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閔氏宗祠

大冶閔氏宗祠,位於湖北大冶市靈鄉鎮大畈村神山鐵礦旁,於公元2004年春閔氏內部集資六十餘萬元修建,同年冬月竣工,規模宏偉壯觀,總面積:六百五十二點五平方米。加之配套工程、廚房、廁所共一百一十平方。

基本介紹

位於湖北大冶市靈鄉鎮大畈村神山鐵礦旁,於公元2004年春閔氏內部集資六十餘萬元修建,同年冬月竣工,規模宏偉壯觀,總面積:六百五十二點五平方米。加之配套工程、廚房、廁所共一百一十平方。總面積七百七十二平方,總造價六十餘萬,祠門樓高十四米。兩層琉璃彩瓦澆蓋,朔鋼窗門,畫龍點珠,五彩色艷。

大冶靈鄉閔氏宗祠大冶靈鄉閔氏宗祠
上掛:“德孝流芳”匾額。下地面四柱頂立,雙獅抱柱,雄偉高大,祠門花崗岩石,上刻“閔氏宗祠”四大金字,兩護墩左右傍立。格顯豪門壯觀,進門一棟,兩側帖有黑色大理石碑。左刻宗祠序言,右刻宗祠贊言。上層戲台大廳,供演戲,族會演講之用。二棟觀光廳,供看戲,活動場所。三棟迎客大廳,或筵賓廳,兩壁牆帖黑色大理石,刻有各莊紅丁費名單,和各莊仁人志士、姑娘捐資贊助名單。四棟寶殿神台,中立欄桿隔牆。上樑懸掛:“集賢寶殿”金匾。兩柱掛有木雕對聯:“集賢祥光照乾坤九洲同清泰;寶殿瑞輝映宇宙四海共昇平”。神台古風宜韻,雕龍畫鳳,祖適神宜,騫祖、涇公,威聖靈殿,皇皇顯應,赫赫威靈,神台兩柱對聯:三柱清香生彩鳳,一盞明燈引玉麟,太祖長年香火,真乃是:尊宗不熄子夜火,敬祖長明午日燈。嗣孫敬祖之盛觀也。宗祠之建成是閔氏德孝堂嗣孫的偉大豐功創績,還願了數百年列祖遺囑,笑納了嗣孫榮華富貴。——《閔氏宗族德孝堂六修宗譜記要》
德譽人環頌,孝友慕子騫。據我歷史宗譜記載,自萬二公由江西南昌麻丘茅坊,徙居武昌靈四仁里清水潭神山港北定居立莊(現名湖北省大冶市靈鄉鎮大畈村閔家大屋)以來,至今已有二十九代人,長達六百餘年歷史。
閔氏宗祠內景閔氏宗祠內景
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我中華民族長期遭受帝國列強的鐵蹄踐踏,國內軍閥混戰而戰火紛飛,不但間斷數百年與祖籍江西茅坊失去聯繫,而且外出逃生者也與我家中失去音信。直至九十年代我德孝堂子孫為弘揚我閔氏家族“德孝”之傳統,使子騫公“德孝”精神發揚光大,於1998年派員前往江西尋根問祖,於1999年在祖籍江西精修“子騫公”“涇公”二尊太祖塑像,於當年將二尊太祖恭迎至閔家大屋祖堂,供我子孫供奉。又於2004年集資幾十萬元人民幣建造了“閔氏宗祠”,完成了歷代祖先未競遺願,創造了我閔氏德孝堂的歷史業績(迎太祖,建宗祠無私奉獻者名目在宗祠有永久性豐碑)。
此後,在我祖籍江西方面提議下,於2006年間,由我大冶、浠水、安徽等各堂派員參加,共同協商制訂出了同宗不同堂而同派歌的新五十派歌,為我閔氏家族後代子孫進一步研究閔氏歷史創造了基礎平台,我“德孝堂”原擬訂的派歌用至“開”字輩終止,起用新的五十派歌,其它各堂也根據歷代源流決定了起止派歌。用度此,二00八年春,我各莊首人提議,除上述成熟之基礎外,我堂上屆續修宗譜距今已有二十年,時年乘我中華舉辦奧運大吉之年,續修“德孝堂”宗譜時機完全成熟,勢在必行。現已修有《閔氏大成宗譜》一部存於宗祠內。——《六修宗譜紀實》

閔氏世派

族之有派所以別昭穆、明尊卑,毋使遠近有殊,班次無序也。我祖孟武公,

閔氏始祖子騫公像閔氏始祖子騫公像
始卜居於壽昌之靈溪鄉,厥後人丁蕃衍,由武昌而分遷外省府州縣者,雖祖宗相傳昭穆未嘗混亂,而子孫相遇尊卑未免難明,爰述前定三十世至“開”字派止,復擬後來五十代派歌,老五十代派作廢,俾後世子孫依派取名,庶遠近無殊,班次有序雲。
前三十代派:
慶萬受必崇 孟繼思伯子
宗文公學第 師啟之育立
世代鴻運遠 昌隆駿業開
後五十代派:
光全洙智體 孝友承明通
磊節標炎漢 清操揚惠鍾
淳龐綿厚澤 敦樸裕家雄
閔氏祖涇公像閔氏祖涇公像

