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竹元鎮

奉節竹元鎮

民國29年(1940年)廢聯保制,改竹園鄉、高治鄉合為竹園鎮。 1981年9月,改置竹園場鎮為竹園市場居民委員會。 1983年10月,遵照國務院的通知改竹園公社為竹園鄉,改大隊為村。

竹元鎮1992年全景照
奉節竹園鎮
基本情況
竹園鎮位於長江北岸,距奉節縣城75公里,東接巫溪黃陽鄉,南鄰大樹鎮,西界新政鄉,北與平安鄉接壤,鎮轄1個居民委員會,17個行政村,幅員面積178.32平方公里,總人口51800人,其中農業人口41149人。竹園鎮地處四川盆地東部邊緣的大巴山脈,境內山大坡陡,地形地貌複雜,其中喀斯特地形所占比例30%,坡度超過25度的土地占耕地面積的35%,最高海拔1497米,最低海拔600米;年日照時間約1618小時,無霜期265天,年平均氣溫17.8攝氏度,屬典型的山地季風氣候。基礎設施及社會事業現狀:
公路建設方面:村級公路已實現村村通,其中簡易公路343公里,四級以上公路20公里。目前正在啟動標美路建設40公里,全鎮交通已基本形成四通八達,離鎮最遠的村也能在2小時內到達鎮政府。但公路等級差,暢通率不高,從而嚴重製約了竹園鎮的經濟社會發展步伐。
水利建設方面:全鎮現有水庫2座,山灣塘269口,山平塘243口,微型水池98口,渠堰234條,全長4.7萬米,有效灌溉面積384公頃,灌溉保證率達32%。
電力及廣播電視方面:全鎮通電的已達17個村和一個居委會;通電的組358個,通電的戶12205戶,占農戶總數的99.7%,基本能保證全天候供電,廣播電視覆蓋率已達80%以上。
通訊建設步伐加快。通電話的村15,占88.2%,通電話的戶5200戶,占農戶總數的43%,50%以上的成年人用上了手機。
教育衛生事業方面:鎮內現有普通中學、職業中學各一所,有國中適齡人數2988人,國中在校人數2988人,國小16所,其中村級國小12所,完小4所,國小適齡兒童6025人,國小在校人數6025人。衛生方面,已建成村衛生室14個,鎮中心衛生院1年,共有病床80餘張,現有初級職稱以上的醫務人員48人,專業醫務人員42人,有先進的醫療設備設施,購進各種醫療檢測設備價值500多萬元,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鎮,人口死亡率明顯下降,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5%以上,人人都能看得起病,住得起院,確保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體育文化事業方面:以鎮中心廣場為基礎,已建成健身場所和設備;有高質量的籃球場、有腰鼓隊、彩旗隊、秧隱、金獅鼓樂隊,大力弘揚了傳統文化,每逢佳節都能熱烈慶祝,修建了竹園宣傳文化中心,各村還有專門的圖書閱覽室,使廣大村民學到了科學知識和致富經驗,同時也豐富了廣大村民的精神頭腦,文化生活得到了明顯改善。
歷史沿革
竹園鎮因二百年前這裡有很大一片竹子,故取名竹園坪。清光緒中期奉節縣劃分47個鄉鎮時,就有生園坪建制。
民國5年(1916年)成立竹子鄉,為鄉級政權。
民國22年(1933年),將竹子鄉分為竹園鎮和高治鄉。
民國25年(1936年)實行聯保制,改竹園鎮為竹園聯保。
民國29年(1940年)廢聯保制,改竹園鄉、高治鄉合為竹園鎮。
民國30年(1941年),按10進制重新調整鄉、保、甲,竹園鎮分為竹園鄉、高治鄉。同時,經四川省政府批准,將原竹園鄉的鹹水壩、紅池壩劃給巫溪縣,竹園鄉一直隸屬奉節縣第二區管轄。
民國35年(1946年),遵照四川省政府訓令,經縣參議會決定,將原第二、三、四區署一律撤銷,全縣設7個指導區(此建制延續至奉節解放),竹園鄉隸屬第四指導區,政府駐地龍潭寺,轄16個保,163個甲,1896戶。
1949年12月,縣人民政府正式接管舊政權時,改指導區為區,竹園隸屬竹園管轄。
1950年9月改以順序號稱區,竹園鄉隸屬第九區管轄。
1951年,實行民主政權,廢保甲,農村設村組,竹園鄉轄白馬、仁義、仁和、青龍、天台、平安、文昌、雙店、相子、太平、茨竹、旺相、永茂、竹園、長堰、東鄉16個村。
