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方言

太倉話是現在太倉市範圍內的通用方言,太倉話尤其以市區話尤為強勢,市區話也是太倉話的主流,使用地區包括新毛,板橋,中心城區,新區等地。太倉話是太倉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太倉話也稱為太倉閒話,太倉方言。

太倉方言,又稱太倉話、太倉閒話或太倉土話,是主要分布於江蘇省太倉市的方言,屬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太倉方言的音系與鄰近的崑山、常熟兩市及上海市嘉定、寶山和崇明區十分接近。

簡介

太倉方言按語言學分類,屬於漢藏語系(語系) --> 漢語族(語族) --> 吳語(語言) --> 太湖片(語片) --> 蘇滬嘉小片(語小片)。通常稱為“太倉話”或者“太倉閒話”,是現代吳語地區獨特的方言之一。不論從語法還是發音上,都與吳語北片地區的其它地區類似,尤其與蘇州方言和上海方言相似,但也有其獨特之處。

歷史

太倉有著二千多年歷史,漢朝時為吳郡婁縣惠安鄉,至三國時,吳於此建倉屯糧,逐漸發展。元末築太倉城,至明弘治十年(1497),割崑山、常熟、嘉定三縣地建太倉州。清雍正二年(1724)升為江蘇直隸州,下轄鎮江、嘉定、寶山及崇明四縣,轄境除今太倉市外,還包括今上海嘉定、寶山及崇明三區縣及楊浦、虹口、閘北和普陀四區的大部分。雖然與上海相鄰,但與上海不同的是,太倉直到二十世紀末,都不是一個移民城市,所以太倉方言基本上保留了最原始的風貌,受外來影響極小。
太倉舊時與蘇州府、松江府及嘉興府相鄰,太倉方言與這三個地區的方言也極為接近。特別是蘇州方言,由於蘇州話的權威性和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吳語小說、評彈及民歌等),並且太倉在歷史上多數時間由蘇州府代管,其對太倉話的影響頗多。另一方面,隨著上海的崛起,特別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上海的繁榮,加上太倉與上海地區的往來頻繁,太倉方言與上海方言之間的互相影響也非常深入。
由於國語的強制推廣,以及大量外來人口的湧入,目前太倉地區的主要溝通工具已經由方言變成了國語,太倉方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影響力越來越低。和眾多吳地方言一樣,太倉方言在歷史的變遷中正不斷變化和簡化,比如聲調的減少、尖團合流等均是受國語的影響,也是其最大的弊病之一。

分布

太倉方言主要分布於今江蘇省太倉市範圍內,與周邊縣市如崑山話、常熟話及上海話非常接近,但也有不少特殊之處。據《太倉州志》記載:州地割自三邑,而土音亦因之微異。大抵出聲重而舌不圓。近崑山者十之六,近常熟、嘉定者十之三四,而今昔稍殊,雅俗亦判。
按《太倉縣誌》所述:當代太倉方言,根據語音特徵分析,可分為3個小片:
一是北片,大致包括鹿河、王秀、歸莊等鄉鎮,語音帶有較明顯的常熟音,突出表現在有翹舌聲母,韻母方面古幽韻字不與古魚韻字相混,呂≠柳,舉≠九;古臻攝三等字讀齊齒呼,軍=金,雲=營。“魚”讀如“岸”。
二是南片,大致包括與嘉定接壤的瀏河、陸渡、南郊等鄉鎮,語音近嘉定音,如:絲=書,呂=柳,舉=九;軍=金,雲=營。
三是中片,即除北片、南片以外的中段地區,語音接近崑山。其特徵為絲≠書;呂=柳,舉=九;軍≠金,雲≠營。
三片的辭彙絕大部分相同,語法基本一致。

特點

太倉方言與國語一樣從古漢語傳承而來,有很多相同之處,而且互相吸收,很多詞語已融匯貫通。但是,太倉方言與國語還存在很多差異,主要是:

用詞不同

同樣的物體或概念,用詞完全不一樣。例如:
國語 太倉方言
小姑娘 —— 小細娘、小娘家
手指 —— 節頭管
青蛙 —— 田雞
蜈蚣 —— 百腳
花生 —— 長生果
這樣 —— 實梗
這裡 —— 該浪
那邊 —— 幾浪
擔心 —— 吼思
插秧 —— 蒔秧
說謊 —— 插噱
好久 —— 長遠
許許多多 —— 海海外外、項情項事
開玩笑 —— 嘗空銃

