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吟

《 火龍吟》詞牌簡介,火龍吟出自李白詩句“笛奏水龍吟”。此調句讀各家不同,《詞譜》分立二譜。起句七宇、第二句六字的以蘇軾詞為正格。


龍吟》詞牌簡介[/title]火龍吟出自李白詩句“笛奏水龍吟”。此調句讀各家不同,《詞譜》分立二譜。起句七宇、第二句六字的以蘇軾詞為正格。一百零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韻,下片十一句五仄韻。上下片第九句都是一字豆句法。起句六字、第二句七字者,以秦觀詞為正格,一百零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韻,下片十句五仄韻。後結作九字一句,四字一句。此調氣勢雄渾,宜用以抒寫激奮情思。
《火龍吟》詩詞全文
--------------------------------------------------------------------------------
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
老魔小丑,豈堪一擊,勝之不武。
王霸雄圖,血海深恨,盡歸塵土。
念枉求美眷,良緣安在。
枯井底,污泥處。
酒罷問君三語。
為誰開,茶花滿路。
王孫落魄,怎生消得,楊枝玉露。
敝履榮華,浮雲生死,此身何懼。
教單于折箭,六軍辟易,奮英雄怒。
█ 《火龍吟》詞牌的格律[/title]水龍吟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一百零二字,前後片各四仄韻。第九句第一字宜用去聲,結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 
【定格】
仄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中平仄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韻)。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韻)。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仄,平平仄(韻)。
中仄中平中仄(增韻),仄平平、中平平仄(韻)。
中平中仄,中平平仄,中平平仄(韻)。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韻)。
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韻)。
--------------------------------------------------------------------------------
【變格】
中平平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韻)。
中平仄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韻)。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韻)。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仄,平平仄(韻)。
中仄中平中仄(增韻),仄平平、中平平仄(韻)。
中平中仄,中平平仄,中平平仄(韻)。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韻)。
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韻)。
█ 經典詞作[/title]【火龍吟 作者: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為吳山留顧1。雲屯水府2,濤隨神女3 ,九江東注4 。
北客翩然,壯心偏感,年華將暮。念伊嵩舊隱,巢由故友5,南柯夢6、遽如許。
回首妖氛未掃7,問人間、英雄何處。奇謀報國,可憐無用,塵昏白羽8。
鐵鎖橫江,錦帆衝浪,孫郎良苦9。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10,淚流如雨。
注釋
1.吳山:江蘇南部古為吳地,吳山即泛指是處諸山。
2.水府:水神所居府邸。
3.神女:指湘妃、洛神一類水中仙子。
4.九江:長江至潯陽分為九派東流,毛澤東《菩薩蠻 黃鶴樓》:"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5.伊嵩:伊闕、嵩高,皆河南名山。巢由:巢父、許由,皆古時隱士,此指作者過去同隱伊嵩的舊友。
6.南柯夢:李公佐《南柯記》載淳于棼夢為南柯太守、享盡榮華,醒後方知為一夢之事。後常以之喻已逝去的往日情狀。
7.妖氛:指金兵南侵氣焰。
8.白羽:白羽箭。塵昏白羽指戰局不利。
9.孫郎良苦:三國時吳主孫皓聞晉軍沿江來犯,遂以鐵索橫江拒敵,惜為晉人所破。此處暗喻宋為金所迫局面。
10.梁父:即梁甫吟,樂府歌曲。《三國志o諸葛亮傳》載諸葛亮隱居南陽時,好為梁甫吟。此處為作者自比。
賞析
此詞為感慨時局、弔古傷今的名篇。上片寫作者由北方南奔途中,親歷國破家亡之痛、顛沛流離之苦,曾經的壯志雄心此時已為年華將暮之感取代。回憶從前與舊友隱居山林的寧靜生活,直如隔世一夢。下片直斥戰事未休以致世局動盪,感嘆英雄難覓,縱有奇謀報國,亦不免如孫皓一般,機關算盡也"可憐無用"。只好愁扣船舷、悲吟梁父、淚流如雨而已罷了。全篇情緒沉重悲痛,有著深深的時代烙印。
【火龍吟 作者:辛棄疾】
為韓南澗尚書壽,甲辰歲1
渡江天馬南來2,幾人真是經綸手3?長安父老,新亭風景,可憐依舊4。
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5!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況有文章山斗6,對桐陰滿庭清晝7。當年墮地8,而今試看:風雲奔走。
綠野風煙9,平泉草木10,東山歌酒11。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為先生壽。
注釋
1.韓南澗:韓元吉字無咎,號南澗,官至吏部尚書。他主張恢復中原,但反對輕舉妄動。甲辰歲: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
2.《晉書·元帝紀》:"太安之際,童謠曰:'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晉朝皇帝姓司馬,故云。)及永嘉中……王室淪覆,帝與西陽、汝南、南頓、彭城五王獲濟,而帝竟登大位焉。"這裡借指宋室南渡。
3.經綸手:治理國家的能手。
