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潮音寺

天津潮音寺

潮音寺,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沽街道境內,創建於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與天津建衛同年,為祈福海運平安,始名南海大寺,供奉觀世音菩薩。明嘉靖帝發帑重修後賜額“潮音寺”;清康熙、雍正、乾隆、道光諸帝皆曾敕修;民國臨時大總統曹錕出生於潮音寺西南側,以是因緣,亦曾施資重修潮音寺。600餘年來,潮音寺雖然僻居渤海一隅,但是濱海新區歷史人文地標和祈福聖地,每年農曆二月十九——觀世音菩薩聖誕日,都有逾20萬人前來禮佛祈福。 潮音寺現占地約90畝,建築面積約1.6萬平米,建有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柳仙亭、護法殿、祖師殿、地藏殿、普賢殿、文殊殿和送子殿等殿堂。

建寺傳說

南海大寺基石 南海大寺基石

大沽素有“地當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車”之譽,是京津門戶、海陸咽喉要塞。鑒於大沽對首都北京的重要戰略意義,從現存漢白玉“南海大寺基石”等文物古蹟推斷,當年朝廷為祈海運平安,國運昌隆,特敕在海河入海口修建潮音寺。潮音寺也由此成為面向大沽海口,全國少有的座西朝東的廟宇。

關於為何擇於此地修建潮音寺,民間有一則流傳最廣、也最為動人傳的說,於輝、張東甲於1990年出版的《大沽炮台》是這樣記載的:“從前,大沽有個叫劉石的漁夫。有一天,劉石帶著妻兒老小到海上打魚,正巧遇上風浪,劉石夫婦就跪在船板上乞求觀音菩薩保佑。猛然間,半空中出現了一盞紅燈,劉石夫婦隨著紅燈來到了一個小島上。劉石夫婦正為沒糧沒吃發愁,這時從遠處走來一位老奶奶,用一粒米做成了一鍋飯,救活了劉石一家人。談話之中得知老奶奶家也住在大沽。劉石夫婦非常高興,於是請老奶奶坐到自己的船上一併順路回家。船到了大沽,劉石背著老奶奶下了船,走了一段路之後到了一棵大柳樹下,老奶奶說:“放下吧,我到家了。”劉石將老奶奶放下,但在回頭的當兒,卻不見了老奶奶的蹤影。正在納悶,眼前又出現了一盞紅燈,和海上見到的一模一樣。大沽人們認為這是觀音菩薩顯靈,於是鄉親們湊錢在老奶奶歇腳的大柳樹下修建了一間小小的佛堂供奉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在沽口靈應的故事因此不翼而走、譽滿遐邇。明永樂二年為祈海運平安,官方即擇於民間所傳觀音菩薩靈應之處建立了南海大寺(潮音寺的前身),大沽人們依然稱觀音菩薩為“觀音奶奶”或直接親切地稱為“老奶奶”。

歷史發展

明代

明朝嘉靖年間,大沽口已逐漸發展成為繁榮的漁港重鎮,然而當時倭寇猖獗,屢遭侵擾。為安定民心,感恩觀音菩薩慈悲福佑一方平安,嘉靖皇帝撥帑銀重修南海大寺,改土木結構為磚瓦結構,修繕竣工之後賜額:潮音寺。

清代

清代,雄踞大沽海口的潮音寺,因地處南北海運起始地和京畿衛戍要塞,再加上潮音寺作為觀音菩薩道場,福佑一方,靈應遐邇,為歷代皇帝所重視。康熙帝到大沽口視察軍事海防時,曾到潮音寺虔心進香祈福,並於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由朝廷撥款對潮音寺進行修繕。其後,雍正、乾隆、道光諸帝也曾撥官銀修繕潮音寺 。乾隆皇帝還曾親臨拜謁潮音寺,更在當地留下了“龍袍鄭”的軼事:某年,乾隆皇帝微服下海口,乘坐當地鄭姓人家的木船,到過大沽一帶,巡幸完畢,乾隆皇帝為答謝鄭家對他的照料,將一件繡有盤龍圖案的襯衣送給鄭家。乾隆走後,人們才知道贈衣人原來是當朝皇帝。附近百姓以羨慕的眼光給鄭家起了個雅號,叫“龍袍鄭”。

民國

民國初年,曾任民國第五任大總統的曹錕先生,即出生於潮音寺西南側,其故居遺址的位置大致就位於潮音寺的觀音殿附近。民間傳說曹母臨盆前夕,夢見潮音寺觀音殿脊剎上的一條龍騰雲而起,盤鏇飛舞落於其窗前,隨後誕下曹錕。1914年,曹錕率部攻打湖南嶽州,行前他曾一人來潮音寺求拜祈禱,凱鏇後,他為表敬重,在遠離潮音寺五里的萬年橋下馬步行進廟上香,並捐兩萬大洋重修潮音寺。他還雕鑿了“五獅捧月”玉質圓雕,置於潮音寺正殿屋脊之上,並囑其秘書題寫“渤海蒙庥”橫匾懸于山門,意為渤海灣的漁人及居民都將受到觀音菩薩的庇護 。

