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城之役

大阪城之役

一方,岡山口的德川秀忠也在擅自開戰,導致遭到大野治房的突襲,先鋒前田利常不敵,全軍也幾近崩亂,陷入苦戰。 家康的部隊戰鬥力大幅度下降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而且這種下降不止是家康的本軍,還包括各參戰大名的部隊。 如果它真的有效果,就不是只有伊達政宗一個人玩了,其他的強力大名都玩的起。

大阪城之役

大坂之役是江戶時代早期(1614年(慶長19年)-1615年(慶

大坂之役大坂之役
長20年)江戶幕府消滅豐臣家的戰爭,是戰國時期的最終戰役。名稱

最常用的說法是大坂之陣,大日本帝國陸軍參謀本部著書稱為大坂之役。大坂城之役又簡稱大坂之役,日文翻譯也可叫大坂之陣。在正體漢字地區,因為“坂”字未收錄於Big5編碼中,所以許多業者(例如光榮出品的戰國遊戲系列中文版)常以“阪”字代替,以致現時仍然有不少華人誤讀為“大阪之陣”。

時間

大坂之役是江戶時代早期(1614年(慶長19年)-1615年(慶長20年),也是戰國時期的最終戰役,其中包括在1614年11月-12月的大坂冬之陣以及1615年5月的大坂夏之陣(6月4日,即農曆五月八日結束)。

地點

戰爭主要範圍是大坂城附近(今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區),名字中“大坂”即今日的大阪,在代表武士時代結束的明治維新時,忌於“坂”字可拆為“士反”,有“武士造反”之諱,所以於明治三年(1870年)更名為“大阪”。

意義

大坂之役是江戶幕府消滅豐臣家的戰爭,大坂之役是江戶時代早期(1614年(慶長19年)-1615年(慶長20年),也是戰國時期的最終戰役,標誌著日本一個歷史新時代的開始。

開端

關原之戰的影響

1600年(慶長五年),德川家康領導的東軍與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領導的西軍在關原發生激鬥,史稱關原之戰,而東軍領導人德川家康取得勝利。戰後,德川家康主導戰後處理與論功行賞等工作,豐臣秀賴的領地由222萬石大幅削減到65萬石[4]。1603年3月24日(慶長八年二月十二日),家康就任征夷大將軍。創立江戶幕府。家康的政治目標是要開創長期穩定的政權,於是當時名義上是德川家主君的豐臣家便成為一大問題了。以德川家做主體的幕府政治屬於階級式的社會,而豐臣家的存在又是另一種不同的體制。所以家康為了圖謀德川幕府之後的安泰,開始考量對豐臣家進行處理工作。首先,讓德川家二代將軍德川秀忠的女兒千姬與秀吉之子豐臣秀賴結婚,使秀賴官至右大臣。並且對秀賴用臣下的禮節,又透過高台院(豐臣秀吉正室)希望與秀賴生母淀殿進行友好對話。

興建寺廟

雖然淀殿拒絕與家康見面,1612年(慶長十六年)時,家康與秀賴在二條城見面。與秀賴見面後,察覺豐臣家仍然藏著大量資金,家康鼓勵他多進行寺廟的建築,所以在此以后豐臣開始在京畿各地築起新的寺院,目的是要消耗豐臣家的財產,並進行心理上的壓迫。但是幕府仍然無法完全消耗豐臣家的資金,當時豐臣氏以二百枚(二千兩)黃金及三十貫招攬真田信繁,以及在戰後仍然在大坂城跡找到約二萬八千枚金幣和二萬四千枚銀幣。

幕府築城

此外,德川幕府下令擴建或新築多個城池,以穩固防守,對全日本的大名進行天下普請[7],雖然幕府負責物資的費用,但是大名的往返費用以及所需的人力,則由大名負擔,此舉可以消耗大名家的軍費以及對幕府的威脅。特別針對豐臣恩惠(意指織田信長死前跟隨秀吉的家臣)的大名,總共二十家大名參與。新築的城池包括近江國彥根城山城國二條城和伏見城越後國筱山城以及尾張國名古屋城。此外,幕府將軍居城江戶城及家康退位將軍後的居城駿府城因火災關係亦被增築。二條城以及伏見城為對攻擊豐臣家的重要據點。

導火線

一個藉口

1614年(慶長十九年),家康方面由五山之僧(金地院崇傳等人)與林羅山解讀一份豐臣家重建京都方廣寺的鐘銘文。文中寫到“國家安康”“君臣豐樂”(國家安康、君臣豊樂,以現代的日語為“國家安康、君臣豊楽”,此文句前半段認為是把家康的名字分開來寫,是詛咒德川家分崩離兮;後半段的豐臣君樂是祈求豐臣家能萬世繁榮。)所以要求處份鍾銘文的作者清韓,並且要豐臣家謝罪,歸還領地,轉封到大和國(奈良縣)等等。豐臣方面派遣片桐且元與大野治長之母大藏卿局前往說明,家康拒絕接見且元,但同意與大藏卿

被標明的字被標明的字
局見面。且元表示大坂城是秀吉公創建的居城,這些話使家康正式宣布對大坂開戰。家康曾開下三個條件:
第一為秀賴前往江戶城參謹
第二為淀殿到江戶城作為人質
第三為秀賴放棄大坂城,等待幕府安排新的領地山雨欲來

