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琅和費

德國物理學家,1787年3月6日生於斯特勞賓,父親是玻璃工匠。夫琅和費幼年當學徒,後來自學了數學和光學。1806年他在巴伐利亞的貝內迪克特博伊倫的光學工場當了工匠,1818年任經理,1823年擔任慕尼黑科學院物理陳列館館長和慕尼黑大學教授,後來德國埃朗根大學和英國、丹麥都贈予他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姓名:夫琅和費Fraunhofer, Joseph von
國家或者地區:德國
學科:物理學家和光學技師
發明創造:

簡歷

夫琅和費(Fraunhofer, Joseph von)德國物理學家光學技師。1787年3月6晶生於巴伐利亞的施特勞賓;1826年6月7日卒於慕尼黑。夫琅和費是釉工的兒子,曾跟慕尼黑的一個光學技師當學徒。年僅十一歲時,他所居住的東倒西歪的房屋倒坍,只有他一人倖存。他確實應該活下來,因為他頑強地自學,繼續研究光學,並通過研究玻璃特性隨製備方法而變化的方式,進而使玻璃製作成為一種藝術。他改進了多種光學儀器,磨製出優質稜鏡。他的儀器幫助了貝塞耳*和斯特魯維*測定恆星視差。夫琅和費對測定各種玻璃的折射率感興趣。因為他的專長之一是製造消色差透鏡。在這方面,靠了多朗德*的首創性研究,才能將折射率不同的玻璃組合在一起以消除光譜的生成。要使玻璃組合適當,自然就得確切地掌握各種玻璃的折射率。夫琅和費在沒試用他的玻璃造出的稜鏡時,於1814年發現太陽光譜中有許多暗線。稜鏡中那怕有一點細小的缺陷,也會使這些暗線的清晰度降低,致使它們變得模糊不清,這或許可以解釋牛頓*在一個半世紀以前的初步探索中未曾觀察到這些暗線這一令人費解的事實。沃拉斯頓*在十二年前曾觀察到這種暗線,但他僅觀察到7條,而夫琅和費探測到將近600條(現代物理學家則發現了一萬條)。夫琅和費不僅做觀察,還進行了研究。他比較明顯的譜線的位置,並給它們分別標以A、B、…K等字母(現仍用這些字母稱呼這些暗線),測定了它們的波長;並且出,不管是他所研究的光線是直接來自太陽還是月球和行星的反射光,其光譜線總是出現在光譜的同一部位上。最後,他繪出了幾百條譜線的位置,總稱為夫琅和費譜線。他還將一個稜鏡置於望遠鏡的焦點位置上,以便讓星的光通過它散。他觀察到恆星光譜中的暗線與太陽光譜中的暗線的樣式並不完全相同。對他嚴謹說,一項偉大的發現已近在咫尺,但是這項偉大的發現還是躲閃過他,也躲過了整個科學界---夫琅和費對此的報告並沒有引起重視。直到半個世紀以後,基爾霍夫*才為化學家、物理學家以及天文學家創造出一種專門研究各種譜經線的儀器,發揮了巨大作用。夫琅和費第一個用光柵(間隔很小的細線)作為折射裝置,用它右使白光形成一個光譜。自此之後,許多更加精緻的光柵(在玻璃或金屬上刻出細而平行的刻線,)實際上代替了稜鏡用於光譜學中的位置。儘管他有這些研究成果,科學界有些市儈卻蔑視他,只把人成一個“幹活的”,讓他出席科學會議,不讓他發言。他還不到四十歲就死於肺結核。他的墓碑上刻著“他接近了恆星”。情況確實如此。因為,基爾霍夫後來用比巨大的望遠鏡更加優越的工具證明了這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