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鏡溝鄉

大鏡溝位於白山市區東南部,東經126°38ˊ--126°31ˊ,北緯41°83ˊ--41°53ˊ,總面積96.4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八道江區大鏡溝鄉

地理氣候

一、 地理氣候
大鏡溝鄉東與臨江市葦沙河鎮相鄰,西與江源縣紅石村和市郊鄉東山村接壤,南和紅土崖大青溝村相,北與江源縣大石人鎮相鄰。
大鏡溝鄉屬大陸性氣候。無霜期115—125天,全年有效積溫2398℃,全年降水量平均84mm,全年日照時數2081.1小時,年平均氣溫3.5℃左右。
二、 歷史沿革
光緒28年(1902年)臨江設治屬臨江縣第五區(林子頭)管轄。
偽滿時期,日本侵略者為了強化其反動統治,於1936年實行“歸堡子”,大鏡溝鄉分散居民統歸八道江。此時大鏡溝無人居住。
1938年,日偽統治者允許在簸箕掌子建屯,歸河口管轄,珠寶溝屬紅土崖管轄。
1939年,簸箕掌子屯撤銷歸紅石砬子屯管轄。
1940年,珠寶溝建屯歸屬紅土崖
1942年,臨江縣批准建立大鏡溝屯,歸五區管轄。
1946年,成立大鏡溝村政府,簸箕掌子政府,報馬橋建屯(屬大鏡溝),同時成立珠寶溝村政府和珠寶溝鄉政府。
1947年成立報馬橋村政府。
1956年成立大鏡溝鄉政府,管轄大鏡溝村,簸箕掌子村,珠寶溝村,報馬橋村。大鏡溝村為政府所在地。
1958年原大鏡溝鄉政府所管轄四村歸紅土崖管轄。
1961年成立大鏡溝人民公社(包括原鄉政府所管轄四村)。同時成立曲家營大隊。
1985年改稱大鏡溝鄉人民政府。沿襲至今。
2004年曲家營村撤銷,併入珠寶溝村。

行政區劃

三、 行政區劃
大鏡溝鄉共四個行政村,大鏡溝村、珠寶溝村、簸箕掌子村、報馬橋村。
四、 人口民族
截止2003年年底,大鏡溝鄉共有人口4067人,其中農業人口3435人,主要以漢族為主,還有朝鮮族、滿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數民族。
五、 自然資源
森林資源:紅松、白松、落葉松、油松、柞樹、水曲柳等,還有 赤柏松和黃柏等國家稀有樹種。
野生動物:狍子、野豬、山雞、野兔、蛇等。
藥用植物:山參、天麻、細辛、龍膽草、貝母、五味子、黨參、桔梗、川龍骨、防風、蒼朮、百合、天南星等。
野生山菜:大葉芹、蕨菜、薇菜、刺嫩芽、黃花菜、刺五加、廣東菜等。
野果類:松籽、榛子、山核桃、李子、山葡萄、元棗子、山里紅等 。
食用菌類:元蘑、榛蘑、榆黃蘑、青蘑、木耳、猴頭、羊肚蘑、靈芝等。
礦產資源:膨潤土、頁岩土、草炭土等。
六、 國民經濟概況
截止2003年年底,經濟總收入1893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579元。財政總收入60餘萬元。
以八道江區大鏡溝萬隆豬場為龍頭企業,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得到進一步發展,現已發展農戶50戶。
大鏡溝鄉距市區12公里,交通便利,通訊發達,資源豐富,環境宜人,投資政策優惠,是投資建業的好地方,歡迎廣大有識之士前來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