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斑啄木鳥

大斑啄木鳥

大斑啄木鳥(學名:Dendrocopos major)又名赤?、臭奔得兒木、花奔得兒木、花啄木、白花啄木鳥、啄木冠、叼木冠。小型鳥類,體長20~25cm。上體主要為黑色,額、頰和耳羽白色,肩和翅上各有一塊大的白斑。尾黑色,外側尾羽具黑白相間橫斑,飛羽亦具黑白相間的橫斑。下體污白色,無斑;下腹和尾下復羽鮮紅色。雄鳥枕部紅色。本物種未列入保護目錄,但受到非法捕獵的威脅,中醫傳統理論認為本物種全體有滋養補虛、消腫止痛的功效,刺激了對本物種的捕獵。另外由於本物種喜食很多林業害蟲,因此被譽為“森林醫生”。有很多機構在研究對本物種的人工飼養和招引,有一些機構還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大斑啄木鳥大斑啄木鳥

雄鳥額棕白色,眼先、眉、頰和耳羽白色,頭頂黑色而具藍色光澤,枕具一輝紅色斑,後枕具一窄的黑色橫帶。後頸及頸兩側白色,形成一白色領圈。肩白色,背輝黑色,腰黑褐色而具白色端斑;兩翅黑色,翼緣白色,飛羽內翈均具方形或近方形白色塊斑,翅內側中復羽和大復羽白色,在翅內側形成一近圓形大白斑。中央尾羽黑褐色,外側尾羽白色並具黑色橫斑。顴紋寬闊呈黑色,向後分上下支,上支延伸至頭後部,另一支向下延伸至胸側。頦、喉、前頸至胸以及兩脅污白色,腹亦為污白色,略沾桃紅色,下腹中央至尾下復羽輝紅色。雌鳥頭頂、枕至後頸輝黑色而具藍色光澤,耳羽棕白色,其餘似雄鳥(東北亞種)。幼鳥(雄性)整個頭頂暗紅色,枕、後頸、背、腰、尾上復羽和兩翅黑褐色,較成鳥淺淡。前頸、胸、兩脅和上腹棕白色,下腹至尾下復羽淺桃紅色。虹膜暗紅色,嘴鉛黑或藍黑色,跗蹠和趾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63~79g,♀62.5~72g;體長♂201~242mm,♀225~250mm;嘴峰♂21~28mm,♀26~28mm;翅♂121~133mm,♀122~133mm;尾♂79~98mm,♀91~97mm;跗蹠♂21~26mm,♀22~26mm。

(♂:雄性 ♀:雌性)

棲息環境

棲息于山地和平原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闊葉林中,尤以混交林和闊葉林較多,也出現於林緣次生林和農田地邊疏林及灌叢地帶。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

分布圖分布圖

分布於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道爾共和國、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白俄羅斯、比利時、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埃西亞、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美國喬治亞州、德國、希臘、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義大利、日本、哈薩克斯坦、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韓國、吉爾吉斯斯坦、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拉脫維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公國、馬其頓、摩爾多瓦、蒙古、黑山共和國、摩洛哥、緬甸、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突尼西亞、土耳其、烏克蘭、英國、美國、越南。

旅鳥:法羅群島、直布羅陀、香港、冰島、愛爾蘭、美國。

中國分布

分布於新疆、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四川、貴州、雲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香港和海南島。

生活習性

食性

主要以甲蟲、小蠹蟲、蝗蟲、吉丁蟲、天牛幼蟲、蟻科、蚊科、胡蜂科、鱗翅目、鞘翅目等各種昆蟲、昆蟲幼蟲為食,也吃蝸牛、蜘蛛等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偶爾也吃橡實、松子、稠李和草子等植物性食物。

習性

大斑啄木鳥大斑啄木鳥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繁殖後期則成鬆散的家族群活動。多在樹幹和粗枝上覓食。覓食時常從樹的中下部跳躍式地向上攀緣,如發現樹皮或樹幹內有昆蟲,就迅速啄木取食,用舌頭探入樹皮縫隙或從啄出的樹洞內鉤取害蟲。如啄木時發現有人,則繞到被啄木的後面藏匿或繼續向上攀緣,搜尋完一棵樹後再飛向另一棵樹,飛翔時兩翅一開一閉,成大波浪式前進,有時也在地上倒木和枝葉間取食。叫聲‘jen-jen-’。

