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脂鱗傘

多脂鱗傘所屬擔子菌綱,傘菌目,拉丁名為Pholiota adiposa。

簡 介

多脂鱗傘又名黃傘:黃柳菇、柳蘑、黃蘑、肥柳菇、柳松菇、柳樹菌、刺兒菌、黃環鏽菌、肥鱗兒、柳釘、黃絲菌等。
分類地位:菌物界,擔子菌門,傘菌綱,傘菌亞綱,傘菌目,球蓋菇科。

性狀

黃傘子實體色澤鮮艷呈金黃色,菌蓋菌柄上布滿黃褐色鱗片。該菇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元素,食之黏滑爽口,味道鮮美,風味獨特。該菇菌蓋上有一種特殊的黏液,據生化分析表明,這種物質是一種核酸,對人體精力、腦力的恢復有良好效果。黃傘是一種中低溫型食用菌,生產工藝簡單,產量較高,市場售價較好,是大有發展前途的食用菌新品種之一。 黃傘子實體單生或叢生,菌蓋直徑5-12厘米,初期半球形邊緣常內卷,後漸平展,有一層粘液;蓋面色澤金黃至黃褐色,附有褐色近似平狀的鱗片,中央較密。菌肉白色或淡黃色。菌褶直生密集,淺黃色至銹褐色,直生或近彎生,稍密。菌柄纖維質長5-15厘米,粗1-3厘米,圓柱形,有白色或褐色反卷的鱗片稍粘,下部常彎曲。菌環淡黃色,毛狀,膜質,生於菌柄上部,易脫落。孢子橢圓形,光滑,銹色,7.5-10微米×5-6.5微米。菌絲初期白色,逐漸濃密,生理成熟時分泌黃褐色素。

栽培技術

黃傘的生產過程包括:原料準備——母種(一級種)製備——原種(二級種)製備——栽培種(三級種)製備——制袋——接種——培養——開袋——出菇——採收——加工。

栽培原料

黃傘生產所用栽培原料很多,包括雜木屑、棉子殼、廢棉、玉米芯、作物秸桿和各種下腳料等。目前,各地所用黃傘栽培料配方不一樣,原料也不盡相同。

栽培季節

黃傘的栽培季節因不同地區而有所不同,具體時間應根據工藝流程與當地氣候特點進行適當調整安排。以福建省三明地區為例,黃傘人工栽培季節主要在2--5月份和8月下旬--11月份。在北方,黃傘春季栽培多在3--6月上旬出菇,秋天栽培則在9月上旬--11月中旬。在高海拔地區的夏季和溫室內的冬季也可進行黃傘的栽培。

栽培環境

栽培黃傘應選擇地勢高燥、背風向陽、平坦開闊的空曠場地。要求場所周邊環境衛生,給排不方便,通風良好,交通便利,無污染源,土質堅實,有拓展迴旋餘地。周圍環境要求潔淨,不應有畜舍、廁所和垃圾堆,以免病蟲滋生、蔓延和危害。

栽培模式

黃傘的栽培模式 多種多樣,各有所長,生物學效率和鮮菇品質也各不相同。從國內外已有的文獻資料來看,除了早期歐洲用較為原始的栽培方式外,還有段木栽培法、瓶栽法、熟料袋栽法、室內層架式袋栽法、牆式覆土栽培法、室外菇棚覆土栽培法和生料栽培法等。

營養價值

黃傘肉質江山滑嫩,香味濃郁,口感鮮美,營養豐富,色澤鮮艷,含有豐富的粗蛋白、粗多糖、胺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及其他營養物質,但脂肪含量較低,是理想的綠色食品,具有很好的商業開發價值。
對黃傘子實體蛋白質的營養價值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黃傘子實體蛋白質含有17種胺基酸,必需胺基酸占胺基酸總量的40%,其胺基酸比值係數分高達66.53,分別比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茶薪菇(Agrocybe aegerita)和毛頭鬼傘(Coprinus comatus)高42.74%、50.89%和36.58%.這些結果說明黃傘蛋白質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用途: 營養豐富,胺基酸含量高,是 一種食藥兼優、具有較高商品價值的大型真菌,

地理分布

生長於黃河三角洲區域內、黃河兩岸及成片 林區的柳樹枯木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