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川鎮[十堰市]

大川鎮[十堰市]

大川鎮處於北亞熱帶,距十堰中心城區14公里,國土面積70平方千米,209國道橫貫全境,自古為通神農架、房縣、竹山、竹溪的必經之道。大川鎮森林覆蓋率為95%,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平均氣溫18℃。春季繁華似錦、夏季氣候涼爽、秋季果滿枝頭、冬季素裹銀妝,享有“天然氧吧”和“車城後花園”之美譽。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大川鎮大川鎮

大川鎮按照茅箭區委、區政府“三大功能區”之生態旅遊區的發展戰略,大川鎮幹部民眾自力更生,勵精圖治,共發展農家樂25家,其中外來業主8家,自辦農家樂17家。當你進入大川時,你就感覺像進入了森林公園,公路兩側山林蒼翠茂密,樹枝隨風搖曳,鳥聲啁啾,路下百二河清澈見底,溪水潺潺,魚蟹嬉戲,空氣清新如洗,夾雜著野草、野花的清香,沁人心脾,氣溫涼爽,如涼滑的絲綢般輕撫全身,讓人暑意頓消。置身這樣風景如畫的天然氧吧和天然空調下,足令你脫俗歸真,樂而忘返。農家樂大多是黑瓦白牆,衛生廁所,水泥地坪,房前屋後花果飄香;舊式桌椅床灶,古色古香;眼前農家田陌,耕作縱橫有理,生機勃勃;農家菜餚,山野土特,將抗綠色,津津上口。卸都市之勞頓,脫一天之疲乏,農家小院,休閒逸趣,恍若世外田園,加之遠山千年古樹,千畝蔬菜,歷史掌故,人文景觀,吃住游購,別有風味。
開放的大川,旅遊產業龍頭舞動,種植、養殖、林特三產配套,基礎快速改善,向著和諧社會生態之路闊步前進,張開懷抱迎接八方來客。

