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曲東村

大北曲東村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總面積1.5平方公里,人口1540人。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大北曲東村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城陽街道東半部,東鄰青銀高速公路,西接大北曲前村,南連後桃林村,北靠大北曲後村。村東為山陵地,村西北土地平坦,全村土地1326畝,總面積1.5平方公里。
據紀氏祖譜載:明洪武年間,紀氏攜妻率子千里迢迢由雲南徒涉山東平度磨山。明永樂年間,幼子由磨山來到即墨南鄉,佃于田村李家。因為人厚道、勤勞樸實、能幹,深得主人喜歡,便將掌上明珠許配其為妻,並以田村西南的50畝桑杭作為陪嫁地,幫其在桑杭之西、流亭至即墨城大道旁安家。因北側有一源於玉皇嶺前的水渠曰“北渠”,就定村名北渠,後演化為大北曲村。故有“先有田村李,後有北曲紀”之說。明清時期,大北曲村屬即墨縣裡仁鄉北曲社。建國前已分為兩個村,此村位東,定村名大北曲東村,屬即墨縣第五區溫良鄉。合作化時,與大北曲西村合建新中國農業社,公社化後轉為大北曲大隊,1961年劃分5個生產大隊,1984年建為5個村,大北曲東村是由大北曲三大隊建置而成。1984年以來,先後屬嶗山縣城陽鎮,城陽區城陽鎮。現屬城陽區城陽街道辦事處
大北曲東村流傳著一首民間詩詞為:“北曲東村雙巨楊,紀氏之祠東香堂;兩銀參天十三柏,墨林題詞‘繹思堂’;南里廟宇香火燒,抗倭煙臺已蒼涼;莫忘世祖石崖墓,曾舞石磨斗呂王;如今紀呂成一家,和睦共處萬年長”。
東香堂,是紀氏家族最大的宗祠,原在現村委辦公地方,一院一堂兩道門。大門外設有2.5米多高的旗桿台2對,旗桿上設有斗子風,風吹斗子嘩啦響,氣派非凡;大門和內門上方均掛有名人題字的牌匾,金光生輝;大堂內先祖靈位供奉有序,上方有紀氏後人墨林題寫的“繹思堂”3個鏗鏘有力的大字;院子內2棵兩人合抱不住的銀杏分列左右,13棵古柏分立兩旁;宗祠前面有兩棵樹齡300年以上的巨楊,枝葉繁茂,高在25米以上,遮地面積1000平方米,象徵著紀氏家庭家業興旺,後繼有人;兩巨楊間建有旨門,意圖、用場不詳。
紀墨林,紀姓都稱其為墨林爺,以擅長書畫,特別是畫竹子聞名鄉里,也兼文筆專長。與流亭窪里的胡峰陽、蔣道士交情深厚,經常結伴遊覽本地的名山大川,嶗山的山巒、廟宇、宮、庵到處都留有他們的足跡,他們三人用的拐杖留在了惜福鎮的百福庵中。相傳,他女兒家建了一個大照壁,幾次讓他在照壁上畫幅竹子,總是不允。經女兒再三請求,這天他來女兒家吃喝玩到天將傍晚,便叫人備來墨水和大苕帚,只見他手拿苕帚蘸了些墨水就在照壁上漫不經心地畫了起來,不一會畫完就走了。他女兒見嶄新的大照壁被畫塗的不像樣子,即命人刮掉,因天黑沒有刮淨,夜晚見照壁閃閃發光,方知是黑點生輝,懊悔不已。次日女兒懇請他再畫,被他婉言拒絕,並說:“算了吧,你就這點福,再畫就沒有先前的成色了”。
紀氏家族有習武強身之傳,有些男子武藝高強,力大無比。清末,為抗擊土匪、保衛家鄉,八世祖曾手托石磨與土匪拼殺,殺得眾匪狼狽逃竄,可惜遭人暗算,其戰馬也因失去主人而碰石而死。紀氏後人紀竹潭,也曾領導村民把全村築起土圍子,四面設定簡易土炮台,發動村民出資添置土槍、土炮,與來搶掠的土匪進行戰鬥,屢屢獲勝。建國之初,大北曲東村有29名熱血兒女踴躍報名參軍入伍,入朝抗擊美軍侵朝,保家衛國。
大北曲東村村民世代以農業為業,靠耕種糧菜維持生計,因缺水少肥,糧菜產量低,村民生活困苦。建國後,在合作化時期,村集體就開辦了洪爐、窯廠、縫紉、鞋業、馬車運輸等工、副業生產,增加了村民收入,擺脫了貧窮、落後,生活步入溫飽。農閒時節和節日,由村青年組織,組織喜愛彈、跳、唱、拉的青年男女,成立村莊業餘劇團,排練節目和劇目,在春節前後於本村或鄰村演出,活躍了農民的業餘生活。建國後排演的劇目主要有《小女婿》、《二蘭記》、《李工嫂改嫁》等,也組織過鑼鼓隊、秧歌隊參加區,鄉組織的遊行串村活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村土地經營推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村民發展多種經營的積極性,村辦集體企業也呈現旺盛發展勢頭。19 年村莊建立的磨光廠,與青島腳踏車工業公司聯營進行車圈磨光,幾經發展,成立為以腳踏車安裝、電動車安裝為主的青島海鷹車業有限公司,擁有固定資產800萬元,年產值2000萬元,所生產的“海牛”牌腳踏車和“海德曼”牌電動車暢銷全國各地,成為村莊經濟發展的支柱企業。19 年後,大北曲東村又建立了電梯裝修、土石方工程施工、紡織機械等十幾家企業,其中紡織機械廠生產的ZST紫外線照射膠輥機獲國家專利,1994年獲國家發明銀牌獎,1995年獲國家優秀科研成果金杯獎;生產的QCFD—1型往復式自動噴射錠子清洗機獲國家優秀專利新產品科技進步獎。
隨著城陽區正陽路的東擴,北曲、田村地帶成為發展經濟的一片熱土。1999年,大北曲東村引進第一家外資企業—青島飛熊玩具有限公司,2000年建立占地80畝的工業園區,大力進行招商引資工作。2002年,已先後引進外資企業16家,契約利用外資1200萬美元。全村擁有內外資企業36家,集體固定資產1000萬元,經濟純收入600萬元,人均純收入5186元。