4.長安三句:《世說新語·言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5.夷甫三句:《世說新語·輕詆》載桓溫語:"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王衍,字夷甫,晉代清談家。幾曾:何嘗。
6.《新唐書·韓愈傳》:"自愈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此處把韓元吉的文章比韓愈。
7.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載韓無咎《桐陰舊話》,說是"記其家世舊事,以京師第門有梧木,故云。"
8.墮地:誕生,出生。
9.綠野:唐朝宰相裴度的別墅綠野堂,地址在洛陽午橋。風煙:景色。
10.平泉:唐朝宰相李德裕的別墅平泉莊,地址在洛陽郊外三十里處。
11.《晉書·謝安傳》:"謝安居會稽,雖放情丘壑,然每游賞,必以妓女從。
賞析
此首詞雖為祝韓南澗的大壽而作,而所言卻大半是政治問題,寫得不落俗套。其寫作特點是議論多,感慨深,感情曲折迴蕩,終不離恢復中原之志,上片幾乎全部是對國事的議論,可謂指點江山的激昂文字,又多用設問來表現,氣勢逼人,矛頭直指偏安江南的小朝廷。下片上半段,對韓元吉作了一些揄揚,因為它是壽詞,不足為怪。難能可貴的是最後幾句,又回到"整頓乾坤"上來,仍然不落常格。這首詞用典較多,且用得較貼切恰當,使得激烈的感情,變得婉轉含蓄,但總的風格,還是豪放率直的。
火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名稱: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一生以恢復為志。工於詞,為豪放派詞人代表,風格沉鬱頓挫,悲壯激烈,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並稱“蘇辛”。著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抄存》。《全宋詞》存詞六百二十餘首。
體裁: 詞
年代: 南宋
內容介紹
火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②,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③,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④,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⑤,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⑥。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⑦。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⑧?
〔注釋〕
①建康賞心亭:為秦淮河邊一名勝。
②“遙岑”三句:遠望遙山,像美人頭上的碧玉簪、青螺髮髻一樣,似都在發愁,像有無限怨恨。
③斷鴻:失群孤雁。
④吳鉤:吳地特產的彎形寶刀,此指劍。
⑤“休說”句:表示自己不願放棄大業,只圖個人安逸。
⑥“求田”句:表示自己羞於置田買屋安居樂業。劉郎:即劉備。
⑦“可惜流年”三句:自惜年華在無所作為中逝去,為國運感到憂愁,人比樹老得還快。
⑧搵(wèn):擦拭。
〔賞析〕
這首詞作於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間建康通判任上。這時作者南歸已八、九年了,卻投閒置散,作一個建康通判,不得一遂報國之願。偶有登臨周覽之際,一抒鬱結心頭的悲憤之情。建康(今江蘇南京)是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的都城。賞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據《景定建康志》記載:“賞心亭在(城西)下水門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賞之勝。”
這首詞,上片大段寫景:由水寫到山,由無情之景寫到有情之景,很有層次。開頭兩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是作者在賞心亭上所見的景色。楚天千里,遼遠空闊,秋色無邊無際。大江流向天邊,也不知何處是它的盡頭。遙遠天際,天水交溶氣象闊大,筆力遒勁。“楚天”的“楚”地,泛指長江中下游一帶,這裡戰國時曾屬楚國。“水隨天去”的“水”,指浩浩蕩蕩奔流不息的長江。“千里清秋”和“秋無際”,顯出闊達氣勢同時寫出江南秋季的特點。南方常年多雨多霧,只有秋季,天高氣爽,才可能極目遠望,看見大江向無窮無盡的天邊流去。的壯觀景色。
下面“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寫山。“遙岑”即遠山。舉目遠眺,那一層層、一疊疊的遠山,有的很象美人頭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頭上螺旋形的髮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詞人的憂愁和憤恨。皮日休《縹緲峰》詩:“似將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韓愈《送桂州嚴大夫》詩有“山如碧玉”之句(即簪),是此句用語所出。人心中有愁有恨,雖見壯美的遠山,但愁卻有增無減,仿佛是遠山在“獻愁供恨”。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詞篇因此而生動。至於愁恨為何,又何因而至,詞中沒有正面交代,但結合登臨時地情景,可以意會得到。
北望是江淮前線,效力無由;再遠即中原舊疆,收復無日。南望則山河雖好,無奈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進取,卻力不得伸。以上種種,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遠山之獻供,一寫內心的擔負,而總束在此片結句“登臨意”三字內。開頭兩句,是純粹寫景,至“獻愁供恨”三句,已進了一步,點出“愁”、“恨”兩字,由純粹寫景而開始抒情,由客觀而及主觀,感情也由平淡而漸趨強烈。一切都在推進中深化、升華。“落日樓頭”六句意思說,夕陽快要西沉,孤雁的聲聲哀鳴不時傳到賞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對遠在北方的故鄉的思念。他看著腰間空自佩戴的寶刀,悲憤地拍打著亭子上的欄乾,可是又有誰能領會他這時的心情呢?
