不捨,揮招惜別。唯有子貢仍不忍離去,在孔子墓前搭起茅屋,繼續守了三年。
楷木像為子貢所刻說:相傳這期聞,他常常回憶老師生前的言行容貌,便砍來楷木,心思手摹,終於雕成了孔子和斤官夫人像。這對楷木像高不滿 2 尺,孔子長袍大油,手捧朝笏;斤官夫大長裙垂地,形象生動。 孔子死後第二年,魯哀公將几子生前居室立為廟堂,當初僅有 “油屋三間”,孔子夫婦楷木像雕成後就供奉在這裡,條件也很簡單 . 據民間傳說,當年衍聖公孔端友背負兩尊祖宗聖像,率家人南渡 . ,船行至鎮江碼頭,大家又餓又累,便上岸稍作休整。這時突然遇到金兵來襲 , 眼見楷木聖像將被金兵擄劫,大家正在焦急萬分,束手無策之時,突然颳起一陣狂風,一個巨浪打來,把船隻掀翻。合兵見此情景,以為船上的大都被巨浪捲走 ,

孔子夫婦楷木像
便回馬收兵而去。正當孔端友急命家人打撈楷木像時,只見河面上,有三位神人踏著樣雲,擁著楷木像,向岸邊靠近.孔端友和家人立即擁上去,把聖像小心護上岸,並在岸邊向神靈焚香禱謝。這時,裊裊的香菸中出現“魯阜出神”四個字,原來是孔子故鄉的山神救護聖像,才免遭聖像掠奪的劫難。南宋之初,孔端友及家人被高宗皇帝賜居衢州,為了感謝故鄉山神的功績,便在衢州建立了“柯陽首廟”,即“三神廟”。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寇二次攻陷衢州,入侵衢州的日寇頭目,聽說衢州孔氏家廟珍藏著孔子及斤官夫人楷木像,企圖劫取這一稀世珍寶。當時的國民政府曾電致浙江省政府,今南宗奉把官孔繁榮,恭護聖像移駐龍泉。後又今移駐更偏僻的慶元山區,以防聖像落入敵手。孔繁榮為掩敵耳目,確保聖像不出意外,密訪能工巧匠仿製了一對贗品,攜帶避至龍泉、慶元,而將真像密藏在衢州深山區。入侵日軍未能掠得孔子楷木像,大為惱火,便縱火燒毀孔廟藏書樓。
孔子及斤官夫人楷木像,在南宗家廟度過 860 多年後,曾在1960 年國慶12周年時被借給北宗曲阜孔氏家廟落腳。現在衢州孔氏家廟思魯閣神龕中的孔子及斤官夫人楷木像是北宗奉送的複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