詞同義不同

詞語的文字形體相同,但表達的意思不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同。例如:
壯 —— 國語指強壯,主要是指人體健壯。但太倉方言裡除強壯意思外,還有“胖”、“肥”的意思。如說“該只豬養得蠻壯”、“該塊田很壯”。
厚 —— 國語主要指物體上下兩面的距離大。而太倉方言除這層意思外,還有“稠”的意思,如說“粥燒得很厚”,“厚粥爛飯”。
薄 —— 國語主要指物體厚度小,而太倉方言除此外,還有“稀”的意思,如說“粥燒得很薄”,“早晨吃點薄粥湯”。

詞素顛倒

有些複合詞表達的意思完全一樣,但詞素排列次序顛倒。例如:
國語 太倉方言
螺螄 —— 螄螺
腐乳 —— 乳腐
熱鬧 —— 鬧熱
力氣 —— 氣力
常年 —— 年常
著火 —— 火著
容易 —— 易容

特有辭彙

有些太倉方言詞語,在國語里沒有恰當的詞語相對應。例如:
湔 —— 湔音占。清洗衣服的局部。例如:棉襖上染上了一團油漬,快脫下來湔一湔。
觸祭 —— 吃的意思,帶有貶義。例如:頸骨郎絕細,獨想觸祭。
將進 —— 多指小孩聽話,順從,不吵鬧。例如:該個小囡蠻將進。
黃六 —— 指虛假不實,靠不住。例如:開頭說引進一千萬美元的項目獎千分之四現金,後來又說獎一套100平方米住房,現在看來都是黃六格。說話不算數,怎么能取信於民?
人來瘋 —— 多指小孩在客人面前撒嬌、淘氣、哄鬧等輕狂表現。例如:該小鬼有點人來瘋,真惹厭,倷勿要去理睬伊。
黑賊烏翻 —— 指鬧翻天,鬧得不可開交。例如:由於棉花收購站壓級壓價,老百姓鬧得黑賊烏翻。

一義多詞

國語詞語有規範、固定的寫法,而太倉方言有些詞語沒有固定的文字標誌,往往有多種寫法。例如:
白相 —— 有的寫成孛相、勃相、薄相、別相等。
我伲 —— 有的寫成吾伲、俄伲、晤伲、奴伲等。
伊勒 —— 有的寫成伊拉、伊辣、伊得、伊特等。
小囡 —— 有的寫成小囝、小、小媛等。
插噱 —— 有的寫成插血、拆血等。
項情項事 —— 有的寫成行情行事、杭情杭事。

有音無字

有些太倉方言詞語有音無字,無法標誌。例如:
聰明能幹,有本領,太倉方言稱為“期啊”,如說“該個小囡蠻~”。這“期啊”找不到恰當的字標誌
笨拙,太倉方言稱為“奇喔”,如說“該赤佬~得來,樣樣勿會做”。這“奇喔”字沒有恰當的字標誌。
休息、歇息,太倉方言稱為“黑杭”,如說“大家~一歇,吃支煙”。這個“黑杭”無恰當的字標誌。
不正、歪斜太倉方言稱為“黑杏”,如說“~頭申公豹”。這個“黑杏”無恰當的字標誌。
傻、言行不正常。太倉方言稱為“希啊”,如說“伊有點~嗒嗒”。這“希啊”無恰當的字標誌。
可曾、有沒有。太倉方言稱為“阿杏”。如說“飯~吃嘞?”這“阿杏”無恰當的字標誌。(註:有字[曾阿]即為此意。)
吃得太飽後打嗝,慪氣。太倉方言稱為“革愛”,如說“吃得卜卜~”。這個“革愛”也是沒有恰當的字標誌。
發騷勁或勝利後欣喜基狂,太倉方言稱為“奇杭”,如:伊該趟股票生意浪賺著兩萬元,乃是~得勿連。這“奇杭”字無字標誌。

文白異讀

太倉話中有一小部分字,約二百個左右,有文言和白話兩種不同的讀音,這種現象稱為文白異讀。文言讀音是舊時用方言讀書時的發音,即“文讀”。白話讀音則是平常說話時的發音,簡稱“白讀”。一般情況下,書面語、外來語及新名詞都用文讀,例如“家教”兩字都用文讀,發音與國語類似。另外像“大學”,兩字都文讀時指儒家經典《大學》,若只有“大”字文讀時則指的是高校。文白異讀現象多跟古音有關,隨著國語的普及和新名詞的增加,白讀使用範圍已日漸縮小。