蔚起紹衍煥 祥征奕葉豐
還堯膺帝眷 盛載景高松
老五十代派:
雲礽繩祖武 福履自皆來
厚澤綿汶上 才名著洛中
詒謀誠美善 恢緒貴謙恭
盛德根基穩 茂仁益壽康
光前迪新衍 裕後發禎祥

宗譜序文

六修宗譜序:

閔氏始遷祖萬二公像閔氏始遷祖萬二公像
譜之續修,慨為族之史記以二十至三十載為例。杳無生息纂亂,昭穆娶嫁混淆,此乃族氏續修宗譜必行之急也:故敬宗收族,睦族相親是德孝孺子自身本職焉,所謂國有史存檔局,族有譜存宗祠,國史銘刻國家興、敗、存亡、僚臣、忠奸、廉腐之分,族譜銘記九族人倫嫁娶,昭穆、生息、徙居、墓葬、屋宅、山場、公契、守約、之清也,前輩創修宗譜遺傳於先例,後輩續修宗譜清晰於後人,是應屆嗣孫之責也,現有宗祠理事會及近遠莊首人倡導提議,族氏續修宗譜,僅於二零零八年,歲次戊子仲春月正式成立德孝堂譜局若干等員,邀聚族氏仁人志士,不計得失無私奉獻,儒學者獻才,厚資者捐款、贊助,辦理者不涉千里艱辛跋山涉水,廢寢忘餐,日夜兼程,搜羅世系,迄今與祖籍老家、江西、南昌、茅坊早年取得聯繫,恭迎太祖,同修五十派歌,儼於湖北浠水,仙桃沔城等地,達成同宗不同堂共享用新五十派歌的原則,各堂續修宗譜,比於德孝堂下世系原河南商城、安徽金寨、白帽、陝西、鄖陽竹山、官渡河、房縣、谷城、英山、通城,陽新及邊遠地區一一考證搜羅,加之鹹寧、江夏、武昌、鄂州、大冶等內莊合為一體。男丁數萬餘眾,真乃是枝繁葉茂,瓜瓞綿延之盛乎。為人子者不無父母,為天地者不無日月,此乃天經地義之說也。尊宗敬祖,探本溯源,此乃閔氏裔孫之孝純標本矣。今屆續修宗譜,遵照前輩遺囑,集修大成、合宗同派,是閔氏宗族必行之需乎。此次續修,突破前人先例:為族氏子媳,登名記姓,是何地人,現居轄區、鄉鎮村灣、生父姓名、長女或次女、族氏大姑、姓名、出生年月日時、適某地:現居轄區、鄉鎮村灣、婆父姓名、適配几子、女婿姓名、或長次等。了如清晰查詢譜牒,吊脈圖刻寫頁面,譜首刊載目錄,謹望下屆續修者進一步完善。幸也:僅於一九九八年夏四月吉日從江西恭迎太祖,案座湖北大冶,靈鄉閔家大屋祖莊,又於二零零四年春創建宗祠,同年冬月竣工,使閔氏宗族始祖子騫公、涇公、安位於集賢寶殿,祭祀香火,真乃是:“三柱清香生彩鳳,一盞明燈引玉麟。”嗣裔尊宗敬祖的盛況,此次續修宗譜適天時合地利,真可謂:千祥雲集,百廢俱興,一派欣欣向榮氣象,實乃是物華天寶日、人傑地靈時的大好前景,這也標誌著我閔氏門中人文蔚起,丁財兩旺的族氏裔孫乎。今續修宗譜,承蒙內地外地各莊首人不畏煩勞艱辛,積極配合譜局搜羅世系籌集經費,稿文校兌等等煩瑣雜事,不期數月大成宗譜告竣,此乃族氏之幸也,今乃草序,言語淡淺,不堪一笑,謹爾刊登。
廿五世孫遠興頓首拜撰
六修宗譜譜局刊
二零零八年戊子 仲冬月 吉日刊