基礎設施

大川鎮大川鎮

大川500千伏變電站是國家電網重點工程,市政府2007年十件實事之一,茅箭區重點建設項目。工程占地74.5畝,總投資2.5億元。500千伏變電站的建設,對於開發利用十堰市小水電資源,增加財政收入具有重要意義。每年可為市財政增加2億多元收入。
500千伏變電站自2007年4月底開始動遷建設,6月中旬開始“三通一平”,9月底進行站內建設,土建工程即將完工,電氣安置工程已經啟動,2008年10月即可投入運行。民眾安置小區從2007年7月底開始“三通一平”,10月中旬組織安置農戶進行了宅基地分配,2008年3月下旬農戶開始陸續建房,27戶安置建房戶已有20戶開始建房,其中主體工程已完工8戶,其它待建戶年內可完成房屋建設。
一、精心組織,加強領導
2007年,大川鎮在區500千伏輸電工程協調指揮部的領導下,牢固樹立“服務項目建設就是中心工作”的意識,克服變電站“三邊”工程(邊施工、邊設計、邊辦手續)的實際,舉大川鎮之力全力服務項目建設。一是成立了大川鎮500千伏變電站建設協調服務指揮部,指揮長由書記、鎮長掛帥,副指揮長由一名副鎮長擔任,鎮村抽調6名幹部全程服務,重心前移,將辦公室設在距施工場地不足20米的地方,促進變電站的各項建設及時推進。二是認真做好民眾的宣傳動員。鎮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工作,抽調精兵強將,對500千伏變電站站址村民的分布及結構進行了認真調查摸底,積極開展對村民重點工程的宣傳教育,深入農戶耐心地做個別民眾的思想工作,由於措施得力,前期工作進展順利。2007年4月18日,指揮召開拆遷民眾動員大會,進一步向村民宣傳了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的意義,介紹了工作程式和工作進展情況,並對村民普遍關心的拆遷問題給予初步解答。
二、抓好實物調查清算,確保公正有序
在做好民眾動員的基礎上,鎮政府抽調精幹人員與區有關部門人員組成房屋調查組、土地調查組林業調查組、基礎設施調查組和綜合協調組深入涉遷農戶,本著“公開、公正、公平”和“一個標準、一視同仁”的原則,認真做好實物的核查,實行“現場察看測算、實物攝像存檔、各方簽字確認”的操作程式,使實物調查工作公正有據。在實物調查完成後,組成清算專班到各涉遷農戶進行實物補償清算,與農戶簽訂協定,並及時以存摺的方式將補償資金足額發放到農戶手中。
三、狠抓拆遷,全面推進工程建設
一是抓好房屋的拆遷。組織拆遷農戶積極尋找臨時安置處所、搬運物品,安排專人負責拆遷現場安全監管,督促農戶及拆除房屋。區老齡辦原主任張吉生同志帶頭拆除自家房屋,為做好拆遷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抓好地面附著物的清除。安排村委會組織專班對紅線內的樹木進行了集中砍伐,對嘉慶石橋、石牌坊等文物進行了遷移,紅線內的墳墓由村委會與農戶簽訂協定,集中統一動遷,節省了時間,確保了工程進度。三是及時關注拆遷民眾的生產、生活。對沒有聯繫到臨時租賃房屋的農戶,鎮政府幫助農戶租賃其他農戶和單位房屋,使其居有住所。春節前籌措6000多元對拆遷戶組織了慰問。
四、狠抓安置小區建設,做好民眾安置工作
鎮政府結合新農村建設,將安置小區選定在距500千伏變電站100米處的朝陽地段,占地15畝,區指揮部投資88萬元,作為安置小區土地補償和小區“三通一平”建設費用,拓業村鎮建築公司以招標的方式競標,進行“三通一平”施工,聘請聯興監理公司對工程進行監理,確保工程基礎質量。與此同時鎮政府組織拆遷安置民眾和相關村委會幹部到陝西平利縣長安鎮參觀考察新農村建設,將安置小區房屋確定為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築,得到了村民的認可。2008年3月下旬,農戶開始進行房屋建設,鎮政府從鎮村抽調三名幹部全程服務安置小區農戶建房,嚴把房屋基礎、外觀、質量和安全,使安置小區建設推進較快。
五、做好矛盾調處,營造良好的拆遷安置環境
一是做好農戶之間矛盾的調解。如房縣人李某於2005年底購買了大川村一組村民王某的三間土木結構房屋,因房屋尚未過戶,王某要求與李某平分房屋拆遷所得,李某不答應,兩家因此發生糾紛。為了確保順利拆遷,鎮政府組織兩家多次協商,最終達成協定。
二是做好施工單位與農戶矛盾的調解。如大川村幾戶村民因拉土方的問題與施工單位發生糾紛,鎮政府主動介入,協調施工單位與車主協商,最後達成一致,確保了“三通一平”工程的順利進行。
三是積極做好上訪人員的工作。做到有訪必接、有訪必結。共接訪20餘次,調解糾紛10餘次,儘量把問題解決在現場、村內、鎮內。

鄉鎮建設

大川鎮大川鎮
作為自古以來通房縣、竹山、竹溪和神農架必經之地的大川,是離十堰中心城區最近的鄉鎮,是十堰南北之交的門戶和咽喉,是十堰南北信息、物資和人流的關隘。這是一塊被歷史忘卻而又被現實所喚醒的熱土。大川鎮黨委、政府立足區委、政府提出的百億工業園、百億商貿圈和百萬遊客生態旅遊區的三大功能區之要求,在大局下謀劃、在全局下行動,聚氣凝神,不斷在有限的空間和條件下挖掘開發大川鄉村旅遊的無限魅力,著力打造全市的休閒旅遊龍頭鄉鎮和全省鄉村旅遊示範鄉鎮,取得了顯著成效。2008年年初,大川鎮榮獲全市農村工作十大先進鄉鎮稱號;4月大川鎮又榮獲由市委宣傳部、市旅遊局、市廣播局組織開展的全市“魅力鄉村”旅遊風情大展之“旅遊明星鄉鎮”的稱號,殊榮來之不易,且看大川鎮休閒旅遊的鄉村魅力。
一、農家樂休閒旅遊成為接待遊客的主場所
加上二堰百二河的農家樂,從十房路口至五條嶺西南坡的農家樂大大小小有五六十家,每年接待遊客人次最低在八十萬人。但大川鎮更注重把農家樂培育在農戶,培育在田邊、地頭、果園邊,有鳴狗叫豬哼,有黑瓦、白牆、花果飄香的整潔和雅致,切實體現鄉村田園原始自然風貌,同時,不斷拓展農家樂的飲食、娛樂、文化品位和檔次,讓遊客回歸到陶淵明的歸去來兮的田園情結中去。讓遊客在品位山水田園自然風光中樂,在欣賞農耕文化中樂,在遊山玩水文體健身體驗中樂,讓農村勞動力原地效益最大化,農民迅速增收。當長假變成短假,當現代人的生活時間2/3被休閒所占據,大川農家樂的休閒熱潮將長盛不衰,農家樂的豐富內涵也將被逐步挖掘和提升。
二、大川農耕文化認養園再拓蹊徑招攬市民
大川菜地位於大川部隊軍民連心橋旁,60畝的認養園著實有些嫌小了,但它的意義卻意味深長。農戶一分地一年便可得450元,一畝便可實現4500的價值,同樣的耕種坐地翻本,嘴都咧開了。市民尋根問土,中老年者親近土地、感恩母親,有回老家把鋤的感念;青少年者接受傳統教育、維繫農耕血脈,有農業實踐的衝動。吃農家飯、住農家屋、乾農家活、感農家恩成為旅遊消費時尚。鎮、村傾心傾力,不斷爭取資金和項目實施農具展覽館建設、整治河道、搭建拱棚、落實特色瓜果,推廣名優品種,進一步招引領種菜地之榮譽村民,一個集農業實踐、科技教育、觀光休閒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園區正欣欣向榮、呼之欲出。領種負責人菜園郭隊長電話13593776077,請趕快報名。
大川鎮大川鎮

