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老城博物館

天津老城博物館

天津老城博物館是天津南開區文化和旅遊局舉辦的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坐落於傳統民居徐家大院,原為英商天津麥加利洋行買辦徐朴庵家宅,始建於清末民初,是天津市區唯一保存完好的典型傳統民居三進四合套院落,博物館2000年正式籌建,2004年12月23日天津設衛築城600周年紀念日對外開放,以紀念天津建城600周年。老城博物館現存的3600餘件文物,再現了天津600年的城市發展。

基本信息

本館概況

天津老城博物館天津老城博物館
天津老城博物館坐落在老城廂東門裡大街的徐家大院,原為英麥加利銀行買辦徐朴庵的家宅,建於民國年間,建築面積二千四百平方米。這套傳統民居的三道院西廂房已復原為老天津衛人的居室,再現當年居住在老城裡人們的生活場景。
博物館內展出了民間捐贈的各種老城文物三千六百餘件,其中有清代天津漕運碼頭稱糧食用的“官砝”、紅木“燈盒子”、江蘇會館界碑、民國時期的“冰櫃”,還有記錄天津民俗的線裝書、老唱片、木壺套、木幌子、支爐,以及珍藏百年的老銅床、座鐘、手搖唱片機、收音機等。
據老城博物館負責人介紹,該館文物主要來自市民自發捐贈,以及老城廂拆遷改造中搶救出來的、天津海關截獲的文物。這些珍貴的文物見證了天津六百年的城市歷史

建築特色

(圖)平面示意圖平面示意圖

大院採用中國建築小式做法,青磚硬山頂,整體建築坐北朝南、乾宅巽門,中軸線由三套院落組成,東西兩側配有箭道。其建築雕飾典雅精美,是天津市區唯一保存完好的典型傳統民居三進四合套院落,現占地1381平方米,建築面積711平方米。其中三道院的西廂房復原老天津衛人的居室,20多平方米的房間被分成三小間,再現居住在老城里人們的生活場景。

建館背景

(圖)天津老城博物館天津老城博物館

在老城廂開始大規模城市改造之際,馮驥才先生與多名專家、學者數次深入老城廂進行實地的文物考察,並提出了將徐家大院改造成中國第一家捐贈博物館——天津老城博物館的建議。對此,南開區委、區政府給予了大力的支持。2000年正式籌建,2004年12月23日天津設衛築城600周年紀念日對外開放。
博物館的一道院和二、三道院的偏房裡展出民間捐贈的各種老城文物,有同治二年(1863年)天津漕運碼頭稱糧食用的“官砝”、紅木“燈盒子”、江蘇會館界碑、民國時期的“冰櫃”,還有記錄津門民俗的線裝書、老唱片、清代米麵木斗、清代楊柳青年畫畫板、木壺套、木幌子、支爐以及珍藏百年的老銅床、座鐘、手搖唱片機、收音機等等。

天津衛

(圖)磚雕磚雕

明永樂二年(1404年)築城設衛,稱“天津衛”。築城設衛以後,一些富豪商賈,陸續在老城廂定居,從而使天津迅速成為北方的經濟重鎮。老城廂內由於官宦、富商較為集中,金店、首飾樓、古玩、玉器作、學館、筆墨莊、飯館雲集於此。鼓樓北面的“同興園”、東面的“聚興園”,東門裡的“雙立園”和“德慶園”菜系齊全,門庭若市;北門內有三陽、正陽、天祥等金店,璀璨飛煌;鼓樓北的金聲園戲園,每日管樂笙評。

意義

老城博物館凝聚著馮驥才等眾多專家學者、市區各級領導及津門百姓熱愛鄉土之情;它見證著這座城市600年風雨春秋;它典藏著天津衛豐厚的歷史文化遺韻;它創造、發展了城市的文明和進步,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佳作。成為人們緬懷故物,連線親情的紐帶;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和鄉土教育的重要基地;成為天津這座歷史文化名城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重要視窗和橋樑。

交通信息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鼓樓東街202號

天津老城博物館天津老城博物館

郵編:300000

門票:5元

(圖)交通圖交通圖

路線一:天津紅橋區估衣街東北角長途汽車站至天津南開區鼓樓東街天津老城博物館

1. 向東 134 米

2. 右轉進入金鐘橋大街向南 231 米

3. 右轉進入北馬路向西 370 米

4. 左轉進入城廂中路向南 197 米

5. 右轉進入城廂中路向西 105 米

6. 左轉進入城廂中路向東南 1.1 公里

路線二: 天津紅橋區西青道2號長途汽車西站至 天津南開區鼓樓東街天津老城博物

1. 進入西青道向西 125 米

2. 左轉掉頭進入西青道向東 409 米

3. 右轉進入西站前街向東南 1.2 公里

4. 偏右轉進入西馬路向南 1.0 公里

5. 左轉進入南馬路向東 0.8 公里

6. 左轉進入南門外大街向北 205 米

7. 右轉進入城廂中路向北 374 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