這裡“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三句,雖然仍是寫景,但無一語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見之景,辛棄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國勢衰頹。“斷鴻”,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為“江南遊子”自己飄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棄疾渡江淮歸南宋,原是以宋朝為自己的故國,以江南為自己的家鄉的。可是南宋統治集團根本無北上收失地之意,對於像辛棄疾一樣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棄疾看作自己人,對他一直採取猜忌排擠的態度;致使辛棄疾覺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遊子了。
“把吳鉤看了,欄乾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時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動。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語言來渲染,而是選用具有典型意義的動作,淋漓盡致地抒發自己報國無路、壯志難酬的悲憤。第一個動作是“把吳鉤看了”(“吳鉤”是吳地所造的鉤形刀)。杜甫《後出塞》詩中就有“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的句子。“吳鉤”,本應在戰場上殺敵,但現在卻閒置身旁,只作賞玩,無處用武,這就把作者雖有沙場立功的雄心壯志,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也烘托出來了。第二個動作“欄乾拍遍”。
據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記載,一個“與世相齟齬”的劉孟節,他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吁唏獨語,或以手拍欄於。曾經作詩說:“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乾拍”。欄乾拍遍是胸中有說不出來抑鬱苦悶之氣,借拍打欄乾來發泄。用在這裡,就把作者雄心壯志無處施展的急切非憤的情態宛然顯現在讀者面前。另外,“把吳鉤看了,欄乾拍遍”,除了典型的動作描寫外,還由於採用了運密入疏的手法,把強烈的思想感情寓於平淡的筆墨之中,內涵深厚,耐人尋味。“無人會、登臨意”,慨嘆自己空有恢復中原的抱負,而南宋統治集團中沒有人是他的知音。
後幾句一句句感情漸濃,達情更切,至最後“無人會”得一盡情抒發,可說“盡致”了。讀者讀到此,於作者心思心緒,亦可盡知,每位讀者,也都會被這種情感感染。
上片寫景抒情,下片則是直接言志。下片十一句,分四層意思:“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這裡引用了一個典故:晉朝人張翰(字季鷹),在洛陽作官,見秋風起,想到家鄉蘇州味美的鱸魚,便棄官回鄉。(見《晉書。張翰傳》)現在深秋時令又到了,連大雁都知道尋蹤飛回舊地,何況我這個漂泊江南的遊子呢?然而自己的家鄉如今還在金人統治之下,南宋朝廷卻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鄉,又談何容易!“盡西風、季鷹歸未?”既寫了有家難歸的鄉思,又抒發了對金人、對南宋朝廷的激憤,確實收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是第二層意思。求田問舍就是買地置屋。劉郎,指三國時劉備,這裡泛指有大志之人。這也是用了一個典故。三國時許汜去看望陳登,陳登對他很冷淡,獨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許汜去詢問劉備,劉備說:天下大亂,你忘懷國事,求田問舍,陳登當然瞧不起你。
