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位於山西太原,是由太原理工大學舉辦,山西省教育廳最早創立、教育部第一批次、山西省重點獨立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太原理工大學和孝義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學院以太原理工大學“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優勢專業為基礎,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隨著學院師資、人文、學風、校園建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近年來部分專業超過二本B類分數線的學生逐年增加,生源質量和聲譽逐年提升。通過借鑑珠海市與北京師範大學、吉林大學等合辦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吉林大學珠海學院(二本A~B類招生),浙江大學與杭州市合辦的浙江大學城市學院(部分專業招收一本)等的經驗,由孝義市與太原理工大學共建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在孝義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快速發展,未來有望在部分專業升格為二本B類的引導下,逐漸發展成為二本B類院校,申請聯培碩士研究生計畫,逐步跨入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創新實用大學。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是具有百年文化底蘊的山西省唯一一所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學校占地面積348畝,總建築面積121萬平方米,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本科、碩士、博士全日制在校學生3萬餘名,設有75個本科專業、126個碩士點、49個博士點、11個博士後流動站,擁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和4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建設者、長江學者、國家教學名師等在內的專任教師2000餘人。孝義市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新興城市,市域面積945.8平方公里,人口48萬,是山西省唯一的全國百強縣市,也是全省“轉型綜改”和“擴權強縣”雙試點城市。近年來,先後被授予“國家園林城市”、“首批省級綜合宜居城市、山西省文明城市”等稱號。太原理工大學與孝義市政府合作辦學協定的簽訂,體現了強強聯合、優勢融合、共謀發展,不僅標誌著雙方在人才培養、科技開發等領域的合作有了新的更大的平台,也定會為山西轉型跨越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學院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學院自建立以來,堅持“高標準、高起點、高質量地建設一流獨立學院”的指導方針,恪守“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的辦學原則,走“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之路,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素質教育為龍頭,以教育質量為關鍵,學院的辦學條件不斷最佳化,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行為不斷規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
學院先後獲得“全國先進獨立學院”、山西省高校工委“先進基層黨組織”、太原理工大學“精神文明標兵單位”、“校園治安綜合治理標兵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三育人”先進集體、共青團中央直接聯繫的試點單位、“五星級基層工會”等榮譽稱號。
學院黨委隸屬於太原理工大學黨委,下設3個黨總支、19個黨支部。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特點,學院把握成才規律,牢固樹立“人人是才、人人成才”的育人理念,依託院學生會、社團聯合會、大學生科協、藝術團、“青春之聲”廣播台、院國旗護衛隊、信息中心、素質拓展中心等十餘個學生組織,形成了演講賽、辯論賽、拔河賽、網路創作大賽、科普知識競賽、健美操大賽、歌手大賽、籃球賽、相聲小品大賽等十餘項文化品牌,構建了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
在山西省第十九屆大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獲得獨立學院組男子團體、女子團體和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大型舞蹈“中華魂”獲國家文藝展演“三等獎”,院團委被團中央確定為直接聯繫的試點單位。
隨著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為了提升辦學空間,2014年1月10日,太原理工大學與孝義市政府正式簽訂了合作舉辦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的框架協定,共同打造“省內一流、全國知名”的創新型、實用型現代新型大學。力爭三年內進入全國獨立學院前十,五年內前三,十年內第一。
我們相信,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一定會為廣大莘莘學子的成長成才提供優秀的平台和機會。
歡迎廣大莘莘學子踴躍報考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

