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天路教堂

威斯天路教堂

威斯天路教堂是多米尼克斯(1685-1766)的傑作,在他的手下出現了大批其所在時代的一流的藝術家,約翰恩和安東尼便是其中的兩位。多米尼克斯還是將巴伐利亞洛可可式建築風格(流行於18世紀,特點是纖巧、浮華)發展到頂峰的無可爭議的人物。

威斯天路教堂 中文名稱: 威斯天路教堂
英文名稱: Pilgrimage Church of Wies
國家: 德國
所屬洲:歐洲
批准時間: 1983
批准標準
1983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Ⅰ)(Ⅲ)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7屆會議報告。

介紹

516-004
在德國的威斯有100多個教堂和聖壇(祈禱祭拜的地方),而且從巴伐利亞北部到施泰爾馬克(奧地利東南部一州)最南端,迄今為止已發現有1500多個類似這樣的地方。威斯天路教堂是多米尼克斯(1685-1766)的傑作,在他的手下出現了大批其所在時代的一流的藝術家,約翰恩和安東尼便是其中的兩位;多米尼克斯還是將巴伐利亞洛可可式建築風格(流行於18世紀,特點是纖巧、浮華)發展到頂峰的無可爭議的人物。
初次到威斯旅遊觀光的遊客,一定會驚嘆於威斯教堂的奇觀,每個人都會禁不住捫心自問:一個如此超脫、氣魄輝煌的建築物竟然奇蹟般的出現於這處幾乎與世隔絕的隱蔽之地!
從許多角度來看,許多不平凡的事的確在此處發生了。人類的眼淚是精神建築的棟石,創造出威斯教堂這顆洛可可式建築風格、聞名於人類歷史上的璀璨珍珠。作為朝拜救世主之地,同時也是巴洛克建築風格的藝術之寶,早在8世紀,威斯教堂的聲望就已經風靡於整個歐洲。
威斯天路教堂建在一片遼闊草地的正中央,由於該處地勢比周圍要高,所以即使從很遠的地方,人們也可以一眼眺望到這座與眾不同的教堂。整個建築的設計思想都圍繞著“朝聖”這箇中心原則,它著重體現了苦難、悔罪和拯救。精雕細琢、超凡脫俗體現在威斯天路教堂的每一個細節中,但這一切看上去卻並非華而不實,所有細節連同那些各式各樣的裝飾品都像是視覺感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威斯天路教堂將建築風格以及人們心中的“天堂”竟能融入到裝飾用的灰泥之中,如此天衣無縫的結合真是不可思議的奇蹟。
洛可可式的建築風格在此處可謂是達到了極點,這也是絕無僅有的一例。除此之外,威斯天路教堂的神學來源也是不可估量的。教堂的精神中心上帝的兒子、人類的救世主--耶蘇·基督。許多來自世界各地拜訪威斯的遊客,都希望能從這裡獲取生活的方向,教堂憑藉自身的藝術表達形式和其精神源泉的力量,滿足人們的欲望。
在經過長達7年(1984年-1991年)的恢復重建工作之後,威斯天路教堂成為為數不多的具有完整的18世紀之風的教堂保護區。如今,古老的威斯天路教堂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又煥發出新的光彩。
如今,教堂依然是精神與藝術之源;正因如此,威斯教堂依然是人們心目中的天路教堂:在此可以進行朝拜、祈禱;同時,這裡也是吸引遊客之旅遊觀光勝地。每年到威斯的來賓、普通遊客、藝術愛好者和聖地朝聖者數以百萬計。

評價

白色的威斯天路教堂(1745—1754)座落在風景秀美的阿爾卑斯山谷中。這是出自建築師多米尼克斯·齊默爾曼的作品,是具有巴伐利亞人特色的洛可可式的優秀代表作,整個作品充滿了活力、歡快,色彩豐富。
相關聯接:1 http://www.unesco.org/whc/sites/271.htm

2 http://wiki.zhulong.com/baike/detail.asp?id=25723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