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哈爾西

1942年4月,哈爾西和企業號為空襲東京的大黃蜂號護航。 12月,哈爾西晉升為海軍五星上將。 1947年,哈爾西退役,並出版了《哈爾西海軍上將的故事》。

哈爾西簡介

點擊查看大圖
 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爾西(William Frederick Halsey 1882-1959),美國海軍五星上將,自始至終參戰,曾任航空母艦特混艦隊司令、南太平洋戰區最高司令和第3艦隊司令。因作風勇猛而獲綽號“蠻牛”,因為人隨和又而被稱為“水兵的海軍上將”。

哈爾西生平

哈爾西於1882年10月30日降生於新澤西海軍軍官家庭。自幼受海軍薰陶,1900年進入海軍學院。1904年畢業後赴堪薩斯號戰列艦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哈爾西分別在弗魯塞號、奔漢姆號和肖號驅逐艦任軍官。一戰後,經過海軍情報部的訓練之後,哈爾西海軍中校出任美國駐德國大使館海軍武官。1924年,改任驅逐艦艦長。兩年後升為懷俄明號戰列艦副艦長,晉升為海軍上校。
1927年是哈爾西海軍生涯的重要轉折點。哈爾西出任海軍學院雷娜號練習艦艦長,而該艦又成為學院飛行學員大隊的訓練基地,哈爾西開始接觸飛行。1935年,哈爾西奉命在彭薩科拉飛行學校受訓之後出任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艦長。兩年後調任彭薩科拉飛行學校校長,晉升為海軍少將。1938年,哈爾西出任第2航空母艦分遣艦隊司令,次年改任第1航空母艦特混艦隊司令,旗艦為薩拉托加號。1940年春,升任航空母艦特混艦隊司令,指揮太平洋艦隊所轄的全部航空母艦,晉升為海軍中將。同年,太平洋艦隊全部移師珍珠港。
1941年隨太平洋局勢不斷升級,美國海軍不斷加強太平洋的海空力量。1941年11月28日,哈爾西率以企業號航母為主的第8特混艦隊為威克島運送海軍陸戰隊飛機。按計畫應在12月7日前返回珍珠港,但因為突遇狂風,延誤了一天,哈爾西和企業號就此逃過一劫。得到珍珠港遭偷襲的訊息後,哈爾西奉命劫擊日本攻擊艦隊(顯然是一個錯誤決定),但大戰剛爆發造成的混亂中一系列似是而非的情報使哈爾西的艦隊向珍珠港以西追擊,這無疑又挽救了哈爾西和企業號,因為若與珍珠港以北的日本攻擊艦隊相遇,哈爾西必死無疑。
太平洋戰爭初期,尼米茲出任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後提出的積極防禦、主動出擊的作戰方針,得到哈爾西的堅決支持。1942年1月底,哈爾西率企業號、約克城號航空母艦特混艦隊先後對日軍占領的馬紹爾群島、吉爾伯特群島實施了戰術突襲,2月底對日軍占領的威克島進行了突襲。這些戰術勝利只能為美軍太平洋戰爭初期整體潰敗中取得一點點戰略平衡。
1942年4月,哈爾西和企業號為空襲東京的大黃蜂號護航。4月18日,杜立特率16架B-25從大黃蜂號航母起飛,空襲東京成功。哈爾西名聲大震,但5月初珊瑚海戰役發生之時,哈爾西正在趕往戰區的途中。在隨後的中途島戰役之前,哈爾西因患皮膚病而被迫住院治療。沒有參加珊瑚海海戰和中途島戰役是哈爾西引為遺憾的。(<-遙望B-25起飛的哈爾西)
1942年10月中旬,瓜達卡納爾島戰事對美軍極為不利,尼米茲任命哈爾西為南太平洋戰區最高司令(兼第3艦隊司令),指揮該區的盟國陸海空三軍,以扭轉戰局。10月24日,日軍總攻開始,登入美軍則頑強據守,多次擊退日軍的進攻。26日,哈爾西所轄的第16特混艦隊和第17特混艦隊與日本聯合艦隊在聖克魯斯島海域交戰,美國海軍遭到戰術性失利,大黃蜂號戰沉,企業號重傷,日本則有2艘航空母艦受創並損失100架飛機,但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認為瓜島總的形勢並非不利。哈爾西在11月8日視察亨德森機場時,提出“殺死日本佬!殺死日本佬!殺死更多的日本佬!” 的口號以鼓舞守軍。在瓜島隨後的一系列消耗戰中,美軍漸漸占據了上風。