生態系統

常見於山地和平原的園圃、樹叢及森林間,為啄木鳥類中最常見的一種。腳強健,有趾4個,其中2個向前,2個向後,各趾的趾端均具有銳利的爪,巧於攀登樹木。尾羽的羽乾剛硬如棘,能以其尖端撐在樹幹上,助腳支持體重並攀木。嘴強直如鑿。舌細長,能伸縮自如,先端並列生短鉤。攀木覓食時以嘴叩樹,叩得非常快,好像擊鼓一般。察出有蟲時,就啄破樹皮,以舌探入鉤取害蟲為食。索食時,從樹幹下方依螺鏇式而漸攀至上方。鳴聲尖銳,略似"滴棲"或"棲衣",常且飛且鳴。巢營於樹洞中。曾在河北昌黎山地的杏樹上發現一個樹洞,距地約4米。飼養管理、繁殖與斑啄木鳥相似。

常攀援樹幹,用嘴急促地叩擊樹皮,當察覺到樹幹內有蟲時,即啄破樹皮,用舌探入,將蟲鉤出而食。飛行時兩翅一展一合,有節奏地升降,略呈波浪狀。每年繁殖期間,啄鑿腐朽的樹幹為巢洞。每窩產卵4~5枚。卵純白色,大小約為18.5×26.8毫米。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約10~12天,育雛期約23~30天。

主要食物

大斑啄木鳥以各種昆蟲為主要食物,它的舌非常長,連線舌的韌帶在皮膚內頭骨外從後而上地繞頭骨一圈之後從一側鼻孔進入顱骨並固定在顱骨中,因而他們的舌頭能夠伸出很長,捕捉藏在樹木深處的昆蟲。它們的食譜中占第一位的是鞘翅目昆蟲的幼蟲,其次是鱗翅目幼蟲,此外半翅目的蝽類、螞蟻也在本物種的食譜中,冬春季節昆蟲活動較少,本物種以各種植物的種子為主要食物。

繁殖季節

大斑啄木鳥繁殖於每年的5-7月間,營巢於樹洞中,它們營巢的樹洞大多是雄鳥在枯朽的樹幹上鑿出來的,在繁殖季節經常可以聽到雄鳥連續而急促地敲擊樹幹的聲音,這種聲音有可能是雄鳥在鑿洞營巢,但更有可能是雄鳥宣示領域和招引異性的行為。每巢產卵4-5枚,卵白色。孵化期10-12天,育雛期20-30天。

大斑啄木鳥大斑啄木鳥

繁殖期4-5月。3月末即開始發情,期間常用嘴猛烈敲擊樹幹,發出‘咣咣咣……’的連續聲響,用以引誘異性。有時亦見3隻(兩雄一雌)在一起為爭偶而爭鬥,彼此攪作一團,上下翻飛,邊飛邊叫,直至另一雄鳥被趕走為止。營巢於樹洞中,巢洞多選擇在心材已腐朽的闊葉樹樹幹上,有時也在粗的側枝上。由雌雄鳥共同啄鑿而成。每年都要啄新洞,不用舊巢。每個巢洞約需15天完成。巢洞距地高多在4-8m,有時亦高至10多米和低至2m。洞口圓形,直徑為4.5-4.6cm,洞內徑為8.5-10cm,洞深18-28cm。巢內無任何內墊物,僅有少許木屑。每窩產卵3-8枚,多為4-6枚。卵白色,橢圓形,光滑無斑,大小為24-27mm×16-21mm。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13-16天。雛鳥晚成性,雛鳥孵出後通體赤裸無羽,肉紅色。雌雄親鳥共同育雛,經過20-23天的餵養,雛鳥即可離巢和飛翔。

亞種分化

14個亞種

拉丁學名 命名人及時間
1. Dendrocopos major major Linnaeus, 1758
2. Dendrocopos major brevirostris Reichenbach, 1854
3. Dendrocopos major kamtschaticus Dybowski, 1883
4. Dendrocopos major pinetorum C. L. Brehm, 1831
5. Dendrocopos major hispanus Schlüter, 1908
6. Dendrocopos major harterti Arrigoni, 1902
7. Dendrocopos major canariensis König, 1889
8. Dendrocopos major thanneri le Roi, 1911
9. Dendrocopos major mauritanus C. L. Brehm, 1855
10. Dendrocopos major numidus Malherbe, 1843
11. Dendrocopos major poelzami Bogdanov, 1879
12. Dendrocopos major japonicus Seebohm, 1883
13. Dendrocopos major cabanisi Malherbe, 1854
14. Dendrocopos major stresemanni Rensch, 1924