三、浪溪高山無公害蔬菜基地激情體驗
浪溪村為中心的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的近千畝高山蔬菜歷時二十有年。從一季園到常年園,始終在反反覆覆中頑強生長和壯大,品種已從過去的苞菜土豆,調整到現在的白玉春蘿蔔、延秋西紅柿、高山冷豆、反季節萵筍香菜等十餘個精細品種,這些品種已經獲得了國家農業部無公害認證。菜價在不斷攀升,加之浪溪蔬菜專業合作社在調種、行銷等方面推波助瀾,鎮、村整河治地、興修作業道、亮化房屋、清潔農田,一個小而精的高山蔬菜園區業已形成。翻山越嶺,吃城區最高海拔的高山蔬菜,品高山田園風光,不亦樂乎。
四、千年古樹群、古鹽道、過風樓因古老而吸引眼球
在五條嶺頂部向西大木鎮方向短短的十二公里的村級公路旁,隔三岔五集中了山柳銀杏櫟樹黃楝、母豬衫等十餘個品種的珍稀千年古樹十餘棵,最大的胸徑四、五人合抱,最長樹齡近二千年,在十堰地區實為罕見,圍繞這些古樹和這條古道,民間有樊梨花小解、李自成兵敗等一系列傳說。卡子村過風樓處,旁臨絕壁深澗,下有入川古鹽道七十多級,中有皇圖華固的欽令勒石,上有民國二年重修的過風樓,依澗而居,地勢險要,當年旁有客棧,是南來北往客商栓馬飲住休息之地,繁華一時。如今浪溪河千年古樹群一線按照2A級景區要求,設立遊客服務中心,修設停車場,整設步游道,修葺過風樓、娘娘廟、刻石豎碑立標,已顯示出一個相對完整的2A級景區的風貌,加之村書記劉觀春的觀春農家樂的吃住玩安排的十分熨貼,成為自駕游、遠山游、探險游的良好去處,成為大川一個新辟旅遊目的地。

