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玫瑰經

天主教玫瑰經

天主教玫瑰經 (正式名稱為《聖母聖詠》),於十五世紀由聖座正式頒布,是天主教徒用於敬禮聖母瑪利亞的禱文。「玫瑰經」一詞來源於拉丁語「Rosarium。

玫瑰經的由來

天主教玫瑰經天主教玫瑰經
玫瑰經是教友的熱心敬禮,一如其他的熱心敬禮,都是逐漸形成,待時機成熟,有了相當的固定形式時,教會當局給予規定。玫瑰經起源與定型之間,有著一段時間的間隔,雖然傳說聖母顯現給聖道明,親自傳授經文,並訓諭傳揚,以匡正亞比根派異端,但學者們的意見還不一致,只是傳說而已。
先說“玫瑰經”名詞的來源,它可能與梵文“jap-amala”有關,它的意義是“祈禱串鏈”或“玫瑰項鍊”,所以引成“玫瑰念珠”的名詞。名詞的來源雖不能確定,但重複經文的祈禱方式,早已在人類宗教生活中存在,不論天主教或是其他宗教,這是可以肯定的,玫瑰經是祈禱的串鏈,也是獻給聖母的玫瑰花鏈。中古時代,騎士獻玫瑰花給愛人的習俗,助成這種聖母敬禮被稱為“玫瑰經”的可能性,也無可否認。
溯自第十世紀,有跡象可循,為滿全未曾求學而不知誦讀的修士的祈禱神功,有每日重複多遍天主經以替代日課之規定,所謂“天主經集”。
第十二世紀,聖母經廣傳於教會各地時,興起了“聖母經集”的祈禱方式,即仿效“天主經集”、“聖詠集”,每天誦念一百五十篇聖母經,為敬禮耶穌與聖母;又在後一世紀,聖母經前段聖婦依撒伯爾稱頌聖母的詞句:“在女人中 是蒙祝福的, 的胎兒也是蒙祝福的”之後,加上“耶穌”的名詞 。
因此,我們可以說:由“聖詠集”的祈禱,引伸出“天主經集”的祈禱;再由天主經集的祈禱,引申出“聖母經集”的祈禱。這大概是十二世紀的事。
又根據聖詠集的祈禱方式,往往一百五十篇聖詠分成三次誦念,於是一百五十篇天主經的“天主經集”,也分成了三次五十篇;“聖母經集”祈禱當然也照樣跟進。“聖母經集”與“天主經集”一定有互相的關連,現在每端玫瑰經開始,須念
一遍天主經是不可否認的明證;而每端的結束有聖三光榮頌,又是玫瑰經與聖詠集祈禱相關的證據,因為在教會的日課經,每篇聖詠之後,都加念聖三光榮頌一遍。
(每五十遍聖母經)分成五端,每端包含一遍天主經、十遍聖母經、一遍聖三光榮頌的方式,歷史家認為是自十四世紀末,熙篤會修士亨利艾格的設計。
又經過兩個多世紀之後,另一位修士引進了基督奧跡的默想,這樣就形成了今日的玫瑰經;整串玫瑰經有三份,每份五端,每端有基督奧跡默想一遍天主經、十遍聖母經、一遍聖三光榮頌。
最後在十五世紀末葉,道明會會士亞郎大力推動下,玫瑰經敬禮廣傳到整個教會,成為教友最喜愛的祈禱之一。而且這種祈禱很容,無論智愚鴻儒白丁,都可運用自在,得心應手,真是天大的恩賜,教友因此而得益無窮。特倫多大公會議之後,教會規定每次念一份,不必念整串,就可得到各種恩赦,更方便了教友們的誦念。
所以,玫瑰經起源於聖道明一事,似乎缺乏歷史根據,只是一種傳說而已。
雖然歷代教宗竭力讚揚與推崇此敬禮,至少有十多位教宗用勸諭或通諭,勉勵教友誦念玫瑰經,但他們的訓示不涉及玫瑰經的歷史.最早的檔案可能是一四九五年,教宗亞歷山大六世頒賜玫瑰經各種大赦的敕書。在這些檔案中,凡涉及玫瑰經起源於聖道明一事,都加上“據傳說”、“熱誠者相信”等詞句;明顯地,教宗不願作歷史的肯定,只因玫瑰經本身的價值,而給恩寵與誦念者加入玫瑰經善會的教友。
可能聖道明受聖母啟示,在宣道時,領導教友虔誠誦念天主經及聖母經,再默想耶穌基督的奧跡;因此而被傳說為玫瑰經的創始者,但還是與歷史不相符合。
到了十五世紀,在亞郎修士力推行玫瑰經的“辯護書”中,我們才看到他主張玫瑰經為聖道明所創始;其實聖道明是十二世紀的人士,為何經過二三世紀的沉默,才有這傳說,值得支持傳說者的反省。
又在關於聖道明的檔案中,例如他列品的檔案,他早期的行實、他紀代日的道理、中世紀的藝術等,我們都找不到他與玫瑰經起源的關係。
談歷史就是論事,雖然聖道明非玫瑰經創始者,但對玫瑰經的形成有很大的貢獻,功不可沒。

相關條目

天主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