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賊

大耳賊

大耳賊一詞出自三國,是呂布等人諷刺昭烈帝劉備的話。劉備本人,垂手過膝,耳大垂肩。

釋義

大耳賊一詞出自三國,是呂布等人諷刺昭烈帝劉備的話。劉備本人,垂手過膝,耳大垂肩。

人物相貌

《三國志·先主傳》里記載劉備的相貌是:身長七尺五寸,垂手過膝,顧自見其耳。身長七尺五寸,在古代當屬身材高大。垂手過膝即站立著把手放下,手超過膝蓋。古人認為,手長必須身長,手身相配為好。手長身短並不好。身長、垂手過膝,古人認為這是一種貴相。經云:"手長過膝,蓋世英賢。"目能自顧其耳是指耳朵高聳,厚大垂肩,自己能夠用眼睛看見自己的耳朵。《廣襤集》云:"耳大四寸,高聳垂肩者,主大貴壽長。"經云:"耳能自睹者,吉。"

人物性格

籠絡豪傑,深得人心

劉備寡言少語,喜怒不形於色,能謙恭待人,城府極深。劉備年輕時不愛讀書,喜歡弄狗騎馬,講求穿著。這一性格是他的弱點,以致後來在能力、才學、識見上遜於曹操。劉備喜歡結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時代就有不少年輕人爭相依附他,這是他性格的優點。

劉備寬仁、忠厚、慈善、好施、善於收買、籠絡人心,這是他性格中遠遠勝於曹操的地方。曹氏父子占據北方大部,挾天子以令諸侯,政治上、軍事上都占有明顯的優勢,從才幹、權略來看,劉備遜於曹操,但劉備行事多與曹操相反:曹操急暴,劉備寬仁;曹操狡詐,劉備忠厚。因此,劉備深得人心。劉備入蜀後,實行拉攏當地豪門士族的政策,發還他們的田地和房屋,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因而深得民心。

識人善用,終成大事

劉備禮賢下士,慧眼識才。在愛才、用才上,儘管劉備、曹操、孫權三人有共同的特點,但劉備比他們兩人更勝一籌,在用人方面,毛澤東認為:"劉備這個人會用人,能團結人,終成大事。"這是他成功的關鍵。

陳壽也評價劉備為:“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劉備創業之初,勢單力薄,顛沛流離。雖然兩次占據徐州,但都最終失敗,但是他注意收買人心,不論什麼情況,他都以民為先。後來,三顧茅廬得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對",形成自己的立國綱要。他一生重用諸葛亮,如魚得水,共謀大業。他在鄉黨之中得到後來勇冠三軍的關羽、張飛,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鎮守了漢中這個戰略重地……從另一方面說明劉備知人善任的本色,很會籠絡人心。

劉備性格中還有堅韌不拔、屢敗屢戰的優點。劉備創業之初,艱辛異常,東奔西走如喪家之犬,依靠袁紹時,受公孫瓚節制,依附曹操時,曹操眾謀臣想誅殺他。曹操兩次都免殺.並以禮相待,後他又叛曹建蜀,聯吳拒曹。他也曾依賴劉表,忍辱存身,以圖稱霸。可見他有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是一個打不敗、拖不垮的硬骨頭。

感情用事,慘敗夷陵

劉備感情用事,這是他性格中的弱點,導致了他的失敗。關羽被孫權所殺,劉備執意發兵討伐,眾將士從大局出發勸阻,他將奏章擲於地上說:"朕意已決,勿得再議。"立國大業每一步皆出於理智,劉備此次討伐卻是復仇行動,並不是征戰大業,從而一反"隆中對"中確定的戰略決策,背離眾意,終於,被陸遜敗於夷陵。

對蜀漢來說,夷陵慘敗,大損國力,元氣大傷,許多將領在此戰中陣亡,如張南、馮習、傅彤、沙摩柯等,還有一些奇謀異能之士也在此戰中陣亡,如馬良等。蜀漢後來的幾十年,再也沒有恢復元氣,。諸葛亮隆中對策時制定的宏偉戰略藍圖也就此成為泡影,給日後蜀漢的復滅埋下了伏筆。

寬以待人,心胸廣闊

夷陵之戰中,劉備大軍潰敗,部將黃權再不得已的情況下,率軍投降曹魏,當時大臣們都勸劉備將黃權全家滿門抄斬,劉備卻說,黃權投降曹魏是不得以的舉動,還說:“黃權並沒有辜負我,是我辜負了黃權!”,如此廣闊的胸襟,實為難得,所以後世人都以寬以待人評價劉備。