指導思想

大川鎮大川鎮

一、加強領導,確保高質量完成武術節各項工作
加強領導,細化目標。第三屆世界傳統武術節是十堰有史以來首次承辦的國際性盛會。為了向世界展示十堰魅力,向全國傳遞大川熱情,大川鎮黨委、政府明確分工,細化責任,強化領導,成立以黨委書記、鎮長張俊江為組長,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團主席毛長岳、黨委副書記、副鎮長李波同志、黨委委員、副鎮長賀國頂同志、黨委委員黨政辦主任劉敕、黨委委員派出所所長張星河、副鎮長程銳為副組長,鎮相關幹部和村書記、主任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根據工作任務、要求和責任,制定細化各項工作方案。並對每項工作排出任務表、時間表、責任表,做到明確分工有人管、細化目標有人抓,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確保武術節各項工作不出紕漏且高質量推進到位。
二、最佳化環境,打造十堰旅遊明星鄉鎮新形象
茅箭形象,從我做起。為向中外朋友展示大川古樸、自然、優美的形象,按照會議要求,大川鎮黨委、政府切實加強領導,突出重點,帶動全盤,多管齊下推進各項工作。一是亮化生活環境。鎮黨委、政府為充分發揮“三包員”和“路長”的監管作用,以“一建三改”為契機,成立專班,組織專人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查處,使各村各戶“門前三包”工作落實到位。二是美化集鎮環境。對集鎮周圍集中清理整治,對各村亂堆、亂搭、亂建現象進行清理整頓。並安排專人負責巡迴檢查,嚴禁亂貼亂畫、亂堆亂放等現象發生,確保集鎮美化、亮化和綠化。三是最佳化服務環境。向農家樂發放環境整建要點,並按照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否則責令停業整頓。
三、全民參與,樹立人人都是東道主新觀念
動態宣傳,展示形象。為迎接第三屆世界傳統武術節,大川鎮多措並舉營造迎慶氛圍,從而展示和諧新大川的良好形象。一是在鎮機關開展文明禮儀活動,並組織人員對本地村民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勸導不文明行為,倡導文明健康風氣。二是通過大川鎮政府網站和各村小廣播播放武術節宣傳片,廣泛宣傳武術節的重大意義及相關活動內容,並組織人員對村民進行街頭諮詢,使武術節意義、目標、任務和要求家喻戶曉。三是利用鎮政府網站、簡報向新聞媒體投稿等方式,及時、全面、深入地宣傳報導活動開展情況,放大活動效益,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四是武術節開幕式前一周,在大川公路沿線懸掛慶祝橫幅。各農家樂張燈結彩,更新燈籠,並以彩旗和對聯迎接武術節。
四、組織專班,保證安全維穩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
確保全全,爭創一流。大川鎮從四方面著手,切實抓好武術節期間安保、信訪和維穩工作,保證武術節的順利進行。一是成立治安巡邏隊,24小時巡邏檢查,若有可疑對象及時向當地首長報告。並在轄區各單位安裝監控器,實施全天候監控。二是加大對鄉村道路、農用車載客、食品安全以及流動人口的檢查和管理,切實清除不安全隱患,排除治安不穩定因素。三是進一步強化領導接訪機制,著力化解社會矛盾,妥善處理信訪案件,堅決把矛盾化解在村、鎮,防止越級上訪和圍堵事件發生。四是圍繞防火、防汛、防地質災害、防交通事故的“四防”要求,全面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按責任劃分督促隱患整改落實到位。

新農建設

大川鎮大川鎮
大川鎮位於十堰城區南郊,距市中心12公里,二級公路十房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百二河逶迤而行,是城區重要小源地,平均海拔660米,平均氣溫16℃,森林覆蓋率90%,古樹參天、山青水秀、農家居舍,田園桑陌,是城區居民休閒旅遊的理想場所,鎮黨委、政府按照生態旅遊區建設的總體目標,充分發揮地處城郊的區位優勢、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採取多種措施大力發展以“農家樂”為主的城郊休閒旅遊產業,以旅遊業統攬農業農村工作全局,以游帶農、以游促農,為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就業壓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改善農村面貌發揮了積極作用。有力地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
一、發展城郊休閒遊,充分發揮農村的區位、資源和產業優勢
在以農家樂為主的旅遊業建設發展中,始終以環境保護為前提,以體現農家特色為核心,以展示農村風貌為載體,以培植農業產業、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面貌為目的,立足一個“農”字,充分發揮距市中心近的區位優勢、良好生態環境優勢和配套旅遊業的產業優勢,將大川鎮的旅遊業定位為城郊休閒遊、高山蔬菜觀光游和千年古樹群生態游三個主打品牌。為發展壯大旅遊產業,對農家樂實行先發展、後規範、上規模、上檔次,並建立幫扶責任制,幫助指導發展農家樂的業主和農戶建設和營造環境、提高服務質量和接待水平,創造經營特色、加大促銷力度。為支持休閒旅遊產業進一步發展,還將招待客餐放在農家樂,先後協調工商部門為農家樂戶按成本統一辦理了工商營業執照,減免了工商管理費;協調稅務部門為農家樂戶統一代購代辦稅務發票,並從鎮幹部中專門抽出一人負責代購代辦工作;協調環保部門指導排污和垃圾處理,幫助減免環境影響評估費用,協調信用社為農戶提供小額貸款;協調電力部門進行電網改造,改善用電壓力,指導安全用電;協調公安、消防對農家樂防火、防盜進行培訓;在農家樂建設過程中,優先規劃設計,鎮直各部門的服務實行零收費,還採取每年辦節促銷的方式,進一步打造大川休閒旅遊品牌。2005年大川鎮農家樂共發展到22家,其中外來業主8家,農戶自辦14家,全年共實現旅遊綜合收860多萬元,接待遊客58萬多人,實現利稅74萬元。農民人均增收達100多元。
二、發展城郊休閒遊,帶動農村產業結構全面調整和提升
大川鎮大川鎮