歷史沿革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
2001年3月,經山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開始籌辦。
2001年6月,按照辦學要求,太原理工大學與合作方中國煤炭博物館成立了學院董事會和學院組織機構,確定了合作辦學的基本模式。同時,按照辦學要求,中國煤炭博物館完成了對獨立校園——煤博西院的基礎設施改造。
2001年8月,學校首屆招生140人,開設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共四個本科專業,並於2001年9月10日開學。
2002年5月,經山西省人民政府組織評估後,正式批准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成立,以千峰校區為主校區。
2002年8月,將學院獨立運行模式改為校區管理模式,2001級、2002級學生與太原理工大學學生混編管理,後以太原理工大學身份畢業。
2003年8月,根據教育部8檔案精神,現代科技學院學生單獨編班,學生管理沿用校區管理模式,教學運行由太原理工大學教務處統一管理,明確頒發現代科技學院畢業證和太原理工大學學位證。
2003年9月3日,中國煤炭博物館與太原理工大學正式簽訂《合作辦學協定書》,並成立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董事會。
2006年8月,將校區管理模式重新改為學院獨立管理、獨立運行模式,明確2008級新生開始頒發太原理工
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學位證。同時,啟用長風校區為新的主校區,並真正實現了學院獨立運行管理體制。
2011年新增了套用化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農業水利工程等七個專業,學院專業增至56個專業及方向。
2012年3月,學院新增攝影、動畫專業。
2012年,學院通過了學士學位授予權評審,並首次作為學位授予單位為學院2012屆畢業生頒發學位證書。
2013年,因合作方中國煤炭博物館與太原理工大學合作協定已到期,且其不具備教育部第26號令《獨立學院設定與管理辦法》所要求的辦學條件,雙方已終止合作協定。
2013年9月,太原理工大學校長辦公會議通過與孝義市合作舉辦共同建設獨立學院的意向。
2014年1月,太原理工大學與孝義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署合作共建現代科技學院協定。
2014年3月,學院新增採礦工程專業,至此學院一共有60個本科專業及方向。
2014年9月,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孝義校區迎來第一批新生(2014級)。

辦學規模

師資力量

現代科技學院以太原理工大學“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現有優勢專業為基礎,以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為導向,隨著學院的不斷發展壯大,成為省內理工類獨立學院第一,設定專業及方向最多、最全,專業設定逐年增加,據有關資料顯示,學院截至2013年5月,有專任教師810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318人,講師287人,具有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的621人;有60個專業及方向,35個本科專業在太原理工大學有碩士點支撐,17個專業有博士點支撐,其中化學工程與工藝,材料成型及其控制工程和採礦工程均是國家重點學科支撐。雄厚的辦學資源和優越的辦學條件,既保證了學院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層次,精細化管理,高標準學習任務和團隊,又為學生的成材創造了良好的人文環境和校園文化氛圍。已開設了包括理工、文史和藝術在內的60個本科專業及方向,在校學生14000餘人。

硬體設施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
現代科技學院生活設施優良,教學設備先進,學習環境幽靜,辦學綜合條件優越。學院可充分共享太原理工大學雄厚的專業教學資源和人文環境資源。目前學院總占地面積985畝,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在自己擁有總值15321.4多萬元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和204.45萬冊圖書館藏書的同時,還可共享太原理工大學所有的教學設備、文體活動設施和圖書館的藏書資源。
孝義校區是孝義市從2009年3月20日開始籌建,選址於孝義市勝溪湖濕地公園南畔,概算投資13億,規劃總占地面積1500畝,總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共36個單體建築。學院分東西兩校區,東校區22萬平方米、西校區20萬平方米,同時,配套建設體育、文化兩個中心,總建築面積約18萬平方米。目前總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已經完工,可達到教育部辦學要求和獨立學院辦學需求。目前東校區實驗樓、教學樓、食堂、浴室、宿舍樓、行政樓、科技樓、學術交流中心、體育中心等16個建築單體、投資8億元、占地640畝﹑總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可容納8000人的校園已經投入使用,最終將建成可容納15000名學生在校學習的校區。體育中心除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的5000座位的體育館外,將再建設20000座位的體育場和1000座位的游泳館各一座;文化中心包括青少年活動中心、職工培訓中心、演藝廳、展覽館及廣場等。

專業設定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系(部)專業設定
(註:★★為太原理工大學主校區博士點支撐專業,★為太原理工大學主校區碩士點支撐專業,▲為太原理工大學主校區國家重點學科支撐專業。)