如果是我,我將睡在百尺高樓,叫你睡在地下,豈止相差上下床呢?(見《三國志。陳登傳》)“怕應羞見”的“怕應”二字,是辛棄疾為許汜構想,表示懷疑:象你(指許汜)那樣的瑣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見象劉備那樣的英雄人物?這二層的大意是說,既不學為吃鱸魚膾而還鄉的張季鷹,也不學求田問舍的許汜。
作者登臨遠望望故土而生情,誰無思鄉之情,作者自知身為遊子,但國勢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於此是說,我很懷念家鄉但卻絕不是像張翰、許汜一樣,我回故鄉當是收復河山之時。作者有此志向,但語中含蓄,“歸未?”一詞可知,於是自然引出下一層。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是第三層意思。流年,即時光流逝;風雨指國家在風雨飄搖之中,“樹猶如此”也有一個典故,據《世說新語。言語》,桓溫北征,經過金城,見自己過去種的柳樹已長到幾圍粗,便感嘆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樹已長得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這三句詞包含的意思是:於此時,我心中確實想念故鄉,但我不不會像張瀚,許汜一樣貪圖安逸今日悵恨憂懼的。我所憂懼的,只是國事飄搖,時光流逝,北伐無期,恢復中原的宿願不能實現。年歲漸增,恐再閒置便再無力為國效命疆場了。這三句,是全首詞的核心。到這裡,作者的感情經過層層推進已經發展到最高潮。
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是第四層意思:“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倩,是請求,“紅巾翠袖”,是少女的裝束,這裡就是少女的代名詞。在宋代,一般游宴娛樂的場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這三句是寫辛棄疾自傷抱負不能實現,世無知已,得不到同情與慰藉。這與上片“無人會、登臨意”義近而相呼應。
這首詞,是辛詞名作之一,它不僅對辛棄疾生活著的那個時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較真實的現實內容,而且,作者運用圓熟精到的藝術手法把內容完美地表達出來,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極其強烈的感染力量,使人們百讀不厭。
附:另一首辛棄疾作品
水 龍 吟 過南劍雙溪樓
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里須長劍。人言此地,夜深長見,鬥牛光焰。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憑闌卻怕,風雷怒,魚龍慘。
峽束滄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元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簟。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陽纜?
【火龍吟 作者:程垓】
夜來風雨匆匆,故園定是花無幾。愁多怨極,等閒孤負,一年芳意。
柳困花慵,杏青梅小,對人容易。算好事長在,好花長見,元只是、人憔悴。
回首池南舊事,舊星星、不堪重記。如今但有,看花老眼,傷時清淚。
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來風味。待繁紅亂處,留雲借月,也須拚醉。
鑑賞
這首詞的主要內容,可以拿其中的“看花老眼,傷時清淚”八個字來概括。前者言其“嗟老”,後者言其“傷時(憂傷時世)”。由於作者的生平不詳,所以先有必要根據其《書舟詞》中的若干材料對上述兩點作些參證。
先說“嗟老”。作者祖籍四川眉山。據《全宋詞》的排列次序,他的生活年代約在辛棄疾同時(排在辛後)。過去有人認為他是蘇軾的中表兄弟者其實是不確切的。從其詞看,他曾流放到江浙一帶。特別有兩首詞是客居臨安(今浙江杭州)時所作,如《滿庭芳·輕覓蓴鱸》。誰知道、吳儂未識,蜀客已情孤“;又如《鳳棲梧》(客臨安作)云:”斷雁西邊家萬里,料得秋來,笑我歸無計“,可知他曾長期飄泊他鄉。而隨著年歲漸老,他的”嗟老“之感就越因其離鄉背井而日益濃烈,故其《孤雁兒》即云:”如今客里傷懷抱,忍雙鬢、隨花老?“這後面三句所表達的感情,正和這裡要講的《水龍吟》一詞完全合拍,是為其”嗟老“而又”懷鄉“的思想情緒。