種群現狀

數量較常見。

該物種分布範圍非常大,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研究

李國宏等

調查發現,當大斑啄木鳥種群密度約為0.37~0.55隻·hmˉ時,對桑天牛越冬幼蟲的平均啄食率可達24.71%,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抑制桑天牛種群密度的作用。朱元龍等

調查了楊樹林內啄木鳥對黃斑星天牛自然控制作用,發現黑枕綠啄木鳥和大斑啄木鳥均為黃斑星天牛的優勢天敵鳥類,可以有效抑制黃斑星天牛的種群密度,實現“有蟲不成災”的良好控制效果。李剛等

調查了農田林網中大斑啄木鳥對光肩星天牛的控制作用,發現1頭啄木鳥平均每天可以啄食23頭天牛幼蟲,對光肩星天牛的平均啄食率達72.3% 。其他國家對利用大斑啄木鳥控制害蟲的報導極為少見。Kobayashi

通過調查發現:在松天牛低蟲口密度情況下,大斑啄木鳥能夠對蟲口起重要的抑制作用。

(註:大斑啄木鳥圖冊網址

保護系統

本物種未列入保護目錄,但收到非法捕獵的威脅,中醫傳統理論認為本物種全體、有滋養補虛、消腫止痛的功效,刺激了對本物種的捕獵。另外由於本物種喜食很多林業害蟲,因此被譽為“森林醫生”有很多機構在研究對本物種的人工飼養和招引,有一些機構還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其它種類

大斑啄木鳥大斑啄木鳥

啄木鳥是著名的森林益鳥,除消滅樹皮下的害蟲如天牛幼蟲等以外,其鑿木的痕跡可作為森林衛生採伐的指示劑,因而被稱為森林醫生。除了現實中的啄木鳥,在動漫方面也有關於啄木鳥的卡通形象以及同名電影《啄木鳥》。

基本介紹

啄木鳥的別稱是“森林醫生”,雅號“志木”(江西贛縣人民檢察院反貪局辦公樓名“志木營”,即有為國家清除蛀蟲之意),它是常見的留鳥,在我國分布較廣的種類有綠啄木鳥和斑啄木鳥。它們覓食天牛、吉丁蟲、透翅蛾、蠢蟲等有害蟲,每天能吃掉大約1500條。由於啄木鳥食量大和活動範圍廣,在13.3公頃的森林中,若有一對啄木鳥栖息,一個冬天就可啄食吉丁蟲90%以上,啄食天牛80%以上。

?形目啄木鳥科和啄木鳥亞科( 真啄木鳥),約180種,以在樹皮中探尋昆蟲和在枯木中鑿洞為巢而著稱。除澳大利亞,紐幾內亞和南極,幾乎遍布全世界,以南美洲和東南亞數量最多。多數啄木鳥為留鳥,但少數溫帶種如北美的黃腹吸汁啄木鳥及撲動?(撲動?屬)有遷徙習性。

大多數啄木鳥終生在樹林中度過,在樹幹上螺鏇式地攀緣搜尋昆蟲;只有少數地上覓食的種類能像雀形目鳥類一樣棲息在橫枝上。多數啄木鳥以昆蟲為食,但有些種(尤其是Melanerpes屬)吃水果和漿果,吸汁啄木鳥一般在特定季節吸食某些樹的汁液。春天,啄木鳥的響亮叫聲,是雄性占領地盤的表示,加以常常啄擊空樹,或偶爾敲擊金屬而使聲響擴大;在其他季節中,啄木鳥則通常無聲。啄木鳥多無社群性,往往獨棲或成雙活動。

橡樹啄木鳥長約20公分(8英寸),分布於北美洲西部、南到哥倫比亞的落葉林中。以橡樹果作為冬天的食物,在樹皮上鑽洞儲存食物。紅頭啄木鳥體型與橡樹啄木鳥相似(19~23公分〔7.5~9英寸〕),稀疏地分布於洛磯山脈以東的北美洲溫帶開闊林地、農地和果園。

