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思溪延村

婺源思溪延村

思溪延村位於江西省婺源縣思口鎮境內,距縣城紫陽鎮13公里左右。村名原稱“延川”,是因為村落面臨川流不息的清溪,鄉民以期後代子孫綿延百世,故名。始建於南宋慶元五年(1199年),至今已有800餘年。

簡介

思溪延村位於江西省婺源縣思口鎮境內,距縣城紫陽鎮13公里左右。村名原稱“延川”,是因為村落面臨川流不息的清溪,鄉民以期後代子孫綿延百世,故名。後來,延川才慢慢地被人們俗稱為“延 村”。村內至今較為完整地保存著56幢清代商人建造的古民居。被譽為“清代商宅群”。當時, 婺源屬徽洲管轄,作為古徽商隊伍中一支勁旅的婺源人(主要是茶商和木商),紛紛把當地盛產 的茶葉和木材運銷到外地經營。 他們經商致富後,又紛紛把白花花的銀子寄回來買田造屋,以此來光耀祖宗。

歷史

始建於南宋慶元五年(1199年),至今已有800餘年。當時建村者俞氏以(魚)思念清溪水而名。幾百年代在 江西、浙江、上海乃至湖南廣西等地經商,主要從事木材、茶葉 、鹽業等商業活動。經商致富的 人多攜資歸故里買田置房、興建書院,創建了大批府第樓閣、祠堂碑坊等。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全村有20戶飲用井水,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2戶。 該村到鎮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8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3輛,機車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戶,建有小水窯4戶。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古建築

官宅與商宅的建築有所不同,官宅講究氣魄,商宅注重財運。延村的古建築處處體 現著商人的這種祈禱。 根據《婺源縣地名志》和宗譜等史料記載,據相關史料記載,延村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 1085),最早在這裡聚居的是查、吳、程、呂四姓居民,到了明朝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 現在大約占全村人口80%的金姓,才從婺源北鄉的沱川遷入。

歷史名人

江灣名人很多,江禎(上面有描述),江一道:明代地方名醫,字養初,自小隨術士學醫,精通醫術,胞兄江一麟任右都御史,江淮督修淮河時,民工因患流行疫病死亡眾多,受江一麟之命,趕赴淮河工地為民工治病救命,救活者甚多,工部尚書潘季訓待之以上禮,特薦於朝廷,授太醫院吏目

現狀

延村現有100餘戶,600餘人,現有名居103幢,其中清代建築56幢,重點保護建 築18幢。2003年7月,延村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歷史文化名村”。 延村的古民居大多粉牆黛瓦。整體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間,給人樸素淡雅的美感。 從遠處看這 些古民居,在外觀上是大面積空白的一片粉牆,粉牆上嵌有幾個高低有序的小小洞窗,形成整體 與局部、面與點的對比效果,體現“道法自然”的意蘊,里外牆著重採用了馬頭牆、山牆的建築 造型,尤其是馬頭牆屋檐角飛翹,在蔚藍的天際勾畫出民居牆頭與天空的輪廓線,增加了空間的層次韻律美。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0.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2萬元,畜牧業收入1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8頭,肉牛5頭,第二、三產業收入2萬元,工資性收入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62元,農民收入以務工、種養殖等為主。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人。

路線

想從南昌出發到景德鎮再從景德鎮坐車去婺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