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散黑穗病

大麥散黑穗病

大麥散黑穗病主要危害穗部。發病初期病穗外面有一層灰白色薄膜。病穗在未出苞葉前,內部穗已完全變成黑粉(病菌的厚垣孢子),病穗頭剛露出苞葉時,即有黑粉散出。病穗抽出後,黑粉被風雨吹散,只剩下裸露的穗軸。


 

症狀

大麥散黑穗病大麥散黑穗病

大麥散黑穗病主要危害穗部。發病初期病穗外面有一層灰白色薄膜。病穗在未出苞葉前,內部穗已完全變成黑粉(病菌的厚垣孢子),病穗頭剛露出苞葉時,即有黑粉散出。病穗抽出後,黑粉被風雨吹散,只剩下裸露的穗軸。如一株發病後,往往主莖和所有分櫱都會出現病穗。

病原

Ustilago nuda (Jens.) Rostr.稱裸黑粉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異名U.tritici (Pers.) Rostr.孢子堆生在花器上,破壞全部小穗,表生白色薄膜,內部全為黑褐色或黑色疏鬆粉末,只殘留穗軸和芒,芒變白乾枯,膜破裂後孢子易飛散。孢子褐色球形,一邊略淺,表面布滿細刺,直徑5—9μm,萌發生菌絲。主要侵染大麥和小麥,引致散黑穗病,寄生性有專化現象,大麥上的病菌能侵染小麥,但小麥上的病菌不能侵害大麥

發病條件

大麥散黑穗病大麥散黑穗病

大麥抽穗至開花期間的氣候條件,對散黑穗病的侵染有很大影響。大風有利於病菌孢子的飛散和傳播。而大氣溫度在25~30℃之間時,最適合病菌孢子的萌發條件。而空氣過於乾燥就不利於孢子萌發,故濕度也是影響發病的主導因素。如此時空氣濕度大,多霧或經常陰雨連綿,則有利於病菌孢子的萌發和侵入,當年種子帶菌率就高,第二年發病就重;相反,如果氣候乾燥,孢子難以發揮,當年種子帶菌率就低,次年發病就輕。

防治

種子處理

藥劑拌種或種子包衣不僅能抑制種子所帶的病源菌,對種子萌發時,土壤帶菌的侵染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目前生產上套用的包衣劑很多,應選擇內吸性強,殘效期長的藥劑,如辛酮包衣劑,同時可加一些殺菌劑,如多菌靈粉劑,以增強防治效果;立克秀是大麥生產上廣泛套用的拌種劑,其使用方法是:先將立克秀調成漿狀液,每10~20g藥劑加水150~200ml拌種10kg,防治效果較好。

建立無病種子田

由於大麥散黑穗病菌是依靠空氣傳播的,無病留種田應放在遠離大田300m以外最佳。

拔除病株

加強田間管理,在大麥抽穗前,如發現病株立即拔掉,以減少病菌傳播,減輕下年度病害的發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