1953年,大鄉劃小鄉,竹園鄉分為竹園、東鄉、永茂、天台、平安、雙店、仁和7個小鄉,共49個村。
1955年合區並鄉,竹園、岔河、東鄉三個小鄉並為竹園鄉。
1958年11月,成立竹園人民公社,改村為區隊,共7個管理區。
1962年,將管理區改為生產大隊,即有無山、廟坪、雙坪、岔河、西坪、天池、牛場、竹園、團地、長堰、和平、金獅、燕子、觀音、東鄉15個大隊。
1981年地名普查時,將在縣內同名的長堰大隊改為中橋大隊;和平大隊改為龍潭大隊;燕子大隊改為紅馬大隊;東鄉在隊改為下河大隊;天池大隊改為建設大隊;西坪大隊改為西莊大隊;觀音大隊改為高峰大隊。
1981年9月,改置竹園場鎮為竹園市場居民委員會。
1983年10月,遵照國務院的通知改竹園公社為竹園鄉,改大隊為村。
1985年10月改竹園鄉為竹園鎮,政府駐地墳園包,轄無山、廟坪、雙坪、岔河、西莊、建設、牛場、竹園、團地、金獅、高峰、下河、紅馬、龍潭、中橋15個村,竹園市場居民委員會1個,共105個組,5個居民小組,總面積56.50平方公里。
1992年9月,全縣建制調整,撤銷雙店鄉,將雙店鄉的茨竹、石橋、野鴨、和平、丁字、旺龍、高石、豐竹等8個村劃為竹園鎮管轄(雙店鄉的榨屋、雙店、射淌等3個村劃歸平安鄉),竹園鎮轄23個村,165個村民小組,1個居民委員會,5個居民小組,幅員面積96平方公里。
1994年5月又將原雙店鄉的榨屋、雙店、射淌三村從平安劃出,歸併竹園鎮。竹園鎮轄26個村,193個村民小組,1個居民委員會,5個居小組,幅員面積112.1平方公里。
1999年12月,縣上決定恢復部份鄉鎮,又將原雙店鄉的11個村、88個村民小組。從竹園鎮整體劃出,成立雙店鄉。至此,竹園鎮又恢復到1992年9月前的建制,轄15個村,105個村民小組,1個居民委員會,5個居民小組,幅員面積56.50平方公里。
1998年竹園鎮被重慶市命名為市級試點小城鎮。
2001年7月,全縣撤區,竹園區委、區公所被撤銷。原區機關和部份區屬單位,如原竹園區財政所、村鎮國土管理所、計生辦、民政辦、計生指導站、林業站、農機站、農技站、畜牧站、水管站、廣播電視站等單位劃歸竹園鎮管理,並分別組建竹園鎮黨政辦公室、社會綜合治理辦公室、文化服務中心、社會事務辦公室、財政所、村鎮國土環保所、農業服務中心等為竹園鎮政府內設機構。將原區衛生院和鎮衛生院合併,組建竹園鎮中心衛生院;區人口與計畫生育指導站改為竹園鎮生殖健康保健站;竹園中心信用社劃歸竹園鎮管轄,竹園鎮政府所在地從墳園包遷至原竹園區公所所在地(竹園村2社),並於2001年8月8日正式遷址掛牌辦公。
2002年5月、8月竹園鎮分別被重慶市命名為重慶市二十個歷史文化古鎮、百強經濟鎮。
2003年3月,全縣村級建制調整,行政區域由15個行政村合併為無山(無山與廟坪合併)、岔河(雙坪與岔河)、建設(西莊與建設)、竹園(團地與竹園)、金獅(高峰與金獅)、紅馬(下河與紅馬)、龍潭(牛場、中橋、龍潭)等7個行政村。105個村民小組,1個市場居委會,5個居民小組保留其建制。7個行政村, 1個市場居委會(除居委會主任外),所有支書、主任、會計等三職幹部一律按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實行演講答辯,競爭上崗,按照“雙推一選”的辦法選強配齊村級領導班子。
2004年7月24日,全縣行政區域調整,將高治鄉的亭子、五龍、高治、九龍4個村和龍池鄉的百步、華吉、鄧坪、草坪、義和5個村整體,雙店鄉的豐竹村劃給竹園,組建新竹園鎮,竹園鎮轄亭子、五龍、高治、九龍、百步、華吉、鄧坪、草坪、義和、無山、岔河、建設、竹園、龍潭、紅馬、金獅、豐竹等17個行政村,1個市場居委會,幅員面積為178.32平方公里,總人口50966人,2004年7月28日,新竹園鎮的各項工作正式開始運轉至今。
經濟社會
經濟狀況和農民收入、居住條件及環境狀況,產業結構調整速度加快,近年來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和骨幹產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在國民經濟總量中的比例關係由1998年的66:22:12發展到2006年25:43:32。第一產業比重明顯下降,二、三產業穩步上升,全鎮產業支柱方面基本形成了以核桃為代表的乾果業,種植核桃18600畝,以瘦肉型生豬和山羊為主的畜牧業,以煤炭產業主為的能源工業。