再說“傷時”。作者既為辛棄疾同時人,恐怕其心理上也曾經受過完顏亮南犯(1161年)和張浚北伐失敗(1163年前後)這兩場戰爭的沉重打擊。所以其詞里也生髮過一些“傷時”之語。其如《鳳棲梧》云:“蜀客望鄉歸不去,當時不合催南渡。憂國丹心曾獨許。縱吐長虹,不奈斜陽暮。”這種憂國的傷感和《水龍吟》中的“傷時”恐怕也有聯繫。
明乎上面兩點,再來讀這首《水龍吟》詞,思想脈絡就比較清楚了。它以“傷春”起興,抒發了思念家鄉和自傷遲暮之感,並隱隱夾寓了他憂時傷亂(這點比較隱晦)的情緒。詞以“夜來風雨匆匆”起句,很使人聯想到辛棄疾的名句“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摸魚兒》),所以接下便言“故園定是花無幾”,思緒一下子飛到了千里之外的故園去。作者過去曾在眉山老家築有園圃池閣(其《鷓鴣天》詞云:“新畫閣,小書舟”,《望江南》自註:“家有擬舫名書舟”),現今在異鄉而值春暮,卻感傷起故園的花朵來,其思鄉之情可謂極深極濃。但故園之花如何,自不可睹,而眼前之花凋謝卻是事實。所以不禁對花而嘆息:“愁多怨極,等閒孤負,一年芳意。”楊萬里《傷春》詩云:“準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
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這裡亦同楊詩之意,謂正因自己本身愁怨難清,所以無心賞花,故而白白辜負了一年的春意;若反過來說,則“柳困花慵,杏青梅小”,轉眼春天即將過去,它對人似也太覺草草(“對人容易”)矣。而其實,“好春”本“長在”,“好花”本“長見”,之所以會產生上述人、花兩相辜負的情況,歸根到底,“元只是、人憔悴!”因而上片自“傷春”寫起,至此就點出了“嗟老”(憔悴)的主題。
過片又提故園往事:“回首池南舊事”。池南,或許是指他的“書舟”書屋所在地。他在“書舟”書屋的“舊事”如何,這裡沒有明說。但他在另外一些詞中,曾經隱隱約約提到。如:“葺屋為舟,身便是、煙波釣客”(《滿江紅》),“故園梅花正開時,記得清尊頻倒”(《孤雁兒》),可以推斷,它是比較舒適和值得留戀,值得回憶的。但如今,“恨星星、不堪重記”。發已星星變白,而人又在異鄉客地,故而更加不堪回首往事。以下則直陳其現實的苦惱:“如今但有,看花老眼,傷時清淚。”“老”與“傷時”,均於此幾句中挑明。作者所深懷著的家國身世的感觸,便借著惜花、傷春的意緒,盡情表出。然而詞人並不就此結束詞情,這是因為,他還欲求“解脫”,因此他在重複敘述了“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來風味”的“嗟老”之感後,接著又言:“待繁紅亂處,留雲借月,也須拚醉。”“留雲借月”,用的是朱敦儒《鷓鴣天》成句(“曾批給雨支風券,累奏留雲借月章”)。連貫起來講,意謂:乘著繁花亂開、尚未謝盡之時,讓我“留雲借月”(儘量地珍惜、延長美好的時光)、拚命地去飲酒尋歡吧!這么幾句的意思有些類似於杜甫的“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曲江》),表達了一種且當及時行樂的消極心理。
總之,程垓這首詞,通過委婉哀怨的筆觸,曲折盡致、反反覆覆地抒寫了自己鬱積重重的“嗟老”與“傷時”之情,讀後確有“淒婉綿麗”(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評語)之感。以前不少人作的“傷春”詞中,大多僅寫才子佳人的春恨閨怨,而他的這首詞中,卻寄寓了有關家國身世(後者為主)的思想情緒,因而顯得立意深遠。
【火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祠 作者:蘇軾】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賞析
【譯文】
楊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沒有人憐惜,任由它飄墜。離開了樹枝,飄蕩在路旁,看起來是無情物,細想卻蕩漾著情思。它被愁思縈繞,傷了百折柔腸,困頓朦朧的嬌眼,剛要睜開又想閒。正像那思婦夢中行萬里,本想尋夫去處,卻又被黃鶯啼聲驚喚起。
我不怨楊花落盡,只怨那西園,落花難重綴。早晨一陣風雨,楊花蹤跡何處尋?一池浮萍,全被雨打碎。滿園春色分三成,兩成變塵土,一成隨流水。細細看,不是楊花,點點全是分離人的淚。
