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滿貫賽

)(1961年 1982年 1982年

大滿貫賽(Grand Slam) 在網球運動中是指每年網壇的四項至尊榮譽,亦指選手在一個賽季里囊括下面四項賽事的桂冠:
澳大利亞公開賽 1988年開始比賽場地由草地改為硬地(慢速硬地)法國公開賽 1912年開始比賽場地由草地改為紅土,亦是紅土賽事裡的至尊榮譽。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 比賽場地為草地,亦是全世界聲望最高、歷史最久的網球賽事。美國公開賽 1975年開始比賽場地由草地改為紅土,1978年開始比賽場地由紅土改為硬地(快速硬地)上述四項賽事通常又稱為“大滿貫系列賽”。無論是從賽事的規模、歷史、獎金、積分和影響力來說,大滿貫系列賽都堪稱職業網壇最重要的賽事。所以,奪得大滿貫頭銜對每個職業網球選手來說都是最終的夢想,為至高無上的榮耀。

歷史

英文中,大滿貫 Grand Slam 一詞首次使用是在1933年。當時,一位名叫約翰·基蘭(John Kieran)的美國記者在描述傑克·克勞福德(Jack Crawford)立志在當年奪取前面所說的四項賽事的冠軍的雄心壯志時,將其比喻成“a countered and vulnerable grand slam in bridge”。遺憾的是,克勞福德在當年的美國錦標賽決賽中輸給了弗雷德·佩里(Fred Perry),未能如願。直到1938年,才由唐納德·布吉(Donald Budge)成為歷史上首位大滿貫得主。
儘管大滿貫一詞最初只是使用在網球運動上,後來也逐漸為其它運動所採用,用於形容選手取得的類似成就。比較典型的例如高爾夫,大滿貫同樣是指選手在一年裡同時獲得四項主要賽事的冠軍。

大滿貫得主

真正的大滿貫

目前為止,真正在一個賽季里奪得四大賽事的桂冠的選手有:
[編輯] 男子單打唐納德·布吉(Don Budge)(1938年)羅德·拉沃(Rod Laver)(1962年1969年)[編輯] 男子雙打[編輯] 女子單打莫林·康諾利(Maureen Connolly Brinker)(1953年瑪格麗特·考特(Margaret Court)(1970年施特菲·格拉芙(Steffi Graf)(1988年) 施特菲·格拉芙同年還獲得了1988年奧運會金牌,因此也是金滿貫得主。[編輯] 女子雙打辛吉絲(Martina Hingis)(1998年)[編輯] 混雙

四次連續大滿貫頭銜

雖然大滿貫一詞最初是特指選手在同一個賽季里同時獲得四大滿貫賽事的冠軍,現在也指選手連續獲得四項賽事的冠軍頭銜而不考慮是否是在同一個賽季里。在塞雷娜·威廉士(Serena Williams)奪得美國網球公開賽冠軍後的一次訪談中,訪談者生造了塞雷娜大滿貫(Serena Slam)一詞來形容她所取得的成就。不過與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Martina Navratilova)的連續6次大滿貫賽事冠軍相比,塞雷娜·威廉士的連續4次大滿貫冠軍就相形見絀了。
連續獲得所有四項大滿貫賽事冠軍,但不是在同一賽季里的選手有:
[編輯] 女子單打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Martina Navratilova)(1983年-84年連續6次奪得大滿貫賽事冠軍) 1983年 溫布爾登錦標賽1983年 美國公開賽1983年 澳大利亞公開賽1984年 法國公開賽1984年 溫布爾登錦標賽1984年 美國公開賽施特菲·格拉芙(Steffi Graf)(1993年-94年) 註:施特菲·格拉芙同時還是真正的大滿貫得主1993年 法國公開賽1993年 溫布爾登錦標賽1993年 美國公開賽1994年 澳大利亞公開賽塞雷娜·威廉士(Serena Williams)(2002年-03年) 2002年 法國公開賽2002年 溫布爾登錦標賽2002年 美國公開賽2003年 澳大利亞公開賽[編輯] 女子雙打塞雷娜·威廉士(Serena Williams)(2009年-10年) 2009年 溫布爾登錦標賽2009年 美國公開賽2010年 澳大利亞公開賽2010年 法國公開賽維納斯·威廉士(Venus Williams)(2009年-10年) 2009年 溫布爾登錦標賽2009年 美國公開賽2010年 澳大利亞公開賽2010年 法國公開賽