序號 系(部) 專業名稱 專業代碼 學科門類 首次招生時間
1 機械工程系  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 ( 第五學期分方向為機測、機電、機制、機設、液壓、塑機等六個方向) 080301 工學 2003年
車輛工程★★ 080306w 工學 2008年
工業設計★ 080303 工學 2011年
2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第四學期末分方向為鍛壓、焊接、鑄造等三個方向) 080302 工學 2007年
材料化學★★ 071302 理學 2008年
冶金工程★ (第四學期末分方向為色冶、鋼冶等兩個方向) 080201 工學 2008年
無機非金屬材料★ 080203 工學 2011年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080304 工學 2011年
3 化學化工系 化學工程與工藝★★ (第六學期末分方向為煤化工、高分子化工,無機化工、有機化工等四個方向) 081101 工學 2004年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過程裝備、過程控制兩個方向) 080304 工學 2011年
生物工程★★(停招) 081801 工學 2004年
套用化學★★ (第五學期分方向為精細合成、工業分析等兩個方向) 070302 理學 2011年
4 計算機與軟體系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080605 工學 2001年
5 經濟管理系 會計★ 110203 管理學 2003年
國際經濟與貿易★ 020102 經濟學 2002年
市場行銷★ 110202 管理學 2007年
6 建築與土木工程系 土木工程★★ 080703 工學 2002年
建築學★★ 080701 工學 2003年
7 信息工程系 自動化★ 080602 工學 2001年
通信工程★ 080604 工學 2001年
電子信息工程★★ 080603 工學 2001年
測控技術與儀器★★ 080401 工學 2003年
8 電力與動力工程系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第四學期末分方向為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機與電器、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高電壓、煤礦自動化等五個方向) 080601 工學 2003年
熱能與動力工程★ 080501 工學 2007年
9 體育系 體育教育★ 040101 教育學 2003年
10 英語系 英語★ (英語、英日雙語、英俄雙語三個方向) 050201 文學 2002年
11 法學系 法學★ 030101 法學 2003年
12 藝術設計系 藝術設計★ 050408 文學 2004年
動畫★ 050418 文學 2012年
攝影★ 050416 文學 2012年
13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環境工程★★ 081001 工學 2007年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080704 工學 2008年
14 水利科學與工程系 水利水電工程★★ 080801 工學 2008年
農業水利工程★ (第四學期末分方向為水利灌溉、信息化等兩個方向) 081904 工學 2011年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080202 工學 2011年
15 採礦工程系 採礦工程★★ (專業方向分為純采、採礦工藝、礦山機械化、礦山電氣化等四個方向) 081901 工學 2014年
16 基礎部
17 思政部

同時學院根據社會導向,在向教育部積極提交關於開設數字媒體藝術、物聯網工程、電子商務、文化產業管理、礦物加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資源勘查工程、物流管理、安全工程、地質工程、測繪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行政管理、工程管理、軟體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本科專業的審批工作,從而使學院專業更加豐富和多元。

機構設定

太原理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教育園區工作領導小組 黨委部門 組織部 黨委辦公室
宣傳部 紀監審辦公室
保衛部 學生工作部
行政部門 行政部 學校辦公室
公共關係與網站新聞辦公室
財務辦公室
教學部 教學質量控制辦公室
教務辦公室
學務辦公室
招生就業辦公室
人事辦公室
校區部 長風校區辦公室
迎澤校區辦公室
虎峪校區辦公室
榆次校區辦公室
明向校區辦公室
孝義校區辦公室
總務部 資產管理中心
基建維修中心
後勤服務中心
安全保衛中心
物業服務中心
館、中心 圖書館、體育館、游泳館、展覽館 心理諮詢中心
網路信息中心、學術交流中心 培訓中心
民眾團體 校團委 校學生會
校工會 現代學子校友會

文化傳統

校徽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院徽設計簡潔大方且寓意深刻,參考了太原理工大學的風格和求實、創新的校訓。圖案設計成三座山峰,象徵一座比一座領先,在奠基的同時再創新高,體現出創新與求實精神,展現出現代學子鑄就新的輝煌,新的高度,形如漢字“山”,意為一座高高的山峰。三條線條交叉,又有團結、凝聚、眾志成城之意,為建設成省內一流,全國知名的創新、實用型大學而努力奮鬥。把太原理工大學放在了校徽的上面意為現代科技學院緊緊追隨主校的學風、文化、教育、科研、校園和人文建設,努力同步和提升自身水平的決心。中間加入了“PITUT”是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的簡稱。院徽的色彩選擇了藍色,藍色是一種給人冷靜與理性感覺的色彩,符合學校作為理工院校的性質。