近現代

潮音寺是沽上船隻出入茫茫滄海時所能望見的寺院,寺院高高旗桿便是指引船隻進入大沽口的航標。因此,600年以來,大沽地區的民眾對潮音寺有著深厚的感情,是大沽人的精神慰藉和靈魂寄託 。1990年,在海外塘沽籍僑胞和沽籍船員的大力捐助下,原塘沽區政府主持對寺院進行了重建復修,並於1992年落成開光,後依據國家政策法律,落實恢復成為佛教活動場所。重建修復後的潮音寺保持了明清建築風格,占地面積約7畝多地,建築面積共約1000餘平米。

2009年,鑒於潮音寺狹小簡陋,已滿足不了全區廣大信眾的需求,且建築年久失修,存有諸多安全隱患,時塘沽區政府和濱海新區管委會委將潮音寺改擴建工程列入當年重點工作目標,並列入區政府20項民心工程。後因原定方案中的融資方式沒有落實,建設資金不到位,使該項目一直處於擱置狀態。

2013年年初,在廣大民眾長期強烈的呼籲和請求下,時塘沽區工委和濱海新區政府禮請延可法師擔任潮音寺住持,全面負責潮音寺的修建工作,這也是潮音寺歷史上的第8次大繕。自2013年5月啟動大修工程以來,在黨和政府及各界善心人士關心護持下,寺院兩序法師、四眾弟子,克艱克難,籌資募緣,精心規劃,嚴謹施工,歷經艱辛建設,終使這座擁有600餘年歷史的古剎寶殿重輝。

潮音寺現總占地面積約90畝,總建築面積(一期)約1.6萬平米。遵循寺院傳統建築布局,中軸線上依次修建了黃瓦紅牆的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南北兩側分別修建了灰瓦紅牆的柳仙亭、護法殿、祖師殿、地藏殿、普賢殿、文殊殿和送子殿等殿堂;生活區內修建了齋堂、念佛堂和寮房;整座寺院設計精巧、布局嚴謹,建築考究、精工細做,飛檐斗拱、彩飾金裝,氣勢恢宏,盛大莊嚴。

殿堂概況

潮音寺殿堂建築概況 潮音寺殿堂建築概況

潮音寺門臨海河,山門至海河之間是視野開闊的觀音廣場,供奉著石刻三面觀音聖像。聖像整體高達19.9米,通體由花崗岩石雕刻而成,正面滴水觀音手持淨水瓶,右面送子觀音手捧童子,左面寶珠觀音手持寶珠,象徵著觀音菩薩“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撥一切眾生苦”的大慈大悲形象,象徵著“慈悲”與“智慧”。

由廣場拾級而上,便進入山門殿,殿內正面供奉著面帶笑容、慈祥可親的彌勒佛,背面供奉著韋馱菩薩,昂首挺立、威風凜凜。在山門殿的南側,仍舊保留著原有的柳仙亭,它高3.5米、寬2.7米,八角飛檐式,內供柳仙像,數百年來,大沽人們都口耳相傳著柳仙為觀音菩薩護法的故事,人們尊柳仙為潮音寺的護法神,傳說潮音寺柳仙神通廣大、福佑一方,卻性好飲酒,人們每每都會來寺為柳仙貢酒,這也成為了潮音寺所特有的文化 。山門殿後是天王殿,供奉著四大天王像,分別象徵著風調雨順。

走過天王殿,迎面而來的就是大雄寶殿,裡面供奉著佛祖釋迦摩尼佛及阿難、迦葉兩大弟子像,寺院日常早晚課誦及重大佛教法會都在這裡舉行。每逢法會,法器陣陣,經咒琅琅,綿綿迴蕩在巍峨的大殿中,洗滌著眾生的三業垢穢,呈現出無比的妙音吉祥。

大雄寶殿後是觀音殿,供奉著潮音寺的本尊菩薩—觀音菩薩。整座殿堂設計精巧,正中一大頂,四周四個小頂簇擁著,每個頂上都裝有金頂,太陽照射下,熠熠生輝,藍天白雲下,更顯莊嚴壯麗。殿內供奉的鰲魚觀音佛像,整體造像線條優美流暢、面容聖潔莊嚴、形像栩栩如生,能給予朝拜的信眾內心祥和安寧的力量。

信眾朝拜觀音菩薩後,便可來到藏經樓,裡面供奉著釋迦摩尼佛涅槃像,還有種類豐富的各類佛教典籍及信眾抄寫的《心經》,“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寺院南北兩側的殿堂里,分別供奉著龍王菩薩、王三奶奶、柳仙菩薩、地藏菩薩、普賢普賢、文殊菩薩、送子菩薩。“日催雲翳諸帆平安出沽口,月涌波濤魚龍載益入津門”,周邊漁民、海員每次出海前後都會來寺給龍王菩薩禮拜祈福,祈願出海平平安安、滿載而歸。“妙手慈心宏澤九河民眾,廣結善緣惠施百沽人家”,表達了信眾們對王三奶奶妙手慈心的感恩深情,還有信眾擔心奶奶沒有鞋穿,時常來寺給奶奶供養繡花鞋。“善應願結因緣弘法利生,廣布施得果報茸換鄉顏” ,求子的善男信女門,都會虔誠禮拜送子菩薩,而且特別靈驗,送子殿內就供奉著信眾捐贈的匾額“有求必應”,以感恩菩薩的賜子恩德。文殊普賢、普賢菩薩、地藏菩薩也都對善男信女們的虔誠祈願紛紛給予回應,吸引著天廣大信眾紛紛來寺朝拜。