蘇東坡貶謫黃州時,其好友章質夫曾寫《水龍吟》一首,內容是詠楊花的。因為該詞寫的形神兼備、筆觸細膩、輕靈生動,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平,因而受到當時文人的推崇讚譽,盛傳一時。蘇東坡也很喜歡章質夫的《水龍吟》,並和了這首《水龍吟 .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寄給章質夫,還特意告訴他不要給別人看。章質夫慧眼識珠,讚賞不已,也顧不得蘇東坡的特意相告,趕快送給他人欣賞,才使得這首千古絕唱得以傳世。
這首詞的上闋主要寫楊花的飄忽不定的際遇和不即不離的神態。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開頭一韻,非同反響,道出了楊花的性質和際遇。“似花還似非花”:楊花即柳絮。看著柳絮像花又畢竟不是花。藝術手法上顯得很“抽象”,但仔細品味琢磨,這“抽象”超出了具體形象,一語道出了柳絮的性質。這一句與歐陽修的“環滁皆山也”可謂異曲同工。一般來講,藝術要求用形象反映事物。而蘇東坡卻“反其道而行之”,匠心獨運,以“抽象”寫出了非同反響的藝術效果。因此,在藝術描寫上,“抽象”有“抽象”的妙用。“也無人惜從教墜”,則言其際遇之苦,沒有人憐惜這像花又畢竟不是花的柳絮,只有任其墜落,隨風而去。“無人惜”是詩人言其飄零無著、不被人愛憐的際遇,也正說明了唯獨詩人惜之。一個“惜”字,實在是全篇之“眼”,妙不可言。
【火龍吟 作者:章楶】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
閒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床旋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
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
鑑賞
這首詠柳花的詞曾被蘇軾贊為妙絕,但詞史上,人們多讚賞東坡的和柳花詞,而對這首原作卻頗多微詞。實際上,這首詞清麗和婉,不失為詞中精品。
首句“燕忙鶯懶芳殘”開篇點題,寫燕忙於營巢,鶯懶於啼唱,繁花紛紛凋殘,表明季節已是暮春:“堤上”,指明地點:“柳花飄墜”,點明主題。
破題之後,用“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緊接上句,把柳花飄墜的形狀作了一番渲染。它為下文鋪敘,起了蓄勢的作用。韓愈《晚春》詩云:“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意思是說:“楊花(即柳花)和榆莢一無才華,二不工心計;不肯爭芳鬥豔,開不出千紅萬絮的花。韓愈表面上是貶楊花,實際上卻暗寓自己的形象,稱許它潔白、灑脫和不事奔競。章楶用這個典故,自然也包含這層意思。
“閒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寫到此,詞人竟把柳花虛擬成一群天真無邪、愛嬉鬧的孩子,悠閒地趁著春天的遊絲,象盪鞦韆似地悄悄進入了深邃的庭院。春日漸長,而庭院門卻整天閉著。柳花活似好奇的孩子一樣,想探個究竟。這樣,就把柳花的形象寫活了。
“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柳花緊挨著珠箔做的窗簾散開,緩緩地想下到閨房裡去,卻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風吹起來。這幾句深得南宋黃升和魏關之的欣賞。黃升說它“形容居”(《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五評);魏慶之說它“曲盡楊花妙處”,甚至認為蘇軾的和詞也“恐未能及”(《詩人玉屑》卷二十一)。當然,把這首詞評蘇軾和詞之上是未免偏愛太過;但說它刻畫之工不同尋常,那是確實不假。這幾句除了刻畫出柳花的輕盈體態外,還把它擬人化了,賦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下片改從“玉人”方面寫:“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床旋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
