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山鎮

太姥山鎮

太姥山鎮,原名秦嶼鎮。位於福鼎市東南部,三面靠山一面臨海,是福鼎市域次中心,福建省21個小城鎮建設中心鎮之一。鎮區面積116.7平方公里,轄有31個村(居)委會,總人口5.3萬人。太姥山鎮四季分明,山海豐富,境內擁有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千年古剎靈峰寺、瀲城明代抗倭古堡、天然海濱浴場牛郎崗等旅遊景點。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太姥山鎮,原名秦嶼鎮。位於福鼎市東南部
太姥山鎮太姥山鎮
,是福鼎市域次中心,福建省21個小城鎮建設中心鎮之一。鎮區面積116.7平方公里,轄有31個村(居)委會,總人口5.3萬人。太姥山鎮四季分明,山海豐富,境內擁有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千年古剎靈峰寺、瀲城明代抗倭古堡、天然海濱浴場牛郎崗等旅遊景點。

歷史沿革

秦嶼素有“魚米之鄉”美稱。位於晴川灣入口處,面臨東海,背靠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姥山。
秦嶼古時在海域之中,宋代稱縻嶼,因島上有“榛樹”而得名。原屬福寧州勸儒鄉望海里十都,置縣後為福鼎縣七都。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始設秦嶼巡檢司。民國初為秦嶼區,民國29年(1940年)設秦嶼鎮。福鼎解放後,於民國38年6月設秦嶼區,1958年8月成立秦嶼人民公社,1961年6月恢復秦嶼區,1968年9月設秦嶼人民公社,1982年8月改為秦嶼區,1987年復稱秦嶼鎮,2011年更名太姥山鎮。1995年,全鎮下轄26個村委會,5個居委會,12202戶,50802人。鎮所在地居民方言以福州話為主。

鎮情介紹

秦嶼是福鼎主糧區之一,主產稻穀、甘薯。1995年,全鎮耕地面積25908畝,糧食總產量1.29萬噸。秦嶼也是漁區之一,一日兩潮水,盛產帶魚、墨魚、鰻魚、蝦、蟹等海產品。1995年,全鎮水產品總產11016噸,漁業產值6838萬元。全鎮有機動漁船224艘,共4852噸位,大圍繒網50張,流刺網、定置網5626張。
改革開放以來,秦嶼鎮辦企業發展很快。至1955年有五金、塑膠製品、農械、食品、燈泡、造船等79個廠場,職工1262人,產值9203萬元。
舊集鎮經改建後,新開闢3條街道,商店密集,生產日益興旺,已成為閩浙邊境上的一個重要貿易點。
秦嶼交通方便,陸路有省道沙呂線過境,連結鼎霞(浦);水路近通沙埕、三沙,遠出東海直到外洋。
秦嶼現有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1所、國小57所。全鎮設醫院1所、衛生所19個。
太姥山距秦嶼13.5公里。1987年太姥山被列入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旅遊業蓬勃發展,到太姥山旅遊觀光的中外遊客絡繹不絕。1993年遊客達48萬人次。
秦嶼鎮黨委、政府團結帶領秦嶼人民以建設閩東濱海旅遊文明城鎮為目標,立足山海優勢,提出並實施"海洋強鎮"、"工業富鎮"、"旅遊興鎮"、"文明促鎮"這一戰略,搶抓機遇,銳意進取,國民經濟實力有了顯著增長。2001年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達10.1億元,工農業總產值達9.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38元。尤其是該鎮鄉鎮企業的發展取得長足的進步,現已形成水產加工、"三車"配件、石板材加工、服裝針織、旅遊服務和旅遊產品加工六大骨幹待業的為支柱,機械、建材、食品等各種行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全鎮擁有大小企業300多家,其中有3家與日本、香港和台灣客商聯營的外向型企業,1家台商獨資企業。省級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海鷗水產食品有限公司與日本、香港客商聯營,精深加工紅、丁香魚等特色海產品,年創產值5000多萬元,年直接出口創匯3000多萬元;省級高新技術企業一雄光學有限公司生產望遠鏡與天文望遠鏡長期定向銷往美國義大利等國家,年創產值達3000多萬元,被列為閩東十大高新科技生產項目之一;永克機車配件有限公司引進日本等先進生產技術,新研製的"特氟隆"和"信京濱"等化油器節氣閥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等7項專利證書,年創產值2000多萬元;旅遊產品開發企業檔次不斷上規模,工藝龍頭企業鄭源工藝有限公司生產紅檀、黑檀等系列茶具,暢銷日本美國韓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以東方板材廠為龍頭的石板材加工企業、以友誼針織廠為龍頭的服裝針織企業如雨後春筍,蓬勃興起。目前該鎮年產值超千萬元的企業6家,超百萬元企業有45家,2個品牌創省級名牌。

更名原由

隨著太姥山成功“申世”及宣傳力度的加大,以及自身所具有獨特的旅遊文化資源,太姥山知名度逐漸被海內外遊客所認可。而“秦嶼”這個名稱公眾熟識度不高,被認為與轄區核心資源不匹配,市場品牌吸引力不足。將秦嶼鎮更名為太姥山鎮能夠有效整合轄區資源,促進轄區旅遊資源開發,發揮太姥山品牌效應,加快提升知名度,帶動城鎮經濟的發展,推進太姥山火車站和太姥山旅遊城片區的旅遊產業服務基地建設,發展配套交通運輸、商貿零售、旅遊休閒等服務,做大做強旅遊產業。同時,社會各界也普遍認為更名將有助於提升地方品牌文化,推動經濟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