不過豐臣秀賴對此沒有回應。家康也對諸大名宣布要求出兵討伐豐臣家。此時大坂城內浪人的戰意高漲,和平派人士如片桐且元與其弟片桐貞隆見戰事已不可避免便紛紛離開大坂城,豐臣家也開始準備對德川家進行決戰,嘗試向全日本發出檄文,可是沒有大名回響,加入的多是浪人。
豐臣家開始準備戰爭,將秀吉遺留下來的資金拿出來,召集那些在關原之戰以後大量形成的浪人眾。之後曾經受豐臣恩顧的大名們集結在大坂,送上檄文,並集結在大坂城。根據《駿府記》對大坂召集浪人的記載為:“過去的六七天內,京都眾多浪人當中,有長宗我部少輔盛親、後藤又兵衛基次、仙石豐前守秀范、明石掃部助全登、松浦彌左衛門重政,其餘不知名字的浪人達千多人,(豐臣)送出金銀決意籠城。”其餘有名的浪人有真田信繁(沒記載的原因是因為真村當時仍然受到淺野家的監視,信繁於11月9日逃離九度山)、塙直之、毛利勝永等等。

大坂冬之陣

大阪之戰分為冬之陣和夏之陣。在1614年11月-12月的為大坂冬之陣。

參戰兵力

豐臣軍以豐臣家宿老大野治長為中心,主張迎擊的浪人眾以真田信繁(幸村)為主,主張在近江國(滋賀縣)的瀨田川進行野戰,與後藤基次的守城派對立,結果決定在堅固的大坂城守城進行作戰。德川軍約二十萬大軍包圍大坂城,德川軍動員的龐大兵力被《森家先代實錄》譽為“集合了神武以來的武士”。動員方面,德川從召集來的大名合共約16萬兵力,豐臣軍約有10萬左右。不久德川軍已經全面包圍大坂城,

大阪冬之陣大阪冬之陣
雙方首次交鋒的記錄在11月19日。木津村之戰

德川軍的蜂須賀至鎮、淺野長晟和池田忠繼收到了德川家康進攻木津川砦的命令。守方的大將為明石全登,但是全登當時仍然在大坂城的本丸,無法直接指揮守兵。負責主力攻擊為蜂須賀隊,部將山田宗登在砦外放火,引起守兵的注意,另一方面主力隊伍在附近船場奪取了五艘軍船,試圖攻擊砦。在猛烈的攻擊下,砦的外層被破壞,守兵紛紛退回博勞淵,當蜂須賀隊得知淺野隊即將前進,立即命令軍隊向前進迫。最後,豐臣軍的士兵撤退到博勞淵需要渡河,不少士兵在河川中溺死。

鴫野之戰

今福和鴫野位於大坂城東北,兩地被大和川所分隔,豐臣軍在兩地設定了防禦工事,11月25日家康下令佐竹義宣攻擊今福,上杉景勝攻擊鴫野。26日上午,上杉軍率先攻擊鴫野,豐臣軍退卻,上杉軍追擊逃兵,殺死了一百名敵軍,鴫野被占領的訊息被大坂方得知,大野治長遣大坂的七手組、渡邊糺等人率領為數12000兵向鴫野反攻[20],上杉軍亦作出抵抗,第一柵欄守將須田長義力戰一段時間後後退,豐臣軍得以進占第二柵欄,當德川軍的堀尾、丹羽兩隊即將抵達鴫野之前,豐臣軍全軍撤離鴫野。

今福之戰

26日的早上佐竹軍向今福進軍,在第一柵欄遇到了300名豐臣軍守兵的迎戰,在佐竹軍擁有壓倒性的優勢兵力下(1500兵),很快的豐臣軍退回第四柵欄,大野治長的部下矢野正倫和飯田家貞戰死[21]。不久,豐臣軍出現增援,分別由後藤又兵衛和木村重成率領,成功將佐竹軍壓制回第一柵欄,而佐竹軍部將涉井政光被木村隊的鐵炮射擊身亡,佐竹軍曾一度打算撤退,但是在上杉、丹羽、堀尾和榊原的支援,木村和後藤兩隊離開今福。

博勞淵之戰

博勞淵在中津川的中州,狗子島以東。此地由薄田兼相、米子六兵衛以及平子主膳為主將。當德川軍的蜂須賀至鎮得知此砦容易攻陷,準備跟池田忠雄準備攻擊,但希望得到家康的批准,因為附近是低洼地區,行軍有所困難。當家康親自巡視木津川後,下令石川忠總前往葦島。29日,石川忠總率領部隊到達葦島,同時向九鬼守隆借出三艘軍船,在木津川的蜂須賀隊,以水陸兩路向博勞淵進軍,當時守將薄田兼相在游女屋,因此並不在場,守將平子主膳見大軍殺到就下令撤軍,德川軍不費一兵一卒將博勞淵攻陷。後來薄田兼相此事件後被譏為橙武者。

野田福島之戰

福島的五分一砦位於南中島的西南,南方為狗子島和博勞淵,在野田砦,駐集大野治長的水軍,此外在福島駐守了2500兵。十八日德川的九鬼守隆嘗試對野田砦進行直接攻擊,但無法攻下,於是開始使用奪船策略,九鬼水軍假裝攻擊,但是實際奪取軍船,在二十八日正式對五分一砦進行攻擊,豐臣軍敗退,29日池田忠繼戶川達安對福島進行攻擊,但是砦內的豐臣軍一早退兵,於是德川軍向福島放火[25],德川軍完全取得戰事的制海權,此后豐臣軍兵力被迫留在大坂城。

