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綠茶

婺綠茶

婺綠茶產於婺源,婺源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成為著名茶區,品種繁多,有珍眉、針眉、抽貢、鳳眉、貢熙、窨花茶、三角片、綠茶粉、壽眉、白毫、銀針、炒青等。

製作方法

1.殺青:殺青在直徑60厘米的廣口鐵鍋中進行。在殺青前,要把鍋內磨光刷淨,最好先採些老鮮葉在鍋試劑,然後正式殺青。鍋溫以120~140℃為宜,先高后低,葉子下鍋後有炒芝麻響聲為適。設葉量,一般掌握在0.4~0.5千克鮮芽葉。操作時,手心向下,五指微張,使葉不貼住鍋壁成弧形上升,手心迅速向上,充分抖散葉子。要求快翻、高揚、撒開、撈盡。葉子深而萎,手握散而軟,梗不易折斷,一般約5~6分鐘,迅速用竹掃把將葉子掃出。

2.揉捻:在直徑67厘米左右竹蔑編制的茶盤中進行,以殺青一鍋,揉捻一次,約0.25~0.4千克。操作時雙手把住殺青葉,手指和手緣護茶。先向左邊推揉,然後把葉子收回原處,再向右邊推揉,如此反覆五六次之後,將葉抖松,再推揉五六次,再將葉子抖松,此方法進行三四回,時間約4分鐘。以茶葉成條索和揉出茶汁為準。

3.鍋炒:在直徑60厘米的廣口鐵鍋中進行。溫度由90℃逐漸下降到70℃左右。投葉量為0.75~1千克(約為3~4鍋殺青葉)。操作時,將四指併攏,手掌張開,拇指方向朝上,小指方向朝鍋,插入鍋內緊貼前茶葉,用腕力緊壓茶葉沿手心方向徐徐攤起。同時,捧茶輕輕搓條和拌散,經數次後至有刺手感並有“嗦嗦”響聲,立即停止搓條改為推炒,全過程約25~30分鐘,約七成乾即起鍋,攤晾10~15分鐘,再投入烘乾。

最後工序

烘乾(足乾):用灰蓋住燒旺的木炭火,以文火長烘,溫度60~70℃左右,用無異味白布蓋在乾淨的烘盤上,將炒乾葉均勻撒在白布上,投葉量1~1.5千克。時間30~50分鐘。烘時要經常翻動,要翻得輕、勻、巧。烘乾程度以手捏茶條成細粉末時,起烘攤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