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遊宮記夢寄詩伯渾

《夜遊宮 .記夢寄師伯渾》是陸游寫的一首抒發愛國主義激情的記夢詩。

夜遊宮 .記夢寄師伯渾
雪曉清笳亂起,夢遊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陸游有大量抒發愛國主義激情的記夢詩,在詞作里也有。這首《夜遊宮》,主題就是這樣。師伯渾是陸游認為很有本事的人,是在四川交上的新朋友,夠得上說是同心同調,所以把這首記夢詞寄給他看。
上片寫的是夢境。一開頭就渲染了一幅有聲有色的關塞風光畫面,雪、笳、鐵騎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聲亂起和如水奔瀉的動態中寫,有力地把讀者吸引到作者的詞境裡來。中間突出一句點明這是夢遊所在。先說是迷離惝恍的夢,不知是什麼地方;然後進一步引出聯想——是在夢中的聯想,這樣的關河,必然是雁門、青海一帶了。這裡,是單舉兩個地方以代表廣闊的西北領土。這樣莽蒼雄偉的關河如今落在誰的手裡呢?那就不忍說了。作者深厚的愛國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個字中,給人以非恢復河山不可的激勵,從而過渡到下片。
下片寫夢醒後的感想。一燈熒熒,斜月在窗,漏聲滴斷,周圍一片死寂。冷落的環境,反襯出作者報國雄心的火焰卻在熊熊燃燒。自許封侯萬里之外的信心,是何等執著。人老而心不死,自己雖然離開南鄭前線回到後方,可是始終不忘要繼續參加抗戰工作。“有誰知”三字,表現了作者對朝廷排斥愛國者的行徑的憤怒譴責。夢境和實感,上下片呵成一氣,有機地聯繫著,使五十七字的中調,具有壯闊的境界和教育人們為國獻身的思想內涵。
陸游,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祖父陸佃,徽宗時官至尚書右丞,後被罷知亳州。父陸宰,官朝請大夫,直秘閣。陸游出身於一個由“貧居苦學”而仕進的世宦家庭。他誕生和成長的年代,正當宋王朝腐敗不振、屢遭金國(女真族)進犯的時候。陸游誕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他隨父陸宰向南逃亡,在“經旬不炊”和夜聞金兵馬嘶中,歷盡艱辛,逃至壽春(今安徽壽縣),後又逃歸故鄉山陰。飽經喪亂的生活感受,群情激昂的抗敵氣氛,給童年時代的陸游留下難忘的印象,並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註:師伯渾,陸游的友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