職業大滿貫

選手在職業生涯中非連續奪得所有四項大滿貫賽事的冠軍,通常被稱為職業大滿貫。在職業生涯里獲得所有四大滿貫賽事冠軍的選手包括:
[編輯] 男子單打弗雷德·佩里(Fred Perry)(1933年 美網, 1934年 澳網, 1934年 溫網1935年 法網)唐納德·布吉(Don Budge)(1937年 溫網, 1937年 美網, 1938年 澳網 及 1938年 法網)羅德·拉沃(Rod Laver)(1960年 澳網, 1961年 溫網, 1962年 法網 及 1962年 美網)羅伊·愛默生(Roy Emerson)(1961年 澳網, 1961年 美網, 1963年 法網 及 1964年 溫網)安德烈·阿加西(Andre Agassi)(1992年 溫網, 1994年 美網, 1995年 澳網 及 1999年 法網) 安德烈·阿加西於1996年奧運會奪得奧運男子單打網球金牌,因而他亦是職業金滿貫的得主。羅傑·費德勒(Roger Federer)(2003年 溫網, 2004年 澳網, 2004年 美網 及 2009年 法網)拉斐爾·納達爾(Rafael Nadal)(2005年 法網, 2008年 溫網, 2009年 澳網 及 2010年 美網) 拉斐爾·納達爾於2008年奧運會奪得奧運男子單打網球金牌,因而他亦是職業金滿貫的得主。[編輯] 男子雙打[編輯] 女子單打莫林·康諾利(Maureen Connolly Brinker)(1951年 美網, 1952年 溫網, 1953年 法網, 1953年 澳網)多麗絲·哈特(Doris Hart)(1949年 澳網, 1950年 法網, 1951年 溫網, 1954年 美網)雪莉·弗萊(Shirley Fry)(1951年 法網, 1956年 溫網, 1956年 美網, 1957年 澳網)瑪格麗特·考特(Margaret Court)(1960年 澳網, 1962年 法網, 1962年 美網, 1963年 溫網)比莉·瓊·金(Billie Jean King)(1966年 溫網, 1967年 美網, 1968年 澳網, 1972年 法網)克里斯·埃弗特(Chris Evert)(1974年 法網, 1974 溫網, 1975年 美網, 1982年 澳網) 克里斯·埃弗特在三種不同類型的場地——紅土(法網, 美網)、草地(溫網, 澳網)和硬地(1978年 美網)球場上都獲得大滿貫賽事冠軍。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Martina Navratilova)(1978年 溫網, 1981年 澳網, 1982年 法網, 1983年 美網)施特菲·格拉芙(Steffi Graf)(1987年 法網, 1988年 澳網, 1988年 溫網, 1988年 美網)塞雷娜·威廉士(Serena Williams)(1999年 美網, 2002年 法網, 2002年 溫網, 2003年 澳網)[編輯] 女子雙打辛吉絲(Martina Hingis)(1996年 溫網, 1997年 澳網, 1998年 法網, 1998年 美網)塞雷娜·威廉士(Serena Williams)(2000年 溫網, 2001年 澳網, 1999年 法網, 1999年 美網)維納斯·威廉士(Venus Williams)(2000年 溫網, 2001年 澳網, 1999年 法網, 1999年 美網)[編輯] 混雙

年度金滿貫

年度金滿貫是指一位選手在一個賽季里同時獲得所有四大滿貫賽事的冠軍和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網球項目金牌。由於奧運會是四年一屆,而且直到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上網球才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所以贏得年度金滿貫的機會是非常難得的。
目前為止,僅有一人獲此殊榮:
[編輯] 女子單打施特菲·格拉芙(Steffi Graf)(1988年) 1988年 澳大利亞公開賽1988年 法國公開賽1988年 溫布爾登錦標賽1988年 美國公開賽1988年 漢城奧運會

職業金滿貫

職業金滿貫是指一位選手在職業生涯中非連續奪得所有四大滿貫賽事的冠軍和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網球項目金牌。
[編輯] 男子單打安德烈·阿加西(Andre Agassi)(1992年-94年-95年-96年-99年) 1992年 溫布爾登錦標賽1994年 美國公開賽1995年 澳大利亞公開賽1996年 亞特蘭大奧運會1999年 法國公開賽拉斐爾·納達爾(Rafael Nadal)(2005年-08年-09年-10年) 2005年 法國公開賽2008年 溫布爾登錦標賽2008年 北京奧運會2009年 澳大利亞公開賽2010年 美國公開賽[編輯] 男子雙打[編輯] 女子單打施特菲·格拉芙(Steffi Graf)(1987年-88年) 1987年 法國公開賽1988年 澳大利亞公開賽1988年 溫布爾登錦標賽1988年 漢城奧運會1988年 美國公開賽[編輯] 女子雙打塞雷娜·威廉士(Serena Williams)(1999年-2001年) 1999年 法國公開賽1999年 美國公開賽2000年 溫布爾登錦標賽2000年 悉尼奧運會2001年 澳大利亞公開賽維納斯·威廉士(Venus Williams)(1999年-2001年) 1999年 法國公開賽1999年 美國公開賽2000年 溫布爾登錦標賽2000年 悉尼奧運會2001年 澳大利亞公開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