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柯夫

姜柯夫

姜柯夫,1942年生,山東海陽人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畫藝委會員,陝西美協會員,中國民族畫院特聘畫師、全國後勤書畫研究會華勤書畫院指導(隸屬國務院形管局),谷泉畫院常務理事(隸屬於中紀委),陝西秦嶺畫院副院長。

基本信息

人生生平

15年前,老薑從陝北黃龍拖家帶口來到臨潼,不聲不響地居住在了驪山腳下。老薑叫姜柯夫,是60年代西安美院的畢業生。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是他們那批人藝術創作的準備階段。在老薑的“準備階段”,先後受到了黃賓鴻、趙望雲、石魯等先輩的巨大影響,並得到了羅銘、陳瑤生、趙步唐、楊建兮等先生的悉心施教,奠定了他走山水畫創作的道路,並養成了藝術思考和藝術表現的習慣。進入七十年代,老薑投身黃龍林海,切身體味大自然的萬種風姿,進入了個人繪畫的“創作階段”;從臨摹和理會自然的秩序和自然的風景,到逐步繼承、摸索創新,進而形成自己的藝術風貌。我發現他的創作有一個鮮明的藝術特點,這就是他強調“師法造化”,他的筆墨技法考究而不拘泥,恣性縱意而不張揚跋扈,具有很高的審美意蘊和審美趣味。老薑的筆墨技法都是從研究自然、提煉和升華自然當中得來的,所以,他的筆墨技法老辣圓潤、厚實工穩,是獨特鮮明的,是難能可貴的。另一方面,

老薑是忠於現實的,老薑的足跡遍及大半箇中國,尤其鍾情於北方山水、秦嶺巴山、渭北河套的自然景觀;他曾徒步穿越陝北“三邊”以生動的筆觸感慨人生和山水。可以說,老薑的藝術發展,體現的是正宗正派的“長安畫派”的藝術創作思想,熔傳統與生活為一爐,煅鑄的是氣韻與個性凝成的“金鋼不壞”之藝術品格和藝術人格。在老薑的山水畫創作里,就皴法而言,董、巨的披麻皴,范寬的雨點皴以及李唐的大斧劈皴,均達到了極其熟練的程度;就筆墨言,則乾筆、濕筆、破墨、積墨以及潑墨,諸法皆備,同時體現出了他對諸家的“破構”與“拆解”,體現出了自己對水和墨的智性理解和把玩;以布局言,則“全景”、“邊景”都有但“景”居多,邊角小景居次。老薑的“危崖”、“裂谷”以及“荒甸”、“野村”畫得尤為出色。老薑的山水畫創作,有“山頂喜作密林”、“水邊常置巨石”等臨潼自然山水景觀的特點特質,這種典型的地方自然景觀表現於畫卷具有一種特質特異的性質;它不但是美的,而且是有力量的;在畫卷上往往起到華滋挺拔、深秀圓渾的藝術效果,徒增了畫中山水的朝揖和筆墨的奇峭。可以說,老薑的山水是蒼潤的,他表現的是自然秩序里山水自然天成的品格,重大地區別了“黑山白水”、“窮山惡水”的“自然災害”景象,使自然更接近特徵,而無絲毫畫家人為地對自然秩序、自然景觀的篡改。所以說,老薑的山水完全是自然本來的面貌和本來的情趣。現在老薑面對著的是個人藝術道路的第三個階段。這個階段在古代畫論里被稱作“衰年變法”。願老薑守住清淨!

成就及榮譽

從事書畫數十年,作品曾多次參加省、市全國重要展覽,並多次獲獎,亦有不少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館、畫廊和友人收藏,其中《軒轅柏》、《有林鳥自歸》、《巍巍始皇陵》、《急流勇進》等作品先後被毛主席紀念堂、中國歷史紀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民族為化工收藏。二00四年應邀為解放軍總參玉宛樓作《華岳西峰》巨幅﹝丈二匹﹞被收藏,並長期懸掛於華山廳。《文虎藝術報、《陝西日報》、《西安日報》,陝西、西安電視台、《中國書畫藏典》、《中國畫研究》、《中國國畫家》、《美術研究》、《榮寶齋》等報刊多次刊登專家評介文章和作品,二00三年被陝西省人民政府授予著名畫家網上行,並收入《陝西通》網站、入編由中國書畫家收藏協會主編《中國書畫收藏大典》及二00四年海峽文化交流著名畫家專集。二00五年新年伊始作品《雲橫終南》、《秋色賦》先後被評為全國亞太杯金獎、全國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金獎。

社會評價

姜柯夫是一位成熟的老畫家,在風雨人生中,經歷過多的感慨與磨礪,在思想的深層體味中最多的是不屈的意志,豁達的胸懷,以及對事物的深刻體驗與理解。早年的美院專科學習,使他經歷了嚴格的藝術薰陶,更是在認識上拓展了藝術眼界。豐富的人生閱歷,把生活與藝術、認識與實踐、審美與個性特質,高度融合起來,才真正建樹起他的藝術精神主體。

透過滄桑、渾厚、凝重的筆墨,不難看出在溝溝壑壑中走過的是人生經歷與藝術歷程,透過作品更能看出他的堅毅品質與大漠茫茫的心路歷程。

在時代迅猛發展的今天,他作品與人格精神中所包含的生命體驗,促使人們精神的振奮與激進。三秦大地的沃土,成為心中熔爐,在現實與理想的對接中,成就了他的藝術面貌,藝術形態的獨立也正是他藝術精神面貌的獨立,反映的不是作品的圖式解說,而是生命象徵意義,也是藝術家審美去向在精神層面的拓展,在另一個天地中表現出的獨特建樹。

姜柯夫的藝術成就,是我們看到了真正藝術尋道人的執著,樸實無華的人格魅力與民族氣節,以及在文化層面上的探求與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