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鷹科

夜鷹科

夜鷹科(學名Caprimulgidae)別名蚊母鳥,在動物分類學上是鳥綱夜鷹目中的一個科,是中等體型的夜行鳥類,長翼、短腿、短喙。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基本信息

簡介

夜鷹科夜鷹科

夜鷹科(Caprimulgidae)在動物分類學上是鳥綱中的夜鷹目中的一個科。全世界共80種,我國有7種,有時也包括美洲夜鷹亞科(Chordeilinae)的種類(參閱美洲夜鷹〔nighthawk〕條),甚至指整個夜鷹目〔Caprimulgiformes〕的種類(參閱夜鷹類〔caprimulgiform〕條)。真正的夜鷹除紐西蘭及大洋洲的一些島嶼外,幾乎分布在全世界的溫帶和熱帶區。有灰、褐或紅褐的保護色。食會飛的昆蟲,夜間在飛行中將其捕食。

形態特徵

夜鷹科夜鷹科

夜鷹科(Caprimulgusindicus)別名蚊母鳥,它白天常常蹲伏在樹木眾多的山坡地或樹枝上,當在樹上停棲時,身體貼伏在枝上,有如枯樹節,所以俗稱貼樹皮。

它的主要特徵是嘴短寬,有發達的嘴須,鼻孔是管形的。身體羽毛柔軟,發暗褐色,有細形橫斑,喉部有白斑。雄鳥尾上也有白斑,飛行時特別明顯。夜鷹腿短,口裂寬,口須長且多,擅長在空中捕食昆蟲。夜鷹廣布於全球,有18屬78種,我國2屬7種。夜鷹中最奇特的當屬非洲纓翅夜鷹,翅上有根極長的羽毛,大小几乎和兩翼相當,有四翅鳥的別稱。

生態習性

夜鷹科夜鷹科
夜鷹羽色和樹皮非常相似,具有很好的保護色,使人們極難發現。常在夜間活動,黃昏時很活躍,不停地在空中捕食蚊、虻、蛾等昆蟲。飛行時,兩翅緩慢地鼓動,也能長時間滑翔,在捕捉昆蟲時,能夠突然曲折地繞飛。遇到敵人時,可以無聲地迅速飛去。常在夜間鳴叫,發出連續的單音節叫聲,略似“塔、塔、塔、塔”。每年五至七月間繁殖,從不築巢,將卵產在地面、岩石上、茂密的針葉林、矮樹叢間,野草或灌木的下面。每次產卵兩個,卵呈白色,雜有灰褐和暗灰色斑,大小平均為30.7-22.7毫米。孵卵白天由雌鳥擔任。晨昏由雄鳥接替。由於它嗜食鱗翅目,鞘翅目等昆蟲,是著名的農林業益鳥。此鳥遍布我國東部,自東北至海南島,西抵甘肅、西藏等地。

種類

夜鷹科夜鷹科

半領夜鷹Lurocalissemitorquatus

棕腹夜鷹Lurocalisrufiventris

小白喉美洲夜鷹Chordeilespusillus

巴伊亞美洲夜鷹Chordeilesvielliardi

沙色美洲夜鷹Chordeilesrupestris

灰眉美洲夜鷹Chordeilesacutipennis

普通美洲夜鷹Chordeilesminor

夜鷹科夜鷹科

林夜鷹Caprimulgusaffinis

雀斑夜鷹Caprimulgustristigma

白喉夜鷹Caprimulgusconcretus

夜鷹科夜鷹科

薩氏夜鷹Caprimulguspulchellus

普氏夜鷹Caprimulgusprigoginei

領夜鷹Caprimulgusenarratus

貝氏夜鷹Caprimulgusbatesi

非洲長尾夜鷹Caprimulgusclimacurus

方尾夜鷹Caprimulgusfossii

夜鷹目鳥類

動物界 Animalia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鳥綱 Aves | 夜鷹目 Caprimulgiformes
夜鷹目(Caprimulgiformes),構造類似鴞形目,也主要是夜行性鳥類,多數在空中捕食昆蟲,喙寬,口裂大,少數以果實為食。夜鷹目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有5科,中國有2科。
代表鳥類
夜鷹目(Caprimulgiformes)蟆口鴟科(Podargidae),蟆口鴟口裂極大,如同蛙口,口邊有須,分布於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的熱帶森林地區,有2屬12種,中國僅黑頂蛙口夜鷹1種。 茶色蟆口鴟黑頂蛙口夜鷹
裸鼻鴟科(Aegothelidae),裸鼻鴟體型較小,常呈直立姿勢,僅分布於澳大利亞,有1屬8種。 澳洲裸鼻鴟
油鴟科(Steatornithidae),油鴟是夜行性食果鳥類,口裂較小,分布於南美洲熱帶地區,僅1屬1種。油鴟
林鴟科(Nyctibiidae),林鴟為中型鳥類,常在樹上採取直立的姿勢,分布於美洲中,南部地區,僅1屬5種。 林鴟
夜鷹科(Caprimulgidae),夜鷹口裂寬,口須長且多,廣布於全球,有18屬78種,中國2屬7種 纓翅夜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