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營子鄉

大營子鄉

大營子鄉位於林西縣北9公里處,屬林西近郊區。全鄉轄13個行政村(五一村、寶林村、二八地村、東荒村、前地村、東升村、幸福村、土廟子村、老君溝村、聯合村、中心村、和平村、繁榮村),6028戶,總人口2.16萬人,全鄉信奉天主教民眾6530人,是一個多民族及宗教民眾的聚居區。總面積78.2萬畝,耕地面積15.33萬畝,其中水澆地面積50069畝。大小畜存欄40350頭(只),是一個以農牧業為主,以二、三產業為輔的林西鎮近郊鄉。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大營子鄉大營子鄉
赤峰市林西縣大營子鄉屬林西縣近郊區,於2001年由原大營子鄉與原繁榮鄉合併而成,是撤鄉並鎮後林西縣唯一的建制鄉。它位於林西縣中部,距林西縣城約8公里,國道303線,省道204線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礦產資源豐富,其中鐵、鉛鋅、鎢、螢石花崗岩材等儲量較大,極具開採價值。它東鄰官地鎮,南接林西鎮,西與克什克騰旗宇宙地鎮毗連,北靠統部鎮。位於東經117°50'-118°11',北緯43°33'-43°50'之間,海拔高度690-1430米。屬於溫帶半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積溫4.3℃.極端最低氣溫-32℃。年有效積溫2300-2500℃.年日照2900小時左右。年降水量在360mm上下波動。無霜期130天左右。全鄉轄13個行政村,126個村民小組,6868戶,總人口2.25萬人,其中信奉天主教的民眾達6800多人,是一個多民族及宗教民眾的聚居區。也是全縣最大的天主教民聚居區。總土地面積46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7萬畝,其中水澆地面積50669畝。大小畜存欄數6.2萬頭只。鄉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指導下,以西部大開發為契機,進一步實施完善農業開發體系,加強封山禁牧,舍飼圈養,加強生態建設,深化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全鄉農牧民正在逐步走上了以農養牧,以牧促農,農牧結合,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相結合的發展路子。
2002年,該鄉已初步建成北至邊牆梁,南至農研所全長35華里的生態養殖長廊。共遷入生態養殖長廊200家養殖戶,形成了養牛小區、養羊小區及養雞小區。建設了家畜防疫改良站3處,糖化飼料廠4處,餐飲服務業1處。走生態養殖長廊的輻射作用,帶動了周邊及本地區的畜牧業的發展。
林西縣大營子鄉實施農業保險,受保險的作物品種涉及玉米、葵花兩種,保險費由財政部補貼35%,自治區財政補貼55%,農戶只承擔10%,全鄉13個行政村5千多戶農民已參保。
2003年,大營子鄉通過招商引資等途徑,發展礦業開發,先後進行了和平石材礦,二八地“黃山黃”,土廟子鎢礦的開發,和平“墨綠”石材及二八地“黃山黃”石材礦已投入生產。大營子鄉的文教衛生等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基礎設施得到了進一步加強,人民民眾的學習條件、通訊條件得到很改善。大營子鄉原有有線電視500戶,安裝電話300戶。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2004年計畫增加有線電視300戶,新裝電話200戶,這些將極大豐富廣大農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同時為農牧民生產生活提供良好的、及時的科技登記處服務,強有力的支援了廣大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

經濟狀況

大營子鄉
大營子鄉
鄉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西部大開發為契機,進一步實施和完善農業開發體系,加強工業經濟發展步伐,實行封山禁牧舍飼圈養,加強生態建設,深化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緊緊抓住發展這一要務,以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財政增收這一主線,開創了全鄉各項工作的嶄新局面。2007年底,全鄉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1000萬元,同比增長2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260萬元,同比增長10%,第二產業增加值7990萬元,同比增長23%,第三產業增加值4750萬元,同比增長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500萬元,增長910.5%,財政收入實現140萬元,同比增長4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00元,淨增370萬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4‰以內。