奉天誥命

《奉天誥命》——《閔氏宗譜》卷首一
其一:
奉天承運
皇帝制曰:貽厥孫謀,忠盡識世傳之澤;繩其祖武,恩榮昭上逮之休。忠厚之道攸存,激勸之典斯在。兩閔才受事精勤,效能慎密,爾祖達之,貽謀善後,以啟乃孫,傳之再世,効績王家,褒龍之恩,宜及大父,茲以覃恩,贈爾為文林郎於戲,再世克隆,彌征德澤,之遠崇階,特晉用昭,寵賜之恩,百代垂休,凡原如在
制曰:孝子之念王母情,無異於慈幃興之獎,勞臣恩並,隆於祖烈,爰沛貤封之命,用慰報本之懷,閔才祖母王氏,兩有遺恩,傳於再世,乃孫襲慶,勤勞國家,嘉爾淑儀,宜加褒寵,茲以覃恩,捐爾為太宜人於崇戲,功遠賁沛介賜於大母,誥命頻頒,保昌隆於百冀,永承家慶,以妥幽靈。
奉天承運
皇帝制曰:父有令德,子職務在顯揚;臣著賢勞,國典必先推賜。用申新命,以表前休。兩閔才勤謹廉明,無玷臣品,爾父大喬,持身有道,教子成名,嘉予懋績之臣,實爾克家之嗣,用褒義訓,爰賁恩榮,茲以覃恩,贈爾為文林郎於戲。率行式谷,澤流世德之光;教孝作忠,菜耀紫綸之色。永培祚胤,益庇昌隆。
制曰:國之最重者,惟是忠盡之臣;家所由興者,以有劬勞之母。特頒恩命,用慰子情,爾閔才之母胡氏,慈可育子,教可傳家,茲以覃恩,贈為宜人於戲。母德既著,渥典宜加,欽服寵賜,用光泉壤
奉天承運
皇帝制曰:國家思創業之隆,當崇報功之典;人臣著忠貞之績,宜施賜爵之恩。爾閔才由優選進士,初任武陵縣教諭,鏇握武寧縣篆,奉職多年,敬慎不敗,茲以覃恩,贈爾為奉政大夫,賜之誥命於戲。推恩申命,爰宏獎於忠貞;樹德懋勲,尚益勤於篤棐。祇服朕命,勉盡乃心。
制曰:作朕股肱良臣,矢夜夙之忱;厘爾士女內助,効匡之積。爾閔才之妻雷氏,相夫克諧宜家,著美爾夫,恪盡乃職,藉爾龜勉同心,內則既嫻,褒綸宜賜,茲以覃恩,封為宜人於戲。聆茲勤勞之佐,嘉爾貞順之賢,益修內德,以答殊恩。
制 誥
康熙六年 正月 十五日
之 寶
其二:
奉天承運
皇帝制曰:膺民社而報最稱賢,公恩加獎;篤靖共而貽謀積累,戩穀載揚。爾從九品職銜閔宗孟,乃廣西新寧州知州,署理柳州府知府閔之鵠之祖父,賜光有慶,樹德務滋,茲以爾孫忠慎篤勤貤贈爾為朝議大夫,賜之誥命於戲。茂典新猷,念祖揚聿修之志;幽光潛德,懋官隆繩武之庥。
制曰:冊府酬庸,聿著人臣之懋績;德門輯慶,式昭大母之芳徽。爾紀氏乃廣西新寧州知州署理柳州府知府閔之鵠之祖母,箴誡揚芳,珩璜表德,茲以爾孫忠慎篤勤,貤贈爾為太恭人於戲。昭壺范而播徽音,輝揚彤管,重母儀膺異數,封嘉紫泥。
制曰:求治在親民之吏,端重循良;教忠勵資敬之忱,聿隆褒獎。爾太學生閔驚萬,乃廣西新寧州知州署理柳州府知府閔之鵠之父,禔躬淳厚,垂訓端嚴,茲以爾子忠慎篤勤,贈爾為朝議大夫,賜之誥命於戲。遺經教子,克承清曰之風;玉冊書賢,用懋顯揚之志。曰朝廷重民社之司,功推循吏;臣子凜水淵之操,教本慈幃。爾胡氏乃廣西新寧州知州署理柳州府知府閔之鵠之母,柔嘉維則,淑慎可風,茲以爾子忠慎篤勤,贈爾為太恭人於戲。恩勤顧復,勉思撫子之勞;色煥絲綸,用獎代終之德。
制曰:循良重考績之隆,任膺簡畀;忠孝慎和丸之訓,德耀徽音。爾汪氏乃廣西新寧州知州署理柳州府知府閔之鵠之繼母,訓宣朝夕,慶集門閭,茲以爾子忠慎篤勤,封爾為太恭人於戲。綸音賜祉福之榮,春長荻畫;紫誥昭門庭之彩,恩慰萱慈。
制 誥
乾隆四十七年 正月 初一日
之 寶
小資料:閔之鵠(1745~1782),字雲峙,號靜庵,閔啟雄(太學生,字驚萬,號警齋,例贈奉亘大夫)次子,原任廣西新寧州知州署理柳州智府例封朝議大夫,湖北大冶靈鄉閔家塘灣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