潮音寺觀音廟會

潮音寺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福地道場特質,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以寓教於樂的方式,不斷的吸納並創建當地的民俗文化,最終形成了集佛教與民俗為一體的大型特色廟會——潮音寺觀音聖誕廟會。

潮音寺觀音廟會 潮音寺觀音廟會

潮音寺觀音聖誕廟會是中國環渤海區域的海洋祈福文化,是天津和環渤海地區民間的盛大活動。“龍袍鄭”的後人及曹錕的宗族親人都曾大力支持發展潮音寺觀音廟會,使其規模在百年前就已是盛況空前。

潮音寺觀音廟會期間,寺院會按照嚴謹的禮儀規制,莊嚴而隆重地舉行盛大祈福法會(潮音寺觀音廟會有著系統的歷史傳承規制,諸如起香、請聖、巡聖、祝聖、送聖,以及輦輿儀仗、外護諸社等等),屆時廣大信眾雲集潮音寺,吃羅漢齋、慶生餃子、觀音喜面給觀音菩薩奶奶慶生、祝壽,虔誠祈願家人在一年裡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大沽地區曾是京津冀地區重要的漕運物流集散地,繁華商貿文化交流和深厚民俗吉慶祈福文化,都通過潮音寺觀音廟會活動匯集在了一起,幾百年來的積澱和傳承,使潮音寺觀音廟會成為了濱海新區的歷史人文標誌。

潮音寺觀音廟會精彩紛呈的皇會表演,其形式與種類繁多,包括:舞龍、舞獅、高蹺、飛鑔、旱船、秧歌、龍燈、地鼓、大鼓、群鼓、法鼓、落鼓、鼓撥、落子、中幡、盒子燈、大樂、十番、槓箱等,還有京劇、評劇、河北梆子、豫劇、相聲、時調、大鼓、快板、曲藝、雜技等。另外還有民間手工藝術泥人、面人、糖人、手編、繪畫、雕刻、剪紙等等 。

發展規劃

公益慈善文化活動 公益慈善文化活動

潮音寺作為濱海新區的佛教活動場所,依據國家相關政策法規和佛教叢林制度,積極開展各項教務法務活動,使濱海新區十餘萬佛教信眾正常的宗教需求得到了基本保障。寺院早晚課誦、二時臨齋、法會講經、禪七佛七等日常佛事活動都向社會開放。此外,寺院設有抄經處和經書流通處,為來寺信眾提供清淨的抄經場所並免費結緣經書佛像;寺院還充分利用現有空地開闢了蔬菜種植園,倡導農禪並重,學修共進。每逢重大佛教節日時,寺院都組織皈依、放生、誦經禮懺等法會,與會大眾同沾法喜,共沐佛恩。

潮音寺作為濱海新區重要的歷史人文視窗,踐行佛教慈悲濟世的精神,積極組織義工開展各項公益慈善文化活動,設立中醫診所,免費為大眾診斷看病,舉辦慈善書畫展,弘揚傳統文化,每年都會組織信眾去祥羽孤獨症康復中心、夕陽紅養老院、陽光家園智障兒童護理中心、打工子弟學校等單位幫扶捐贈、、、、。

潮起潮落,巨變滄桑。始終堅守如一的海潮音,將秉持“覺佛所覺,行佛所行”的堅定信念,將踐行“潮音福濱海,觀音佑人天”的崇高理念,團結和引導廣大佛教信眾愛國愛教、正信正行,為建設“美麗濱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做出積極的奉獻。

特別說明:潮音寺為如法莊嚴的佛教道場,免費對公眾開放,歡迎社會各界來寺參觀禮佛。

文化遺產

其實,來到這裡就是對歷史和自然的一種追索,以一種平靜流水般的心態默望著這座六百多年前建造的寺宇,嘗試著從歷史和自然中尋找動力和靈感,人、歷史、自然就這樣有機地交融在了一起,一切是那樣的貼近,又是那樣的遙遠……

交通區域位置

最佳旅遊季節:每逢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菩薩的聖誕日)舉辦廟會活動塘沽潮音寺。

潮音寺區域位置示意圖 潮音寺區域位置示意圖

交通:從塘沽火車站乘110路公車至“潮音寺”站下車,步行10分鐘可到。乘坐高鐵至“于家堡站”下車,打車5分鐘即到。

門票:不收費

位置: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沽潮音寺大街增1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