農業概況

大營子鄉蔬菜
蔬菜
合理調整種植業。結合大營子結構地處林西近郊的地緣優勢,以林西鎮北街菜市場為“龍頭”,大力發展農村無公害蔬菜種植,已初步形成產業化,並逐步向規模化、反季節化方向發展。大營子鄉和平村、土廟子村、中心村、聯合村、前地村的蔬菜種植,已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模式。不僅豐富了市場,而且使菜農的腰包也鼓了起來。以冷山製糖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大力發展甜菜種植,2002年大營鄉甜菜種植突破1萬畝,長廊周邊地區草業開發1.1萬畝。全鄉農經飼比達到3:4:3。
加大結構調理整力度,對準林西蔬菜瓜果市場,大力發展城郊型農業,充分利用地緣優勢,放手發展蔬菜、瓜果、土豆的特色產業種植,抓住消費者心理,在品種、質量、加工包裝等深層次上作文章。和平村、土廟子村、中心村、聯合村、前地村的蔬菜種植已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模式,不僅豐富了市場,而且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增長點。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在土廟子村建立了貯藏加工能力9000噸的保鮮庫,成為興鄉富民的產業化重點企業。以冷山製糖公司為龍頭大力發展甜菜種植業,2007年甜菜種植達到1.2萬畝,僅此一項農民人均增收500元。積極發展特色種植,實施立草為業,引進赤峰牧源草業公司,開發草業資源,做好草業加工的轉化增值,年可生產草料5000噸。引進幸福志成粉條加工廠、前地粉條廠、聯合乾正農產品加工公司等幾家農產品加工企業,有效地解決了全鄉土豆深加工這一難題,延長了產業鏈條,提高了農畜產品附加值,使糧、經、飼比例調整最佳化到3:3:4。

畜牧業發展

畜牧業發展步伐加快,牲畜品種不斷最佳化,畜群結構趨合理。動物,疫病防治網路不斷完善,科學餵養和良種冷配等先進技術得到全面推廣,在全鄉6.2萬存欄牲畜中,肉牛9700頭,羊48000隻,土廟子奶牛小區初具規模,目前奶牛存欄200頭,日產鮮奶1噸。

工業發展

大營子鄉礦業
礦業
牢固樹立抓工業就是抓根本的思想,突出工業經濟,把工業經濟放在“三化”之首,鄉黨委、政府抽調精幹人員成立了礦業開發辦,積極尋找礦化點,為招商引資和礦業開發提供第一手資料。經過初步勘探,全鄉鐵、銅、鉛鋅等有色金屬分布較廣且儲量相對豐富,螢石、鎢、花崗岩石材等非有色金屬儲量喜人。通過鄉黨委、政府不懈努力,先後引進了中宇公司、小莫古吐鐵礦土廟子鎢礦、森騰公司、藍光石材開發公司、沈宏集團等幾家比較有規模的工業企業入住我鄉,年上繳稅金達140多萬元。東荒銀洞子溝鉛鋅探礦、前地銅鉛鋅礦勘探、二八地月亮溝鉛鋅勘探和大小莫古吐鐵探礦項目都在有序的進行,一些小型個體礦業開發公司也在積極籌建。

社會事業

大營子鄉程控電話
程控電話
全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鄉村面貌不斷改觀,人民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累計改建和維護鄉村公路320餘公里,極大地改善了交通條件。發展程控電話520門,隨著土廟子、二八地、五一、繁榮等移動通訊基站的相繼開通,全鄉行動電話基本實現了覆蓋無盲區這一目標。科學普及推廣力度加大,農民接受新技術、新品種的意識和能力明顯增強。2004年我鄉便進入了全市科技進步先進鄉鎮行列。教育布局調整全面完成,實現了“縣辦中學、鄉辦國小”的目標,現有寄宿制國小兩所,有教職員工157人,在校生982餘人,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2004年投資建成298平方米的文化站一處,並於2007年投資13萬餘元。配備圖書2400餘冊,豐富了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圍繞“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新增有線電視用戶達1650戶,入戶率達39%,勞務輸出已成為全鄉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累計輸出勞務16000人次,其中有序輸出2000人次。累計實現勞務收入6000萬元以上。合作醫療於2006年啟動實施,共有1.64萬人參合。投資80餘萬元,建築面積800平米的衛生院門診樓投入使用,共有在職醫護人員10人。全鄉20個合作醫療服務室也實現了掛牌服務。真正提升了全鄉的醫療水平。此外,農村電網改造,計畫生育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績。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扶貧救助工作有序開展,到2007年底,共有1077人享受了農村低保,農民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生態建設

大營子鄉沙源治理
沙源治理
生態環境、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加強,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到2007年底,全鄉累計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10400畝,累計退耕還林還草16900畝,累計發放退耕還林專項資金補助270.4萬元。封山禁牧成果進一步鞏固,生態恢復初見成效。同時,鄉黨委政府緊緊抓住國家對農業基礎設施加大投資力度的有利契機,積極爭取上級投資,先後在聯合村、土廟子村、東升村進行了六期農業開發,充分利用管灌爬坡引水等技術改造了中低產田2萬餘畝。還多方籌資,新打機井48眼,新增有效保灌面積7400畝,節水灌溉面積3000畝,完成人飲工程3處,解決了1800口人,3900頭只牲畜的飲水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