啄木鳥屬的著名種類有絨啄木鳥(D. pubescens),約僅15公分(6英寸)長,棲息於北美洲溫帶林地或果園;大斑啄木鳥(D. major),長約23公分(9英寸),分布於歐亞大陸西部溫帶,南到北非森林和果園;柔毛啄木鳥(D. villosus),長20~25公分(8~9.8英寸),分布於北美洲溫帶。

大斑啄木鳥

黑啄木鳥屬(Dryocopus)包括兩個著名的種:黑啄木鳥(D. martius),長約46公分(18吋),分布於歐亞大陸溫帶的針葉林和山毛櫸林,北美黑啄木鳥(D. pileatus),長約40~47公分(15.5~18.25吋),分布於北美洲溫帶大部分的成熟林中。

兩種三趾啄木鳥構成了三趾啄木鳥屬:北三趾啄木鳥(P. tridactylus),分布範圍從北半球的亞北極區,南至某些山區;黑背三趾啄木鳥(P. arcticus),分布於加拿大中部的森林。

緋紅背啄木鳥分布於從印度到菲律賓島的開闊林。綠啄木鳥分布於歐亞大陸溫帶向南到北非的林地。紅腹啄木鳥分布於美國東南部的落葉林。

象牙嘴啄木鳥,以其體型(長45公分)和漂亮著稱,曾見於古巴和美國南部。雖列為瀕危物種,據信已滅絕。然而在2005年,有研究者聲稱在阿肯色州東部見到此鳥。這種鳥的一個亞種,古巴象牙喙啄木鳥(C. principalis bairdii),據信已滅絕,另一個親緣種,墨西哥的帝王啄木鳥(C. imperialis)為極度瀕危種,甚至可能已經滅絕。

基本習性

啄木鳥約有180~200種,它們以在樹皮中探尋昆蟲和在枯木中鑿洞為巢而著稱。多數啄木鳥為留鳥,少數種類有遷徙的習性。大多數啄木鳥終生都在樹林中度過,在樹幹上螺鏇式地攀緣搜尋昆蟲;只有少數在地上覓食的種類能像雀形目鳥類一樣棲息在橫枝上。多數啄木鳥以昆蟲為食,但有些種類食果實。吸汁啄木鳥一般在一定季節內吸食某些樹的汁液。春天,占據各自領域的雄啄木鳥大聲鳴叫,並常常啄擊空洞的樹幹,偶爾還敲擊金屬,從而增加聲響,但在其他季節啄木鳥通常無聲。啄木鳥多無社群性,往往獨棲或成雙活動。不同種的啄木鳥形體大小差別很大,從十幾厘米到四十多厘米不等。如絨啄木鳥長約15厘米,北美黑啄木鳥長約47厘米。啄木鳥能夠在樹幹和樹枝間以驚人的速度敏捷地跳躍。它們能夠牢牢地站立在垂直的樹幹上,這與它們足的結構有關。啄木鳥的足上有兩個足趾朝前, 一個朝向一側,一個朝後,趾尖有鋒利的爪子。啄木鳥的尾部羽毛堅硬,可以支在樹幹上,為身體提供額外的支撐。它們通常用喙飛快地在樹幹上敲擊,以尋找隱藏在樹皮內的昆蟲,確定之後,它們堅硬的喙能夠飛速在樹皮上啄出一個深深的小洞並閃電般伸出長長的舌頭捕捉到昆蟲。

橡子啄木鳥體長約20厘米,棲息在北美洲西北部到哥倫比亞地區。紅頭啄木鳥體長與橡子啄木鳥相似,約19~23厘米。其分布的區域比較廣,在開闊的林地、農場和果園都可看見。紅背啄木鳥產於印度到菲律賓群島的森林地帶。綠啄木鳥產於歐洲氣候溫暖的地區以及非洲大陸。紅腹啄木鳥產於美國東南部的落葉林帶。帝啄木鳥,又稱白嘴啄木鳥,產於墨西哥北部。羽毛黑色,翅膀和頸部有白色的斑點。雄鳥有紅色的羽冠,喙白色,是已知啄木鳥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雄成鳥的身長可達60厘米。帝啄木鳥和特里斯丹啄木鳥屬瀕危動物。分布在我國四川、雲南、福建等地的白腹黑啄木鳥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啄木鳥科的鳥類

