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護國菜

太極護國菜

雞油50克豬油150克 雞湯700克味素20克 清香味美,軟滑可口,是潮州湯菜中之上品,但用油較重。

太極護國菜太極護國菜

護國菜是馳名海內外的潮汕傳統名菜,也是潮汕傳統的素菜類代表菜。護國菜又稱護國素菜、天河素菜,或視輔料不同加上輔料的名稱而稱為某某護國菜。

材料

新鮮番薯葉500克火腿片25克

雞油50克豬油150克

蘇打粉15克精鹽25克

雞湯700克味素20克

麻油20克澱粉30克

濕草菇l00克

做法

1.將番薯葉去掉筋絡洗淨,用5000克開水加蘇打粉,下番薯葉燙二分鐘撈起,清水過四次,然後榨乾水分,除去苦水,用橫刀切幾下待用。

2.草菇洗淨後入雞油、火腿、雞湯、精鹽2.5克,蒸20分鐘取出,去掉火腿,草菇和原汁備用。

3.炒鍋燒熱下豬油75克,將番薯葉略炒,投入草菇及原汁,加雞湯700克、精鹽2.5克,燒開後,用濕澱粉勾芡,加熟豬油75克、麻油10克,八成倒入湯碗內,二成留鍋內,再加雞湯200克和火腿,淋在菜湯上即好。

特點

此菜色澤碧綠如翡翠。清香味美,軟滑可口,是潮州湯菜中之上品,但用油較重。

提示

正宗的護國菜最好用新鮮番薯葉,其次是菠菜葉、通菜葉或厚合(君達菜)葉。在泡製番薯葉時,要先把薯葉莖絲抽掉,再經放有純的開水焯過,然後用冷水漂幾次,使薯葉更呈碧綠,並且沒有苦澀味。

此菜剛端上時仍是滾燙的,因有一層油質封面,故不見熱氣升騰。所以,要小心燙嘴。食用時要用湯匙先將油層撥開才舀,並要淺嘗即止。

傳說

太極護國菜太極護國菜
相傳代末期,元兵南下,小皇帝趙昺在張世傑、陸秀夫等一班臣子和官兵的護衛下,逃亡到廣東潮州。一天,君臣來到一山中古廟。此廟平時香客甚少,住廟和尚生活十分清苦,見皇帝到來,拿不出什麼東西可以款待,如何是好呢?慌忙中,住持吩咐小和尚到地里摘些薯葉來,洗淨後用開水湯泡,除去苦澀味,再剁碎下鍋煮成羹湯,拌上一點油鹽。逃難中的小皇帝飢餓難忍,噴嘖連聲稱讚此菜好吃,並問住持這個菜叫什麼名?住持回話:貧憎能助皇上解除饑渴,重振軍威,保大宋江山安然無恙,足矣!阿彌陀佛!小皇帝聽後,大為感動,想起今日之事乃護國之舉。於是開“金口”封這道菜為“護國菜”。因小皇帝的御封,相沿而成為潮州菜中的一個名菜而被搬上大型宴會,用以款待貴賓。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