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一小

太和一小

學校目前有兩個校區占地30餘畝,共64個教學班,學生4162人,實行統一管理,分段辦學的新模式。學校現有中學高級教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學校目前有兩個校區占地30餘畝,共64個教學班,學生4162人,實行統一管理,分段辦學的新模式。學校現有中學高級教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座落在初唐著名詩人陳子昂故里的太和一小,是四川省首批辦好的重點國小,以先進的辦學理念,科學的教育管理,豐碩的科研成果,一流的教師隊伍,齊全的辦學功能,完善的辦學設施而聞名於省內外。

以“四川領先,全國有名”為辦學目標,以“發展為本,全面育人”為辦學理念,學校的管理充分體現了 “科學化、人文性、個性化”的有機整合。學校形成以校長總負責,以黨支部為核心,以教代會為龍頭,以教務辦、德育辦、行政辦、教科室、後勤組“三辦一室一組”為支撐的輪級管理體系,實行年級主任校長制、學科組長責任制,向年級主任要管理,向學科組長要質量。

學校以真情教育思想為指導,圍繞 “教會學生做人,做一個健康的人、文明的人、中國人、現代人、傑出的人”的育人目標,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以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為重點,以“校園文化節”活動為載體,以國家十五重點科研課題“三結合,培養愛心、孝心、責任心,育時代新人”為抓手,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德育工作網路。學校一直把教學質量看成自身生存的生命線,花大力氣狠抓教師課堂教學技藝培訓,以“打磨群體、提高個體”為目的的“課型過關”、“名師工程”、“走向成功”、“學科節”系列活動為載體,儘快實現教師角色的“三個轉變”:由對學生的居高臨下向與學生的平等交往轉變,由課程的執行者向個性化教學的創新者轉變,由教學過程的管理者向引導者轉變。

科研興校”是學校特色建設之本,是提升辦學品位的重要途徑。學校明確提出辦學特色為:構建學習、研究型校園。以“讓學習成為需要,讓學習成為快樂,讓學習成為習慣”為行動口號,實施“2111”工程計畫,構建“3331”方略。通過“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的探索與實踐,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創設出了“一體兩翼校本教研”運作模式,以“教學”為主體,“學習”、“研究”為兩翼,努力把“課堂教學主因素”作為抓手,“大練三功”、“最佳化細節”,讓校本教研落到實處,注重教師在教育科研中逐步實現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換,迅速成長為時代發展需要的“複合型”教師。學校建立了“學校、年級學科組、個人”三級課題科研網路,同時構建了與之相適應的“教科室、教研組、課題組”三級管理系統,實施層層對下指導,又層層向上負責,互控互動、和諧共創的運作策略。

學校重視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注重環境育人。設定了多媒體教室、微機室、音樂室、美術室、多功能藝術廳、桌球訓練館、“真情書屋”等專用館室30餘個,添置各類器材設備2000餘件。校園綠意疊翠,環境優雅,牆畫警語引人深思,名人塑像催人奮進,牆壁在說話,花木能育人,盡顯書香童趣。學校的每一塊空間都成為了啟迪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優良習慣、繼承祖國和世界優秀文化的陣地,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優良的育人環境,雄厚的師資力量,科學的管理體系,顯著的辦學效果,使太和一小贏得了社會和家長的廣泛讚譽,成為有口皆碑的“學生歡心、家長放心、社會稱心”的一流學校。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勤工儉學先進集體、全國紅旗大隊、全國課題實驗先進學校等全國先進20餘次,被評為省文明單位、省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省首批校風示範校、省教師職業技能示範學校、市素質教育示範校、市課程改革示範校等省、市先進200餘項。課題研究連續三屆榮獲四川省人民政府普教“教學科研成果”獎,德育課題被立為全國十五重點科研課題,階段成果獲全國一等獎。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展望未來,任重而道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