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府

娘娘府

娘娘府,展開京郊地圖,沿頤和園後身的青龍橋向西,可以看到“道公府”、“四王府” 等地名;再轉道翠微山(八大處)南麓,有“府”的地名更多,如“雍王府”、 “申王府”等。這就是老北京的“一溜兒邊山七十二府”。這裡的府即“墓府” 或“地府”,是北京的另一處明陵。這裡埋葬有數以百計的明朝皇子、公主和嬪 妃,其中有兩處葬有皇后,因而至今留有娘娘府的地名。

基本內容

展開京郊地圖,沿頤和園後身的青龍橋向西,可以看到“道公府”、“四王府” 等地名;再轉道翠微山(八大處)南麓,有“府”的地名更多,如“雍王府”、 “申王府”等。這就是老北京的“一溜兒邊山七十二府”。這裡的府即“墓府” 或“地府”,是北京的另一處明陵。這裡埋葬有數以百計的明朝皇子、公主和嬪妃,其中有兩處葬有皇后,因而至今留有娘娘府的地名。

孝純皇后

話說朱由檢做信王時,一天,他問近侍:“西山有個申懿王墳吧?”回答“有”

。“旁邊有劉娘娘墳吧?”也答“有”。等到他即位當了皇帝,馬上派人將劉娘

娘遷葬十三陵的慶陵。原來,這位劉娘娘是崇禎帝的生母、被光宗打入冷宮的肖

純皇后。

光宗朱常洛做太子二十年,地位卻搖搖欲墜。他雖為皇長子,卻不為父皇喜歡。

神宗專寵鄭貴妃,又生了皇子朱常洵。他每天都面臨被廢黜的危險,還要提防鄭

貴妃的陷害。因此,朱常洛性格暴躁,經常在王府內歇斯底里的發作。裕王府里

有個劉姓宮女,萬曆三十八年生下朱由檢(崇禎),她的地位也沒有改變。在壓

抑與恐懼中,朱常洛把宮娥彩女等弱者當作發泄對象。朱由檢五歲那年,劉氏因

瑣事受到朱常洛指責,並逼她自盡(《明史》載“失光宗意,被譴,薨”)。劉

氏死後,朱常洛怕鄭貴妃抓住把柄,父皇追查。於是,他下令不許走漏風聲,悄

悄將劉氏埋在了西山。

過了十二年,朱由檢當了皇帝,不但將劉氏與父皇合葬,還封她為孝純皇后。四

百年前的一樁宮廷冤案,卻在今天的京西留下一個“劉娘娘府”的地名。

恭讓胡皇后

京西還有一處“娘娘府”,從青龍橋去往香山的路上,公車過廂紅旗有“娘娘

府”站。路北一列小山逶迤向西,此山古稱金山。明朝典籍記載有七後葬京西(

其中有四位後來遷葬十三陵),明前期多葬金山,明末葬翠微山。據《長安客話

》、《宛署雜記》等典籍記載和專家考證,當年的金山一帶明室墓葬達百餘處。

秀麗的金山,松柏間掩映著一座座明樓寶頂,軍士和墳戶晝夜尋護(附近有“豐

戶營”地名,即當年的墳戶村)。清中葉以後,此處陵園疏虞管理,日漸荒涼。

如今的金山,皇家陵寢的氣派早已不在,只是在“娘娘府”還殘存著一座景帝陵

,埋葬的是與皇兄(英宗)爭做皇帝的朱祁鈺。英宗發動“奪門之變”把他趕下

台,以王禮安葬於此。其實,還有一位早於景帝葬此的皇家成員,即正統八年

(1443年)以“嬪御禮”草葬於此的“恭讓胡皇后”。

埋葬在金山的皇后都是“失帝意”的“廢后”,都有一段淒婉的身世,這位胡皇

後也不例外。胡氏名善祥,濟寧人。早在朱瞻基做成祖太孫時,胡氏即立為妃,

宣宗即位立她為後。宣德二年(1427年),孫貴妃忽然喜生龍子。其實,這個孩

子是個不知名的宮女所生,被孫貴妃強奪過來。宣宗對此事已有察覺,卻裝糊塗

,不但對孫氏眷寵益重,還聽信她的讒言,逼胡後辭位。身為皇后的胡氏,一無

子,二有病,三不為宣宗寵信。第二年春,“帝令後上表辭位”。他只能尊旨,

退居長安宮。那位生了皇子的宮女,從此銷聲匿跡,不知所終。孫氏“母已子貴

”,被冊封為后。胡廢后只得到一個“靜慈仙師”封號,在失意與絕望中做了十

五年“仙姑”,了結此生。明朝有“陵山之祭”的制度,凡皇家成員入葬啟土,

都要祭告山神。胡廢后入葬時,“以建設靜慈仙師墳園畢,遣官告謝金山之神”

(《明英宗實錄》),說明那時的“靜慈仙師墳”等級不會很高。宮女所生的孩

子後來做了皇帝,即英宗朱祁鎮。英宗一直以為自己是孫太后所生,直到“天順

六年,孫太后崩”,錢皇后才向他哭訴實情。如夢方醒的朱祁鎮尋覓生母下落已

無可能,只能移情那位“賢而無罪,廢為仙姑”的胡氏。先是為胡氏上尊謚“恭

讓章皇后”,而後又修陵寢,“恭讓胡皇后”是明朝第一位生前被廢,並葬於金

山的皇后。

兩處景觀的現在

翠微山南麓劉娘娘府的皇家陵寢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八大處高科技園區。金

山腳下的娘娘府也早已徒有虛名,倒是那座景泰帝陵還值得往觀。如今的景泰陵

,雖僅存一亭、一門、一土丘,但亭內清乾隆年的御製詩《題明景帝陵》行文與

字型還具觀賞性。乾隆爺“弟失其恭兄失仁”的感慨,更令人玩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