布陣

(慶長19年12月)當德川將豐臣軍軍力壓回城內,德川軍花了一些時間重新布陣。12月初,家康到達了茶臼山[26]。在平野川以東,以上杉景勝5000名兵主力陣布,在旁有戶田氏信的1500人和秋田實季的700人,在黑戶門有酒井家次的1200人。在城南,真田丸對開為前田利常的12000人,八丁目部署松平忠輝有10000人以及在下寺町伊達政宗的10000人。在城西有淺野長晟的7000人以及山內忠義的5000人,池田忠繼的8800人。在西北一柳直盛等人部署了1200兵力。城北松平康重有3200人,池田利隆8000人。至於本陣方面,德川秀忠在岡山布陣,兵力約20000人,而在茶臼山為德川家康的本陣,兵力約30000人。此外島津家久率領30000兵力出陣,但是他們並沒有到達大坂一帶。
豐臣軍方面,本丸由秀賴指揮,兵力三千,二丸方面有淺井長房以及三浦義世各3000人。三丸方面由秀賴的親衛隊,大野治長的部下為主。城南有長宗我部盛親5000人、大野治長5000人,在南丸以外的真田丸,真田信繁率領5000兵力。西丸方面有名島忠純1300人,毛利勝永5000人以及後藤基次3000人。

真田丸攻防戰

大坂城的南方的外堀就是平原,並沒有河川阻隔,弱點就在南方,當時真田信繁在南方築起了出丸(另名真田丸)竣置了一個弦形堀及三層欄柵,中央加設水堀。12月3日豐臣軍將領後藤基次向本丸匯報德川軍開始迫近大坂城,豐臣軍開始進入作戰狀態。12月4日,前田(前田利常)軍先鋒向真田堀前進,期間沒有受到攻擊,但是當他們到了空堀後,受到了城內將兵猛烈攻擊,同時間井伊直孝和松平忠直向真田丸進擊,但是在真田信繁以及七手組猛烈攻擊下,德川軍遭到重創,在該天的中午,德川軍全軍撤退。戰後,家康對向擅自進攻的將領作出訓話。
12月15日晚上豐臣軍的塙直之、御宿政友率領數十人的部隊,突襲蜂須賀至鎮的陣所,蜂須賀軍死亡人數達百多人,包括了部將中村重成,塙直之因此被稱為夜襲大將。但是此次夜襲對戰局沒有太大影響。

炮擊大坂城

而寒冬中欠缺糧食,德川軍便有意與豐臣軍進行和平交涉。12月17日豐臣方遭到從大坂城以西的大筒(大炮)炮擊天守閣,有侍女因而死亡[30],炮擊的聲音亦傳遍京都,當時公家亦派了兩名使節嘗試介入事件,但是遭到家康拒絕與他們見意。炮擊後的第二日,阿茶局與淀殿開始會談,使淀殿同意和議。交涉地點在德川方京極忠高的營地,德川家派出家康親信本多正純與側室阿茶局,豐臣方的使者則是淀殿的妹妹常高院。第一天的交涉因意見不和而決裂,於第二天達成協定,條件是只能留下本丸,二之丸、三之丸要拆掉,而且也要填平濠溝,淀殿不會成為人質,改為處份大野治長與織田有樂齋,以此條件達到和平協定。德川軍獨斷的進行填平濠溝以及破壞城牆的工程。該工程從全日本的大名招攬人手,但是清拆工作幾乎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由12月23日起到翌年1月19日完成。

大坂夏之陣

新的開始

和議成立後,家康從京都回到駿府,把秀忠調到伏見,另一方面命國友鍛冶製造大炮以準備進行戰爭。1615年(慶長20年)三月,大坂有動盪的訊息被傳到駿府,之前被填平的濠溝再度築起,德川方面

大阪夏之陣大阪夏之陣
要求豐臣家臣家解僱浪人,松倉勝重再度要求秀賴移離大坂,安排新的領土。家康四月時為了德川義直的婚事而上洛,諸大名受到命令做出陣的準備而集結在鳥羽伏見,由從江戶西上的將軍德川秀忠在二條城進行軍議,在4月開始著手動員兵力,家康在4月4日離開駿府城,4月6日及7日動員大名準備出征,幕府動員兵力達15萬多。參戰兵力
人名 兵力 當時身份
德川秀忠 20000 德川幕府第二代將軍
前田利常 15000 北陸加賀藩藩主
松平忠直 13400 北陸北之莊藩藩主
德川義直 10790 御三家尾張藩藩主
德川賴宣 10000 御三家水戶藩藩主
伊達政宗 10000 陸奧仙台藩藩主
松平忠輝 9000 越後高田藩藩主
藤堂高虎 5000 伊勢津藩藩主
井伊直孝 3200 近江彥根藩藩主,
代替體弱臥病的兄長直勝上陣
真田信吉 2300 上野沼田藩藩主真田信幸長男
榊原康勝 2100 上野館林藩藩主
本多忠政 2000 伊勢桑名藩藩主
小笠原秀政 1600 信濃松本藩藩主
部署