1943年2月,瓜島日軍被迫撤離。羅斯福總統為瓜島戰役的勝利而向哈爾西發出”賀電。哈爾西隨後晉升為海軍上將。 此後,日軍在哈爾西的戰區接連受挫。就在這時,太平洋艦隊情報處破譯了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將飛抵布乾維爾島視察的情報。4月18日,哈爾西奉命組織這次“復仇”伏擊行動,並最終擊落山本坐機。
1943年5月,盟國決定從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同時向日軍發起進攻。哈爾西奉命組織指揮索羅門群島戰役。第3艦隊已經得到加強,共有6艘航空母艦(艦載機540餘架)、2艘戰列艦、49艘巡洋艦和驅逐艦,還配屬有海軍陸戰隊。 6月30日,哈爾西部在新喬治亞島實施登入作戰,遭到日本守軍的激烈抵抗。8月25日,美軍攻克該島,殲敵約9000人。根據預定計畫,哈爾西的攻擊目標將是科隆班格拉島。該島有1萬日軍嚴密設防,強攻不僅會造成重大傷亡,而且將使作戰曠日持久,因此,哈爾西決定對該島圍而不攻,越過該島而攻取韋拉拉維拉島,為後來尼米茲提出“越島作戰”提供了成功的先例。
在布乾維爾島登入作戰之前,哈爾西奉命將一些艦船和部隊調給組織指揮吉爾伯特群島戰役的斯普魯恩斯,因而必須考慮以奇制勝。 11月1日,哈爾西以數處佯攻吸引日軍主力卻在該島不便登入的西海岸登入成功,令日軍震驚不已。但哈爾西所轄特混艦隊遠在後方補充燃料、彈藥,而日本的艦隊得到6艘重型巡洋艦的加強,使哈爾西面臨最危急的時刻。哈爾西於11月5日在沒有足夠的水面艦隻護航的情況下出動他的2艘航空母艦,艦載機炸壞停在拉包爾的日本6艘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古賀峰一匆忙將重型巡洋艦撤走。布乾維爾島爭奪戰直到次年3月才結束。
所羅門群島戰役之後,美軍正式劃分中太平洋戰區和西南太平洋戰區的轄區和任務。作為南太平洋戰區最高司令的哈爾西在作戰方面歸麥克阿瑟指揮,而作為第3艦隊司令的哈爾西則歸尼米茲領導,這就難免產生摩擦。
到1944年6月,哈爾西的第3艦隊已非當初可比,發展成為擁有4個航空母艦群(12艘航空母艦)共500餘艘艦船的艦隊。尼米茲和哈爾西都主張繞過加羅林群島直接進攻菲律賓,但未被採納。8月,哈爾西率第3艦隊進攻加羅林群島,擊毀日軍480架飛機、約100艘艦船。在發現菲律賓沿海防務空虛之後,哈爾西力主直接進攻菲律賓,這才得到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批准。
1944年10月,由尼米茲控制的哈爾西第3艦隊和由麥克阿瑟指揮的金凱德第7艦隊進入菲律賓海域。日本艦隊為反擊美軍而編組為南方艦隊、中央艦隊和北方艦隊。哈爾西親率3支特混艦隊封鎖聖貝納迪諾海峽。10月24日,在接到中央艦隊已經潰逃的不確情報後即決定攻擊北方艦隊的航空母艦,致使護航航空母艦特混艦隊卻遭到日本中央艦隊的瘋狂襲擊。儘管哈爾西擊沉北方艦隊的2艘航空母艦,但哈爾西的指揮仍遭到激烈批評,但金和尼米茲都不以為然,總是以此役的戰果為其辯解。哈爾西在菲律賓戰役結束後榮獲第3枚優異服務勳章。
1945年後,哈爾西率部支援硫磺島和沖繩島的登入。隨後在海上,除神風外,哈爾西已找不到什麼對手。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投降儀式於9月2日在哈爾西的旗艦“密蘇里號”戰列艦舉行。兩個月後,哈爾西率部回到舊金山。12月,哈爾西晉升為海軍五星上將。
1947年,哈爾西退役,並出版了《哈爾西海軍上將的故事》。
1959年8月16日,哈爾西在美國舊金山去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