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內瑞拉馬腦炎

委內瑞拉馬腦炎(Venezuelan equine encephalitis)是由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引起的,經蚊媒介的、人畜共患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38年在委內瑞拉馬群中流行本病,並首次從其病馬死後組織中分離到病毒而得此名。

基本信息


流行病學

病人和在疫源地內受染的野生小齧齒動物以及受染的馬、騾、驢等帶病毒,經蚊蟲叮咬傳播。騷蚊、帶喙伊蚊是Ⅰ亞型病毒的傳播媒介。庫蚊中暗灰亞屬,大角蚊屬是齧齒動物的傳播媒介還可經實驗室感染及呼吸道傳播。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有馬、騾、驢等飼養員、獸醫、屠宰人員及實驗室工作人員。分布於南、北美洲。有嚴格的夏秋季節性。

病因

委內瑞拉腦炎病毒屬蟲媒病毒A組病毒,抗原分6個亞型,引起人和馬流行的主要致病性的是亞型IA、IB和IC,引起人類散發和獸類地方流行的是亞型Ⅱ。

發病機制

被受染節肢動物叮咬之後,病毒在局部組織及局部淋巴結複製。病毒血症的發生與持續取決於神經系統外局部組織內病毒複製的程度,單核-巨噬細胞系統清除病毒的速度以及特異性抗體的出現等。不同病毒侵犯神經系統外的部位不同許多披膜病毒及黃病毒累及橫紋肌及血管理工作內皮而委內瑞拉腦炎病毒常侵及髓樣組織及淋巴組織。在病毒血症期,神經系統實質細胞可被侵犯,但病毒穿過血-腦屏障的方式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病毒被動地穿過血管膜以及病毒在腦毛細管內複製有關。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因素可能促進神經系統受累。動物實驗表明,某些黃病毒是通過嗅神經上皮的途徑進入中樞神經系統。

臨床表現

潛伏期2~5天。大多表現為流感樣症狀,發冷、發熱頭痛、肌痛(以下背部及腿部明顯)及噁心嘔吐等可有心動過速、結膜炎和非滲出性咽峽炎等體徵。約4~6天上述症狀消失,僅有少數患者有嗜睡、昏迷、抽搐痙攣性癱瘓及中樞性呼吸型衰竭等腦炎的典型表現。末梢血白細胞輕度增高。有腦炎表現者腦脊液呈病毒性腦炎特點。

併發症:
並發呼吸衰竭。

診斷

依賴於病毒分離和血清學檢查確診。

鑑別診斷

臨床上易與流感、急性感染性胃炎鉤體病相鑑別。

檢查

實驗室檢查:
外周血液中白細胞總數正常或輕度偏低。

其它輔助檢查:
咽喉拭子標本中均易分離到病毒

治療

尚無特效治療手段,主要是支持、對症治療及精心、周到的護理,特別是對腦炎病人。

預後預防

預後:
病死率約10%~35%。

預防:
家畜圈養,防蚊、滅蚊及馬免疫,均可阻止本病擴散。採用TC83減毒活疫苗接種於成年人、實驗室工作人員和高危人群可預防IA、IB、IC亞型感染,對ID、IE亞群也有一定預防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