校訓

求實創新,明德精業。


勤工助學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黨委學工部成立了“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勤工助學資助中心”,隸屬於太原理工大學勤工助學中心管轄。旨在培養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實踐等方面的素質和能力,使學生在將來的社會工作中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競爭力。學生在通過的實踐活動得到鍛鍊的同時,也可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緩解因“並軌”帶來的經濟壓力。

貼吧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貼吧
現代科技小窩吧的宗旨是為所有現代人以及希望成為理工人的莘莘學子建立一個互相交流的平台。本吧應秉承“團結、友愛、和諧、互助”的原則,所有吧友應該以太理現代為榮,共同建設現代學院吧。來自太原理工大學吧、中北大學吧、山西大學吧、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吧、中北大學信息商務學院吧、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吧等眾多網友常駐現代學院吧,為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吧的人氣奠定了一定基礎。貼吧在學校有了一定影響力,起到吧友娛樂,交流,以及反映學校問題,和學校溝通的作用。

合作辦學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
關於現代科技學院與孝義市合作辦學
太原理工大學校長呂明的講話:關於獨立學院的發展和定位。2001年3月,經山西省人民政府同意,我校的獨立學院——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開始籌辦;2001年8月開始招生;2002年5月,經山西省人民政府組織評估後,正式批准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成立;2003年教育部第一批公布為獨立學院。

該獨立學院原合作方為中國煤炭博物館,因該合作方不具備教育部26號令所要求的辦學條件,且與我校合作協定已到期,故雙方已終止協定。
現代科技學院的學生也已全部從千峰校區(屬中國煤炭博物館)搬出。現代科技學院學院現分布在五個校區:長風校區、迎西校區、虎峪校區、榆次校區和明向校區。長風校區和榆次校區置換後,仍分布在我校的3個主要教學校區。

根據教育部26號令,獨立學院要求做到“六個獨立”,即:獨立的校園和基本辦學設施;實施相對獨立的教學組織和管理;獨立進行招生;獨立頒發學歷、學位證書;獨立進行財務核算;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目前,我校的獨學院沒有獨立校園,基本辦學設施與學校共享;至今無法辦理法人登記手續,不具備獨立法人資格。

關於合作方,目前孝義市正積極與學校商洽有關事宜,且提供的條件基本可達到國家教育部26號令所規定的辦學條件。孝義市是山西省目前唯一進入全國百強縣的城市,中西部Top10,山西No.1。為了引進人才,提高文化品位,增強發展後勁,孝義市積極與我校協商辦學事宜,希望通過引進一所大學,來提升整個城市的品位。合作意向強烈,合作政策優惠,承諾五年內不要回報。且在今後運行中需要投資建設的新的固定資產,仍然由孝義市負責。

孝義市從2009年3月20日開始籌建校區,選址於孝義市勝溪湖濕地公園南畔,概算投資13億,總占地面積1500畝,總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共36個單體建築,分東西兩校區。目前總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已經完工,可達到教育部辦學要求和獨立學院辦學需求。

2013年9月23日校長辦公會議已通過太原理工大學與孝義市合作舉辦獨立學院的意向。雙方合作方式為:我校以品牌、師資、管理等無形資產和部分教學資源作為合作條件,全面負責教學運行、學生管理、後勤保障等相關工作;孝義市以土地、校舍、行政用房、實驗室、食堂、體育館等基礎設施與設備等作為合作條件。考慮到異地辦學的生源質量問題和人才培養質量不至於有過大影響。