德川家排定進軍大和口的第一部隊是由水野勝成為大將,率領堀直寄、桑山直晴、本多利長、桑山一直、松倉重政、丹羽氏信、神保相茂、秋山右近、藤堂嘉以、山岡景以、多賀常長等部隊的六千人,右先鋒藤堂高虎、左先鋒井伊直孝,配置於右翼守備第一部隊為榊原康勝指揮小笠原秀政、丹羽長重、諏訪忠澄、仙石忠政等部隊,左翼守備由酒井家指揮松平忠良、松平信吉、松平成重、牧野忠成等部隊;第二部隊大將本多忠政,右翼守備由本多忠朝指揮,左翼由松平康長指揮;第三部隊大將松平忠明,右翼為率領越前軍的松平忠直,左翼為前田利常;第四部隊為伊達政宗。本營由酒井忠世、土井利勝、本多正純三重臣指揮;殿後部隊由成瀨正成和竹腰正信護衛的德川義直與由安藤直次和水野重仲護衛的德川賴宣擔任。
4月24日,幕府向豐臣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移封及解催浪人,最后豐臣方面沒有理會。
大坂城已經成為裸城,兵力因之前解僱浪人的關係較冬之陣為少。豐臣軍決定先發制人,試圖取得優勢。首先大野治房和後藤基次率隊越過暗峠,在4月26日率2000兵攻擊筒井正次的大和郡山城,豐臣軍在附近的村莊放火,筒井軍聞敵軍來到,立即向伊勢撤離其後筒井軍的松倉重政與水野勝成會合,向大和郡山城反攻,豐臣軍得知敵軍來到立即撤退,但殿後的部隊遭到松倉重政的部隊攻擊,豐臣軍出現士兵陣亡。28日向自治港進行攻擊,並放火燒村,與九鬼守隆交戰,擊退了九鬼軍,此外還派遣另外的隊伍向岸和田城攻擊,城主小出吉英死守,兩軍在城外對峙,沒有正式向敵人攻擊。

樫井之戰

治房軍在4月29日試圖藉一揆勢的幫助攻擊紀州,淺野長晟得知豐臣軍試圖攻下和歌山城後,立即進行軍議,最終的決定是在樫井迎擊敵軍。豐臣軍的先鋒為塙直之和岡部則綱,但是兩先鋒互爭頭攻,知有敵軍卻未等待主力便逕行交戰,於是在樫井遭到伏擊。伏擊隊的龜田高繩采誘敵之策,一邊使用槍炮射擊一邊撤退,當退回樫井的街道後,與主力軍合流,在街道進行白兵戰,最終塙直之戰死,岡部則綱受傷,但是淺野軍沒有乘勢追擊,立即退回和歌山城,當大野治房來到樫井,只能看見戰場上士兵的屍骸,最終將直之的遺體火葬,然後回到大坂城。

道明寺之戰

4月30日大野治房回到大坂城立即進行軍議,豐臣軍繼續向德川軍使用迎擊策略。排出的陣式為第一陣主將為後藤又兵衛基次並以薄田隼人正兼相、明石掃部助守重為兩翼於5月1日出城駐紮在平野等待東軍;第二陣主將真田幸村,副將毛利勝永及福島正守、渡邊內藏助、大谷吉久、長岡興秋等將則駐紮於天王寺觀察敵軍動態。5月5日深夜後藤基次率領2800兵襲進小松山。水野勝成軍的奧田忠次隊於5月6日凌晨2時命令占領小松山,其先遣隊約60人遭遇到後藤軍後全軍覆沒。隨後松倉豐後守重政立即由北側進行鐵炮攻擊,但也遭後藤軍殲滅。此時水野勝成趕至填補了松倉隊的空隙;伊達軍先鋒片倉重綱隊也越過大和口抵達戰場;松平忠明隊也由東側發動攻擊。被三方包圍之時的後藤軍決定棄山,朝向水野軍猛攻,其勇猛剛烈前所未見,但遭到伊達隊的鐵炮狙擊落馬,最後在部下介錯下死亡。

八尾、若江之戰

兩場戰爭發生於同一時間。長宗我部盛親隊與藤堂高虎隊在八尾交戰、而木村重成隊和井伊直孝隊在若江交戰[44]。5月6日晚上,長宗我部盛親、增田盛次和木村重成,向河內方面與德川軍迎擊,德川軍的藤堂高虎隊在八尾進行交戰,藤堂中央隊的曾一度突破長宗我部的先鋒隊,試圖側擊本隊。但是長宗我部本隊堅守長瀨川,當藤當軍接近時,長宗我部隊立即命令部隊以鐵炮射擊,然後進入混戰,然後長宗我部進行突擊,藤堂高刑、藤堂氏勝和桑名一孝戰死,藤堂隊先鋒被消滅,長宗我部三軍進行挾擊本隊。同時間,若江的戰鬥亦開始了,井伊隊的左先鋒川手良利向敵陣衝擊,可惜突擊失敗反而戰死,而右先鋒庵原朝昌向敵陣前進,兩軍陷入混戰。但是本戰中,木村隊本隊開始崩壞,聞此訊息後的榊原康勝、仙石忠政、小笠原忠政等立即向木村隊進擊,木村重成在混戰中陣亡。當消滅了木村軍後,德川軍立即向藤堂隊支援,當長宗我部盛隊聞敵方增援趕到,立即撤離八尾。

