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唐城

大河唐城

大河唐城位於巴里坤大河鎮東頭渠村東部,巴里坤盆地底部中心區,地勢平坦,一馬平川,土地肥沃,水源豐富,極宜農耕,距縣城15.5公里,有公路通往鄉政府和縣城,交通便利。海撥1644米,是哈密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唐代古城遺址,所以叫大河唐城或大河古城。

基本信息

概況

大河唐城 大河唐城

大河唐城位於巴里坤大河鄉東頭渠村東部,距縣城26公里,海撥1644米,地勢平坦,一馬平川,土地肥沃,水源豐富,著名的“大河”就發源於東邊的地下泉水,極宜農耕,是哈密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唐代古城遺址,所以叫大河唐城或河古城。1957年被列為新疆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7月又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這裡是屯墾戌邊生產軍糧的最好地方。直到近代這裡一直是旱澇保收的“巴里坤糧倉”。古城呈長方形,中部有一道較寬的城牆將古城分為東西兩個小城,分別為主城和附城。兩座城東西並列,全長357米;主城南北長210米,東西寬180米;在城內採集到許多遺物,主要為陶器和銅器,鐵器較少,有銅鏡、護身銅佛、錢、銅棒等,建築材料有灰色的蓮花鋪地磚和蓮紋瓦當,均為典型的唐代遺物。城內散布著大型陶製廢器和大型石磨盤。這些都向遊人顯示著當時農業生產的盛況,證明此處曾是一個規模較大的屯糧基地。

文物保護單位

1957年被列為新疆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7月又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發現

大河唐城 大河唐城

在城內採集到許多遺物,主要為陶器和銅器,鐵器較少,有銅鏡、護身銅佛、錢、銅棒等,建築材料有灰色的蓮花鋪地磚和蓮紋瓦當,均為典型的唐代遺物。城內散布著大型陶製廢器和大型石磨盤。這些都向遊人顯示著當時農業生產的盛況,證明此處曾是一個規模較大的屯糧基地。

歷史記載

史書記載,唐王朝平定高昌叛亂之後,加大了對西域的統治力度,在西域設定了西州和北庭都護府,並效仿漢代在此實行兵屯制度。據《唐六典》卷七記載,唐朝在西域的屯田,安西都護府有二十屯,疏勒有七屯,焉耆有七屯,北庭都護府有二十屯,伊吾軍有一屯,天山軍有一屯,共五十六屯。每五十頃為一屯。《舊唐書·地理志》載:“伊吾軍,在伊州(哈密)西北三百里甘露川,兵三千人,地五千畝,馬三百匹。” 伊吾軍亦兵亦農,屯田自給,減輕了國家財政支出,避免了給養長途運輸的麻煩,增加了供應,也讓軍士們增長了生活能力,實在是極好的辦法。更為重要的是,扼守絲綢之路東西之要衝,也表達了軍隊永久駐紮絕不讓分裂者有一絲可乘之機的立場。

大河唐城 大河唐城

在遠離城池的其它軍事要道上,唐軍還築了不少烽燧,城池、烽燧相望,隨時觀察了解軍情,及時上報指揮部。駐守烽火台的兵士,也大都在其周圍墾田種植。城池、烽燧相望,伊吾軍、駐守高昌的瀚海軍、駐守北庭的天山軍互為犄角,穩定了唐在天山以北局勢。 這時,“初唐四傑”之一的著名詩人駱賓王從軍來到伊吾軍駐地,看到駐軍將士艱苦的屯田生活和守衛邊疆的豪氣,揮筆寫下《夕次蒲類津》的詩篇:“二庭歸望斷,萬里客心愁。山路猶南屬,河源自北流。晚風連朔氣,新月照邊秋。灶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龍庭但苦戰,燕頷會封侯。莫作蘭山下,空令漢 國羞。” 一勾新月,清冷皎潔,北方的寒氣吹冰了戍邊戰士的衣甲。煮晚餐的灶火映紅了帳幕內外,映紅了耕作歸來的兵士的臉膛。給大家帶來一些暖意。吃完熱騰騰的晚飯,該鑽進溫暖的被窩美美睡上一覺,消除一天的疲勞。忽然望見遠處烽火台上的烽火燃起,一陣急促的梆子聲催動,戰士們立刻全副武裝,登上戍樓,嚴陣以待,隨時準備投入激烈的戰鬥。

建築時間

古城修築於唐景龍四年(710年),呈長方形,中部有一道較寬的城牆將古城分為東西兩個小城,分別為主城和附城。兩座城東西並列,主城南北長210米,東西寬180米。城牆最高近10米。寬12米。僅在西牆開有一門,門寬4米。在城門北端置馬面一個,南端置馬面兩個。北牆有馬面兩個,保存較好的一個寬8米,高9米。南城中部有敵台一個。東牆即附城西牆,只有一通道通往主城,在附城內置馬面三個,門道北端一個,南端兩個。城牆的四角設有角樓,現僅西北角和西南角保存較好。附城居東,南北長240米,東西寬177米。城垣高4-5米,寬10米。

管理措施

大河唐城 大河唐城

大河唐城自對外開放以來,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管理有序。管理人員擁有巴里坤獨特的熱情豪放,服務熱情周到,價位合理,深受遊客好評。環境優美,無污染源。建築設施與旅遊環境風格相匹配,完美的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結合在一起。

後記

著名的"大河"就發源於東邊的地下泉水,因此地極宜農耕,從這裡到舊戶西村就是古代所稱之甘露川。

甘露川

“甘露川”,純漢語地名,“川”為清澈甘甜的大河水,可澆灌萬頃良田,這是屯墾戌邊生產軍糧的最好地方。直到近代這裡一直是旱澇保收的巴里坤糧倉", 這裡有"屯稼堆雲"的巴里坤八景之一。

哈密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哈密市位於橫貫亞洲中部的天山山脈東端,並被天山分割為南北兩處,山南是哈密綠洲,山北為巴里坤草原伊吾河谷,總面積15.3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我國山東省的面積。是新疆僅次於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區的第三大地州。哈密是多民族地區,有維吾爾、漢、回、哈薩克等28個民族,總人數45萬人。
哈密也是風光秀麗,名勝眾多的地方。橫亘於哈密大地上的天山山脈,雪峰綿綿,林海蒼蒼,天山極東部分在哈密境內的陡然消失,又鬼斧神工似地造就出許多奇特地貌景觀。巴里坤湖、白石頭、口門子、鳴沙山、石城子、八大石、廟爾溝、西黑溝等,都是別具一格的旅遊景點。
景點 松樹塘 | 哈密絲路烽燧 | 巴里坤湖 | 白石頭旅遊區 | 佛教寺 | 蓋斯墓 | 哈密回王陵 | 口門子 | 拉甫去克古城 | 廟爾溝 | 柳條河鳴沙山 | 天山廟 | 五堡墓地 | 天山風景區 | 焉不拉克古墓群 | 哈密博物館 | 回王墓 | | 大河唐城| 西黑溝| 五堡魔鬼城喀爾里克冰川| 怪石山 |墩墩灣岩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