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庭廣眾

大庭廣眾

大庭廣眾,中國成語,dàtíngguǎngzhòng,形容為數很多的人群。指聚集很多人的公開場合。出自《孔叢子·公孫龍》。

基本信息

成語出處

使此人於廣庭大眾之中,見侮而不敢斗,王將以為臣乎?《孔叢子·公孫龍》

成語典故

成語故事

大庭廣眾大庭廣眾

戰國時期,齊國國君齊暋王自稱愛結交士人,他對尹文說為什麼齊國沒有士人。尹文說士人是指講忠、孝、信、義的人。齊暋王同意他的看法。

尹文問這種士人在大庭廣眾之下受到欺侮而不敢爭鬥算好的士人嗎?齊暋王表示不願任用這類人。

成語示例

1、這是秘密的事,他敢在大庭廣眾之下喧揚起來?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六回

2、幾小時以前,在教研組的討論會上,他和周可章雖然爭得面紅耳赤,但他每次發言,都是稱“周可章同志”;在大庭廣眾中,老教授從不直接叫“可章”。

3、這種寧肯不去探望“生了病、住了醫院的爸”卻要去看那些並無養育之恩的“港星”,究竟人的良心往哪裡去了?而且我們的少男少女們甚至還在大庭廣眾之中說得出這種話,不是顯得很荒唐嗎?對港星“迷”到了連起碼的“孝道”都不顧、都不講的程度,還能談將來做人嗎?

4、當然他並不過分,在大庭廣眾下的正常接觸他表現得十分坦然,該表揚的表揚,該說兩句的也並不護短;他批評的都是一些小枝小節,並不損害華茜芳的實際形象,要不,他就可能給華茜芳以後的職稱評定造成麻煩。

5、“農村裡有這么個風俗,大庭廣眾之下,夫婦倆從不合坐一條板凳。”(李森祥《台階》第27自然段)

6、在大庭廣眾用髒話罵人,是一種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