人物經歷

劉備,字玄德,三國時蜀國先主,亦稱昭烈帝。劉備出生在東漢末年的涿郡涿縣,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的祖父劉雄,父親劉弘,都曾在州郡作官。可是父親去世早,劉備從小和母親一起生活,家境貧寒。平日以販鞋織席維持生計。劉備家是一處低矮破舊、極不起眼的院落。院子東南角長著一棵大桑樹,樹高五丈多,鬱鬱蔥蔥,濃蔭蔽日,遠遠望去,樹冠如同華蓋一樣,來往行人常在樹下遮蔭乘涼,劉備母親煮茶水招待來往行人。這棵樹不同尋常,人們常說,這一家將來要出大貴人。劉備小時候常與同族的小孩在樹下嬉戲玩耍。有一次,劉備對小夥伴說:"我一定要乘上有真正篷蓋的天子之車。"這話一出,恰巧被叔父劉子敬和在樹下乘涼的一個行人聽見了。劉子敬告誡他說:"不得胡言亂語,以免招來滅門之禍!"再說這樹下乘涼的過路行人見桑樹茂盛如車蓋,已感到此樹非凡,有王者之氣象。小劉備一語既出,更使他驚訝。他悄悄地走到小劉備跟前,仔細地打量劉備,只見劉備垂手過膝,耳厚垂肩,目能自顧其耳,更加驚訝了!

劉備十五歲那年,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一起求學,拜本郡名儒.原九江太守盧植為師。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經常以錢物資助劉備,元起的妻子不滿地說:"各人自有家,你怎么能經 常這樣?"劉元起說:"我們劉氏宗族出了劉備這個孩子,他可不是常人啊!劉氏宗族要沾他的光呢!"劉備不太愛讀書,喜歡弄狗騎馬,講求穿戴。他平日寡言少語,喜怒不形於色,謙恭待人,性格慈愛,樂善好施,城府極深,又喜歡結交豪爽之士。因此,不少年輕人都爭相依附他。同窗公孫瓚十分讚賞劉備的為人,兩人關係很好。劉備學成歸家,依然默默無聞。東漢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爆發的黃巾大起義給劉備提供了機遇。當時,東漢朝廷大軍鎮壓起義軍,各地的軍閥、豪強也紛紛拉起人馬,以鎮壓起義軍為名,搶占地盤,擴充實力。劉備趁機拉起一支鄉勇,參加了鎮壓起義軍的行列。這時關羽、張飛也投奔了劉備,劉備乘機發展個人的勢力,他先投靠老同學公孫瓚,再投靠袁術,接管徐州,第一次躋身於大軍閥之列。占領徐州後引起袁術的不滿,袁術派呂布攻打,因而和劉備是故交,因而保護了劉備,等到劉備的隊伍發展到萬餘人引起呂布的不安和嫉恨,呂布親自帶兵攻打劉備,劉備只得投靠曹操,而曹操並不真正信任劉備。曹操的主要謀臣郭嘉對曹操說:"劉備有雄才大略而又甚得民心,張飛、關羽都是萬夫不敵的勇將,與劉備誓同生死,我看劉備不會久居人下。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應該儘早地除掉他,免除後患。"曹操以為自己剛剛挾天子以令諸侯,應該招攬各方英雄,所以沒有聽郭嘉的勸告。曹公問裴潛曰:"卿昔與劉備在荊州,卿以備才如何?"潛曰:"使居中國,能亂人,不能為治。若乘邊守險,足為一方之主。"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董承等人謀殺曹操的計畫泄露,曹操將他們全部殺死。曹操聽說劉備也參與其事,大為惱火,決定親自帶兵征討劉備。劉備只得投靠袁紹,官渡之戰袁紹被曹操打敗後他只好投靠劉表,在荊州一住數年。他吸取教訓,四處訪求賢才。於是歸附劉備的荊襄之士和北方流落南方的士人不斷增多,後來又得到諸葛亮、龐統等人才,開始了占據荊、益二州,復興漢室的事、公元208年,曹操統一北方之後,率大軍南下進攻劉表,企圖奪取荊州。不久,劉表病死,劉琮繼任荊州牧。曹操占據荊州後,收編了劉琮的水軍,又占領了江陵。曹操沿江東下,準備消滅劉備,進而吞併孫權,占領江南,劉備只好勸孫權聯合抗曹。

公元208年,孫劉聯軍在赤壁打敗了曹操,穩固了各自的政權。劉備在赤壁之戰後,占據了荊州和長江以南的四郡(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孫權奪得的南郡的一部,也借歸劉備、從此,劉備有了自己的統治區。公元214年,劉備率軍入益州,時劉焉已死,其子劉璋投降,劉備自為益州牧。公元219年,劉備又進軍漢中,打敗曹軍,勢力擴大到漢中,自稱漢中王。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劉備於次年亦稱帝,建都成都,國號漢,以恢復漢王朝為號召,史稱"蜀漢"或"蜀",劉備為蜀先主,亦稱昭烈帝,當上了正式的皇帝。公元223年,劉備在白帝城永安宮病亡,享年六十三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