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邊塵土

天邊塵土

《天邊塵土》的作者是劉亮程。這是一本鄉村哲學式的散文,主要展現了大漠神奇迷人的風景,描繪了大西北人現代生存狀態,以及對生命的敬畏和人世滄桑的感受,滲透著某種宗教氣息。

圖書信息

作者: 劉亮程
ISBN: 9787221070494
頁數: 264 頁
出版社: 貴州人民出版社
定價: 23.0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05-10-28

圖書簡介

圖書目錄

上集黃金走動

黃金走動
鄉間書信
遲疑的鐮刀
妻妾成群
做閒懶人,過沒錢的生活
真是沒辦法
七種鬼和一種人
埋掉美國
中集杏花龜茲
一切都沒有過去
最後的鐵匠
生意
木塔里甫的割禮
五千個買買提
塵土
通往田野的小巷
龜茲驢志
托包克遊戲
阿格村夜晚
熱斯坦巷早晨
逛巴扎
我另外的一生已經開始
暮世舊城
無法說出

下集扔掉的路

只有故土
一個人回來
走近黃沙梁
扔掉的路
有人死了
房子的主人回來了
一頓晚飯
好多樹
留下這個村莊
只剩下風
閉著眼睛走路
父親
木匠
坑窪地
一截土牆
戶口
狗全掙死了
兩個村子
清點人數
一村懶人
成長
大樹根
那些鳥會認人
坡上的村子
我們家的一段路
遠遠的敲門聲
家園荒蕪
柴火
我的死
誰喊住我
今生今世的證據
我擋住了什麼
最後時光

圖書文摘

我們家住的地方有一條金溝河,在民國時“日產斗金”。現在已少有人淘金了,河岸千瘡百孔,到處是淘金人留下的無底金洞。金子淘完了,河原變成河。我們住在河下游,用淘洗過金子的河水澆地,也能在河邊的淤沙中看見閃閃發亮的金屑。那一帶的老戶人家,對金子從不稀罕,誰家沒有過成疙瘩的黃金。我們家就有過一褡褳金子,那是多少我都不敢說出來。聽父親講,我爺爺在那時,我們家也去上游的山裡淘金。往往在麥收後,地里沒什麼活了,趕上馬車,一人拿一把小鬃毛刷子,在河邊的石頭縫裡掃金子。全是顆粒金,幾十天就弄半袋子。
我們家那一褡褳金子,在後來戰亂逃命時,過瑪納斯河,家裡的馬不夠用,把金子交給本村的一個騎馬人。過河後就失散了。多少年後,我爺爺竟然找到了那個人,他就住在河對面的瑪納斯縣,他承認幫我爺爺馱過一褡褳金子,但過河後為了逃命,就把金子扔了。“命重要,哪能顧上金子。”那個人說。我爺爺開始不信,後來偷偷打探了幾年,這家人窮得鉤子上攬氈,根本不像有金子的人家。幾次戰亂,尤其解放以後,大家的金子突然消失了,不知到哪去了。這地方的有錢人全變成窮人。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經常有人到我們這地方來挖金子。有一年大地主張壽山的孫子帶一幫人,在他們家的老莊子上挖了三個月,留下一個大坑。另一年中地主方家的後人又在自家的老房子下挖了一個大坑。最大的一個坑是小地主唐人田家羊倌的後人挖的。羊倌曾看見唐家的人把一個罈子埋在羊圈下面。罈子由兩個人抬,裡面肯定是貴重東西。羊倌夜裡睡在羊圈棚頂,看得清清楚楚。敵人打來時,唐家人倉惶逃跑,沒顧上把東西挖出來。後來也再沒有唐家人音信,可能沒逃掉,全被殺死了。那個坑是3台推土機挖的,挖了兩年。頭一年挖到冬天停工了。第二年開春又挖了一個月。金子真是貴重,一點點東西,就要這么大的坑去埋。聽人說,金子在地下會走動。但人又不知道金子會朝哪個方向走動,一年走幾步。幾十年來可能早已離開老地方,走得很遠。也可能會朝下走,越走越深。或朝上走,走到地面,早被人拾走。所以,人在埋金子的羊圈棚下挖不到金子,便會把坑往大往深挖。這個坑一旦開挖了,便不會輕易罷休。因為挖坑要花錢僱人僱車,還要向當地的土地爺交土管費。假如花1萬還沒找到金子,他就會再投5000元。這跟賭博押寶一樣,總不甘心,金子會在下一杴土裡,下一鏟就會推出那個裝金子的罈子。結果坑越挖越大,直挖到河邊,或人家的牆根。往往是坑挖得越大,越證明沒挖到東西。在我們村邊,那個挖得最深最大的坑,已經被當成水庫。我們叫金坑水庫。另幾個小一點的坑被村民放水養魚,有叫金魚塘的,叫金塘子的。這些土坑紛紛被村民承包,契約一定60年。那些人都鬼得很,借養魚的錢把坑又往大往深挖,說是整理魚塘,其實想僥倖找到金子。找不到也不要緊,養著魚,占著坑。反正有一壇金子在裡面呢。這裡的老戶人,都相信金子沒有走遠。好多走遠的人又回來,守著早已破敗的老房底子。從沒聽說誰挖到或拾到過金子。但埋金子的地方會被人牢牢記住。多少年後誰做夢聽到黃金的動靜,這地方又會被無端地挖一個大坑。
(選自圖書P3-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