天王寺、岡山之戰

5月7日,德川軍準備進攻大坂城。最後決戰是豐臣軍在平野地區(今大阪市阿倍野區)迎擊,德川軍試圖壓倒性的攻擊,抵抗抱著必死的心態的豐臣軍。其中毛利勝永與真田信繁的奮戰最為壯烈,決戰開始,真田和毛利軍與德川大軍之間先進行數次的鐵炮互擊,毛利軍先擊破殺死了本多忠朝後更擊破秋田實季、淺野長重,接著擊退真田信吉(真田信之之子),之後信繁在見到毛利勝永四千兵力筆直的接連突破德川軍的先鋒進至第二陣松平忠直的右翼軍勢令其敗走後,即率布陣於茶臼山的真田三千五百兵士會和大谷吉治、渡邊糺、伊木遠雄的二千兵與勝永合作突擊松平忠直一萬五千的越前軍,同時淺野長晟軍在越前軍旁的行動被誤認為寢返豐臣方,造成士兵士氣崩亂也影響到越前軍,在毛利軍突破諏訪忠澄、榊原康勝、仙石忠政、保科正光、小笠原秀政、忠脩隊(忠脩本是松本城守備軍,沒有得到命令就出戰,其實是家康已經默許了)的同時,真田軍遂乘勢突破松平忠直,後毛利勝永又突破德川軍第三陣酒井家次、相馬利胤、松平忠良進至德川家康本陣,信繁和毛利勝永一同攻陷家康本陣,最壞的情況家康身邊只有小栗正忠一人 陪伴,可見德川軍戰況非常混亂。
一方,岡山口的德川秀忠也在擅自開戰,導致遭到大野治房的突襲,先鋒前田利常不敵,全軍也幾近崩亂,陷入苦戰。同時藤堂高虎和井伊直孝因為援護家康本陣而離開,大野軍就這么突入秀忠本陣,酒井忠世、土井利勝被打退,秀忠本想親自提槍卻被安藤重信阻止,最後在前田利常重整軍隊的壓迫下,大野治房開始撤退,秀忠的軍隊黑田長政和加藤嘉明支援下,重新對豐臣軍進行迎擊。
天王寺方面,面對真田和毛利的決死突擊,德川家康一度覺得自己死期就要到了並想要自盡,但最後家康本人脫逃,幸村僅見到德川本陣留下的,因德川兵士慌亂而沒帶走的家康馬印,隨後岡山口的藤堂高虎、井伊直孝從左包圍真田、毛利軍,毛利勝永將其兩軍擊退後和真野賴包撤退,撤退中勝永引爆早先埋入土中的爆藥,大破藤堂高虎抵制住了德川軍的追擊成功撤退。一方,松平忠直的越前兵面對真田幸村的隊伍毫不畏懼,整理好軍勢占領了茶臼山堵住去路,真田軍壯烈地戰至最後一兵一卒,最後幸村力盡遭到忠直家臣西尾宗次以槍刺殺戰死。

自刃之地

當幸村戰死的訊息被傳回來,豐臣軍可謂已經崩潰,三丸瞬即攻陷。大坂城內部有內奸放火,先由二丸的大野治長宅邸放火,火勢迅速蔓延,5月8日大坂城正式被攻陷。被德川家救回的千姬為豐臣家求情卻沒有用,秀賴與淀殿母子後來在糧倉里自殺,部份豐臣軍大將毛利勝永、速水守久等人得知秀賴死訊亦相繼自刃身亡。
現在的大坂城於天守閣北側山里丸跡有一塊寫著“自刃之地”的碑,這是攻下城後德川幕府界定的地點,並不正確。真正自殺的地點是南西部的糧倉,當時最先抵達的是松平忠直等越前兵。

真田幸村的活躍

大坂夏之陣里相當活躍的真田信繁在江戶時代被做為歌舞伎表演的故事題材,也被畫成錦繪,即使在德川政權之下,故事也流傳後世。尤其是在江戶中期時,有人寫作“真田三代記”。島津

真田幸村像真田幸村像
家的薩摩舊記提到“真田可謂自古以來日本第一兵,他使德川方半分敗北”、“家康甚至考慮切腹自殺”等記錄。而在家康本陣做守備的藤堂高虎自傳《高山公實錄》里也記載“御旗本大崩潰”之事,當時藤堂勢雖準備應戰,但一遇到真田隊便完全失去氣勢,被毛利勝永打退,不久家康就拋棄本營,使高虎也完全無法確認家康是否安全。後來也留下有記載當時因為害怕真田隊的猛烈攻勢,丟下家康而逃跑的旗本眾行動的“大久保彥左衛門覺書”。總之信繁威脅到家康自身,留下許多的說法,於是後世的錦繪與插畫都以這些傳說畫出各種想像圖。
不過,對真田信繁頗為激賞的島津家因內部改革,而沒有參與冬夏之陣,因此也不應該見過信繁的活躍表現,卻記錄了當時的風聞,因此世間對真田幸村活躍的真相有頗有懷疑之處。此外,由於島津沒有參戰,一時之間傳出“島津謀反”的謠言。
信繁自殺也有很多說法,一般都認為是“在安居神社被殺”,但這是明治時代舊帝國陸軍參謀本部所制定的說法,因為安居神社有“真田幸村戰死跡之碑”而選定這裡是戰死之地,並且刻文記錄。同時還有個矛盾的記載,殺死幸村的西尾宗次是鐵炮足輕,但卻“用槍刺死他”。宗次後來在孝顕寺(福井市)建立“真田地藏”來祭弔幸村。