在物質生活逐步奔小康的同時,大北曲東村於1985年便建立了黨團員活動室,1995年建立了村級圖書室和閱覽室,199 年,投資20萬元建立了文化教育中心,並成立了老年人體育活動小組和舞蹈隊,為村民開展文化活動提供了場所,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營造了大北曲東村健康向上、關心集體、助人為樂、尊老愛幼的文化氛圍和社會新風尚。
1996年,大北曲東村投資60萬元對全村街道進行了硬化改造,鋪設了瀝青,並進行了綠化、美化。從1999年開始,國小學生由村里統一交納學雜費,對考入大學的學生實行獎勵,資金1000元或更多。村民每年兩次由村里發放麵粉、大米、花生油和時令蔬菜,確保了日常的基本生活。2000年,村莊著手高層居民樓建設,至2002年,已建6棟,面積2.5萬平方米,已有100戶村民入住,入住率30%。
2002年,全村498戶,總人口1540人。主要姓名為紀、范、劉、曹、藍、李、王,其中紀姓人口最多,有450戶,1300口人。
而今,大北曲東村正以舊村改造、推進農村城市化的嶄新面貌向著小康社會邁進。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14畝(其中:水田139畝,旱地75畝),人均耕地2.85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735畝,荒山荒地1824畝,其他面積16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全村有12戶通自來水,有1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擁有電視機農戶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4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8戶,分別占總數的67%和67%。
該村到鄉鎮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1.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1.8公里,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39畝,有效灌溉率為65%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戶居住於磚木結構住房,還有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2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05萬元,占總收入的54%;畜牧業收入1.45萬元,占總收入的1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5頭,牛5頭);林業收入2.02萬元,占總收入的18%;第二、三產業收入0.78萬元,占總收入的7%;工資性收入0.22萬元,占總收入的2%。農民人均純收入82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2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人(占勞動力的8%),在省內務工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縣內。該村目前正在發站橡膠、蠶桑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2戶,全村共鄉村人口75人,其中男性42人,女性33人。其中農業人口75人,勞動力26人。該村以哈尼族為主,其中哈尼族75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73人,參合率98%。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距離鄉衛生院21.8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小佛房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新城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8公里,距離中學21.8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人,其中小學生5人,中學生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1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沒有收入,農村財務管理實行村財鄉管制度,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已成立民主理財小組.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農業基礎設施落後,農田水利滯後。科技含量低,農民生產方式粗放,難以形成產業化,規模化。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抓住糯扎渡移民搬遷為鍥機,發展沿湖經濟,大力發展養殖業、橡膠產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