唐圭璋等《唐宋詞選注》稱此詞為“閨怨詞”,估計就是從這裡著眼的。到這裡,“玉人”已成為詞中的女主人公,柳花反退居到陪襯的地位上了。但通篇自始至終不曾離開柳花的形象著筆,下片無非是再通過閨中少婦的心眼,進一步摹寫柳花的形神罷了。柳花終於鑽入了閨房,粘少婦的春衣上。少婦的繡花床很快被落絮堆滿,柳花象無數香球似地飛滾著,一會兒圓,一會兒又破碎了。這段描寫,不僅把柳花寫得神情酷肖,同時也把少婦惝恍迷離的內心世界顯現出來。柳花少婦的心目中竟變成了輕薄子弟,千方沾惹,萬般追逐,乍合乍離,反覆無常。
“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這幾句既著意形容柳花飄空墜水時為蜂兒和魚所貪愛,又反襯幽閨少婦的孤寂無歡。
“望章台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借兩個典故,既狀寫柳花飄墜似淚花,又刻畫少婦望不見正“章台走馬”的遊冶郎時的痛苦心情。章台為漢代長安街名。《漢書。張敞傳》:“時罷朝會,過走馬章台街,使御吏驅,自以便面拊馬。”顏師古注謂其不欲見人,以扇自障面。後世以“章台走馬”指冶遊之事。唐崔顥《渭城少年行》:“鬥雞下杜塵初合,走馬章台日半斜。章台帝城稱貴里,青樓日晚歌鐘起”,即其一例。至於柳與章台的關係,較早見於南朝梁詩人費昶《和蕭記室春旦有所思》:“楊柳何時歸,裊裊復依依,已映章台陌,復掃長門扉。”唐代傳奇《柳氏傳》又有“章台柳”故事。
這首詞若有不足,當是上下片主題不一,從而造成了形象的不集中。然而瑕不掩瑜,此詞仍值用心玩味。
【火龍吟 作者:秦觀】
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
朱簾半卷,單衣初試,清明時候。破暖輕風,弄晴微雨,欲無還有。
賣花聲過盡,斜陽院落;紅成陣,飛鴛甃.玉佩丁東別後。悵佳期、參差難又。
名韁利鎖,天還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門,柳邊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當時皓月,向人依舊。
鑑賞
此詞寫一位婦女一整天的相思之情。
上片起首句,寫女子登上挨著園林橫空而起的小樓,看見戀人身騎駿馬賓士而去。此二句按景綴情,景物描寫中綴入女主人公的別情。“朱簾”三句,承首句“小樓”而言,謂此時樓上佳人正身穿春衣,捲起朱簾,出神地凝望著遠去的情郎。“破暖”三句,表面上是寫微雨欲無還有,似逗弄晴天,實際上則綴入女子的思想感情,說它也象當前的天氣一樣陰晴不定。以下四句便寫這位女子一個人樓上一直等待到紅日西斜的過程以及當時的情緒。輕風送來的賣花聲清脆悅耳,充滿著生活的誘惑力,也容易引起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女主人公想去買上一枝插鬢邊;可是縱有鮮花,誰適為容?故此她沒有心思買花,只好讓賣花聲過去,直到它過盡。“過盡”二字用得極妙,從中可以想像得到女主人公諦聽的神態、想買又不願買的惋惜之情。更為巧妙的是,詞人將聲音的過去同時光的流逝結合一起寫,狀畫出女主人公綿綿不盡的感情。歇拍二句,則是以景結情。落紅成陣,飛遍鴛甃,景象是美麗的,感情卻是悲傷的。花辭故枝,象徵著行人離去,也象徵著紅顏憔悴,最易使人傷懷。不言愁而愁自其中,因而蘊藉含蓄,帶有悠悠不盡的情味。
下片從男方著筆,寫別後情懷。“玉佩丁東別後”,雖嵌入“東玉”二字,然無人工痕跡,且比起首二句凝鍊準確,讀後頗有“環佩人歸”之感。“悵佳期、參差難又”,是說再見不易。參差猶差池,即蹉跎、失誤。剛剛言別,馬上又擔心重逢難再,可見人雖遠去,而留戀之情猶縈迴腦際。至“名韁利鎖”三句,始點出不得不與情人分別的原因。為了功名富貴,不得不拋下情人,詞人思想上是矛盾的、痛苦的,因此發出了詛咒。“和天也瘦”句從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天若有情天亦老”化來。但以瘦易老,卻別有情味,明王世貞對此極為讚賞,因為它概括了人物的思想矛盾,突出了相思之苦。“花下”三句,照應首句,回憶別前歡聚之地。此時他雖策馬遠去,途中猶頻頻回首,瞻望女子所住的“花下重門,柳邊深巷”。著以“不堪”二字,更加刻劃出難耐的心情,難言的痛苦。煞尾三句,頗饒餘韻,寫對月懷人情景,頗有“見月而不見人之憾”(《草堂詩餘雋》卷二)。
此詞以景起,以景結,而其中一以貫之的則是作者執著的情愫。對一個淪落風塵的薄命女子,作者竟鍾情若此,這決非為征管逐弦而出入青樓的薄倖子弟所能望其項背。
【火龍吟 作者:郭沫若
商盤孔鼎無存,禹碑本是升庵造。古香已逸,豪情待冶,將何所好?