大阪城戰役之借鑑

研究價值

大阪之役,日本皆知。對於兵少不及中國的日本而言,如何最大利用兵力而非持久戰是其任何戰爭的關鍵。也正如此宮本武藏的《五輪書》才被認為:不僅僅是日本關於格鬥和劍術,也是軍事的重要典籍。也是如此縱然日本的這段歷史讓我們不是很了解,卻也對世界有軍事借鑑意義。

戰略分析

關於大坂保衛戰,這次戰爭就戰略而言幾乎就是德川家康統一天下的掃尾之戰,從各方面因素看大坂方面的豐臣氏是必敗無疑的。從戰略上已經明顯的顯出了大坂方的頹勢。德川家康沒有於關原之戰後迅速消滅豐臣勢力,而是一方面對豐臣嫡系勢力以及親豐臣的外樣大名採取等待和削弱的辦法,使得福島正則,加藤清正,淺野長勝,毛利輝元等強力大名死的死,老的老,弱的弱;而另一方面,對於自己的親信以及親德川的譜代大名,外樣大名,如松平忠吉,結城秀康,本多忠勝,井伊直政,黑田長政,伊達正宗,前田利長等,採取了扶植與拉攏的辦法。這樣就避免了因過快攻擊當時雖勢弱,卻甚得人心的豐臣勢力,而帶來的招致天下人反感,結果被群起而攻之的不利可能性。最後的結果,由在關原之戰中德川方與豐臣方的7.5萬:12.8萬變成了大阪之戰中的30萬:10萬。慢是慢點,不好看,但非常穩妥。德川家康向來如此,其穩健的處事態度也是他最終獲取天下的至寶。
而反觀豐臣方,存在著嚴重的準備不足的情況。其主要準備不足的不是軍備,僅僅只擁有攝津、河內和泉的六十五萬石的封地是無法與德川這個老狐狸相抗衡的,軍備不足只是客觀原因,其主要準備不足的就是對於德川家康的進軍大坂的心理準備不足,完全沒有就整個局勢作出正確的判斷,以秀賴之母淀君為首的大坂高層一直對大坂城的城防報有100%的信心,就算是冬之陣後,城防能力減半也仍然對大坂的防禦能力報有過度幻想,對大坂城防的硬體信仰是致命的弱點,若是粉碎他們信仰的對象,抵抗的意志必將會消於無形。
一直到最後淀君以及豐臣方的譜代家臣們仍只把希望寄托在城防上而不是寄托在以真田幸村為首的浪人將領身上,在關原之戰以後,西軍的完敗,已經使大坂成為被封入袋中的小石子遭到孤立。大坂本身的防禦能力自不用說,駐留於該地的豐臣氏以及政權機關業已毫無用武之地,權力完全被架空,這也是德川家康之所以為老狐狸的理由所在,他使易守難攻的大坂的存在意義被戰略層面的成功所消滅。大坂不過是一個大孩子的住處,而不是威脅家康自己政治生命的釘子,何時收回只是個時間問題。如此一來大坂守軍死守大坂,不僅是毫無必要,也是極為愚蠢的。但至少要把駐留大坂的守軍拿來活用在對抗德川家康的侵略上才是比較明智的。
豐臣方唯一能用的東西唯有當年太閤留下的影響力。在冬之陣後,真田幸村為首的浪人將領首先覺察到了古今罕見,亘古無匹的大坂城,已經失去了心理安慰的價值,更多的成為了一個心理負擔。元和元年,德川家康進駐二條後,真田幸村主張出兵到京都和近江的瀨田,積極迎擊東軍主力。之後後藤基次也認為應該在小松山布防,意圖擊敗敵軍並繞到德川家康軍的後面來個前後夾擊,這些計畫都是意圖提前與德川家康進行決戰,如果能一擊成功,最好是在戰場上能把德川家康擊斃。那么東軍這種建立在利益分配基礎上的集團將會因為德川家康的死而迅速崩壞,譜代大名和外樣大名將會就利益封地的分配問題,權力的爭奪而公開分裂,如果大坂方面再把太閤後人豐臣秀賴推出來做為精神領袖,金葫蘆旗指所到之處,必將一一平定。這也是大坂方面的唯一出路了。之後真田幸村等人的戰法也說明了這一點。有的時候殺掉某個特定的人的確可以改變歷史,當然德川家康死後,日本局勢會放生什麼樣的動盪,我們不得而知,或許豐臣氏崛起,或許是伊達家抑或者是島津家,誰有說得清楚呢?