初步構想:獨立學院一、二年級學生在孝義校區完成基礎課教學任務,三、四年級搬回理工大學校區依託學校實踐教學資源完成專業課、實踐課、實習課教學任務。

學校領導

董事長 呂明(太原理工大學校長)
院黨委書記 張翠娥
院長 張建平
院黨委副書記 吉育峰
副院長 劉車旺 趙志健 李瑋 賈月梅

團學組織

院團委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
共青團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委員會是在中共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委員會和共青團太原理工大學委員會領導下,由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團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負責全院青年工作的共青團組織。下設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實踐部四個部門,並設有41個團總支,444個團支部,現有12133名團員,團員人數占學生人數的比例為96.4%。“黨有號召,團有行動”。在上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鼎力支持下,共青團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委員會正以飽滿的熱情,認真履行各項職能,把握青年特點,團結帶領全院團員青年,銳意進取、拼搏奮進,讓青春在時代進步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院學生會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學生會是在院黨委直接領導,院團委具體指導下開展工作的學生民眾性組織,是聯繫全院同學的橋樑和紐帶,代表學生參與學院的教育和管理事務,始終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為指導方針,秉承“全心全意為廣大師生服務”的宗旨,堅持“精誠團結,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組織同學們開展學習,科技文體,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多種活動,促進同學全面發展。

院社團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學生社團聯合會,是在院黨委領導下、院團委指導下的院級學生組織,宗旨是豐富校園文化,構建和諧校園,秉著“嚴精和樂”的工作作風,以積極健康的內容和活潑多樣的形式,廣泛組織和引導學生社團活動,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覺悟,增強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任務是管理和指導全院學生社團的活動,促進學生社團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開展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保證我院學生社團能夠健康有序的發展。

科學技術協會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大學生科學技術協會是在院黨委領導下,在院團委指導下,由廣大學生組成的民眾性學術團體。秉承“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的精神,充分發揮高校知識密集,人才薈萃的優勢,使大學生科協成為具有一定科研力量的學生團體。

廣播站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青春之聲”廣播站是在院黨委領導下,由院團委指導的學生組織。伴隨著學院的改革與發展,“青春之聲”廣播站經歷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光輝歷程。現已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並富有特色的節目體系,內容包括:黨團之聲、時事要聞、校園生活、文娛體育等諸多方面。

國旗隊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國旗護衛隊是在院黨委領導下,院團委指導下的院級學生組織,一貫秉承“以我堅韌不拔之精神,捍我五星紅旗之威嚴”的宗旨,始終堅持“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神,負責每周一和院級大型文體活動的升旗儀式,承擔院內重大活動的執勤任務,開展院內的愛國主義宣傳教育活動。

大學生藝術團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大學生藝術團是在院團委領導下的文藝團體。主要負責組織各類演出活動,旨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活躍人文氣氛,提高廣大同學的綜合素質,結合大學生素質拓展工作,進一步豐富活躍同學們的課餘文化生活。

團委

信息中心是院團委直接領導的,把握學院基層動態,幫助學院各部門科學決策,宣傳校內外新聞,反饋學生生活、學習工作信息的重要機構,是共青團工作和學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積極探索服務學生的有效途徑和手段,為學院和學生搭建互動交流平台,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推動學院精神文明建設為最終目標。

素拓中心

大學生素質拓展中心是在院團委的領導下由廣大學生組成的民眾組織,服務於廣大同學成長成才,就業創業的迫切需要。中心以培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的科學素質,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形成大學生自主創業就業的意識和能力,增強大學生自覺參與素質教育的積極導向。

學院校區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長風校區 (太原理工大學南校區) 山西省太原市新晉祠路45號,郵編:030021 (2010級和2011級學生所在校區,2014年7月將退)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明向校區 (太原理工大學明向校區)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大學街209號,郵編:030600 (2013級學生所在校區)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虎峪校區 (太原理工大學中校區) 山西省太原市新礦院路18號,郵編:030024 (2012級學生所在校區)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迎西校區 (太原理工大學北校區) 山西省太原市迎澤西大街79號,郵編:030024 (2010級和2011級部分專業所在校區)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榆次校區 (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迎賓街357號,郵編:030600 (藝術設計系學生所在的校區)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孝義校區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新校區) 山西省孝義市湖濱路205號,郵編032300 (2014級新生所在校區)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千峰校區(已退) 山西省太原市千峰南路19號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晉中校區(已退)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工業園區8號路15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