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石油技術博物館

大慶石油技術博物館

國家3A級旅遊景點,省級工業旅遊示範點。博物館占地面積7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多平方米。館內設有大量模型,岩芯、化石、標本、實物展品,充分展示了大慶油田油氣勘探、油田開發現狀和石油生產的輝煌歷史,將複雜深奧的石油科學和石油生產技術用顯明的手法展現在觀眾面前。

基本信息

簡介

大慶石油技術博物館大慶石油技術博物館

大慶石油技術博物館,坐落於黑龍江省大慶市讓胡路區勘探開發研究院院內,位於讓胡路區中央大街的中心地帶。南臨世紀大道,西幹線,西臨讓杜路,北臨讓林路和中3路。東臨大慶市主幹線中2路,在當地被稱為“地宮”。

現在的博物館占地面積7000多平方米,是一座三層樓的漂亮建築物,建築面積1萬多平方米。在這裡遊客可以了解一切有關石油的話題,也可以看到高高的井架,還有抽油機,看到地質構造的斷層,看到怎樣把石油從地下抽上來,總之,是一次很好的科普教育,展覽內容豐富,各種模型和實物都全面精緻。

1996年經國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共青團中央、解放軍總政治部決定,將博物館定為“全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接待觀眾達四五萬人,建館以來,已累積接待參觀者上百萬人。

建立與發展

大慶石油技術博物館大慶石油技術博物館

大慶石油技術博物館,隸屬於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原名地宮,原址在大慶市中七站。1960年8月,大慶油田領導為了讓全油田工人、幹部和科技人員,科學地了解地下油層分布和油田開發情況而建。1964年遷入大慶市讓胡路區勘探開發研究院院內,更名為"大慶油田開發科學實驗陳列館"。1995年,搬入新建的展覽會議中心大樓,展出面積也由最初的500m2的小展廳,擴展為現在的1330m2的中型展館。

陳列內容

大慶石油技術博物館,系專業性技術博物館。在陳列內容上突出向社會各界展示一種石油科技和石油文化。

現設三個主展廳和五個特展廳,主要陳列和展出的內容分別為:

主展廳

第一展廳為油氣勘探廳,主要介紹大慶油田的勘探過程、松遼盆地的勘探成果及勘探歷程。

第二展廳為油田開發廳,分為油田地質、油田開發部署、自噴採油、機械採油、調整挖潛、提高採收率、外圍油田開發七個部分。

第三展廳是工藝技術廳,展示了油田在地震勘探、鑽井、地質錄井、測井、試油試采、採油工程、計算機套用、生產井測井、油田地面工程等九個方面的工藝技術成果。

特展廳

特展廳特展廳

五個特展廳分別展示了地面建設、鑽井工藝、化工、岩石標本和“新時期鐵人”王啟民事跡等。在布展形式上,採用了動靜結契約原始的版面展示以及現代化演示手法相結合,力求整個展覽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於一體。館內設有37個電動模型,各類標本1280塊(岩心標本386塊、化石標本806塊、礦物標本40塊。)。其它實物展示527件,技術圖表282張,大中型電子屏2個。

展出面積為6000m2,年接待國內外參觀者4萬餘人。其中,未成年人來館參觀學習的人數每年有1.2萬人。開展教育的主要手段和形式是通過講解員的講解以及光電模型的展示。

氣候

大慶市地處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蒙古內陸冷空氣和海洋暖流季風的影響,總的特點是:冬季寒冷有雪,春秋季風多。全年無霜期較短。年平均氣溫4.7度,平均無霜期限229天。

最佳旅遊時間

夏、秋兩季。

特產

大菸葉、北大倉酒

意義

大慶石油技術博物館,是宣傳大慶油田勘探開發歷程、技術和石油文化的重要視窗,是對廣大觀眾、尤其是青少年朋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石油科普知識宣傳教育的重要基地。從1960年建館以來,共接待國內外來賓130多萬人。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朱熔基李鵬李瑞環鄒家華吳學謙賈慶林吳官正等先後光臨我館視察並給予了高度評價。

所獲殊榮

多年來,我館先後獲大慶市旅遊先進單位、大慶市雙文明單位、大慶市青少年教育 基地、省社會實踐先進集體、省級青年文明號、黑龍江省工業旅遊示範點、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AAA級旅遊景點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企業精神教育基地光榮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