戰術分析

戰術上來看,雙方似乎都發揮失常,德川家康方面幾乎是一盤散沙,而大坂的豐臣方則是無能的高層指揮,說的難聽一點就是一隻羊領導著一百隻獅子作戰。從戰爭一開始,德川家康就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自己以近暮年,而豐臣秀賴還是23歲充滿活力的青年。死神的威脅迫使德川家康在有生之年必須將豐臣家的勢力掃蕩乾淨。所以就造成了家康急於求成的思想,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戰術的發揮。
而對這次關鍵性的會戰,德川家康也明白它的重要性就是“成王敗寇”。若勝利,則幕府將穩固於天下;若敗,則天下人心目中的太閤後裔將成為最可怕的精神武器,向德川政權發起強有力的挑戰,天下形勢極有可能為之一變。於是,家康抱著決不能輸的信念,在萬千心懷叵測的眼睛下和豐臣勢力決戰。因此戰法上由於保守屢出敗招。
例如:真田幸村在城南的突出位置上建真田丸,以5000人對德川10萬大軍。可德川家康卻忽視了這座大坂南面壁障,只是圍而不攻,只派間諜在城內破壞,想使大坂城內不戰先亂。對此,真田派少數火槍隊摸到真田丸和敵陣之間一座叫「齋山」的小丘上,和另一邊山下的前田利長對射。當敵人衝上山時,真田隊已退回真田丸。於是德川派忍者混入真田丸並收買叛徒,想製造混亂裡應外合,不料反被真田利用,在黑夜裡大敗家康。
而且軍隊內部從以家康為首的主力軍到各參戰大名,相當一部分人都有保存實力的想法,結果造成軍中人心不齊。家康為了讓外家大名盡力作戰,而將藤堂,伊達,前田等悉數派到一線,而這些外家大名從自身考慮,不會盡全力,結果場面非常不好看,屢為大坂軍所敗。反觀大坂守軍,背水一戰,士氣高昂,將士皆用死命,反而打得有聲有色。
家康的部隊戰鬥力大幅度下降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而且這種下降不止是家康的本軍,還包括各參戰大名的部隊。關原戰後到大阪之戰以前的十餘年間,德川軍沒有大的軍事行動,一批優秀的一線將領如本多忠勝,井伊直政等死的死,老的老,而年輕將領又得不到鍛鍊,存在著嚴重的青黃不接。這種情況在諸大名當中都存在,但德川軍顯得猶為突出。比如一生五十餘戰一傷不負的猛將本多忠勝的次子本多忠朝在夏之陣的“天王寺之戰”中任先鋒,攻擊毛利勝永軍,結果在突擊時陣亡。再比如最後的決戰中幸村率領全套赤甲的騎兵直沖德川軍,不久四倍於其的松平忠直軍敗走,接著被突破的部隊越來越多,真田隊直衝德川本陣而去,德川本陣開始混亂。不久德川的本陣開始逃跑,家康棄旗而逃,保了一條老命。這是德川家康的旗本自和武田信玄三方原之戰以來吃的唯一一次敗仗。在這一次戰鬥中,德川軍哪還有一點三方原的決死?哪還有一點長久手的機動?哪還有一點關原的堅強?哪還有一點三河武士玉碎的氣概?再來舉個外樣大名的例子----伊達政宗。在小松山之戰中,伊達對真田,但伊達政宗引以為豪的騎馬鐵炮隊很快被突破,真田隊切入敵隊,直衝敵本陣而去。顯然,在奧州稱雄一時的“騎鐵”,完全不是訓練有素的真田軍的對手。