古漢語

太倉方言來源於古漢語,與古漢語的關係相當密切。

保留詞

古漢語中的有些詞語,至今仍保留在太倉方言中。例如:
耜 —— 耜音時,古代耕地翻土的工具。《易·系詞上》:“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今太倉方言稱鋤頭為耜頭。
耘 —— 除草。《詩·小雅·甫田》:“或耘或耔。”方夔《田家四時》詩:“草生害我苗,匝月一再耘。”今太倉方言稱水稻田裡除草為“耘稻”。
吾 —— 我。《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今太倉方言稱我為吾。
溫暾 —— 暾音吞。不冷不熱的意思。唐王建《宮詞》詩:“新晴草色暖溫暾,山雪初消漸水渾”。今太倉方言稱不冷不熱的水和性子慢、脾氣不爽快的人為“溫暾水”。
娘子 —— 妻子。明清小說中對妻子的稱呼多謂“娘子”。今太倉方言中旁稱妻子仍然叫“娘子”。
小官人 —— 丈夫。明清小說中已婚女子稱丈夫為“官人”或“小官人”。今太倉方言中旁稱丈夫仍然叫“小官人”。
丁倒 —— 顛倒的意思。《樂府詩曲歌》:“鹿轉方相頭,丁倒欺人目。”今太倉方言仍然稱顛倒為“丁倒”,例:“你能跳過該條河,我王字丁倒寫。”
豎子 —— 罵人話,猶言小子。《史記·項羽本紀》:“亞父(范增)愛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噫!豎子不足與謀!’”今太倉方言罵男性兒童或青年仍然罵作“小豎子”。

變異詞

太倉方言中有些詞語,用的是古漢語詞語,但意思已經變異。有的詞意義比原來擴大,有的詞意義比原來縮小,也有的詞意義與原來完全不一樣。例如:
師傅 —— 古代指徒弟對傳授技藝的業師的尊稱,後發展為對有技藝的人的稱呼。現在太倉方言中對一般男性長輩的稱呼都可以稱為師傅。意義顯然擴大了。(註:業師應為師父。)
谷 —— 古代泛指穀類植物,主要有稻、麥、豆、玉米等。現在太倉方言中僅指稻穀,其意義顯然縮小了。
聞 —— 古代漢語中是“聽”的意思,如說“耳聞目睹”。現在太倉方言中變成了“嗅”的意思,如說“該種味道實在難聞。”意義完全變化了。

常見辭彙

太倉話和其它吳語方言一樣,辭彙有俗有雅,俗語多出自田間地頭,其辭彙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特徵以及明清時期的時代特色。目前存世的明清兩代小說、傳記及民歌彈詞等,全部或者部分用吳語寫作。比如馮夢龍的《山歌》和張南莊的《何典》等。這些著作中的吳語特有辭彙在國語中已經消失,但在太倉方言中仍大量保留並廣泛使用。

名詞

銅鈿 —— 錢財
臀宮 —— 肛門
皮蛋 —— 松花蛋;撲克牌中的Q。
煨灶貓 —— 萎靡不振的樣子。
眾生 —— 泛指六畜;禽獸不如。

動詞

厾 —— 扔;丟。
喫 —— 吃;喝。
奯 —— 無意中看到。
淨 —— 洗。
闄 —— 摺疊。
渳 —— 小飲。

形容詞

罪過 —— 缺德。
後生 —— 年輕。
肉麻 —— 心疼。
毫燥 —— 趕緊。
疙瘩 —— 麻煩;挑剔。
玲瓏 —— 聰明;靈活。

副詞

朆 —— 不曾;還沒有。
儕 —— 全部;都。
交關 —— 許多。
爽性 —— 乾脆。
勒浪 —— 在;正在。
丁倒 —— 反而。

代詞

奴,吾,偶 —— 我。
倷,唔,耐 —— 你。
伊,俚 —— 他(她)。
實梗 —— 如此這般。
該個 —— 這。

連詞

嘦 —— 只要;只需要。
若然 —— 如果;假如。
難末 —— 這下子;那么;

疊詞

鴨哩哩 —— 鴨子。
一歇歇 —— 一會兒。
嫩姼姼 —— 嬌嫩;嬌生慣養。
喧喧紅 —— 非常紅。
碧碧綠 —— 非常綠。
雪雪白 —— 非常白。
墨墨黑 —— 非常黑。

俗成語

性命交關 —— 十分重要。
瞎三話四 —— 胡說八道。
面熟陌生 —— 似曾相識。
花好稻好 —— 樣樣都好。
日曬夜露 —— 風吹日曬。
希奇勿煞 —— 自鳴得意。

同名圖書

《太倉方言》
作者: 陸建德 編著
出版社: 甘肅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0-9
頁數: 475
定價: 26.00元
裝幀: 平裝
ISBN: 978722601599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