在農村產業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始終以城郊休閒旅遊業為龍頭,帶動其他產業的調整和提升,切實把旅遊業作為農業來建設,把農業作為旅遊業來培植,大力發展蔬菜、林果和畜禽養殖業。一是大力發展高山無公害蔬菜,按照連片開發適度集中的原則,調優蔬菜種植結構、提升科技含量,發展反季節蔬菜,大川鎮共調整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1200多畝,占大川鎮耕地面積1600畝的75%,年可提供鮮菜3200噸,保證了農家樂戶的蔬菜供應。二是大力發展畜禽養殖業,在繼續抓好傳統養殖和畜禽疫病防疫的基礎上,鞏固發展土雜雞養殖,採取以獎代投的方式,鼓勵大戶養殖。大川鎮養殖土雜雞4.5萬隻、牲豬2500頭、山羊1500隻。三是大力發展林果產業,搞好農戶庭院經濟及環境綠化,先後培植獼猴桃基地畝,布朗李基地畝,大棗基地畝,茶葉基地畝,板栗基地畝,現在大川鎮的產業結構布局中已形成以旅遊業為龍頭,帶動蔬菜、畜禽養殖、林特產業齊頭並進的良好態勢。
三、發展城郊休閒遊,實現農村要剩餘勞力原地效益最大化
在突出發展城郊休閒旅遊過程中,始終把農戶作為業主來培植,把農民的作為業主來看待,充分發揮農家樂強大的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就地從業、就地轉移的優勢,發揮產業聚集效益,不僅使發展農家樂的農戶實行了重新就業,也使農村其他剩餘勞動力重新找到了就業門路。大川鎮農家樂共吸納從業人員220多人,其中農村剩餘勞力轉移就業204人,每人年均收入7000多元,發展旅遊業同時也為貧困家庭的學生解決了部分生活困難問題,如大川學校的一些貧困家庭的學生利用節假日、周末到農家樂進行社會實踐、打短工,不僅豐富了社會知識、也通過打工收入解決了生活費的問題,僅此一項,每年可為家庭節省開支2000元。
四、發展城郊休閒遊,實現鄉村環境面貌根本性改變
始終把新農村作為旅遊區來建設,切實做到基礎設施建設與旅遊產業配套。一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積極推進通村達組到戶道路建設,實施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建設,推進以“一建帶三改”為主要內容的生態家園建設,帶動農戶改廚、改欄、改廁,硬化場地、地坪粉刷牆壁,美化、靚化、淨化人居環境。二是加大環境衛生整建力度。突出抓好農戶室內外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建立定時清掃保潔制度,垃圾實行定時清運,污水實行多級沉澱處理,抓好食品衛生管理,督促農家樂戶添置消毒櫃和生熟食品分裝專櫃及防蠅、防蚊設施。三是加大綠化、美化、亮化工作力度。支持農戶發展庭院經濟,栽植果樹、花草、瓜果,培育花木盆景;組織農戶和農家樂業主發展葡萄架、特色瓜果架,解決了停車遮蔭和環境美化問題。四是按照生態旅遊區的要求,對業主進行的房屋外觀改造、新建、改擴建問題以及業主設定廣告等,要求與大川山水景觀、農家特色相結合,嚴格審批,杜絕了亂搭亂建和亂設廣告問題。五是從生態保護角度,對農戶燒柴實行限量採伐,對原有柴火灶進行節柴改造,發展節柴灶,桔桿氣化爐、煤灶柴油料液化氣灶等,建設沼氣等替代能源,保護生態植被,實現鄉村面貌大改觀;推進了新農村建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