踏遍天涯,漢關秦月,雪泥鴻爪。有如神志氣,長隨書劍,時媵以,一拳小。
渾似風清月皎,會心時點頭微笑。輕靈可轉,堅貞難易,良堪拜倒。
砭穴支機,補天填海,萬般都妙。看泰山成礪,再勞拾取,為翁居料。
注釋
沈鈞儒愛石,所至必取一二石歸,書房曰“與石居”。郭為其題曰:“與石居者與善游,其性既剛且能柔。柔能為民役,剛能反冦仇,先生之風超絕時空。”1942年8月7日,郭在重慶為沈撰此詞。
【水龍吟】仙劍奇俠傳二-王小虎主題曲
1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鑑賞摘要】
蘇詞向以豪放著稱,但也有婉約之作,這首《水龍吟》即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際“拋家傍路”的楊花,化“無情”之花為“有思”之人,幽怨纏綿而又空靈飛動地抒寫了帶有普遍性的離愁。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實為顯志之筆,千百年來為人們反覆吟誦、玩味,堪稱神來之筆。
上闋首句“似花還似非花”出手不凡,耐人尋味。它既詠物象,又寫人言情,準確地把握住了楊花那“似花非花”的獨特“風流標格”:說它“非花”,它卻名為“楊花”,與百花同開同落,共同裝點春光,送走春色;說它“似花”,它色淡無香,形態細小,隱身枝頭,從不為人注目愛憐。
次句承以“也無人惜從教墜”。一個“墜”字,賦楊花之飄落;一個“惜”字,有濃郁的感情色彩。“無人惜”,是說天下惜花者雖多,惜楊花者卻少。此處用反襯法暗蘊縷縷憐惜楊花的情意,並為下片雨後覓蹤伏筆。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三句承上“墜”字寫楊花離枝墜地、飄落無歸情狀。不說“離枝”,而言“拋家”,貌似“無情”,實則“有思”。詠物至此,已見擬人端倪,亦為下文花人合一張本。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這三句由楊花寫到柳樹,又以柳樹喻指思婦、離人,可謂詠物而不滯於物,匠心獨具,想像奇特。
以下“夢隨”數句化用唐人金昌緒《春怨》詩意:“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借楊花之飄舞以寫思婦由懷人不至引發的惱人春夢,詠物生動真切,言情纏綿哀怨,可謂緣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輕靈飛動。
下闋開頭“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作者在這裡以落紅陪襯楊花,曲筆傳情地抒發了對於楊花的憐惜。繼之由“曉來雨過”而問詢楊花遺蹤,進一步烘托出離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句,蘇軾自注為“楊花落水為浮萍,驗之信然。”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這是一種想像奇妙而兼以極度誇張的手法。這裡,數字的妙用傳達出作者的一番惜花傷春之情。至此,楊花的最終歸宿,和詞人的滿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將詠物抒情的題旨推向高潮。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一句,總收上文,既乾淨利索,又餘味無窮。它由眼前的流水,聯想到思婦的淚水;又由思婦的點點淚珠,映帶出空中的紛紛楊花,可謂虛中有實,實中見虛,虛實相間,妙趣橫生。這一情景交融的神來之筆,與“似花還似非花”相呼應,畫龍點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詞的主旨,給人以佘音裊裊的回味。
水龍吟
仙劍奇俠傳二主題曲
全名:水龍吟 余情幽夢
仙路煙塵又名仙劍問情
法術名稱:水龍吟
基本屬性:終極綜合系法術
法術類別:高級神術
所屬派系:四海龍族
簡單描述:神之龍族世代相傳的神曲,通過神器玉笛“神雪”,以五音應五行,宮為土,商為金,角為木,徵為火,羽為水,交織成一種奇特的神術。該神術,能夠引動風雨雷電,震懾群鬼群邪,統御世間萬獸。
法術弱點:一、對施法者音樂造詣要求較高,至少要能掌握一種樂器,並識得工尺記譜;二、對樂器品質要求極高——事實上,若能奏響水龍吟,便為神器;三、對施法者法力品質要求極高——神曲『水龍吟』中,超越正常聽覺範圍的音調比比皆是,若無上品法力支持,則根本無法奏出大多數音符;四、對施法者法力修為要求極高——若無淵深法力支持,則根本不可能完整奏出這部曠世絕無的神曲,還可能反遭其噬。
因此,這部神曲『水龍吟』,從無“練習”一說。千萬年中每次奏出,都可以稱得上是“空前絕後”。至少,到目前還是這樣。
出現紀實:第二卷“一劍十年磨在手”第二十五章中,夙有靈根的少年張醒言,終於借著那太華道力,並在那塊馬蹄奇石的襄助之下,完整奏出這曠世奇曲。
正可謂:
神曲一出,雷奔鬼舞
千山震悸,萬獸拜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