戰法分析

戰法上看,我們看到了當時日本的兩大猛將的對決,真田幸村和伊達政宗的直接對話。這兩個人也許是這場略顯沉悶的戰爭中的兩個亮點,真田幸村的赤備突擊,影武者戰法。伊達政宗的奧州騎鐵。都讓我們眼睛一亮。但是華麗的戰法並不能掩蓋它們的缺點,首先談談伊達政宗的騎馬鐵炮隊,簡稱騎鐵,基本配置是戰馬+鐵炮,再以身著軟甲的輕騎兵駕馭,追求的是速度和火力,從表面上看的確讓人感覺很威猛,但是從今人眼中來看,騎鐵幾乎是得不償失的代表作,根據《日本古代武器事典》的介紹,所謂的騎鐵使用的火器為馬上銃,其為短銃的一種,長度約為四十到五十厘米,射程在10到30米左右,絕對殺傷距離在5米以內。這就說明,如果要對敵方部隊造成絕對殺傷力,那么伊達政宗的騎鐵隊必須衝到敵方部隊身前5米開火才行,但是為什麼伊達政宗的騎鐵能使他橫掃陸奧無敵手呢?其基本原因有兩個,第一是這種奇特兵種是新生事物,騎兵加火槍的組合讓人不寒而慄。給人的心理恐懼遠大於實際殺傷力,就象步槍剛開始登入日本時所給人帶來的震懾一樣,當別人認清它時,它就不可怕了。所以當金玉其外的“伊達鐵騎”與訓練有素的“真田赤備”碰上時,原形畢露就不奇怪了。第二陸奧基本上沒有什麼強兵悍將可以成為伊達政宗的對手,造成了伊達政宗的一支獨秀。再回到這次大坂之戰來說,伊達政宗的騎鐵隊遭到了一次真正的失敗,那就是在小松山之戰中,真田幸村利用騎鐵隊的弱點,指揮部隊匍匐前進接近伊達政宗的部隊進行近身搏殺,致使騎鐵隊既無法發揮騎兵衝鋒的衝擊力,又無法發揮火炮的威懾力,又無法擺脫步兵天然的近身戰優勢,輸的一乾二淨。看看織田的步兵火槍隊,可以利用屏障,再加上三段打法,可以彌補火槍的命中不足的問題,伊達的騎鐵就沒有辦法彌補了,而且為了追求速度,又是輕騎兵,衝擊造成的傷害無法和重裝騎兵相比。重騎兵進行整齊的衝鋒時,比起輕騎兵力量更集中,更容易控制,更能保持完整隊型,士氣更高昂,氣勢上更能震懾人心。總的說來,騎鐵是心理戰的上品,實戰的下品,兩大優勢兵種(騎兵+火槍)集於一身,但樣樣精通而又樣樣稀鬆。
如果它真的有效果,就不是只有伊達政宗一個人玩了,其他的強力大名都玩的起。說起來,騎鐵只是一個新事物,但它又是戰術上的一種退步。
再來看看真田幸村的赤備突擊和影武者戰法,說起來赤備就是為了對敵人造成一種視覺上的傷害而產生的,而就此次大坂方面的局勢,真田幸村已經明白最終的結果只有戰死一途,於是將盔甲全部染成紅色已表明自己的一種必死信心,也對敵人造成心理上的傷害。而影武者戰法,就是靠一個個的影武者向德川本陣不斷的衝擊,而讓真正的真田幸村抓住機會沖入德川本陣完成對敵方主將的必殺,然而由於德川的不名譽的舉動(把金扇馬印給扔了,有如三國演義里的曹操棄袍)使真田幸村失去目標,最終力竭而死。這種戰法如果說成是一種戰法,不如說成是一種變相的自殺攻擊,妄圖通過數量的衝擊(多個真田幸村的衝擊),讓那很小很小的可能性(沖入德川家康本陣一擊必殺主將)產生,說的難聽一點就是投機的戰法。但是在必敗的情況下,這種戰法也是迫不得已的。為此,真田幸村獲得“日本第一強兵”的稱號。但是,從這場戰爭來看,真田幸村體現的是勇猛多過睿智。過多的閃光點是出現在過人的膽色,強悍的戰鬥力,和拔瘁的指揮上,而謀略和政治上則體現的不多,對於主家的政治沒有起到輔佐的用處。他一生的輝煌盡在大坂保衛戰,但這裡也是他隕落的地方。也許他只是一員文武皆能的良將而不是完美的統兵大將。
儘管如此,能夠打的如此精彩,幸村也不愧“真田日本第一兵”的稱號。
最後總結一下,德川家康利用正確的戰略和積極的戰前準備,打了一場必勝但不好看的仗,而大坂的豐臣氏則更多的利用戰術彌補戰略上的缺陷,但是由於客觀的和主觀的缺陷導致了大坂方的失敗,從而使德川家康建立長達二百多年的德傳幕府,但得天下後僅一載就辭世西遊,其繼承者德川秀忠的才華又不盡人意,真是讓人興嘆。也許又是歷史給他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吧。

戰後處理

躲起來的只有八歲秀賴之子國松被逮捕處死,但是沒有處死為秀賴生下兒子的天秀院,其後在鎌倉的東成寺出家。秀吉之墓以及在京都供奉秀吉的豐國神社被幕府破壞。長宗我部盛親在5月11日於京都五條河原處死,但是長宗我部盛親的殘黨被追捕十年以上,逃亡的大野治胤6月27日被處刑。這場戰爭使得戰國時代以來持續的大規模戰鬥完全告終,剛好朝廷更改年號為元和,被稱為元和偃武,意指再沒有戰爭,天下可享有太平,在事實上因為大名家內亂要動用軍隊作戰已經是二百多年之後的事情。
大坂城方面,取得了大坂的六十五萬石,除了重新築起大坂城外,幕府曾經成立大坂藩,由松平忠明擔任藩主,1619年幕府以天領(直轄領)的大坂城代所代替,大坂藩因此被廢除。此外,移封的大名還有內藤信正(攝津國高槻城2萬石)和水野勝成(大和國大和郡山六萬石)。
另一方面,滅掉豐臣家的德川方自身也留下很大的疙瘩。最先到大坂城的忠直並不以大坂城做為新領地獎賞,而是得到知名茶器、輪迴的歷代主人為足利義政→織田信長→家康→秀吉→宇喜多秀家→家康的“初花肩沖”。但是忠直並不滿意這個獎品,加上因為有亂行而被流放(“初花肩沖”之後回到將軍家,成為柳營御物之一)。
此外,戰後不久,幕府頒發了一國一城令和武家諸法度,每名大名只可以擁有一座城堡及限制築城,增築城堡必須得到幕府的批准,這代表了戰國時代為軍事所建設的產物將會大幅減少。

傳說

由柴田錬三郎所著作的文學作品“真田十勇士”是以“真田三代記”與“難波戰記”為底本,於大正時代風靡一時的立川文庫的其中一冊“猿飛佐助”,受到相當大的好評,而也是以那一冊的標題做一個開端。猿飛佐助與霧隱才藏是虛構的人物,海野六郎、根津甚八、望月六郎的姓則是與真田一族配下的滋野一黨同姓(關於根津,又有一說是以淺井長政的遺子(?)淺井井賴為藍本),而三好兄弟則是以三好政康、三好政勝為藍本(政勝其實是屬於家康軍隊)。
鹿兒島則有傳說:“幸村在戰爭時沒死,化身山伏與秀賴和重成一起逃到谷山(鹿兒島市)”。
家康死亡說:傳聞家康被幸村槍傷後,逃往南方的寺院,並在寺院中死亡,在南宗寺中,出現了家康的墳墓,並保存到現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