我鎮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農民收入取得了得大成就,經濟實力明顯增強,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28475萬元,非公有制經濟呈現出強勁勢頭,農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旅遊文化
竹園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又是重慶市重點保護的二十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現存古舊民居是奉節最多的地方,主要集中在石龍街,略呈南北走向,北起上轅門,南至下轅門,老街古舊名居相互毗連,解放戰爭時期,為了牽掛川東地區敵人正面作戰,彭詠梧同志為首的共產黨人在奉巫地區積極組織進步人士進行革命鬥爭。1948年初,由於叛徒告密,不幸被敵人圍攻,在巫溪鞍子山黑溝淌獻出了年青寶貴的生命,敵人曾將他的頭顱懸掛於老街下轅門口,解放後每年都有人業弔唁,現已成為革命教育聖地。
民間文化正在走向輝煌。竹園的民歌源源流長,品類繁多,民歌起源於何時,至今還沒有定論,但唐朝時期劉禹錫收集整理的《竹枝詞》確有竹園古代村民生活經歷的痕跡。竹園民歌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三大類,青年男女唱情歌,牧人挑山漢子唱山歌,弔唁亡人唱喪歌,各具特色,山歌粗獷,喪歌淒婉首首逗人心扉,竹園的民俗風習較多,但隨著經濟發展逐步更替。近年來,竹園市場居民自發組織發民間樂隊、獅子、秧歌等隊伍,每逢佳節、婚喪嫁娶便登場表演,很是活躍,深受廣大居民的歡迎。前不久,一支成人樂隊又現身於竹園,從此更進一步豐富了竹園的文化市場。
竹園的飲食事業在逐步開發,食用原料十分豐富,村民自製的臘肉、各類鹹菜遠近聞名,農民養殖的烏雞、野雞營養十分豐富,又有藥用價值,沒受農藥、化肥污染的蔬菜和天然的野生菜很是受人歡迎。目前,有竹園特色的名菜“紫陽雞”已經得到開發,竹園“紫陽雞”製作時間已超過百餘年,而真正得名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時任國務院總理的趙紫陽視察奉節時路經竹園,品償了地道的竹園蒸雞,讚不絕口,當日下午視察到巫溪還念念不忘,並派人專程來竹園購買,竹園紫陽雞至此而得名,享譽市內外。之後,許多廚師專程來竹園取經,目前為止,許多城市都有了“紫陽雞”專賣店,而且生意火爆,效益一路看好。
竹園的特色風貌:旅遊景點美不勝收。潛在優勢十分突出,富有盛名的燕子岩、龍門橋風景畫廊,山如虬蛇蜿蜒連續而前,峰如劍刃刀削斧切而立,山澗之中懸泉瀑布多項舞練,輕若綾紗明有白雲環繞其間。若幻若仙,峻石絕壁怪異奇極,令人嘆為觀止。野人湖可渭溶岩景觀的小洞天,洞內有石筍如鍾,禽形獸狀美不勝收。除此之外,竹園坪古鎮風光,素有小夔門之稱的白馬寨、紅馬寨、金獅寨、寶塔寨、九龍觀等旅遊資源不可勝數。
特產資源
該鎮物產資源特別豐富,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煤、鐵礦、銅礦、石灰石等十多種。其中煤炭蘊藏量3500萬噸。目前年開採量70萬噸,可連續開採50年以上。另外,生物資源種類繁多尤以農、林、牧業中的牛、羊、豬、蔬菜、水果、菸葉、蠶桑等為優。土地資源較為豐富,全鎮耕地總面積達2890公頃,其中水田1234公頃,旱地4656公頃,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06公頃,現有林地12097公頃,草地942公頃,水域面積2485公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