啄木鳥科(Picidae; woodpeckers) 形目的1科,約有270種。體長 90~560毫米。嘴強直如鑿;舌長而能伸縮,先端列生短鉤;腳稍短,具4趾, 2趾向前,2趾向後;尾呈平尾或楔狀,尾羽大都12枚,羽乾堅硬富有彈性,在啄木時支撐身體。除大洋洲和南極洲外,均可見到。中國有28種,各地均有分布。

蟻鴷
姬啄木鳥
白眉棕啄木鳥
吉拉啄木鳥
白腹姬啄木鳥
紅胸蟻鴷
斑胸姬啄木鳥
白斑姬啄木鳥
眼斑姬啄木鳥
赭領姬啄木鳥
白尾姬啄木鳥
銹頸姬啄木鳥
茶色姬啄木鳥
赭色姬啄木鳥
細斑姬啄木鳥
暗綠姬啄木鳥
灰姬啄木鳥
栗姬啄木鳥
非洲姬啄木鳥
棕啄木鳥
斑姬啄木鳥
白啄木鳥
紅頭啄木鳥
橡樹啄木鳥
紅冠啄木鳥
金額姬啄木鳥
紅腹啄木鳥
威氏吸汁啄木鳥
黃腹吸汁啄木鳥
紅頸吸汁啄木鳥
紅胸吸汁啄木鳥
古巴綠啄木鳥
紅點啄木鳥
東非啄木鳥
賴氏啄木鳥
南非啄木鳥
雜色姬啄木鳥
純胸姬啄木鳥
金枕啄木鳥
黑頰啄木鳥
黃須啄木鳥
黃額啄木鳥
白額啄木鳥
拉美啄木鳥
牙買加啄木鳥
金頰啄木鳥
灰胸啄木鳥
尤卡坦啄木鳥
巴西姬啄木鳥
霍氏啄木鳥
鱗斑姬啄木鳥
金額啄木鳥
奧里姬啄木鳥
大紅腹啄木鳥

尖頭姬啄木鳥
拉氏姬啄木鳥
棕胸姬啄木鳥
輝姬啄木鳥
安島姬啄木鳥
厄瓜多姬啄木鳥
劉氏啄木鳥
班氏啄木鳥
瓜島啄木鳥
金尾啄木鳥
蒙巴薩啄木鳥
波多黎各啄木鳥
大斑啄木鳥
白腹黑啄木鳥
紋胸啄木鳥
黃冠啄木鳥
棕腹啄木鳥
赤胸啄木鳥
白背啄木鳥
灰頭啄木鳥
三趾啄木鳥
小斑啄木鳥
黑啄木鳥
大黃冠啄木鳥
花腹綠啄木鳥
鱗喉綠啄木鳥
鱗腹綠啄木鳥
灰頭綠啄木鳥
金背三趾啄木鳥
大金背啄木鳥
蒼頭竹啄木鳥
竹啄木鳥
黃嘴栗啄木鳥
大灰啄木鳥
喀麥隆啄木鳥
褐額啄木鳥
紋腹啄木鳥
褐耳啄木鳥
地啄木鳥
阿拉伯啄木鳥
小灰啄木鳥
黃頸啄木鳥
斑胸啄木鳥
暗紅啄木鳥
加彭啄木鳥
敘利亞啄木鳥
白翅啄木鳥
信德啄木鳥
喜馬拉雅啄木鳥
條紋啄木鳥
格斑啄木鳥
紋背啄木鳥
絨啄木鳥
長嘴啄木鳥
褐斑啄木鳥
紅頂啄木鳥
哀啄木鳥
黑背啄木鳥
朱背啄木鳥
黃臀啄木鳥
斑腹啄木鳥
褐啄木鳥
小啄木鳥
點額啄木鳥
紅啄木鳥
紅腰啄木鳥
紅暈啄木鳥
黃耳啄木鳥
棕翅啄木鳥
利塔啄木鳥
白喉琢木鳥
黃喉啄木鳥
白眉啄木鳥
高原啄木鳥
紅背啄木鳥
黑頸撲翅鴷
綠斑撲翅鴷
金胸撲翅鴷
北撲翅鴷
古巴撲翅鴷
安第斯撲翅鴷
草原撲鴷
桂紅啄木鳥
栗啄木鳥
白冠啄木鳥
淡黃冠啄木鳥
乳白啄木鳥
棕頭啄木鳥
環頸啄木鳥
盔啄木鳥
細紋黑啄木鳥
北美黑啄木鳥
南美黑啄木鳥
須啄木鳥
火腹啄木鳥
朱腹啄木鳥
紅頸啄木鳥
南美啄木鳥
乳白背啄木鳥
阿根廷啄木鳥
紅翅綠啄木鳥
金冠啄木鳥
斑喉綠啄木鳥
埃氏啄木鳥
綠背啄木鳥
非洲灰啄木鳥
日本綠啄木鳥
利氏綠啄木鳥
紅頸綠啄木鳥
黑頭綠啄木鳥
褐背啄木鳥
喜山三趾啄木鳥
坦氏啄木鳥
菲律賓啄木鳥
褐頭啄木鳥
巽他啄木鳥
沖繩啄木鳥
星頭啄木鳥
橙背啄木鳥
黃腰斑啄木鳥
黑棕斑啄木鳥
黃頸斑啄木鳥
灰黃啄木鳥
小星頭啄木鳥
黃撲翅鴷
金背啄木鳥
智利撲翅鴷
黃綠啄木鳥
安島啄木鳥
喬科啄木鳥
強健啄木鳥
綠背三趾啄木鳥
金領啄木鳥
灰頂啄木鳥
小金背啄木鳥
黑腰啄木鳥
南美栗啄木鳥
厄瓜多啄木鳥
淡嘴啄木鳥
中斑啄木鳥
小栗啄木鳥
斯氏啄木鳥
象牙嘴啄木鳥
鑲紅綠啄木鳥
斑胸撲翅鴷
灰啄木鳥
小綠啄木鳥
黑冠啄木鳥
暗黃啄木鳥
烏啄木鳥
棕斑啄木鳥
綠啄木鳥
中美栗啄木鳥
白頭啄木鳥
白斑啄木鳥
加州啄木鳥
朱冠啄木鳥
紋頰琢木鳥
斑胸綠啄木鳥
鱗胸啄木鳥
波斑啄木鳥

鴷(liè)形目鳥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綱: 鳥綱 (Aves) | 目:鴷形目(Piciformes)
鴷形目(Piciformes)是鳥類第二大的目,主要是產於森林地區的中小型攀禽,嘴型多樣。鴷形目有6科,除啄木鳥科廣布於世界各地外,都局限於熱帶地區,中國有2科。
代表鳥類
鶲鴷科(Galbulidae),鶲鴷體型較小,喙細長而尖直,在空中捕食飛蟲。鶲鴷只分布於南美洲熱帶地區,有5屬15種。棕尾鶲鴷
噴鴷科(Bucconidae),噴鴷是小型鳥類,喙型多樣,採取伏擊的方式捕食,以昆蟲和爬蟲等為食。噴鴷只分布於南美洲熱帶地區,有10屬32種。白頸噴鴷
響蜜鴷科(Indicatoridae),響蜜鴷是小型攀禽,有類似杜鵑的巢寄生行為。響蜜鴷喜食蜂蜜和蜂蠟,卻沒有能力搗毀蜂巢,發現蜂巢後,常吸引蜜獾來搗毀蜂巢,分享其食物。響蜜鴷主要分布於非洲,少數產於亞洲南部,有4屬24種。黑喉響蜜鴷
須鴷科(Capitonidae),須鴷是小型攀禽,喙粗大而有發達的口須,羽色比較鮮艷,有些種類食昆蟲,有些種類則食果實等。須鴷分布於澳大利亞以外的熱帶地區,有13屬76種,中國有1屬8種。紅黃擬啄木
鵎鵼科(Ramphastidae),鵎鵼又叫巨嘴鳥,多為中型攀禽,外形略似犀鳥,喙極大,但重量較輕,嘴邊緣有鋸齒,嘴上有鮮艷色彩。鵎鵼羽毛的顏色也豐富多彩,黑色較多,雜食性。鵎鵼分布於拉丁美洲熱帶地區,在亞馬孫河下游最豐富,約5屬37種。龍骨嘴鵎鵼
啄木鳥科(Picidae),啄木鳥是中小型攀禽,嘴強直如鑿,舌長能伸縮,有粘液,舌尖有鉤或分叉,用以鉤食昆蟲。啄木鳥約有38屬210種,我國有13屬29種。大斑啄木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